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門(豫劇老生流派)

唐門(豫劇老生流派)

唐門,又稱唐派,豫劇紅臉流派之一。創始人為豫劇紅臉宗師唐玉成。

基本介紹

  • 創始人:唐玉成
  • 流派行當:紅臉
  • 別稱:唐(玉成)派
  • 劇種:豫劇
  • 地區:中原
簡介,創始人——唐玉成,第二代傳人——楊啟超,第二代傳人——於福禮,傳人——劉新民,傳人——張枝茂,流派代表劇目,

簡介

因為唐玉成的表演藝術要靠門下弟子們傳承和發展,唐玉成創造,流派弟子來傳承,在傳承過程中會有發展,後來發展的藝術元素有傳人弟子們的創造和功勞,因此,“唐”指的是唐玉成,“門”指的是唐玉成的門下傳人弟子們,故稱唐門流派。

創始人——唐玉成

唐玉成,河南虞城人,原名子信,工紅臉(鬚生)。譽名紅臉王,著名豫劇大師,豫劇“唐門”紅臉流派創始人,豫東紅臉宗師,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鬚生人物,豫東紅臉的集大成者,被譽為 “豫劇紅臉王”、 豫劇“麒麟童”。 師從況鳳仙,1920年後拜師馮垛,賜名玉成,他虛心學習馮垛的演唱技巧,技藝提高,名聲大震。其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態,唱腔不同一般,別具風采。演唱多是真假嗓結合,剛柔相濟,渾厚樸實,耐人尋味。特別擅長運用偷字、嵌字、閃板及哀顫(寒顫)等巧妙唱法,使人聽起來既感到粗獷豪放,又別具風采。”河南紅臉在豫東,豫東紅臉出唐門。“自唐玉成以其獨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創立紅臉一派以來,紅臉廣為戲迷津津樂道。其所創立"唐門“紅臉流派對後來豫劇老生流派及豫東紅臉影響頗深使唐派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文革”中慘遭迫害,含冤而逝,79年平反昭雪。其代表劇目:《串龍珠》、《劉公案》、《取滎陽》、《取成都》、《白玉杯》、《跑坡》、《扒墓》、《擋諒》、《跑宮》、《碰碑》、《闖幽州》、《泗水王》、《地塘板》、《黃鶴樓》、《臨潼山》、《楊河堂》、《刀劈三關》、《臥龍弔孝》、《將相和》、《千秋燈》、《七星燈》、《白馬關》、《反五關》。

第二代傳人——楊啟超

楊啟超,山東曹縣人,因戰亂為求生計,即下海從藝,師從豫劇紅臉宗師唐玉成。曾被譽為“寶刀不老、豫劇天才”“小紅臉王”,“豫劇活楊藩”“渾身是戲,戲子狀元”等稱號,是戲曲界在豫東百年不世出之全面演員。其所扮演老生、紅生、花臉、武生等均登滿堂彩。其天資聰穎,悟性極高,且善於汲取百家之長化為己有。嗓音極佳,先演丑角,後改紅生,文武兼備,生淨不擋,所演角色皆出類拔萃。楊啟超師承唐門紅生流派,但又自成一體,後被譽為”楊派“。其學戲較晚,但聲名鵲起。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戲,一時間獨領風騷。其用夾本嗓,高低不擋,曾與豫東著名武生李國范、名旦陳玉英組成“黃金三角”,從蘇揚至武漢,一路演去,處處開花,好評如潮,京班亦多向其學習。楊先生演戲較多,且尤其善於學習,曾頭天晚上觀摩周信芳演出《四進士》,第二天便掛牌演出此戲,周先生能來好的地方,楊啟超一個不落,四面開花的叫好。早期演唱以假嗓為主,後期以真嗓為主。唱、做、念俱佳。表演灑脫,極負盛名,豫劇紅生演員的佼佼者。其一生演戲頗多,且出處不俗,各具特色,其代表作:《劉公案》、《高平關》、《白虎堂》,另有《狀元媒》、《天水關》、《白馬關》、《八郎探母)、《楊河堂》、《四進士》、《闖幽州》、《串龍珠》、《王佐斷臂》、《戰洪州》等,其一生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演手段,是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第二代傳人——於福禮

於福禮,豫劇老生演員,河南商丘人。自七歲學藝,對唐玉成執弟子禮。以自己的天分和艱苦的鍛鍊,創作、演出四百多出劇目。1951年獲河南戲劇大賽特別獎。代表劇目:《楊河堂》、《攢御狀》、《狀元媒》、《讓成都》轟動蘇魯豫皖,受到上千萬觀眾的讚揚,被譽為"中原大紅臉“的美譽。

傳人——劉新民

劉新民(1937——2003) 又名劉孚,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紅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豫劇五大風格鬚生之一。”以繼承唐玉成的唱腔風格而聞名,他嗓音特別高亢明亮,唱腔特點突出,做戲認真,登上舞台,便容光煥發,勁頭十足。與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 八大紅臉王”。劉新民師從李洪友,接受過唐玉成的教誨,師從李洪友,工鬚生(紅臉),由於他唱戲從不惜力,自幼便有“捨命王”的美稱,劉新民一生演戲頗多,多為古裝袍帶戲。如《串龍珠》、《反陽河》、《地塘板》、《斬黃袍》、《轅門斬子》、以及《劉公案》。特別是《劉公案》,不僅是其拿手戲,也是其看家戲,代表性劇目。每每必演,每演必響,唱遍了蘇魯豫皖諸縣市及豫北、豫南的廣大地區,廣泛流傳,在蘇魯豫皖一帶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被譽為"紅臉王"、"拼倒山、"捨命王"、"常勝將軍"等。其傳人有魏新建,邵留新等。代表作“兩案兩反”即《劉公案》、《懸空案》(即《地塘板》)、《反陽河》、《反徐州》(即《串龍珠》)

傳人——張枝茂

張枝茂,豫劇表演藝術家,譽為豫劇"活諸葛"、豫劇"活海瑞"、中國劇協會員、國家二級演員、河南劇協會員、商丘市戲協理事、商丘市政協委員。豫劇“唐門”流派第三代正宗傳人和代表人物,師從朱勤堂。他所塑造的一系列生動人物如諸葛亮、海瑞、劉墉等,名揚蘇魯豫皖,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有豫劇"活海瑞"、豫東"唱破天"和"賽二唐"的美譽。
10歲入科班學戲,刻苦鑽研唱念做打,基本功紮實,熟練地掌握了紅臉唱腔和劇目。由於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對戲曲有敏感的領悟力,被豫劇"紅臉王"唐玉成得意弟子朱勤堂收錄門下。在名師的指點下,他勤奮鑽研豫東唐派唱腔,用心領悟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使他的演出很快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憑藉良好的天賦、勤奮的練功、靈敏的戲曲領悟力,他又被師爺豫劇"紅臉王"、豫東唐門藝術創始人唐玉成看中,對他進行精心指點和悉心教導並帶他隨班演出。他很快便從同輩演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後起之秀,得到觀眾的喜愛。後入夏邑縣豫劇團,成為該團台柱子,並長期擔任該團團長。其間,被小皇后豫劇團邀請到省里演出,長期與唐喜成閻立品王清芬王紅麗等藝術家同台演出,以其精湛的技藝、出色的表演和謙遜的品德受到其他藝術家的尊重和敬仰。

革故鼎新破中立繼承創新兩相宜在唐玉成和朱勤堂的悉心教導下,張枝茂深刻地領悟並掌握了豫東唐門紅臉唱腔藝術的精髓。但是,他並不滿足於前輩留下的寶貴藝術,仍然孜孜好學勤奮不已。在演《臥龍奔喪》時,在吃透豫東唐門《諸葛亮弔孝》風格的基礎上,又拜訪了有"中原活諸葛"之稱的越調大師申鳳梅,從她飾演的諸葛亮的唱腔和形神汲取養分。不僅如此,為了將戲演活演真,他還仔細鑽研了《三國志》,從三國紛爭的歷史背景中把握人物的定位、思想和情感,《諸葛亮弔孝》被他演繹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極具藝術感染力,他也被觀眾譽為豫劇"活諸葛".
張枝茂的表演藝術講究真實、蓄斂、生動,他的表情生動真實,尤其是眼神的運用更是深刻地感染了觀眾,在水袖功、髯口功、台步等技巧的使用上,不追求張揚,而以真實表達人物當時的思想情感,以追求人物的"神"為基準。張枝茂的唱腔藝術在豫東唐派紅臉唱腔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運用真假聲結合的發聲方法,以本嗓起腔,假嗓揉腔、拖腔,從而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真假聲相間的唱法。
從藝不輟傳紅臉老當益壯彌篤堅張枝茂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演出了100多個劇目,代表劇目:全本《劉公案》、全本《呼家將》、《臥龍奔喪》、《七星燈》、《泗水王》、《忠烈千秋》、《取滎陽》、《錢塘縣》、《五台山》等。

流派代表劇目

《串龍珠》、《劉公案》、《取滎陽》、《取成都》、《白玉杯》、《跑坡》、《扒墓》、《擋諒》、《跑宮》、《碰碑》、《闖幽州》、《泗水王》、《地塘板》、《黃鶴樓》、《臨潼山》、《楊河堂》、《刀劈三關》、《臥龍弔孝》、《將相和》、《千秋燈》、《七星燈》、《白馬關》、《反五關》、《群英會·草船借箭》、《潘楊訟》、《一捧雪》、《四進士》、《十道本》、《清風亭》、《雙官誥》、《武家坡》、《白蟒台》、《黃金台》、《春秋烈》、《渭水河》、《盜宗卷》、《八大錘》、《寶蓮燈》、《二遇路》、《三顧茅廬》、《打登州》、《南陽關》、《海公案》、《玉獅堂》、《戲牡丹》、《刺兄》、、《大明雷》、《玉麒麟》、《鎮潭州》、《龍鳳閣》、《紅打朝》、《罵閻羅》、《偷龍換鳳》、《一頂盔》、《戰北原》、《襄陽宴》、《九江口》、《哭商劍》、《天水關》、《捨命全交》、《四郎探母》、《紀信起兵》、《假金牌》、《三罵寨》、《冀陽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