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窪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鳳城街道唐家窪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家窪村位於鳳城街道辦事處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44′。東與六甲村、西遠牛村相鄰,北與東窪村相交,南與寨後村、陂子頭村相接,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距市政府駐地15公里,距街道辦事處駐地7.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蔬菜、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20戶,340人。有唐、王2姓,均為漢族,唐姓人口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家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鳳城街道
  • 人口:340人
村名由來,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因自然災害所迫,唐姓先祖一擔筐挑了兩個孩子在此地落戶安村。因村處窪地,加之為唐姓所建,故命名唐家窪村。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 1947年進行土改複查。 1954年成立了互助組。 1955年村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分為南社、北社。 1957年與來家窪、東窪、西窪、北窪五個自然村,統一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4年“四清”運動開始,本村進駐“四清”工作組。 1976年本村在南窪地挖平塘1座。 1981年本村始用電網供電,家家安上電燈。 1983年本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9年村民吃上自來水。 1998年本村遊子大慶油田職工王春學,在村南投資辦廠。 2003年5月村投資3萬元,建大口井1座。

社會進步

1942年,窪里5個自然村聯辦教育事業。1947年設窪里完小,本村學生全到完小上學。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的學生9名。村民中有助理農藝師1名,教師4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只能過半糧半糠菜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5年,人均糧食475公斤,人均收入546元。2002年,全村86%戶有存款,有汽車5輛,時風三輪車21輛,手扶拖拉機2台,195拖拉機6台,機車38輛,電話83部,彩電103台,電冰櫃40台,洗衣機3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齊,破爛不堪。胡同狹窄,住房為木欞窗,木板門,人均居住面積不足7平方米。1989年起,宅基地由鎮土地管理所統一規劃,街道寬暢,蓋起了明亮的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1年,集體出資、村民集資4萬餘元,家家安上電燈。1989年,村民又吃上了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唐在祿成為本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47年,成立黨支部,唐孟清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進行了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組,開展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人員支前。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9名。2002年,有黨員20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唐孟奎、唐孟林、唐正茂、唐正本、唐慧平。2000年6月,唐其明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唐在樹、唐雲英(女)、唐在延、唐正茂、唐正本、唐孟山、唐爾度、唐爾輝、唐慧平、唐其明。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