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明成祖朱棣的老師)

唐瑜是大思想家唐甄的十一世祖,永樂大帝老師,浙江蘭溪人,洪武十二年(1379年)進士,賜翰林,1381年任東宮教諭,永樂十二年(1414年)奉旨入川監視避難巴蜀的建文帝,宅居宣漢南壩,卒葬南壩東陽溪,1984年唐瑜墓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十四年(1381年)奉旨任東宮講官,負責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教養。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立為太子,第九和二十六子夭折,其餘兒子均被封為親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亡,立其子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叛,1402年6月兵臨南京,建文帝戰敗失蹤,朱棣即位。

基本介紹

  • 本名:唐瑜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浙江蘭溪
  • 主要成就永樂大帝老師
唐瑜因學生朱棣在爭權奪位中獲勝當了皇帝,遂由親王導師榮升為皇帝導師,據考證是達州第一位帝師。
唐瑜為何在永樂十二年入川?史稱遊宦入蜀,有史考證。據說建文帝因戰敗下落不明,使成祖坐臥不安,下令要找到建文帝,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於是成祖便組織了大量的“別動隊”到國內外搜尋。鄭和七下西洋,戶部給事中(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胡炎則奔波於浙江、湖北、湖南、雲南四川等省,足跡遍布國內州郡。唐瑜實為鞏固學生朱棣的政權,行欽差大臣之命而以遊宦入蜀之名作掩護,輾轉來到宣漢縣蘭木溪對岸的南壩,此時該地已是三峽地區通向川北陝南的重要驛站。
史料已記載落難的建文皇帝,他浪跡天涯,最後踏上了巴蜀大地,先後到過滬州、重慶鄰水大竹通江巴中、南部、閬中達縣,留下了大量遺蹟和傳說。據考證,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年-1457年),建文帝病亡於達縣龍灘鄉中山寺。代宗命禮部僧房司(國家宗教局)選派高僧北京印秀和尚(號碧豐,天津寶坻縣人)前來治喪。印秀和尚把中山寺擴建為“通州第一梵剎”,又按帝陵標準在中山寺東側建墓室,雖經歷五百多年風雨,至今地宮仍保存完好。明神宗萬曆年間曾予整修,命吏部尚書衛承芳前往督工,著《重建中山寺碑記》傳於後世,並在現達城小河嘴龍王潭處建造明惠廟(建文帝又稱惠帝)以之紀念,至今廟已毀,但兩株黃桷樹仍根深葉茂、高大參天。
明成祖最可信任的人就是唐瑜,探知建文帝避居大巴山,遂賜唐瑜五經儒籍講學並封開學寺。唐瑜逝後,成祖下旨“瑜教訓有方,請入鄉賢”。葬於今宣漢縣南壩鎮上方東陽溪河口台地,夫人熊氏共葬此墓。其墓座南朝北,土墳石室;碑為仿木結構,重檐已毀,普柏坊上施斗拱三垛;碑兩邊龕有甬壁,刻青龍、白虎圖案。墓地表建築毀於“文革”時期,地宮尚完整。1984年,唐瑜墓被宣漢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瑜,原籍浙江省金華府蘭溪縣人,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中進士,賜翰林,負責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教養,朱棣即位後,榮升為皇帝導師。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年)遷居四川省東鄉縣蘭木溝,即今宣漢縣昆池鄉。唐瑜家族根在浙江、枝發達州,人才輩出,其子唐鯤和曾孫唐仁皆有功名,後裔還有唐錦舟、唐階泰金榜題名,尤其唐階泰之子、唐瑜第十一代傳人唐甄著有《潛書》,位列中國百名思想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