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通過主人公艾送喜寫給秦福的七封信,描述了他在美國的種種遭遇以及對美國民主充滿幻想漸而絕望的過程。

馬克·吐溫在小說《再度出洋》中勾勒出了華人在美國遭受的苦難景象,顯示出了作家的同情悲憫之心,但實際上仍然是以西方優勢眼光,以傳教士的跟光,以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悲憫來寫華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 外文名稱:goldsmith's friend abroad again
  • 創作年代:1870年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美】馬克·吐溫
  • 字數:約3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嚮往美國是所謂“自由之鄉和自由之邦”的中國人艾送喜,打算到“天堂”中去尋找幸福,成為一個“自由人中的自由人”。但是當他到達美國之後,所有的衣物錢財均被搶光,又被惡狗咬傷,並且受到警方的侮辱與關押,還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受夠了教育,徹底醒悟到,所謂“美國天堂”中的“自由”,原來就是搶劫、戲弄、打擊、迫害那些輕信謊言的外國人。正如小說結尾,反動警察對關在獄中的艾送喜所說的那樣:“美國是沒有地方容納你們這些傢伙的。”

創作背景

《再度出洋》創作於1870年,在這之前,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西部剩餘大量勞動力因為南北戰爭結束,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為了獲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美國殖民者就從太平洋彼岸引進華工,從事修路的繁重勞動。對於這些華工,美國人並沒有以歡迎的姿態來對待,整國人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印象不單是否定的,而且還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在1840年以前去過中國的美國人,大部分認為中國人是一些衣著可笑、狡猾好詐、詭計多端、殘忍無情的邊緣種族,他們缺乏勇氣、智力、手段和意志去對付使人難以忍受的專制主義。
吐溫在寫作這篇文章時,是一位從未到過中國的青年作家,他與華人的第一次邂逅是1853年紐約的首次旅行,沉浸在大都市的景致和異城風情。17歲的吐溫寫信向伯母親抱怨道“黑鬼、混血人、半混血人、中國人…在這大群的人渣中穿過,最為耐心的人也會憤怒。”然而事實是早期去住美國的華工大都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亞或者內華達州,紐約的華人是寥寥無幾的,更談不上大群的中國人,成長在密蘇里州的年輕吐溫並沒有機會親身接觸和觀察中國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也都是從加利福尼亞和內華達州的報紙上的小欄報導中瀏覽過的,年輕吐溫必會受到當時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社會心理需求的制約,懷有種族主義和反對外國人的心理,不過我們也能從這裡感受到吐溫的“誇張”。1861年吐溫前住美國西部,這段時間他先後做過撰稿人和記者。由於美國西部各州是當時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吐溫在西部的工作為他提供了接觸華人生活和性格的最佳機會,這也是與中國人的最直接接觸。

人物介紹

艾送喜
艾送喜以其公開敘述人的身份向秦福講述自己的出洋旅程:航行海上的興奮、到達碼頭時的不公正待遇和踏上美國國土後的失落以及絕望。在第一封信中他寫道:“那裡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無人受氣挨罵。能自稱是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這是美國獨享的珍貴特權”。描繪出一幅美好的畫面。船航行在海上時。艾送喜認為自己“在通往美麗的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的航途中”,而且“很快就要到達人人平等和不知憂愁的地方了”。然而,通過以後的遭遇讀者可以看出此時他對美國的印象只不過是經他人渲染的一種“幻象”罷了。
受著這種企盼的驅動,儘管在船上遭到不好的待遇他也沒有把它們當回事。到達海關檢查時,海關官員態度粗暴,拳腳相加。他的行李被無端沒收,出過天花還被迫種牛痘,敲詐去血汗積蓄。美國“紳士”們以如此方式“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好”一番表現。踏上美國國土不久,他給東家打工掙錢的希望落空,孤身飄零,但仍慶幸“較之寄居別國的難民.我有一個特殊的有利條件我是在美國,我是在老天爺為塵世間受壓迫的落難之人安置的庇難所!”堅韌、樂觀的他充滿信心去找工作卻被百無聊賴、無事生非的街頭青年放的狗咬傷,作為受害者的他反而被警察抓進監獄被迫背上擾亂社會治安的罪名,一切荒唐之致。在監獄裡犯人因人種和國籍不同而待遇不同。艾送喜的境遇堪憂。睡地板、食物不足以裹腹、受到其他犯人的排擠。他原來認為美國是天堂,美國人不會進監獄,實際上監獄裡也有美國人。
總體而言,吐溫筆下的艾送喜形象,是作為“他者”被觀察和反映的對象,是一個被看的過程。儘管艾送喜是一個虛構的敘述者,吐溫卻在小說前寫到“以下幾封信里記裁的生活經驗無須虛構。一個僑居美國的中國人的經歷不需要運用幻想加以渲染。樸素的事實就足夠了。”但吐溫又以誇張的表現手法對艾送喜進行創作想像,在創作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當時西方社會對待中國態度的影響。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是一幅“美國天堂”的尖銳的諷刺畫。小說通過一名叫做艾送喜的中國人踏上美國領土後,金錢被詐光,最後被關進監牢的遭遇,徹底粉碎了美國是一個不分民族、信仰、膚色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大家庭的神話。
被稱為“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的美國在艾送喜面前展現出的全部是黑暗面:虛假的自由和民主、嚴重的社會歧視現象;美國針對華人移民的不平等條件和美國人的不良行為舉止;美國國會試圖出台法律將高額護照費合法化,讓華人高額注射牛痘;美國商人極盡吹噓之能事欺騙大量華工到美國賣苦力,海關關員態度粗暴。年青人故意放狗咬傷華人,以“保衛自己的權利”。無事生非、強詞奪理就是他們體現出來的“優良”品質。他們在競爭面前不是奮起應對而是進行卑劣的打擊報復以泄私憤。警察霸氣十足,有時甚至草營人命。法官推行雙重標準使移民陷入可憐境地。如此等等僅為冰山一角,而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才是問題之所在。馬克·吐溫將真實情況呈現給讀者,其作為隱含作者的立場顯露無遺。
當美國讀者看到自己的同胞如“東家”、海關關員、監獄囚犯和警察等人的行徑時,必然會為這些人感到羞恥,為社會的道德墮落感到痛心。這些敘述也有助於美國人認識美國自由民主和人人平等的虛無,從而呼籲人們關注社會問題並進行相關的改革和完善。這其中反映出馬克·吐溫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特色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運用書信體小說這種體裁進行創作,是比較獨特的。書信體小說通常指的是由一個或幾個人物寫的書信來推進敘述的水說。這種小說因為它的仿真性、多樣性的敘事角度和敘事方式、情節集中等特點而受到作家的青睞和讀者的歡迎。和其他體裁相比較,書信體小說採取的是現實生活中使用的情節形式,因而它更接近現實世界,具有極強的仿真性;這種仿真的體裁創造出來的世界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試圖使小說的虛構世界和現實的真實世界取得同一性。
書信體小說可分為獨白式書信體小說和對話式書信體小說兩類。獨白式書信體小說指的是那種只有一個寫信人,而沒有回應信件的小說。《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是一篇獨白式書信體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艾送喜的發信而沒有收到任何人的回信。它採用單純聚焦的形式,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要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上,敘述了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從而全面而深入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馬克·吐溫藉助獨自式書信體小說這種手段進行創作,大大增強了小說內容的可信度。
在《再度出洋》中,小說作者即書信的編撰者吐溫是中立敘述者,在信的開頭寫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說明。在信中艾送喜多次提到的“我東家”——一位美國人是隱身敘述者。他通過艾送喜之口發出聲音影響著公開敘述者的思想和情感。書信撰寫者艾送喜是公開敘述者,是整個故事的敘說者和推動者。三種不同的敘述者聚焦出各自聚焦的內容,最終交織在一起形成合力塑造出人物作者經歷的別樣征途。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真實姓名是塞繆爾·蘭霍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