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之緣起思想研究

《唯識學之緣起思想研究》力圖突破唯識學研究本體論、認識論的框架,直接從緣起思想人手。系統地研究了唯識學的緣起思想,同時也是從緣起論角度對唯識學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和重構,重點探析了從無著世親到護法玄奘的唯識思想內在演變脈絡,並指出了其內在理論困境。

基本介紹

  • 書名:唯識學之緣起思想研究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孟領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唯識學之緣起思想研究》在借鑑國內外唯識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從緣起論的角度對唯識學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和重新架構,釐清從無著到世親到護法的唯識思想內在演變脈絡;同時,以佛陀緣起論為指導精神,探索唯識學轉染成淨的理論基礎,並對唯識學體系進行客觀評價。

作者簡介

孟領,男,1968年8月生於山東菏澤。先後就讀于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和北京大學哲學系,分別獲得法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就職于山東淄博醫藥公司和國家外經貿部計算中心。2004年底調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任專職教師。
主要研究領域:佛教哲學、佛教與基督教比較。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早期佛教緣起思想及其演變趨勢
第一節早期佛教緣起思想要義
一緣起法則與因果法則
二緣起法則的實際展開
(一)流轉思想
(二)還滅思想
(三)中道思想
(四)緣生思想
第二節佛教緣起論的方法論意義
一三法印
二一實相印
三緣起中道印
第三節佛教緣起論的懸疑與部派佛教
一無我說與輪迴解脫的載體問題
二關於外境的假實問題
三關於無為法的問題
四佛陀對緣起的顯說與隱說
第四節大乘佛教的緣起論根據
一大乘與小乘的根本區別
二大乘佛教的緣起論證明
第二章唯識學的本識思想
第一節安立本識
一本識的安立與證明
二本識的異名
第二節依止本識安立末那識
第三節本識和轉識的互為因果關係
一種子說
二薰習說
三種子和現行的互為因果關係
第四節無著雜染賴耶說的理論困惑
第三章唯識學的流轉思想(上)
第一節唯識學的緣生法
第二節種子賴耶緣起說
第三節現行八識緣起說
一第一能變的主要思想
二第二能變的主要思想
三第三能變的主要思想
第四節見分相分緣起說
一難陀、安慧的識分說
二陳那的識分說
(一)建寺自證分
(二)建立雙重相分
三護法對識分說的抉擇
第五節種子實有與見相異種
第六節護法的識變思想體系
一因能變與果能變
二因緣變與分別變
第四章唯識學的流轉思想(下)
第一節輪迴與業力
第二節業種子與名言種子
第三節從身、口、意三業到思業
第五章唯識學的還滅思想
第一節無漏種子的來由
一種子本有說
二種子新熏說
三種子本有和新熏各有說
第二節唯識學的體用簡別模式
第三節所轉依:持種依和迷悟依
第六章唯識學的中道思想
第一節唯識三性說的源流
一三自性與五法
二唯識三性說
第二節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一唯識與中道
二三性與三無性
三唯識三性說與中道
(一)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二)唯識古學與中道
(三)唯識新學與中道
參考文獻
附錄一佛教因果報應的運作機理探析——兼駁三世報應論的謬誤
一引言
二業力推動的命運演化
三三世報應論是一個流傳悠久的謬論
(一)有無現世報應
(二)現世報應緣由
(三)宿業能否消失
(四)來生如何受報
(五)自作是否自受
(六)報應何以公平
四結語
附錄二淺析唯識顯現的世界:人人都是創世主
附錄三從濟公形象看僧團佛教的墮落
一濟公形象的原態:道濟
二僧團眼中的濟公:瘋子
三民眾心中的濟公:活佛
四結語
附錄四不同視角中的佛教戒律
前言
一依緣起正理去分析佛教戒律
二用佛教的根本精神去衡量佛教戒律
三從佛陀的制戒本懷去理解佛教戒律
四正知正見是佛教戒律的生命
附錄五亞當斯密“經濟人”思想的佛學考量
一利己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不同的利己及其評價
(一)偽劣的利己
(二)世俗的利己
(三)超越的利己
附錄六唯識三十論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