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虎(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唐小虎(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小虎,男,1972年出生,工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資訊理論成都分會主席。2003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6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7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2011年當選四川省第九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01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在序列編碼領域做出基礎系統性工作:開創了低/零相關區序列設計新領域,是低/零相關區序列概念的提出者之一,建立了整體性理論,以其姓氏命名的理論界是判別該類序列優劣的國際通用準則,目前低/零相關區序列已被納入全球LTE標準;突破Z4序列設計的 單向性,新構造出7 類最佳序列集,占目前已知最佳Z4序列集7/10,打破其研究10餘年來停滯的局面。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信息與通信領域最頂級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該雜誌在電子工程領域947種國際學術期刊中排名:特徵影響因子第1,論文影響子第6,影響因子第13)32 篇,被SCI收錄論文60餘篇,論文被SCI他引300餘次,單篇最高被引用50餘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小虎
  • 出生日期:1972年
  • 職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開創了低/零相關區序列設計新領域
    當選“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 代表作品:《低/零相關區理論與擴頻通信系統序列設計》
學習與工作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榮譽獎勵,學術兼職,出版著作,學術著作,代表論文,主要研究方向,
唐小虎教授在序列編碼領域做出基礎系統性工作,標誌性成果如下:
1. 提出了低/零相關區概念,開闢了低/零相關區設計的新研究方向,建立了低/零相關區從理論界到序列設計、從一維序列到高維陣列的整體性理論,被國際知名學者以其姓氏命名的低/零相關區序列的理論界“Tang-Fan-Matsufuji界”,已成為判別低/零相關區序設計優劣的國際通用準則,而零相關區序列已被納入全球標準LTE;
2. 在國際上首次突破Z4序列研究的單向性,打破了其研究10餘年來停滯不前的局面,得到了7類新的最佳Z4序列集和2類新的最佳二元序列集,占目前已知最佳Z4序列集和二元序列集7/10和1/4;
3. 利用交織技術於d-型序列,構造出世界上第一例兼具高線性複雜度和三值相關特性的多相序列,是自1970 年經典結果以後首類三值相關的多相序列;
4. 推廣了經典的優選m-序列對,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最佳序列對的概念,得到了12類最佳序列對;
5. 得到了一大類具有最大代數次數、最佳(快速)代數免疫性質的平衡布爾函式,而且在已知的該類函式中具有最大的非線性度;
6. 構造了多類新的Bent函式,解決了關於Bent-Negabent函式代數次數的最大值及構造具有高代數次數的Bent-Negabent的公開問題。
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信息與通信領域最頂級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該雜誌在電子工程領域947種國際學術期刊中排名:特徵影響因子第1,論文影響子第6,影響因子第13)32 篇,被SCI 收錄論文60餘篇,論文被SCI 他引300餘次,單篇最高被引用50餘次。
研究成果得到美國工程院院士Paulraj 教授和美國兩院院士Golomb 教授等的正面肯定和詳細評述,2007年應Golomb 教授的邀請在洛杉磯SCC國際學術會議做特邀報告。

學習與工作經歷

學習經歷

1988-1992 西北工業大學,工學學士
1992-1995 四川大學, 理學碩士
1998-2001 西南交通大學,工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5-1998 四川大學數學系,助教、講師
2001-今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2004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機工程系,副研究員
2007-2008 德國烏爾姆大學(University of Ulm),洪堡學者,客座教授

榮譽獎勵

1. 2003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 200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3. 2006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4. 2007 德國洪堡學者
5. 2011 四川省第九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6. 2013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7. 2014 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學術兼職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成都資訊理論分會主席、IEEE會員
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資訊理論分會委員
2008/2010/2012/2104年國際期刊IEICE 特輯 Signal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客座編輯
IWSDA 2007/2013程式委員會主席(Program Chair)
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程式委員會委員(TPC Member):SETA2014(澳大利亞)、SETA2012(加拿大)、IWSDA2011(中國)、APCC 2010(紐西蘭)等等

出版著作

學術著作

唐小虎著,《低/零相關區理論與擴頻通信系統序列設計》,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7811042177。

代表論文

1. Z.C. Zhou, X.H. Tang, X.N. Niu, and P. Udaya, “New Classes of Frequency-Hopping Sequences With Optimal Partial Correlation,”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58, no. 1, pp. 453-458, 2012.
2. X.H. Tang and T. Helleseth, “Generic construction of quaternary sequences of period 2N with low correlation from quaternary sequences of odd period N”,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57, no. 4, pp. 2295-2300, Apr. 2011.
3. X.H. Tang and P. Udaya, “On the noncyclic property of sylvester hadamard matrices,”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56, no. 9, pp. 4653-4658, Sep 2010.
4. C. Ding and X.H. Tang, “The cross-correlation of binary sequences with optimal autocorre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56(4): 3605-3612, Apr. 2010.
5. X.H. Tang and G. Gong, “New constructions of binary sequences with optimal autocorrelation value/magnitude,”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56, no. 3, pp. 1278-1286, March 2010.
6.X.H. Tang, T. Helleseth, L. Hu, and W.F. Jiang, “Two new families of optimal binary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quaternary sequences”,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55, no. 4, pp. 1833-1840, 2009.
7. X.H. Tang and W.H. Mow, “A new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zero correlation zone sequences based on interleaved perfect sequences”,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54, no.12, pp. 5729-5734, 2008.
8. X.H. Tang, and W.H. Mow, "Design of spreading codes for quasi-synchronous CDMA with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IEEE Journal on Select Area in Communications, vol. 24, no. 1, pp. 84-93, 2006.
9. X.H. Tang and P.Z. Fan, “A class of pseudonoise sequences over GF (P) with low correlation zon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47(4): 1644-1649, May 2001.
10. X.H. Tang, P.Z. Fan, and S. Matsufuji, “Lower bounds on correlation of spreading sequence set with low or zero correlation zone”, Electronics Letters, 36(6): 551-552, Mar. 2000.

主要研究方向

1. 編碼技術及其套用
2. 分散式存儲系統
3. 資訊理論及其套用
4. 網路信息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