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宮算

在中國古代,九宮歷曾十分流行,它是一種結合曆日與占卜的歷算之法,據專家考證,這種曆法也叫九宮飛位,自從唐朝廣泛運用以後,影響深遠,以後的歷朝歷代基本沒有斷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九宮算
  • 創建年代:唐代
  • 別稱:九宮飛位
  • 內容:一種結合曆日與占卜的歷算之法
簡要介紹,唐九宮起源,對宗教的影響,

簡要介紹

關於九宮歷的淵源,現在學界還沒有統一的意見,通過文獻分析,可以發現至少在漢代時期,與其相關的歷占原理已經基本定型。漢代緯書中經常提到的“太一游九宮”原理就與九宮歷占原理完全一致,無疑這應該就是後來的九宮歷的源頭之一。
唐九宮算

唐九宮起源

唐朝時期,李氏王朝統治者認為其家族譜系與李聃相關,其對於道術不但有著特殊的愛好,而且還包含著政治意義的追求,九宮歷算這樣的知天時、查萬物的神秘理論自然為其所用,成為控制上層意識形態的工具。據史料記載,唐自開元天寶以後,在其國家的祭祀活動中,出現了相關的九宮理論的討論,如王起、盧就曾經大量引用前朝術書《黃帝九宮經》與《五行大義》等論證九宮原理,其說法上承漢代太一九宮理論,而更加繁複:“一宮,其神太一,其星天逄(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宮,其神攝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宮,其神軒轅,其星天衡(沖),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宮,其神招搖,其星天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五宮,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離,其行火,其方黃。六宮,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玄;七宮其神鹹池,其星天柱,其卦兌,其行金,其方赤;八宮,其神太陰,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宮其神太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紫。觀其統八卦,運五行,土飛於中,數轉於極,雖敬事迎厘,不聞經見,而範圍亭育,有助昌時,以此兩朝親祀而臻百祥也。”由於九宮歷算可以運五行,知數極,並且可以體現“太一”神的活動周期,因而其對於國家具有非常的意義,“有助昌時”,所以為統治者所看重。

對宗教的影響

與九宮理論相關的一些宗教活動,在唐代也被提倡和定期舉行,這就是以大祀九宮貴神及其附屬神靈的名目。宮太一在這時被尊為僅次於昊天上帝的神靈。《大唐郊祀錄》中就有:“興唐盛制,凡祀有三等,曰大祀、中祀、小祀,各有差降。昊天上帝、九宮貴神、皇地祇、神州、太清宮、宗廟皆為大祀。”
這裡的“九宮貴神”又被尊稱為“太一神”,五方五帝與其相配,擁有眾多神秘的功能,如除災、布雨、退兵、避亂等等。唐對於九宮貴神的祭祀活動的重視在天寶時期可謂達到高潮,唐玄宗根據術士蘇嘉慶的進言,在長安城郊東邊朝日壇旁建立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層),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鹹池,西北曰青龍。五為中,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
天寶以後,九宮壇數次興修,或在東郊日壇邊,或在圜丘旁,還有在南郊的郊祀中設祭祀壇。九宮貴神的地位也經過唐朝官員的數次討論,文宗時期,有大臣主張九宮貴神“經典不載”,而要求降其為中祀。但武宗時期,中書門下官員李德裕以及檢校太常卿王起、廣聞博士盧就分別上書,引征《漢書》所說的“天神貴者太一,佐曰五帝”,認為“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列於祀典,其來久矣。今五帝猶為大祀,則太一無宜降祀。稍重其祀,固為得所”。要求將九宮貴神重列大祀之列,得到批准。
九宮貴神在唐朝獲得重視,與之相應的九宮歷算在唐朝自然也盛行不輟。縱觀整個唐朝時期,九宮歷相比隋朝而更加普遍,這在敦煌所發現的曆日中,可以得到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