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侵權構成要件研究

商事侵權構成要件研究

《商事侵權構成要件研究》是2020年5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瀚。

基本介紹

  • 書名:商事侵權構成要件研究
  • 作者:張瀚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 頁數:198 頁
  • 定價:53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4331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於理解在商業市場中涉及具有營利性的民事侵權行為具有重要價值。研究在大陸法的語境下,結合英美法的比較法研究視野,對具有營利性的侵權行為進行法律制度分析,這對傳統民事侵權理論的商事適用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路徑,兼具立法論和解釋論的價值。從商事侵權的研究入手,很好地彌補了對商事侵權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不足,對商法理論中的行為研究提供了具有價值的樣本。

作者簡介

張瀚,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商法教研室主任,法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16~2017年)、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1~2012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和廣東省人大立法項目。撰寫的論文曾獲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2019年優秀論文一等獎、201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廣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2019年優秀論文一等獎、2016年優秀論文一等獎、201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廣東省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英國Emerald年度高度讚譽論文獎(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與法律經濟學學科創始人、科斯獎得主羅伯特·庫特(Robert Cooter)教授共同講授系列性學術對話“庫特、張瀚伯克利法律經濟學對話”(中文字幕版在微信公眾號“張瀚法經”中持續更新)。

圖書目錄

第一章前置性思考:強制交易與商事侵權
一、商事侵權的社會經濟制度背景
二、商業發展背景下的外部性
三、商業活動的普遍化:強制交易的商業領域侵權
第二章商事侵權制度概述:營業保護與構成要件
一、商事侵權的界定
(一)制度核心:營利保護
(二)當事人:商主體與非商主體
(三)對營利性的客觀妨害
(四)經營性純粹經濟損失
二、過錯的權衡:商主體與專業人士
(一)行為人過錯:專業人士的過錯認定標準
(二)受害方過錯:商事侵權中的過錯相抵
(三)專業性與過錯的綜合認定
三、主體:商主體的定位
(一)商事侵權中的商法人
(二)商事侵權中的商合夥
(三)商事侵權中的商個人
四、損害結果:營業財產與純經濟損失
(一)對營業財產的損害
(二)經營性的純粹經濟損失
五、因果關係與預見性
(一)間接因果關係
(二)行為人對損害的預見
六、違法行為:商事組織法與行為法
(一)對強行法的違反
(二)商事組織法中的違法性淵源
(三)商事行為法中的違法性淵源
七、商事侵權的法律競合
(一)與主體法的競合
(二)與行為法的競合
八、商事侵權的特殊救濟
(一)對營業財產的救濟
(二)對純粹經濟損失的救濟
九、商事侵權的分類標準
(一)信息型侵權
(二)直接侵害營業型侵權
(三)關係義務型侵權
第三章商事欺詐侵權的構成與制度
一、欺詐侵權基礎理論概述
(一)商事欺詐侵權的界定
(二)商事欺詐侵權侵害的客體
(三)特殊主體商事欺詐侵權簡述
(四)商事欺詐侵權社會成本分析
二、特殊構成要件
(一)傳統侵權要件具體運用:指導意義與局限性
(二)行為模式
(三)對他人行為產生影響的期待
(四)受害方信賴:外觀顯現與主體理性
(五)對事實的陳述:超越意見的陳述
(六)行為人的披露義務
三、特殊抗辯規則
(一)契約條款提供的抗辯
(二)“專業人士”身份抗辯
(三)觀點陳述抗辯
(四)不具備實質性信賴的抗辯
(五)市場交易習慣抗辯
(六)信息披露義務抗辯
四、救濟制度研究
(一)侵權損害賠償理論概述
(二)商事欺詐侵權損害賠償分析
(三)懲罰性賠償適用
第四章過失虛假陳述商事侵權的構成與制度
一、過失虛假陳述侵權基礎理論概述
(一)過失虛假陳述的界定
(二)侵權特殊規則的現實意義
(三)行為人過失原因分析
二、構成要件研究
(一)過失虛假陳述錯誤的標準:重大性標準
(二)注意義務
(三)行為形式
(四)可預見程度
(五)受害方信賴
三、制度安排的社會成本分析
(一)行為人信息真實成本vs.侵權事故發生的成本
(二)受害方經濟損失
四、特殊抗辯規則
(一)預測信息抗辯
(二)信息獲取的難易程度
(三)投資者明知
五、救濟制度研究
(一)賠償範圍
(二)競合問題
第五章妨害契約商事侵權的構成與制度
一、妨害契約侵權概述
(一)妨害契約侵權的界定
(二)妨害契約侵權的法律制度現狀
二、主體:商事與競爭因素
(一)妨害契約侵權可能發生在競爭者之間
(二)區分具有和不具有競爭性的妨害契約行為
三、特殊構成要件
(一)一般條款和四要件模式的局限性
(二)侵權認定的難點與重點
(三)市場區分模式
(四)妨害契約侵權的不作為模式
(五)妨害契約侵權的因果關係判斷
(六)妨害契約侵權與締約過失責任的區分
四、特殊抗辯:妨害契約的競爭性與公益性
五、救濟規則研究
(一)賠償與禁令
(二)履行契約成本的侵權救濟
(三)可得利益損失的侵權救濟
(四)妨害契約侵權的禁令救濟
六、法律競合問題
(一)與競爭法競合
(二)妨害契約與競爭法
(三)競爭因素的處理
(四)法律制度的協調
第六章妨害經營商事侵權的構成與制度
一、妨害經營侵權的界定
(一)商法中的營業與妨害經營侵權
(二)妨害經營侵權行為的界定
二、妨害經營侵權責任所保護的客體
(一)現行制度框架下的經營法益
(二)對經營利益進行保護的兩種路徑
三、特殊構成要件
(一)受害方須是商主體
(二)妨害的故意與重大過失
(三)違法性與具體違法行為類型
(四)被妨害營業的公開性與持續性
(五)妨害行為的直接性
(六)可預見性的判定
四、特殊抗辯規則
(一)正當市場競爭行為
(二)行為人的正當商業言論
(三)市場因素:從巨觀到微觀
(四)公共利益:審慎的抗辯
五、救濟制度研究
(一)損害賠償範圍
(二)含經營利益的純經濟損失賠償
第七章違反信義義務商事侵權的構成與制度
一、違反信義義務侵權概述
(一)信義義務:誠實信用與商事審判
(二)違反信義義務侵權的類型劃分:以主體為核心
(三)違反信義義務侵權的特徵
二、特殊構成要件
(一)構成概述:與一般構成理論相較
(二)違反信義義務侵權的行為模式
(三)違反信義義務侵權的主體要件
(四)違反信義義務侵權的因果關係
(五)損害結果的邏輯必要性探討
三、不同法律淵源對信義義務的規定
(一)公司法律制度對信義義務的規定
(二)合夥企業法律制度對信義義務的規定
(三)契約法律制度對信義義務的規定
四、特殊抗辯規則
(一)違反信義義務侵權抗辯裁判文書實證分析
(二)司法實踐中的抗辯事由與抗辯技術
五、救濟制度研究
(一)返還得益
(二)損害賠償的計算
第八章結論:商事侵權的制度共性
一、商事侵權:制度共性與營業保護
二、商事侵權的主要分類模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論文
(二)著作
(三)譯作
二、外文文獻
(一)論文
(二)著作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