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殊菩薩像

唐代文殊菩薩像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文殊菩薩像
  • 朝代:唐代
  • :39.5釐米
  •  寬:14.5釐米
甲版介紹,乙版介紹,

甲版介紹

唐代,9世紀絹本設色
唐代文殊菩薩像
高39.5釐米 寬14.5釐米
根據腳的位置以及具有密教特色的劍的描繪等來看,此像是吐蕃占領時期的敦煌繪畫。文殊菩薩頭戴類似通天冠的冠,髮結高高聳起,濃厚的捲髮垂落在兩肩上。瓔珞上嵌滿密密麻麻的白點。本畫絹布使用的經線為橫向而非縱向,基本與以敦煌的中國式繪畫的幡相同,織紋粗大,使用兩股經線。同樣,空的長方形榜題、焦茶色的邊緣、下端菱形中各配一朵花的邊飾等,表現方法的若干因素,極接近中國風格的幡。

乙版介紹

唐代 9世紀絹本設色
唐代文殊菩薩像
高66.0釐米 寬24.8釐米
據記載,關於騎獅文殊菩薩的圖象現存最早的要算東魏時的騎獅文殊畫像。東晉佛馱跋佗羅翻譯的六十四卷《華嚴經》卷四中第一次有了文殊獅子座的記述。
而在這之前的文殊菩薩是不騎獅子的。北齊時獅子被指定為文殊菩薩的坐騎。文殊菩薩為何騎獅子呢?原來我國早期佛教造像碑、雕刻和石窟寺壁畫中,佛座的下方或兩側有許多雙獅形象,其中的敦煌 275窟的主尊兩側最具有代表性。研究發現,在佛教本土化的過程中文殊菩薩的獅子也在逐漸變大,最終變成了脅侍菩薩台座。而菩薩的形象則是從佛教中的佛傳圖“夜半逾城”演變而來。同時,文殊菩薩處於眾菩薩之首,獅子是萬獸之王,文殊菩薩騎獅子也同身份相一致。
騎獅文殊菩薩像出現在北朝後期,也就是說在北齊時獅子被指定為文殊菩薩的坐騎。由此可見,騎獅文殊菩薩的造像是在中國創造發展出來的佛教藝術題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