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雷

哈貝雷並不是以色列的常設部隊。當時巴勒斯坦游擊隊劫持了法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B客機,並迫使它降落在恩德培機場。隨後,游擊隊員又將旅客中的以色列入挾持為人質。做為一種應急措施,以色列政府臨時從空降兵部隊和格蘭旅中選拔出一些人員組成了哈貝雷。換句話說哈貝雷是一支拼湊起來的部隊。雖說是臨時拼湊,但哈貝雷的隊員都有高度的作戰能力和在困境中作戰的職業軍人意識。他們的指揮官肖姆龍準將是一個有號召力的將才。所以通過短時間的訓練,這支拼湊起來的部隊競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貝雷
  • 時間:1976年7月
  • 性質:常設部隊
  • 國家:以色列
簡介,一戰成名,特種部隊,歷史,與阿拉伯之戰,徵兵制度,202空降旅,作戰,第3次中東戰爭,第4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反渡河作戰,編制,組成,裝備,行動,貝魯特機場襲擊戰,對埃及內陸攻擊戰,奪取雷達戰,舍德旺島要塞占領戰,大馬士革外圍襲擾戰,襲擊黎巴嫩沿岸游擊隊基地,反劫機戰,暗殺游擊隊領導人,摧毀游擊隊出發基地,奇襲恩德培奪回人質戰,

簡介

一戰成名

1976年7月,為了救出被扣留在烏干達恩德培國際機場的105名以色列人質,以色列的特種部隊哈貝雷(希伯來語:“小伙子們”)斷然採取了“奇襲恩德培”的作戰行動,從此在世界上一舉成名。

特種部隊

以色列這個人口不足300萬,國土面積很小的彈丸之地,競能培訓出世界一流的特種部隊,是有其原因的,以色列在建國後的30年間經歷了4次全面戰爭,同時不斷受到游擊隊的襲擊和爆炸威脅。而特種部隊正是以色列處理這種事件時手中不可或缺的一張王牌。

歷史

與阿拉伯之戰

以色列是在1948年5月宣布獨立的。它誕生伊始就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戰爭。當時以色列的人口只有65萬,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拿起槍,以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戰爭。到了1949年停戰時,以色列人保住了這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國家,但也為此付出了6000條生命的代仇。
以色列人在血的體驗中明白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這個道理,進而他們發展了這條理論,不單要攻擊對方,而且要把對方的指揮部找出來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徵兵制度

為此,在1953年他們開始著手培養具有熟練使用各種武器,能深入敵後執行危險任務,並能安全返回基地這種能力的部隊。這支部隊以秘密軍事組織哈加納和派爾馬契的剩餘力量作為中堅構成,並被授予了第101部隊的番號。這期間,以色列公布了18歲以上的男女都要服兵役的徵兵制度。對於以色列這么一個經濟實力弱小的國家,要保‘持一個不相適應的數目龐大的軍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採取了保持軍中骨幹人員,其餘人員在72小時內可以動員到位的獨特軍事體制。作為骨幹部隊,並能達到特定的戰術效果,從這個構想出發誕生了傘兵部隊。

202空降旅

1954年,101部隊和傘兵部隊合併,改名為第202空降旅。在本來就擁有高度的作戰能力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可以輕鬆地在敵後降落的機動力的第202空降旅,僅在1955年1年間就執行了10次報復行動,這些行動限於距以色列邊境以外5—10公里的範圍內,而且只在夜間執行。一般是以班為單位,當然除了空降作戰以外,他們經常是作為強力步兵來被使用的。他們對每一次行動都要有一個總評。為了把任務執行得更徹底,就需要讓對手把他們當作瘟神一樣感到恐懼。這期間人員損傷和獲得戰果的比率是1:10。在以色列,談到特種部隊,首先指的就是空降旅。
1956年10月的第2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首次採取了名副其實的大規模空降進攻。戰爭的舞台設在西奈半島埃及軍隊防線後的戰略要道米特拉山口和蘇伊士灣的圖爾空軍基地。10月29日,一支空降部隊在米特拉山口降下並且控制了這一地區。4天后的l!月3日另外一支空降部隊在圖爾空軍基地降落並占領了該基地。這兩次行動為後來的西奈壓製作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以後,空降旅做為國防軍的主力兵種在質量上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個旅從應徵的人員中挑選志願者以3個人為一個單位進行傘降、衝鋒鎗、機關槍、反坦克火箭筒、迫擊炮等武器的使用訓練,還有空手道、拳擊、柔道等格鬥技巧和沙漠中生存方法,穿越敵人陣地生還的方法的訓練。在實際作戰中他們採取和美國綠色貝雷帽部隊相同的以12個人
為一組的作戰編成方式,因為任務極其艱難,所以隊員的年齡均限制在30歲以下,超齡的人員要轉入步兵部隊繼續服役。

作戰

第3次中東戰爭

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第202空降旅改名為第55空降旅,接受古爾大校的指揮,並預定對俯視蒂朗海峽的戰略據點沙姆沙伊赫進行大規模空降進攻行動。但由於在空戰中的失利,以色別人失去了制空權,使得地面部隊失去了占領要塞有力的空中保護。他們只好放棄運輸機改乘大型公共汽車投入到占領由阿拉伯方面管轄的古都耶路撒冷舊城區的戰鬥中。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在奪取了阿克薩清真寺後,面對猶太教徒的聖地“哭牆”,這些硬漢們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第4次中東戰爭

1973年10月第4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遭到阿拉伯方面的突然襲去。在西奈半島,許多埃及突擊隊乘虛而入。他們襲擊以軍開往前線的裝甲部隊和補給部隊,襲擊以軍進行支援的炮兵陣地,使以色列嘗盡苦頭,為此以反游擊戰專家著稱的以軍傘兵部隊一部分和別的步兵部隊的反游擊戰部隊攜手作戰執行對埃軍突擊隊的攔截任務。

蘇伊士運河反渡河作戰

10月14日的蘇伊士運河反渡河作戰中,他們又和工兵部隊並肩戰鬥,完成了在埃及一側橋頭堡的堅守任務。沙龍將軍還率裝甲部隊沖入位於埃及內地的埃軍地空飛彈基地,並徹底地搗毀了它,成功地切斷了埃第3集團軍與後方的聯繫。由此看來,第3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的空降旅在全面戰爭中作為強力步兵使用要多於空降作戰。但在第4次中東戰爭的北部戰線上,奪回希爾蒙山的作戰和大馬士革的街道伏擊戰中使用直升機的作戰方式也為世界各國所重視。

編制

組成

空降旅編制及特種作戰以色列國防軍的編制是以旅為單位的,包括步兵、裝甲、空降三大組成部分。第4次中東戰爭以前,步兵旅有4500人,空降旅有4000人。第4次中東戰爭以後,由於機械化的發展,行動更為省力,旅的人員數目也大幅度減少,現在約有3000人左右。空降旅成立時,指揮官大多被派往荷蘭留學,後來改為派往美國的北卡羅來那州綠色貝雷帽基地接受訓練。第3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出版的《軍事力量平衡》記載的以空降旅只有一個,第4次中東戰爭後空降旅一下增加到:了4個,1975年又增加了一個,但是所有的旅都沒有達到滿員。1978年空降旅仍有5個,其中2個半旅是滿員,其他的主要由預備役人員組成。

裝備

空降兵的衣著不同於其他士兵。他們頭戴暗紅色的貝雷帽,胸前別有銀色大鳥的徽章,腳下穿的是擦得很亮的高幫戰鬥靴。從外表看完全是一副精銳部隊的打扮。他們在國民中極受歡迎,晉升也比別的部隊快。他們的軍官裝備的是AK47衝鋒鎗,士兵裝備的是M16以及國產的加利亞新式手槍。他們的鋼盔外形很獨特,沒有檐兒。

行動

除了在戰爭中的作用,他們在和平時期特種作戰中的表現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其中最佳的10次行動記錄如下:

貝魯特機場襲擊戰

——1968年12月28日,黎巴嫩貝魯特機場襲擊戰。為了報復2天前在雅典機場巴勒斯坦游擊隊槍擊以色列航空公司波音707客機的行動。這天夜裡40名以色列空降旅的士兵分乘4架直升機,從地中海上繞過雷區,超低空飛到貝魯特國際機場著陸。剛好堵在將飛往沙烏地阿拉伯的黎巴嫩中東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07的跑道上,他們把8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趕下飛機,並同時把機場上黎巴嫩的13架飛機全部炸毀。在整個行動的1個多小時裡,由於道路被煙霧和臨時路障阻隔,黎巴嫩政府軍的反擊未能成功。

對埃及內陸攻擊戰

——1969年8月27日,對埃及內陸的攻擊戰。通過紅海縱深200公里對埃及內地的軍事設施進行了攻擊。

奪取雷達戰

——1969年12月268,奪取雷達戰。從距蘇伊士市西南184公里的埃軍防空陣地中偷走了蘇聯最新式的低空用雷達。

舍德旺島要塞占領戰

——1970年1月226,舍德旺島要塞占領戰。傘兵隊員乘坐超黃蜂直升機襲擊了紅海上的舍德旺島,占領了埃軍陣地,並把蘇制雷達分解後運回以色列。

大馬士革外圍襲擾戰

——1970年6月16日,大馬士革外圍襲擾戰。把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南40公里的鐵橋炸毀,同時,炮擊了大馬士革東北70公里的敘利亞兵營。

襲擊黎巴嫩沿岸游擊隊基地

——1971年1月14日,襲擊黎巴嫩沿岸游擊隊基地。由直升機降下的部隊在海軍飛彈快艇的協助下,在黎巴嫩登入,破壞了游擊隊的基地。

反劫機戰

——1972年5月19日,反劫機戰。巴勒斯坦游擊隊4名隊員劫持了一架開往以色列的比利時航空公司的飛機,並在利達機場著陸。以方挑選了18名隊員,化裝成機修工進行特別攻擊,30秒內射殺了2名游擊隊員,活捉了另外2名,給這場歷經21個小時的劫機事件劃上了句號。

暗殺游擊隊領導人

——1973年4月98,暗殺游擊隊領導人。突擊隊員從飛彈快艇上放下帶有馬達的橡皮艇,從貝魯特北部登入,乘上事先潛伏在這裡的汽車,暗殺了在巴解總部的3名幹部,並造成40多名人員的傷亡。

摧毀游擊隊出發基地

——1974年7月8日,摧毀游擊隊出發基地。在海軍的協同下,對在黎巴嫩海岸的游擊隊出發基地希爾、西頓和拉希迪耶三個港口進行了襲擊,合計擊沉了30艘小型船隻。

奇襲恩德培奪回人質戰

——1976年7月3日,奇襲恩德培奪回人質戰。為了救出被扣在距以色列4000公里的烏干達恩德培國際機場的l05名以色列人質,突擊隊員約100多人乘3架大力神C—130運輸機衝到機場,擊斃了7名游擊隊員,並擊毀烏干達的米格21戰機後返回以色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