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號仿古船

哥德堡號仿古船

哥德堡號仿古船是按照1745年9月12日在哥德堡觸礁沉沒的哥德堡號貨船仿製的。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號仿古船安放龍骨,哥德堡新世界船廠舉行了傳統風格的盛大典禮,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成為這項工程的監護人。2007年6月10日,哥德堡舉行了哥德堡號仿古船返航儀式,並先後造訪了中國廣州上海香港以及澳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德堡號仿古船
  • 外文名:Goteborg antique boat
  • 參照物:哥德堡號貨船
  • 廠家:哥德堡新世界船廠
  • 時間:2007年6月10日
  • 曾造訪地點廣州上海香港以及澳門
來歷,歷史,東印度公司成立,哥德堡號,打撈殘骸,數據,路程,來程,回程,在廣州期間,回航,啟發與思考,中瑞關係,相關資料,

來歷

2007年6月10日,哥德堡舉行了哥德堡號仿古船返航儀式。兩個半世紀前,哥德堡號劈波斬浪,跨越時空,把天各一方的兩座城市——瑞典哥德堡中國廣州這兩座港口城市緊緊連線在一起。兩個半世紀後,神秘的哥德堡號被人們重新發現,哥德堡號的水下考古,引起了世界的關注。於是,富有想像力的瑞典人在200多年後重建了哥德堡號仿古船,沿著當年的航線,從北歐明珠哥德堡港出發,途經西班牙港口加迪斯巴西的雷塞夫港、南非開普敦澳大利亞的佛雷蒙特、印尼首都雅加達,回到廣州;然後去上海、香港,途經新加坡等地回哥德堡。哥德堡號仿古船不是一艘普通的船。這是一艘連線東方與西方,貫穿古代和當代,滿載希望與夢想的仿古商船。在整個航行過程中,哥德堡號仿古船基本上以風力水力作為驅動

歷史

東印度公司成立

1731年6月14日,瑞典東印度公司在哥德堡成立。從1732年到1806年,瑞典東印度公司共組織過135次亞洲之航,其中只有3次到達印度,其餘都以中國廣州為目的地,用瑞典的木材、柏油、鐵和銅,到西班牙換成白銀,再用白銀從中國買回高檔生活用品:瓷器、香料、茶葉、絲綢等,其中的大部分再轉到歐洲其他國家。

哥德堡號

哥德堡號從哥德堡出發,開始它第3次廣州貿易之旅。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號”從廣州啟程回國,船上裝載著大約700噸的中國物品,包括366噸茶葉、100噸瓷器、19箱絲綢、133噸錫、11.4噸良姜、3.4噸珍珠、2.3噸藤器和1.8噸胡椒。當時這批貨物如果全部運到哥德堡市場拍賣的話,估計價值2.5至2.7億瑞典銀幣。8個月後的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號”航行到離哥德堡港大約900米的海面,離開哥德堡30個月的船員們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鄉的陸地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哥德堡號”觸礁、沉沒。這之後瑞典東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號”商船,最後沉沒在南非

打撈殘骸

1984年,瑞典一次民間潛水考古活動找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號”殘骸。1986年開始,考古發掘工作全面展開,持續了近10年,打撈上來400多件完整的瓷器和9噸重的瓷器碎片,這些瓷器大部分具有中國傳統的圖案花紋,少量繪有歐洲特色圖案,顯然是當年“哥德堡號”為特定客戶專門訂購的“訂燒瓷”。
“哥德堡號”的考古發掘直接導致了東印度公司的新生。“哥德堡號”基金會和新東印度公司相繼成立,鑒於“哥德堡號”的國際影響,1993年,瑞典政府決定以“哥德堡號”為原型,建造哥德堡號仿古船,並且沿著先人的航線,重抵中國廣州,宣傳瑞典,發展瑞中經貿友好關係,推動國際交流,瑞典東印度公司歷時十年、動用四千能工巧匠手工重造了哥德堡號仿古商船,並於2005年10月開始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復航廣州。
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號仿古船安放龍骨,哥德堡新世界船廠舉行了傳統風格的盛大典禮,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成為這項工程的監護人。資金來源包括國家、省和市的政府投入、大公司贊助、參觀旅遊收入、社會各界捐助和志願者活動等幾個方面。從短期看,這個龐大的項目似乎看不到什麼盈利的前景,但哥德堡人更看重這個項目背後深遠意義和長遠效益。

數據

船體以木材建造。約70%為橡木,25%為松木。船框架由密壓的松木板製成,以保持硬度。龍骨 、船尾 、樓台和其他木製部分用橡木,甲板、 桅桿用松木製成。船根據有關規定並儘量在甲板以上的部分在外形,內裝修上符合歷史的真實。
〖船體長度〗40.9米
〖總長度〗(包括船首斜桅)58.5米
〖船幅〗11米
〖水面高度〗47米
〖動力系統〗2個Volvo Penta TAMD 163A (16升) 405千瓦發動機
吃水深度〗船尾為5.25米
〖船首〗長度為4.75米
〖壓艙物〗400噸
〖排水量〗(船和貨物的重量)1150噸
〖平均航速〗5-6海里/小時,最大速度為10海浬/小時
〖船員人數〗80人,其中50人為見習水手
〖食物儲存〗夠80人60天的消耗及額外30天的備用
〖導航〗GPS雷達和Satcom B通訊系統

路程

來程

遠航開始,離開哥德堡港
訪問西班牙加迪斯
訪問巴西累西腓市
訪問南非開普敦
訪問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
訪問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回程

訪問中國廣州
訪問中國上海
訪問中國香港、澳門
繼續訪問新加坡、模里西斯、阿森松島、亞速爾群島等地
返回瑞典

在廣州期間

2006年7月18日,瑞典歷經十年重建的哥德堡號仿古船承載著260多年前的一個傳奇,沿著古航線駛抵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中國廣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和王后登上哥德堡號仿古船 隨船進入廣州南沙客運碼頭,出席哥德堡號抵達儀式。
哥德堡號仿古船訪問廣州期間,實行交通管制,但不封航,廣州海事局啟用全國目前最大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廣州VTS對哥德堡號進出港進行全程監控和保護。船高四十七米(加上桅桿)的“哥德堡號”將降下桅桿,穿越廣州七座珠江江面大橋。
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廣州是重塑千年商都形象、彰顯城市文化內涵、提高城市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歷史機遇。

回航

追索270多年前的一段歷史,穿越大半個地球,哥德堡號仿古船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航行20多個月,終於在2007年6月9日回到故鄉——瑞典哥德堡市。
民眾性的慶典,歷史性的時刻,“哥德堡”號仿古船滿載兩國人民友誼和祝福成功完成復航,中國和瑞典,在這個歷史時刻緊緊握手。 哥德堡自由港南碼頭上,清新的海風吹拂著高高懸掛的中瑞兩國國旗,燦爛的陽光映照著2萬多民眾歡欣的笑臉,瑞典藝術家們在臨時搭起的舞台上載歌載舞。
當地時間13時20分,“哥德堡”號仿古船緩緩靠岸,汽笛拉響,21響禮炮轟鳴,主桅懸掛的本次中國之旅途經國家和地區的國旗、區旗格外絢麗。碼頭上興高采烈的人群和“哥德堡”號上的船員們揮舞著手臂,歡呼聲遙相呼應。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熱情回顧了瑞中友好往來的漫長歷史,高度評價了中國的發展成就。他說:“這艘美麗的船象徵著瑞中美好悠久的歷史關係和令人興奮的未來。” “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並取得成功,不僅帶領人們追尋了中瑞友好的悠久歷史,也開啟了中瑞友好的新航程。

啟發與思考

哥德堡號仿古船已經成為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
這應從兩方面來分析:從其自身所具備的作為“景觀”的特質來看,“符號復原”和“事件復原”是其最核心的因素。帆船本身在形狀、材料、製作方法、驅動機制等方面都追求儘可能地復原歷史原貌,而且它進行的是沿原來古老航線的復航之旅。這樣一來,由相關歷史文獻、海底考古發掘成果、古老的造船技術、當代人的獨特創意等共同參與“再造”的哥德堡號,已不再僅僅是一艘仿古商船,而是成為一個能帶給人們多重“想像”的“景觀符號”——原哥德堡號的沉沒及後來的考古發掘帶來的神秘、傳奇,261年前的事件所蘊涵的古老與久遠,瑞典作為域外、西方的象徵,遠洋航行所承載的探險與開拓、征服特質等等,綜合構成一場“想像”的盛宴。
但僅從哥德堡號仿古船自身因素來分析顯然不夠全面和有力,還要從其切入當下中國的情境進行思考。在巨觀背景層面,中瑞建交50周年、中國對海洋文明的空前重視、中國對外貿易業的快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日漸引起關注、全球化狀態下對多元文化間互惠互利理念的倡導等等,構成哥德堡號引起極大關注的社會土壤;而在微觀環境層面,廣州、上海都做了“延伸”設計:廣州藉此機會復建了兩個景區即黃埔古港和南海神廟,上海則舉辦航海文化節,並在北外灘碼頭製造異域環境氛圍——這些都為人們深入、全面地進入並感知哥德堡號場景提供了線索和鋪墊。
由此,哥德堡號仿古船自身符號、激發的想像、切入背景及環境等因素綜合交織,有道具(仿古船)、有故事(文獻記載)、有節目(經貿文化交流)、有演員(水手)、有氣氛(各地的迎接),使得有別於正常生活的特色體驗的盛宴由此形成。有關哥德堡號的歷史文化資產就這樣被成功地轉變為引人注目的文化旅遊景觀。
這一現象帶給我們太多的啟發與思考。
中國是歷史文化資產極其豐富的國家,但在文化資產的開發利用方面還存在太多的問題。從開發觀念看,對歷史文物本身的修復和對歷史事件或活動的復原,哪個更容易激活歷史、更能提供遊客樂於參與的歷史信息環境?場景再現、物作為道具是不是比單純的復原之物更有吸引力?從歷史文化資產切入當代生活的策略來看,“鄭和寶船”若能早點建好並在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時駛出中國,效果該會怎樣?從歷史文化資產的生命力的角度看,如何對歷史文化資產的內涵做恰當的延伸和開拓?如何在歷史文化資產跟當代生活的現實需求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這次哥德堡號之旅既有象徵意義又有務實內涵(國事訪問、商貿交流、市場開拓)的做法值得思考。誠如有的學者所言,哥德堡號仿古船之旅不僅是“追尋”和“重溫”了歷史,更是“再造”了歷史。
如果說風靡一時的“環球嘉年華”是依靠遊樂新技術與煽動性氣場帶來的刺激、發泄與狂歡的體驗而大獲成功的話,哥德堡號仿古船引發的驚人熱情與關注則主要來源於它帶給人們視覺上的陌生與新奇、想像上的豐富與遙遠,來源於對一直默默無聞的歷史文化資產的恰當利用。

中瑞關係

從歷史以來,無論是在商貿上還是在文化上,瑞典和中國都有著源遠流長的交往。17、18世紀瑞典大量的傳教士、商人和探險家到中國來了解中國,然後回到瑞典去介紹中國。
1731年,瑞典開闢了亞洲貿易航線。作為當時瑞典最豪華的遠洋商船之一,哥德堡號以中國廣州為目的地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這次航行不僅為它的貿易公司帶來了近八成的巨額利潤,也引起了瑞典人對中國古老文化的濃厚興趣。遺憾的是1745年,這艘遠洋商船在哥德堡港口附近突然觸礁,沉入海底。
對於瑞典人來說,哥德堡號傳奇就如同中國人心中的鄭和下西洋。Last year的哥德堡號仿古船熱潮,也讓中國人對瑞典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很多人發現,這個遙遠的北歐國家和中國的關係居然如此密切。
1950年5月9日,瑞典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In recent years,中瑞關係又有了新的發展。
兩國之間是一種典型的雙贏和互利的關係,從瑞典這個角度來講,他們把中國看作他們企業、產業轉型和發展的大市場。愛立信ABB這些新型的大公司,他們不僅給中國帶來了技術和產業的升級,同時給他們國內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瑞典長期以來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這使得它能特殊的身份參與世界事務,發揮特殊的作用。1995年,瑞典正式加入歐盟。在當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的形勢下,中瑞全面合作進一步加強。
中國也從來沒有把瑞典看作一個小國,它通過各種各樣北歐的區域組織,在北歐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瑞典是對於中歐關係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國家。
In recent years,雙方的高層交往出現高潮,同時中瑞貿易和經濟合作也進一步擴大,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此外,中瑞兩國在科技、文化、教育、旅遊、環保等領域的合作也富有成效,地方及民間交往十分活躍。

相關資料

(一)
自從若干年前瑞典有關部門開始重建哥德堡號並計畫進行“復航”之旅那一刻起,這艘曾經的著名商船就引起了多方(尤其是中國)的關注。隨著它“真實”地駛入南中國的廣州港口,這種關注與熱情也達到了高潮——在廣州停留的一個月期間有250萬人次前去參觀!而8月29號駛進上海港口後,在上海本地又立即掀起一股參觀熱潮,而且還引起浙江等地旅行社的極大興趣。可以說,哥德堡號已經成為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
從其自身所具備的作為景觀的特質來看,“符號復原”和“事件復原”是其最核心因素。帆船本身在形狀與材料、製作方法、驅動機制等方面都追求儘可能地復原歷史原貌,而且它進行的是沿原來古老航線復航之旅。這樣一來,由相關歷史文獻與海底考古發掘成果、古老的造船技術、當代人獨特創意等共同參與“再造”的哥德堡號,已不再僅僅是一艘仿古商船,而是成為一個能帶給人們多重“想像”的“景觀符號”:原哥德堡號的沉沒及後來的考古發掘帶來的神秘、傳奇,261年前事件所蘊涵的古老與久遠,瑞典作為域外和西方的象徵,遠洋航行所承載的探險、開拓、征服特質等等,綜合構成一場“想像”的盛宴。
但僅從哥德堡號自身因素來分析顯然不夠全面和有力,還要從其切入當下中國情境進行思考。在巨觀背景層面,中瑞建交五十周年、中國對海洋文明的空前重視、中國對外貿易業快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日漸引起關注、全球化狀態下對多元文化間互惠互利理念倡導等等,構成哥德堡號引起極大關注社會土壤;而在微觀環境層面,廣州、上海都做了延伸設計:廣州藉此機會復建兩個景區即黃埔古港和南海神廟,上海則舉辦航海文化節,並在北外灘碼頭製造異域環境氛圍——這些都為人們深入和全面地進入並感知哥德堡號場景提供了線索和鋪墊。
由此,哥德堡號自身符號、激發的想像、切入背景及環境等因素綜合交織,有道具(仿古船)和有故事(文獻記載)、有節目(經貿文化交流)、有演員(水手)、有氣氛(各地的迎接),使得有別於正常生活特色體驗的盛宴由此形成。有關哥德堡號的歷史文化資產就這樣被成功地轉變為引人注目文化旅遊景觀。
(二)
2006年7月18日上午,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爾維婭乘大型仿古船“哥德堡號”抵達廣州南沙客運碼頭,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
上午十一時二十五分左右,“哥德堡號”在五艘中國海巡船的護航下,緩緩駛入南沙客運港。在抵達距南沙客運港零點五海里處時,“哥德堡號”鳴響八響禮炮,“哥德堡號”抵達南沙的歡迎儀式拉開序幕。
在南沙客運碼頭,國王一行受到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陳昊蘇、廣州市市長張廣寧等領導的熱烈歡迎。船靠岸後,等候在港口沿岸的威風鑼鼓隊、五十六個民族的舞蹈隊以中國最傳統的禮節向來客獻上最熱誠的致意,數百名廣州市民和一百多位瑞典僑民在百餘米長的紅地毯兩側列隊歡迎。
國王此次訪粵主要目的是出席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駛抵廣州的系列活動。包括出席“哥德堡號”抵達廣州南沙客運碼頭的歡迎儀式、“哥德堡號”訪穗紀念石碑揭牌儀式、民間“龍舟激揚迎古船”儀式、“哥德堡號”廣州之夜文藝演出、中瑞經貿日開幕式等活動。
據悉,國王一行是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這是國王時隔二十五年之後再次訪華。隨同國王此次訪華的有瑞典副首相、駐華大使、海軍中將、貿工部副部長等官員,以及愛立信公司和伊萊克斯電器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瑞典企業聯盟主席泰斯庫先生率領的,由ABB、索尼愛立信、沃爾沃、北歐航空公司、瑞典銀行、薩博(SAAB)等著名企業負責人組成的龐大經貿易代表團。
遠在一七三九年,“哥德堡號I號”建成並開始其處女航—駛向遙遠的中國,並且先後順利完成兩次遠洋航行。它滿載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和香料等物品返回瑞典,同時也帶回了中國人民的友誼。“哥德堡號I號”於第三次航行即將到岸時,不幸觸礁沉沒。
此抵達廣州的“哥德堡號III號”為瑞典經歷十年、耗資數千萬美元重建的仿古船。“哥德堡號III號”來華宣傳中瑞友好,中國古代歷史和傳統文化,介紹兩國古代的貿易和交流,對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具有特殊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