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憲惠陵

惠陵系橋陵的主要陪葬墓,位於三合村東,當地人稱之為“讓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李憲惠陵
  • 出土地點:陝西省蒲城縣
  • 所屬年代:唐
  • 面積:南北長約千米
歷史介紹,文物保護,

歷史介紹

惠陵陵主李憲,系唐睿宗李旦長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為皇太子,睿宗降為皇嗣後,武則天冊封他為皇孫,中宗即位改封為蔡王,李憲“固辭不敢當”。
景雲年間(公元710年),睿宗將復立皇太子,李憲辭曰:“儲副天下公器,時平則先嫡,國難則先功,重社稷也。”並涕泣以死固讓。遂立平韋後之亂有功的楚王李隆基為皇太子。李憲“一生謹畏,未嘗干政”,開元七年(公元719年)被封為寧王,天下“皆以天下友悌之祥”。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病逝,終年六十三歲,玄宗聞訊“失聲號慟,左右皆泣下。”以憲“實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號不稱。乃追謚讓皇帝”,“及斂,出天下服一稱,詔右監門大將軍高力士以手書宀真靈坐”,“贈妃元為恭皇后,葬橋陵旁”。

文物保護

因李憲是以帝王規格下葬的,其陵寢範圍很大,“陵在封陽鄉,封內十里”,陵前布置有華表1對、天馬1對、石獅4對、石馬5對、翁仲10對,且均為盛唐石刻藝術品。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盜發惠陵”,使惠陵遭到破壞;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趙匡胤下詔修葺唐陵,惠陵也經整修;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時任陝西巡撫的畢沅,令修惠陵城垣80丈,並於陵前樹“唐讓帝惠陵”碑。陵寢現狀為長150米、寬90米,封土高約14米的覆斗狀墓冢。地面石刻遭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後,尚存石獅、石馬1對,文化大革命後,僅存西側石馬殘身(已埋入地下),東側地下埋有折為三截的華表。
另外,朱雀門、玄武門外各有土闕遺址,高約7米,東西並列,並存有明顯的陵園建築及陵牆遺址。
惠陵周圍曾廣植翠柏,俗稱“柏城”,民國初年尚存百餘株,合圍者居多,民眾稱為“雲柏”,後陸續被砍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