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墓群

唐氏墓群

唐氏墓群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一帶,有從宋朝至清朝的古墓群。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類為“古墓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氏墓群
  • 出土地點:廣東省湛江市於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
  • 館藏地點:廣東省湛江市
  • 所屬年代:南宋鹹淳五年(1269年)
唐氏墓群簡介,媲美帝王陵墓,人才濟濟,古墓保存完好,

唐氏墓群簡介

2013年,位廣東省湛江市於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的唐氏墓群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繼雷祖祠之後,雷州又添一張國字號“名片”。作為雷州歷史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件盛事,訊息傳來,當地百姓無不倍感歡欣鼓舞。
唐氏墓群唐氏墓群
唐氏墓群保存完好的古墓數量之多,在粵西乃至廣東也實屬罕見,其對研究家族發展史、民族發展史及研究雷民遷移史有重要價值,也是研究古代葬俗的實物材料,還能為墓葬斷代提供科學依據。

媲美帝王陵墓

唐氏墓群始葬於南宋鹹淳五年(1269年),是粵瓊唐氏始祖唐菽林及歷代功名子孫的陵園,總占地面積約343100平方米。
據悉,該墓群於1999年9月被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被“升格”為省文物保護單位。今年5月份,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該墓群與位於霞山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榜上有名。
“唐氏墓群是以唐氏始祖唐菽林石墓為中心,周圍分布著宋至清代52座祖墓的陵園。能葬在這裡的都是古時候有一定官階或功名的唐氏歷代子孫。”唐氏墓群文物保護小組常務副組長唐宏彬向記者介紹,墓群座西北向東南,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歷代唐氏家族古墓52座,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
唐氏墓群
記者觀察到,陵園座西北向東南,在陵園前可看到寫有“陽灑離陲”四字的大石坊,坊額乃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唐才猷中將所題。石坊前左方立有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石刻標誌,右邊立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海康地方法院布告》石碑,布告有“不得在該山嶺添墳墓及砍伐樹木”等內容。
陵園中軸線上有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及其三位夫人的石墓。墓前有五祀和石祭桌,墓後依次有清光緒三十年臘月重修的墓碑、唐菽林石雕像、碑記亭、溯源亭,遠觀菽林公石雕像,其丰神漂灑,氣宇軒昂。沿中軸線用青石鋪設的祭祀大道,順著斜坡拾級而上,兩旁松柏蔥鬱。群墓分布在群翠之中,幽靜肅穆。小憩於溯源亭中時,整個墓園盡收眼底,其規劃之大氣,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
唐宏彬告訴記者,雷州市唐氏祖墓群多為方壇或龜形石墓,如唐氏入雷始祖菽林公墓,就以青石條砌成。據資料顯示,唐菽林公墓長2.28米、寬1.26米、高1.17米,呈6級方壇形,墓碑文:“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 鹹淳五年乙巳”。

人才濟濟

唐菽林何許人也?唐氏墓群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據載,唐菽林為雷州唐氏始祖,祖籍廣西桂林興安縣高尚鄉茗田村,出身於書香門第,宦官世家,乃宋朝宰相唐介第六代裔孫,其父唐筠,任桂林府通判。唐菽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生於廣西桂林興安縣,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及第,欽任雷州府戶祿推官。唐菽林一生廉潔奉公,勤政愛民,誥授承御銀青大夫,卸任後留居雷州開基立業,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逝於雷州。
唐氏宗祠唐氏宗祠
自唐菽林開基柯山嶺村以來,粵瓊唐氏歷代人才輩出,累朝衣冠蟬聯,顯貴達官者無數,成為對中國歷史有影響的名門望族,故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墓群遺存。據史載,唐菽林生有三子——揚勛、輿昭、文翁。其中,次子唐輿昭同登進士,揚勛授湖廣太守、輿昭任南雄推官(後落籍始興,成為粵北粵中宗支始祖);三子唐文翁任山西平陽分巡道。而長子揚勛之次子唐震(後落籍海南,成為海南宗支始祖)則是文、武“雙科”進士,歷任三江提督、廣南帥守、瓊州刺史等職,晉太傅、授光祿大夫,他統兵北上饒州抗元卒於官,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
在近、現代,唐菽林的後裔中著名人士還有: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中國洋務運動科技實業救國先驅者唐廷樞和唐廷植,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曾任全國律師總會會長唐寶鍔等。
在當代,更是人才濟濟,群星閃爍。如:聯合國副秘書長唐明照,唐明照長女、曾任毛澤東英語翻譯、外交部司長、全國僑聯副主席唐聞生,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將唐才猷,廣州軍區裝備部長、中將唐甸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智利全權大使唐海光。此外,還有大批司(廳)、處(縣)和師、團級幹部。
歷經近800年滄桑,如今唐菽林後裔子孫已遍布雷州半島、珠海、佛山、順德、恩平、新會、高要、羅定、鬱南、韶關、肇慶等地區和海南,乃至僑居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台灣、香港、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達二十多萬。
雷州唐氏家族的發展史,是一部自強不息、不斷壯大、充滿輝煌的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縮影。唐氏墓群遺存的文物資料,反映了唐氏家族的發展歷程,對研究家族發展史乃至民族發展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古墓保存完好

唐氏祖墓群對研究雷州民俗歷史和古墓葬形制有特別重要意義。
在菽林公石雕像四周漫步,記者發現墓園裡的古墓形狀,字型各不相同。
據唐宏彬介紹,墓園中有宋、元、明代石墓29座,明清時期封土墓23座,雖然形體不一,但可從質地、形制、墓碑形式分辨不同朝代古墓。
“從質地看,明代以前為石墓;明末至清代為封土墓。若從體制看,宋代與元代相似,石墓形制為壇形,稱為‘壇形石墓’,明代為‘龜形石墓’,明末至清代為有墳頭土墓。要是從墓碑形式看,宋、元時期墓前無墓碑,只在墓前石棺前板上刻上簡單碑文;明清時期不管是石墓還是土墓,墓前均立有墓碑。碑文詳細,有墓主姓名、諡號、壽考、生前居住地址、後裔及墓座向等。”唐宏彬說。
不同朝代的古墓各不相同,這可謂是墓園的一大景觀,而這些墳墓的質地、形制和墓碑形式的演變,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殯葬特點,是研究古代粵西地區葬俗的重要實物材料。唐氏墓園不但自然風景怡人,其人文景觀更值得稱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