商品流向

商品合理流向是商品從產地到銷地客觀存在的最短路線、最快速度、最低費用的流動方向。商品合理流向能使商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助於提高主體經濟效益,並滿足社會成員的多種需要,因此,商業客體運行要選擇合理流向,加速商品流通。

定義,客觀性,商業實踐要求,

定義

商品流向,就是商品的運動方向。商品是天生的自由派,這種“自由”,表現為哪裡需要,商品就往哪裡運動。商品的需要,現實中是一種有貨幣支付能力的需要,即有效需求。因此,商品流向的終點,通常是需求所在的消費領域,包括生產消費領域和生活消費領域。而商品流向的起點,除極少數生活殘餘或廢舊物資外,是生產領域。商品流向從起點到終點所經過的行程便是商品流通領域,在商品流通領域,商品流向的流速、流量、範圍等構成商品流向的內容。
商品流向是商品價值使用價值內在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商品是個物,“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去,不能自己去交換”。商品從生產領域流向消費領域,從其實物形態來看,它要經過一定的實際運動;從其價值形態來看,它要有所有權的易位轉手。商品生產出來以後,它總是屬於某個生產者或組織,它流向最終消費的過程中,總要採用一定的運動形式並經過商品所有權一系列的轉移活動。這種轉移活動必須藉助一定的社會力量去實現,即它必須選擇一定的產銷形式或購銷方式,來達到滿足消費,實現商品價值使用價值矛盾的和解與釋放。從促成商品流向運動的產銷形式發達程度分,主要有三股社會力量形態:一是產銷合一,即生產者直接將商品賣給消費者,沒有經過任何中間環節,商品直接流人消費領域;二是產銷結合,即生產者自設銷售機構或通過代理人、工商聯合體等親自參與商品銷售,生產者一身兼二任,既肩負生產商品的職能又肩負商業銷售的職能;三是產銷分離,即生產者專門從事生產,商品經過商業機構專門媒介,轉手交易進人消費領域。
推動商品實體不斷易位,價值不斷轉手,從而促成商品價值、使用價值川流不息運動的根本動因,是以儘可能少的勞動投人取得儘可能多的產出,從而使社會的需要得到滿足,並使這種滿足的水平和程度不斷提高。在現代發達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流通條件下,產銷合一占十分次要的地位,產銷結合如工業自銷等雖然有所發展但所占比重較低,而真正居主體地位起決定作用的是產銷分離,也就是說,以商業為媒介促成商品流向的這股社會力量是主導力量。商業的部門化專業化存在和發展,取決於商業自身對社會的貢獻。一方面,社會分工賦予商業特定經濟部門的獨立地位,以實現其發達商品流通的基本職能;另一方面,為完成商業的基本職能,社會又必須給予商業相應的報酬,以滿足商業正當性利益要求,但這個報酬在量上必須少於社會未分化出商業部門之前執行商業職能所付出的代價。

客觀性

商品流通是總體上看的商品交換,商業是發達的商品流通,是獨立投資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經濟部門或行業,商業組織系統及其內部每時每刻都媒介成大量的商品交換。商業通過具體商業企業和商人,一方面作為消費者的代表買人商品,另一方面作為生產者的代表賣出商品,既買又買,成為生產和消費的中介環節。商品離開生產領域進人商業流通領域後,商業組織或商人便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向消費領域,促成商品買賣矛盾運動從靠近生產地的商業機構向靠近消費地的商業機構推進。商品流動的總趨勢和總方向具有內在的客觀必然性。
首先,受利潤機制的影響,商品從利潤率低的地區流向利率高的地區,以利潤利潤率為基礎指標的商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支配商業推進商品流動的基本因素。商業投資增殖規律要求,商業投資必須增殖,商業運行的基本公式是G-W-G',等量商業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等量個別商業資本追求超額利潤,使利潤最大化。因此,哪裡最具利潤可攫取性,哪裡獲利的可能性大,商品便流向哪裡。
其次,受價格機制的影響,商品從價格低的地區流向價格高的地區。價格的地區、季節、批零、購銷差額,是商業利潤形成的基本前提,扣除商品流通的直接、間接費用外,商品的價格差額越大,商業的策動力便越大,推動商品流向的速度便加快,所運載的商品流量也增大。總之,哪裡的市場需求旺、價格高,商品便運銷哪裡,商品的價格差額調節著商品的流向。
第三,受供求機制的影響,商品從供過於求的生產地流向供不應求的消費地。供求機制是商品價格與商品供求關係內在聯繫的反映,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而商品價格的變動卻是在商品供求變動之下進行的。在商品價值量和幣值一定的條件下,商品供過於求則價格下降,商品供不應求則價格上升。一般地說,在生產地商品的供給量較大而需求量有限,即商品供過於求則賣者競爭,賣者競爭則商品價格相對偏低;而在消費地商品的需求量較大地而供給量較小,即商品供不應求則買者競爭,買者競爭則商品價格相對偏高。生產地與消費地價格的差額,引發商業利益驅動,於是,商業推動商品從供過於求的生產地流向供不應求的消費地。
第四,受風險機制的影響,商業主體激發創新、冒險精神,綜合發揮利率、價格、供求等市場機制的作用,合理配置商業資源,自動調節商品供求,獎優罰劣,最佳化整體社會商品流向。風險是一種利益的誘惑,它誘使商業主體甘心承擔虧損破產的風險,為追逐利益而竟爭。
總之,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通過竟爭的形式,實現商品價格與商品供求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響,市場商品供求關係的變動影響和制約著商品價格的變動,商品價格的變動又影響著商品供求關係的變動。這種變動直接影響商業經營者的利潤收人,從而自動調節著商業經營者的行為,調節著商品的流向、流量、流速和結構,最終促成商品從生產領域流向消費領域,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完成商品的消費功能。

商業實踐要求

商品的運行受利率、價格、供求、風險等市場機制的制約,表現出流動方向上的規則性和有序性,形成了合乎經濟自然法則的有向性,即商品流動方向所確定的整個商品流通領域內部結構的基本指向和能力。商業在組織商品流通,實現其基本職能,發揮制導作用的過程中,必須自覺遵循商品流向的有向性客觀規則,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首先,以市場為導向,樹立消費者主權思想,按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商業組織商品流通,促成商品流向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一切經營活動都必須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為出發點,樹立消費者主權思想,尊重消費者的選擇,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的條件下,商業不僅應該而且能夠實現消費者至上原則,從計畫經濟時代的‘生產—流通—消費’思維模式轉變到市場經濟時代的“消費—流通—生產”思維模式上。破除依靠政府、依賴計畫的計畫流向思想,摒棄官商作風,樹立平等競爭、依法經商、優勝劣汰觀念,按照商品自然流向作用形成的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合理設定產地、中轉地、銷地三級批發市場體系,精筒不必要的商品流通環節,並實現商品運輸的合理化。
其次,以大中城市為依託,充分發揮大中城市在商品流通中的軸心作用。城市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其周圍地區、全國甚至國外市場的經濟中心,在商品流通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工業品的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其大量商品必須銷向四面八方,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另一方面,大中城市人口密集購買力大,需要大量的工業品和農副產品,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同時,大中城市又是工業品的擴散地,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具有強大的媒介力。“商業依賴於城市的發展,而城市的發展也要以商業為條件,這是不言而喻的”。以大中城市為依託,充分發揮大中城市在商品流通中的軸心作用,正是商品流向客觀性規則對商業的必然要求。
再次,以農村集鎮為中心地點,充分發揮集鎮在商品流通中的集散作用。“各不相同的產品的主要市場在各中心地點形成”,農村集鎮一頭聯繫著大中城市,一頭聯繫著廣大農村,是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是工農產品流通的重要中心地點。大中城市生產的工業品要通過集鎮向廣大農村擴散,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要經過集鎮集中而銷往大中城市和其他地區,另外,農村集鎮還有集散商品經濟信息的功能,實質上它是一定區域內的農村經濟中心。因此,大力進行農村集鎮商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集鎮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也是商品流向規律性的客觀要求。
最後,積極擴大購銷,加速商品在商業系統內部的合理流動。選擇合理的商品流通渠道,加速商品在商業系統內部的買賣轉手,是商品流向客觀性規則對商業實踐的又一內在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