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戰役

哈爾科夫戰役

哈爾科夫戰役是蘇德戰爭中,納粹德國蘇聯為了搶奪哈爾科夫這個戰略城市而發動的戰役。

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此役是德意志國防軍在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最後階段的其中一場戰役,目的是攻占哈爾科夫城。

這次戰役行動由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中的第6集團軍實施,目標是關閉第1裝甲集群和第17集團軍之間逐漸擴大的缺口,1941年10月24日,哈爾科夫陷落。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發生於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蘇方稱之為第一次哈爾科夫進攻戰役。

1942年5月12日,由鐵木辛哥所指揮的蘇聯紅軍自冬季反攻時形成的突出部向德國第6集團軍發動攻勢。由於蘇軍參謀人員以及最高統帥史達林誤判了德國第6集團軍的實力,同時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訓部隊的實力,戰鬥經驗較豐富的德軍得以自蘇軍戰線上的兵力空隙處繞過,完成其鉗形攻勢,將蘇軍包圍殲滅。

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1943年2月2日—3月3日戰役目的是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群基本兵力,收復哈爾科夫工業區。戰役代號為“星”。隨後,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實施了圍繞哈爾科夫對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攻勢行動。德軍的行動代號為頓涅茨克行動,而蘇聯紅軍則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的反攻消滅了大約52個紅軍師及重新占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行動目標是由蘇聯草原方面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地區進攻。於1943年8月初展開,蘇軍開始即取得了勝利,並解放了別爾哥羅德及哈爾科夫。

基本介紹

  • 名稱:哈爾科夫戰役
  • 地點:哈爾科夫
  • 時間:1941-1943年間,總計四次攻防戰
  • 參戰方:蘇聯和德國
  • 結果:1943年8月蘇軍解放哈爾科夫
  • 參戰方兵力:德:南方集團軍群 蘇:西南、南、沃羅涅日、草原方面軍
  • 主要指揮官:41年賴歇瑙 42年克萊斯特 鐵木辛哥43年 曼施坦因 瓦圖京 科涅夫
哈爾科夫城,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戰況,點評,第三次戰役,目的,背景,兵力對比,過程,反攻,總結,兵力損失,作用,第四次,戰役背景,戰役進程,戰役結果影響,

哈爾科夫城

1、哈爾科夫的鐵路系統
1941年秋天,哈爾科夫被認為是蘇聯最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樞紐和航空運輸基地,它不僅是烏克蘭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也是蘇聯克里米亞高加索第聶伯河流域和頓巴斯地區的中心城市。
2、 軍工生產的重要性
哈爾科夫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其中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著名的T-34坦克,這種坦克就是該城的哈爾科夫拖拉機廠設計和生產的,該廠被認為是蘇聯最大的坦克工廠。該城還建有哈爾科夫飛機製造廠、哈爾科夫內務部工廠、哈爾科夫渦輪機製造廠等等。在此戰之前哈爾科夫城出產的武器包括:坦克Su-2攻擊機火炮牽引車、82mm迫擊炮衝鋒鎗彈藥和其他軍事裝備。德國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占領鐵路兵工廠,所以他們拚命地想讓哈爾科夫工業區保持完好。甚至連元首本人也強調這些軍工廠的重要性,他曾經說:“…第二重要的就是南俄地區,特別是位於頓涅茨盆地,散布在哈爾科夫州的工業區,那裡是整個俄國經濟的基礎,如果控制了這個地區,那么整個俄國的經濟將會崩潰…”
3、哈爾科夫的人口
哈爾科夫是蘇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到1941年5月1日,該城的人口達到了90萬人(這種人口規模在中國印度這種人口大國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蘇聯這種地廣人稀的國家90萬人已經是一座超級大城市了)。在1941年9月,該城的人口猛增到150萬,原因是大量從西部地區逃難疏散的人群的湧入,但是哈爾科夫城經歷了數次慘烈的拉鋸戰以後,到1943年夏末蘇軍最終奪回該城之後,人口已經銳減到18—19萬人。

第一次戰役

是指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的最後階段,德國南方集團軍群麾下的第6集團軍和蘇聯的西南方面軍為攻守哈爾科夫城而發生的戰術性戰役(只是師級戰鬥規模),蘇軍的第38集團軍奉命堅守哈爾科夫,為的是把該城的工廠的機器設備拆卸裝車運輸到東部大後方而爭取時間。
德國第6集團軍必須拿下哈爾科夫以便關閉第4裝甲集群和第17集團軍之間逐漸擴大的缺口。
1941年10月20日德軍已經到達了哈爾科夫城的西郊。
10月22日,該城所有工廠的生產機器被送上火車,當時德軍距離鐵路線不足11英里。
10月24日,德軍第6集團軍及第17集團軍分別從南、北兩翼包圍該城。同日,第57步兵師已經將哈爾科夫占領。那時候,該城大部分工業設備已經被疏散,無用的設備都被蘇聯當局拋棄了。

第二次戰役

戰況

發生於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蘇方稱之為第一次哈爾科夫進攻戰役。
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為粉碎德軍哈爾科夫集團實施的攻防戰役。蘇聯紅軍參加此次戰役的有西南方面軍(司令由蘇聯元帥、西南方向總司令SK.鐵木辛哥兼任)和南方面軍(司令為R.Y.馬利諾夫斯基中將)。計畫規定:西南方面軍分南北兩路從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和沃爾昌斯克地域對哈爾科夫實施向心突擊,粉碎德軍哈爾科夫集團,收復哈爾科夫,為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發展進攻創造條件;南方面軍堅守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以保障西南方面軍主要突擊集團翼側。德軍哈爾科夫集團是南方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司令為F.保盧斯上將)。當時,該集團軍與克萊斯特集群(轄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正在準備代號為“腓特烈一世”的進攻戰役,企圖攻占北頓涅茨河以西、哈爾科夫東南地區。雙方兵力大致相當。
哈爾科夫戰役哈爾科夫戰役
第6集團軍和L.V.博布金少將指揮的集團軍級戰役集群從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向前推進25~50公里,為快速兵團投入戰鬥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鐵木辛哥被所謂茲米約夫地域有德軍裝甲重兵集團的情報所迷惑,其他地段亦進展遲緩,致使德軍毫無阻礙地將其預備隊從其他方向調到突破地點。
至5月17日前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已在巴爾文科沃突出部根部南方面軍第9集團軍當面建立了強大突擊集團。在該處行動的“克萊斯特”集團軍級集群(坦克第1集團軍 司令: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第17集團軍 ),步兵比第9集團軍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為解除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的壓力,在空軍第4航空隊大規模的空中支援下,第1裝甲集團軍向實力薄弱、毫無準備的蘇聯紅軍第9和第57集團軍發起進攻,至第一天結束時,德軍推進到蘇聯紅軍突擊部隊後方40公里。此時,蘇聯紅軍通信與物資供應面臨明顯的威脅,蘇聯紅軍部隊自身也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同時,德軍從南北兩面對蘇聯紅軍第28集團軍兩翼實施反突擊。但這一決心已為時過晚。哈里托諾夫指揮的蘇聯紅軍第9集團軍全線崩潰,蘇聯紅軍左翼被德軍突入80公里。為了應對這種致命的威脅,格羅德恩揚斯基指揮蘇聯紅軍第6集團軍向保盧斯的德軍第6集團軍發起攻擊。20日,雙方都在對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和突出部周圍的部隊進行調整。蘇聯軍隊的行動因為德國空軍的騷擾和糟糕的通訊條件而一再遭受妨礙。與此同時、蘇第28集團軍的左翼失去了掩護,這迫使集團軍的指揮員調出預備隊第34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2騎兵師來保護自己的側翼。22日,德國軍隊試圖完全卡死這個包圍圈,鐵木辛哥的反應是命令第38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去向西突破德軍的方線並恢復與德軍包圍圈內部隊的接觸,但未成功。23日,克萊斯特集群與德軍第6集團軍在巴拉克列亞以南會合,切斷了蘇聯紅軍由巴爾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頓涅茨河對岸退卻的道路,將蘇聯紅軍第6與第57集團軍的全部以及第9與第38集團軍的部分部隊包圍。不僅如此、已經完成了包圍圈的德國軍隊還進一步試圖加寬封鎖帶。克萊斯特的裝甲戰鬥群從第14個裝甲師戰區向東拓寬了這個包圍圈的外圈。同時第60摩托化步兵師,第384,第389步兵師和第100輕步兵師向西成扇形展開牢牢的檔住了包圍圈內的敵人的退路。
蘇軍企圖突圍。突圍部隊由第317,第393和第150步兵師,第49和第26騎兵師,第5近衛,第5和第37坦克旅的殘部組成。他們發起攻擊試圖和第114坦克旅建立聯繫。突圍部隊遭受了德國炮火和連續的空襲,很快部隊就失去了指揮。儘管這樣,在遭受了重大損失後,突圍部隊還是衝破了德第6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389步兵師的防線。在這時,德第1山地步兵師接到命令向北堵住蘇聯突圍部隊的道路。29日,蘇聯紅軍第6、第9和第57集團軍主力,包括20個步兵師、7個騎兵師和14個坦克旅的大部被圍殲。只有約2.2萬人的蘇聯突圍部隊衝破了德第384步兵師的後方並和蘇第38集團軍恢復了聯繫。
據德方資料,德軍傷亡人數僅2萬人,而蘇聯紅軍陣亡7.5萬人,被俘23.9萬人。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和迫擊炮2026門。蘇聯紅軍在哈爾科夫的失敗使西南方向的形勢進一步惡化。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錯誤判斷戰略戰役形勢,協同不周,保障不力,指揮失誤,快速部隊進入戰鬥過遲等。

點評

此戰,蘇聯紅軍有24萬人被俘,2026門火炮和1249輛坦克被擊毀或繳獲,蘇聯政府首次公開承認了這次戰役的失利,其坦率的程度是為了呼籲西方盟友儘快對德開戰。蘇聯紅軍在哈爾科夫交戰失利的原因是:西南方向首長和南方面軍首長錯誤判斷戰役戰略形勢,缺乏組織周密的協同動作,坦克軍進入交戰過遲;戰役保障不足;軍隊指揮失誤。哈爾科夫交戰的結果,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遭到很大損失,喪失了北頓涅茨河的重要戰役登入場,因而不可能進行原定在夏季進行的進攻戰役。這一切,使西南方向總的形勢進一步複雜化。

第三次戰役

目的

1943年2月2日—3月3日戰役目的是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群基本兵力,收復哈爾科夫工業區。戰役代號為“星”。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在圍繞哈爾科夫對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攻勢行動。德軍的行動代號為頓涅茨克行動,而蘇聯紅軍則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的反攻消滅了大約52個紅軍師及重新占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背景

由於1943年1月蘇聯紅軍順利實施了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戰役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德軍庫爾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的防禦中出現一個400公里的缺口。2月初,追擊德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第60、第38、第40、第69集團軍,坦克第3集團軍,空軍第2集團軍;司令為戈利科夫上將)當面德軍是第2集團軍和“蘭茨”戰役集群近15個步兵師和坦克師(司令為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其大部已遭慘重損失。沃羅涅日方面軍未經戰役間歇立即準備和實施哈爾科夫進攻戰役。戰役是在複雜條件下進行的。
戰役開始前,方面軍所屬部隊已進行將近兩個半月的進攻戰鬥,人員和軍事技術裝備嚴重缺額。全體人員已經疲憊,泥濘季節又已到來。方面軍的後方正進行圍殲德軍9個師的戰鬥。 按照戰役企圖,第40(司令為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中將)、第69集團軍(司令為卡扎科夫中將)和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中將)由新奧斯科爾、瓦盧伊基地域向哈爾科夫實施主要突擊,從西北面和南面迂迴該市;第60集團軍(司令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中將)由卡斯托爾諾耶以西地域向庫爾斯克實施輔助突擊。第38集團軍(司令為奇比索夫中將)應向奧博揚發展進攻。正在實施頓巴斯戰役的西南方面軍(司令為瓦圖京上將)第6集團軍(司令為哈里東諾夫中將)應向巴拉克列亞、克拉斯諾格勒突擊,從南面保障戰役的實施。

兵力對比

從1943年1月13日至4月3日,大約500000名紅軍參與沃羅涅日–哈爾科夫攻勢行動。當時大約有6100000名紅軍士兵在東部戰線,另外有659000名傷兵。相比以下,德軍共有大約2200000人在東部戰線,另外有100000人被部署在挪威,結果於2月初蘇聯紅軍在人數上對德軍形成了2對1的優勢。但由於補給線過長及在此攻勢中傷亡慘重,在曼斯坦因的反攻開始時,德軍在數量上占有戰略上的優勢,包括在坦克的數量上—例如,曼施坦因有350輛坦克,在個別地區對蘇聯紅軍裝甲部隊形成7對1的優勢。
德軍參戰兵力
在反攻開始時,曼施坦因可動用第4裝甲集群包括第48裝甲軍及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和第1裝甲集群包括第40及第57裝甲軍,第48裝甲軍由第6、第11及第17裝甲師組成。而武裝黨衛軍裝甲軍由武裝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帝國師組成。2月初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兵力共大約20000人,在地理上第4裝甲集群在蘇聯紅軍突出部的南面;而第1裝甲軍團在第4裝甲軍團以東,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在蘇聯紅軍突出部的北面,作為南方集團軍的北翼。
相對下,德軍共有70000人面對攻向頓河的蘇聯紅軍共210000人。德國防衛軍處於劣勢。尤其是德軍從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連續作戰數月。當時希特勒任命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馬丁·鮑曼及漢斯·霍夫曼組成一個委員會以從不必要的工業中招募800000名新兵,但是這個招募的效用要到1943年5月後才能發揮出來。到時候德軍的兵力將是戰爭開始以來最強的,達到950000人。
1943年開始時,德軍裝甲部隊已遭受重大損失。很少裝甲師能有超過100輛坦克,平均只有70~80輛坦克可以作戰。大約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開始時,海因茨·古德里安被任命負責增強德軍的裝甲兵力。雖然他負出了很大努力,1個德軍裝甲師只有大約10000~11000人,低於正常的13000~17000人。到了6月,1個裝甲師只能有100~130輛坦克。武裝黨衛軍裝甲師情況較佳,可擁有大約150輛坦克、一營自行火炮及一半可機動化的步兵和裝甲擲彈兵—人數大約19000人。當時雖然武裝黨衛軍帝國師已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虎式坦克,大部份德軍坦克仍以3號坦克和4號坦克(Pzkpfw-Ⅳ型中型坦克)居多。
第4裝甲集群由赫爾曼·霍特上將指揮,第1裝甲集群則由埃貝哈德·馮·馬肯森上將率領。第6、第11及第17裝甲師分別由瓦爾特·馮·霍納多爾夫少將、赫爾曼·巴爾克少將及弗里多林·馮·森格爾·翁德·埃特林少將指揮。武裝黨衛軍裝甲軍由保羅·豪塞爾中將指揮,他亦同時指揮武裝黨衛軍骷髏師
蘇聯紅軍參戰兵力
當蘇聯紅軍在1月底至2月初開始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時,參戰的部隊包括布良斯克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及西南方面軍。它們分別由列伊捷爾、菲利普·戈利科夫及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指揮。他們的位置如下:戈利科夫的布良斯克方面軍在南方集團軍群的北面,沃羅涅日方面軍面對庫爾斯克,而西南方面軍則面對敵軍。蘇聯中央方面軍在布良斯克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之間,用以擴大戰果。這2個方面軍要擊破德國第2集團軍。2個蘇軍兵力共有大約500000人,其中大約346000人在德軍反攻開始後參與防守哈爾科夫。
與德國人差不多,蘇聯紅軍很多師損耗嚴重。例如第40集團軍的師平均只有3500~4000人,第69集團軍的一些師只有1000~1500人。有些師只有20~50門迫擊炮作火力支援,這種人力和裝備的短缺令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要求增援超過19000名士兵及300輛坦克。但在1943年戰役開始時只有16000人補充。當曼施坦因開始反攻時,沃羅涅日方面軍損失了大量兵力,及前進過多但沒有南面的西南方面軍掩護其側翼。

過程

1942年5月,紅軍西南方面軍向被德國占領的哈爾科夫發動進攻,結果卻撞上了實力強大的德國“克萊斯特”集團軍級集群。紅軍損失慘重,曾被寄予極大希望的蘇聯紅軍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卻變成了納粹德軍1942年夏季進攻戰役的序曲。但和1941年的情況一樣,紅軍的力量此時還遠遠沒有強大到可以徹底擊敗德軍的程度。不久以後,德國人就將在哈爾科夫再次向蘇聯紅軍證明:他們仍有足夠力量顯示日耳曼武裝力量的強大和頑強,曼斯坦因元帥將在其間充當主角。
對於在蘇德戰場作戰兩年,從摩托化軍軍長升到陸軍元帥的曼斯坦因來說,整個戰區搖搖欲墜:就在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占領哈爾科夫的同時,紅軍西南方面軍已經逼近了曼斯坦因司令部所在地——位於第聶伯河大河彎處的重鎮扎波羅熱
但就在該城即將失守之際,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卻坐著Fw-200偵察/巡邏機來到此地視察。元首的“大駕光臨”讓正準備從這裡捲鋪蓋走人的曼斯坦因手忙腳亂,因為當時蘇聯坦克群離這座危城已經很近,紅軍隨時有可能突入該城。為了保證希特勒的安全,德國空軍調來了200多門高射炮,下達給他們的命令是:死死擋住蘇聯坦克,戰至最後一發炮彈和最後一人。
就在德軍炮手們在城外和蘇聯坦克拚命的同時,城裡的希特勒正為了哈爾科夫的失守向曼斯坦因大發雷霆,他命令這位元帥立刻收復哈爾科夫。可是曼斯坦因卻拒絕了希特勒的計畫,而是提出了另一個更為大膽的方案:暫時不去理會占領了哈爾科夫的蘇聯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而是集中兵力吃掉冒進的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也就是城外正在逼近的紅軍部隊)。然後再回過頭去,擊潰哈爾科夫方向的紅軍,並重新奪占該城。
這個大膽的方案對希特勒來說確實有些突然,但他最終還是認可了曼斯坦因的計畫。希特勒向南方集團軍群的部隊宣布了反攻決定,並且宣稱,在這個“離德意志帝國邊界1000多公里的地方,將決定德國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因此,希特勒要求其部下,在反攻戰鬥中要“勇敢、沉著、忠於職守”。當希特勒的座機離開扎波羅熱時,他本人已經可以聽見紅軍坦克和德軍高射炮交戰時的隆隆炮聲。
該地的失守使德軍的整個東部戰線都有被割裂的危險。但曼斯坦因此時已經成竹在胸:他的反擊作戰行動已經開始,而這支占領他司令部的蘇聯紅軍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之中。
南翼是德軍第1、4裝甲集團軍,北翼則是“肯普夫”戰役集群。在這3個德國重兵集團手中曼斯坦因對自己反擊行動的信心當然不是憑空而來,有3個有利因素促成了他的計畫。
首先,從戰場態勢來看,此時,占領了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的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正從正面壓迫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而紅軍西南方面軍則從南方集團軍群的側翼進行大包抄,此時已經打到了曼斯坦因司令部老巢的門口。
但在這支紅軍突擊集團深入敵軍縱深的同時,它自己的兩翼卻也因此暴露給了兩支強大的德軍集團:擁有包括黨衛隊裝甲軍在內的德國最精銳裝甲部隊。而更糟糕的是,紅軍對於他們所身處的險境此時還渾然不覺,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在內的紅軍將領們一致樂觀的認為,德國人在冬季大反攻後已經被打得喪魂落魄,只要紅軍繼續追擊,他們就會一路逃過第聶伯河,至於反突擊則是根本不可能的。情緒同樣樂觀的紅軍最高統帥史達林也認可了瓦杜丁的想法,級別較低的紅軍軍官們更是在無線電通話時把他們的樂觀全部表達了出來,而德國人則通過無線電監聽把這些樂觀記錄在案,作為曼斯坦因的決策依據。應當說,曼斯坦因本人此前進行的南線德軍大撤退,就是為了引誘紅軍孤軍深入,遠離後勤基地。曼斯坦因的作戰計畫形成了:首先,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將以黨衛隊裝甲軍的兵力從克拉斯諾格勒進攻西南方面軍紅軍第6集團軍右翼,然後以第48、57裝甲軍攻打巴甫洛格勒,切斷紅軍退路。同時,德軍裝甲第1集團軍以裝甲第40軍和黨衛隊維京師、步兵第333師共4個師的兵力,襲擊西南方面軍快速兵團的波波夫集群。攻擊得手後,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將調頭北上,和“肯普夫”戰役集群一道集結重兵吃掉哈爾科夫西南地域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集團,重新奪回哈爾科夫。
為了增強兵力,德國人不僅竭力補充彈藥物資,還從西線調來了2個步兵師作為預備隊。其中第167師部署在波爾塔瓦,第15師部署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按照命令,這兩個師必須在2月20日至22日到達指定下車地點。作為由希特勒最寵愛的3個黨衛隊師組成的裝甲軍,豪賽爾指揮的這支部隊可謂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其組成人員大都是頑固的納粹分子,其行為以兇狠殘忍而著稱。就在1943年初,從一個被俘的“希特勒”師坦克手身上,蘇聯人曾經搜出過大量從人嘴裡拔下來的金牙,該師的作風由此也見一斑。黨衛隊的兵力也較為充實,按1942年12月統計,“希特勒”師擁有678名軍官、20166名士兵和士官,“骷髏”師和“帝國”師的兵力則分別為15415人和14095人。儘管這3個師名義上是裝甲步兵師,卻和裝甲師一樣編有坦克團,而且還擁有普通裝甲師所不敢奢望的“虎”式I型重型坦克連。在哈爾科夫反擊中,另一個擁有“虎”式I型重型坦克連的部隊就是德國國防軍“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師。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上述4個師一共獲得了38輛“虎”式I型重型坦克。
到了哈爾科夫反擊開始的1943年2月底,黨衛隊第1“希特勒”裝甲步兵師擁有“虎”式坦克10輛,Ⅳ號坦克52輛;黨衛隊第2“帝國”裝甲步兵師有“虎”式坦克12輛,Ⅳ號坦克21輛;黨衛隊第3“骷髏”裝甲步兵師有“虎”式坦克9輛,Ⅳ號坦克22輛。連同其他型號的裝甲戰鬥車輛,黨衛隊裝甲軍共有坦克強擊火炮約300多輛。而“大日耳曼”師則擁有“虎式”坦克9輛,III號坦克10輛,IV號坦克42輛,噴火坦克28輛,指揮坦克6輛,總計95輛坦克。另外,德軍裝甲第6、7、11、17師也將投入相當數量的坦克。

反攻

整個行動由1943年2月19日開始至3月15日。原本曼施坦因的計畫分成3部份,第1部份是發動進攻以擊潰過份延伸的進攻矛頭,第2部是收復哈爾科夫,而最後是聯同中央集團軍群在庫爾斯克擊潰蘇聯紅軍—這最後階段因蘇聯春季溶雪及中央集團軍群不願意參與而取消。
1943年2月19日,德國人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轉動沉重的裝甲炮塔,快速運轉的履帶在俄國大地的茫茫白雪上碾過一道道深深的轍痕,在威力巨大的88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地方,惡戰在即。
對於紅軍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來說,這天,德國黨衛隊裝甲軍“帝國”裝甲步兵師和“骷髏”裝甲步兵師對該集團軍薄弱的側翼發動了出其不意的猛烈打擊。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俯衝轟炸機群向缺乏空中掩護的紅軍陣地傾瀉炸彈,而德國人的裝甲集群則在“虎”式坦克的引導下發動兇猛地衝擊。
在雙方的坦克戰中,曾經在蘇德戰場上稱雄一時的紅軍T-34坦克遭到了慘重的損失。紅軍的這種坦克所裝備的76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無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裝甲,甚至對德軍增強了防護的IV號坦克的正面裝甲,在400米以外也幾乎無可奈何。而德軍“虎”式坦克的56倍徑88毫米火炮和IV號坦克的長身管75毫米火炮卻可以分別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離上,輕而易舉地把T-34坦克的正面裝甲打個洞。至於紅軍標準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國人的坦克毫無辦法。隨著德軍坦克炮一聲聲沉悶的炮聲,1輛輛T-34坦克被摧毀在了雪原上,其中有一些的炮塔還被殉爆的彈藥掀到了天上,然後又重重地砸在了地面。T-34坦克獨自稱霸戰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將是德國人的虎式、豹式、象式等重裝甲戰車的時代。
坦克質量上的絕對優勢加上戰術得當,使德國軍隊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他們強大的裝甲楔子很快就在紅軍第6集團軍的陣地上打開了一個30多公里的大缺口,順著這個缺口,擊潰了紅軍近衛第4軍的德軍黨衛隊“帝國”師以驚人的高速向南推進了100多公里。也發動了進攻。這支德軍很快就和黨衛隊裝甲軍會合於巴甫洛格勒地域,並且切斷了紅軍第6集團軍的交通線。緊接著,擁有3個裝甲、裝甲步兵師的德軍第40裝甲軍又向已經沒有了油料的紅軍波波夫集群發出了致命一擊。
經過一番激戰,德國人宣稱,在對紅軍西南方面軍的反擊作戰中,德軍擊潰了該方面軍第6集團軍、第1近衛集團軍和波波夫集團軍編成內的8個軍、10個步兵師和5個特種旅,據說有2萬3千名蘇聯紅軍被打死。但在另一方面,由於發動進攻的德軍兵力並未構成絕對優勢,因此沒有能夠形成一個嚴密的合圍圈,加上天寒地凍,德軍的行動大都被限制在各個村莊之間,所以只俘虜了大約9000名紅軍。
遭到如此重創後,紅軍西南方面軍在從3個方向撲過來的德國軍隊的強大壓力下,只得從2月27日起快速向後撤退。河上結的薄冰方便了紅軍的通行。但是如此一來,在哈爾科夫地域作戰的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卻處在德國裝甲部隊的側翼威脅之下了。
對德國人突然進攻西南方面軍的作戰行動,最初無論是遠在莫斯科的蘇聯最高統帥部,還是在西南方面軍側翼活動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仍然頑固的認為,德國人的反擊只不過是為了掩護他們從第聶伯河的撤退。因此,在這一期間,沃羅涅日方面軍仍然在向西拚命推進。
直到西南方面軍被德國人趕過了北頓涅茨河之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上將才發現自己處境十分險惡:此時,剛剛打垮了西南方面軍的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正在北上,準備和德軍“肯普夫”戰役集群一道打擊自己的部隊。這樣一來,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的3個集團軍(第3坦克集團軍,第40、69集團軍)就將遭到14個精銳德國師(包括4個裝甲師、3個黨衛隊裝甲步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3個步兵師)的攻擊。而紅軍在這個方向能夠使用的坦克大約只有70輛,德軍則不少於350輛。
面對這樣糟糕的局面,這位紅軍上將還緊急要求上級為他那些兵員物資消耗嚴重的部隊提供補充,但由於最近的供應基地也遠在200公里以外,增援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作為第4裝甲集群進攻的屏障,同時霍利特戰役集群則繼續牽制突破德軍戰線的蘇聯紅軍。第1裝甲集群被命令向北切斷及消滅波波夫的機動部隊。德軍根據準確情報而掌握蘇聯紅軍的弱點,因而選擇他們的進攻路線及在戰略上獲得人數上的優勢。第1及第4裝甲集群亦被命令攻擊孤軍深入的蘇聯紅軍第6集團軍及近衛第1集團軍。從2月20日至23日,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切斷蘇聯紅軍第6集團軍的側翼,封鎖通向第聶伯河的道路及成功在薩馬拉河包圍和消滅一部份蘇聯紅軍,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向東北前進,而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在2月22日向同一方向推進,這2個師成功的切斷了蘇聯紅軍進攻部隊的補給線。,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將在南面的第3坦克集團軍及第69集團軍轉往受壓的西南方面軍,以阻止德軍攻占克拉斯諾格勒地區。
蘇聯紅軍第3坦克集團軍從哈爾科夫南方攻擊德軍,以阻止曼施坦因的攻勢持續。聯同第167及360步兵師、1營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及一部份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防衛蘇聯紅軍突出部的向西正面。但沒有多大進展,由於補給不繼,攻勢變得疲弱。2在兩翼獲得進展,但在中路沒有獲得成功,在攻勢開始後,對德軍右翼的進攻因德軍的頑強抵抗而受阻,同時在左翼過份延伸。
面對德軍對西南方面軍攻勢的成功,包括包圍了蘇聯紅軍第6集團軍,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將第3坦克集團軍轉交西南方面軍指揮。為了縮短交接時間,第3坦克集團軍將2個狙擊師交給蘇聯紅軍第69集團軍,及從南面攻擊武裝黨衛軍裝甲軍。但是由於缺乏燃料及彈藥,最終第3骷髏裝甲師突入第15坦克軍戰線與其它向北進攻的單位會合,將第15坦克軍包圍。第3坦克集團軍轄下的另一支部隊第12坦克軍也因第3骷髏裝甲師與第2帝國裝甲師共同切斷第3坦克集團軍的補給線而陷入被動防守。只有少數人向北逃出包圍圈重新組成防線。
波波夫的機動部隊的蘇聯紅軍第6集團軍在德軍攻勢初期被擊潰,在蘇聯紅軍防線上造成很大空隙。鑒於蘇聯紅軍間缺乏合作各自為戰,曼施坦因命令德軍攻向哈爾科夫。由3月1日至5日,德國第4裝甲集群包括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前進了80千米(50英里),距離哈爾科夫以南大約16千米(10英里)。1943年3月4日,擁有“虎”式坦克的第4裝甲集團軍向現在只有50輛坦克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坦克第3集團軍(該集團軍原有300多輛坦克)猛撲了過去。但這次進攻卻並不十分順利,在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員雷巴爾科少將的指揮下,缺乏坦克和彈藥的蘇聯紅軍利用14.5毫米的反坦克步槍來抵抗堅盔厚甲的德國坦克,在蘇聯境內組織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也參加了戰鬥。
在和強大德軍的激戰中,紅軍損失巨大,各坦克旅各僅剩6輛坦克,各摩托化步兵營只有16~20人。但蘇聯人的拚死抵抗使德軍在2天的進攻中僅僅前進了6到8公里。同時把“肯普夫”戰役集群所屬的“勞斯”軍投入了戰鬥,該軍編成內的“大日耳曼”師憑藉“虎”式坦克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該師後來宣稱,自身只損失“虎”式坦克1輛,Ⅳ號坦克12輛,III號坦克1輛。
在投了如此強大的兵力之後,而兵力匱乏,沒有預備隊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這時已經拿不出什麼部隊來堵住這個缺口了。為了援救沃羅涅日方面軍,史達林下令抽調近衛第2軍、坦克第18軍和最高統帥部坦克第3軍前往增援。
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繼續德國第2集團軍的攻勢時,第2集團軍已因得到數個精銳師的增援而大為增強,而德軍對哈爾科夫的進攻令他大為震驚。雖然面臨春季融雪,當時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己重回戰線及擔任主攻,分割蘇聯紅軍第69集團軍及第3坦克集團軍的殘部。,分割蘇聯第69集團軍及第40集團軍,再在9日轉向東面而完成包圍,雖然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第19狙擊師及第186坦克旅前往阻擊,德軍的攻勢仍然持續。
3月6日,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在莫什河建立橋頭堡,開闢了通往哈爾科夫的道路。曼施坦因的反攻成功迫使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羅科索夫斯基停止進攻。德國第1裝甲集群收復了頓內茨河的防線,曼施坦因開始計畫消滅在頓內茨河以西的蘇聯紅軍部隊。根據德國人的資料,德軍的反攻令蘇聯紅軍估計陣亡23000人,損失了615輛坦克及352門火炮。
3月9日,蘇聯第40集團軍向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發動反攻,以恢復與第3坦克集團軍的通訊,,第4裝甲集群命令武裝黨衛軍裝甲軍儘快收復哈爾科夫。司令保羅·豪塞爾命令3個武裝黨衛軍裝甲師立即進攻該城,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由西面、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及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從北和西北面實施掩護。雖然霍特命令豪塞爾走回原來計畫及因守軍頑抗而推遲一天,豪塞爾仍然照其計畫進攻。而曼施坦因發出命令包圍該城,但豪塞爾不遵照命令及繼續以自己計畫發起攻擊。根據曼施坦因的資料集團軍總部曾經數次干預以使武裝黨衛軍裝甲軍由東方包圍哈爾科夫,而不是正面攻進該城。
1943年3月11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部隊已經逼近了哈爾科夫。此時,希特勒本人也再次來到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給前線部隊打氣。當天,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黨衛隊裝甲軍為了拿下哈爾科夫作為獻給希特勒的禮物,在步兵第320師配合下,不顧重大傷亡從哈爾科夫北面進行迂迴,切斷了紅軍的退路;而裝甲第48軍則從東面對該城進行攻擊。在別爾戈羅德方向,已經沒有了炮彈的紅軍第40集團軍此時正在和德國“勞斯”軍惡戰。3月12日,黨衛隊部隊沖入了哈爾科夫城,蘇德兩軍發生了激烈的巷戰。兩天以後,德軍包圍了紅軍坦克第3集團軍,蘇聯紅軍統帥部只能命令第2航空集團軍利用夜航飛機對該集團軍進行補充。
仗打到這個份上,哈爾科夫城的陷落已成定局。從紅軍奪回哈爾科夫到他們再次失去這座城市,時間正好過了一個月。
3月11日早上,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向哈爾科夫北部發動兩翼攻擊3。第2裝甲擲彈兵團從西北面進攻,分2縱隊沿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鐵路向哈爾科夫北部推進。其中第2營在鐵路右側,進攻市內北站區。由於遭遇頑強抵抗,故日落時只推進到北站月台。在鐵路的另一邊,第1營攻至亞歷山大區,遇到一輛T-34型坦克領導的蘇聯紅軍反攻,因而被擊退出城外。只在Ju87俯衝轟炸機突擊炮強大的空中及炮火支援下,德軍步兵才能再度攻入市內。從城後的一次側擊令德軍能在市內建立一個據點。同時,武裝黨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團聯同一個獨立裝甲單位實施進攻,攻下通往別爾哥羅德的公路,及擊退了由哈爾科夫機場向其左翼發動之反攻。在擊毀一些通過的T-34型坦克後,德軍在北部近郊住宅區建立據點;在東北,另一些德軍步兵、裝甲車及突擊炮嘗試控制通往丘古耶夫的道路,這進攻深入哈爾科夫市內。但德軍因缺乏燃料而要掘壕轉取守勢。
同一天,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向哈爾科夫西部發動攻擊,當推進至市內Zalyutino區時,進攻為反坦克塹壕內配備反坦克炮的守軍所阻止。經過一場血戰後,蘇聯紅軍的反攻歸於失敗。該師的一支分遣隊向南攻擊及切斷了通往梅勒伐的公路。大約下午3時,第4裝甲集團指揮官赫爾曼·霍特—命令豪賽爾立即率領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與敵脫離接觸,代之以部署切斷守軍撤退的退路;但是豪賽爾卻從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派出一支分遣隊以完成該任務,並通知霍特由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進行該任務風險很大。3月11日晚上至12日凌晨,一支德軍突然駛過反坦克壕溝為進攻的裝甲部隊打開缺口,令該處守軍大為震驚,這讓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進至哈爾科夫主要火車站。至此是該師在市內推進之最遠距離。霍特在3月12日凌晨1時15分重複他的命令,而豪賽爾卻回復他在3月11日曾經回復過的答覆。然而豪賽爾卻尊重霍特第三次的嘗試,率領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與敵脫離接觸,利用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打開的通道向哈爾科夫北部推進及部署在該市東部。
向市中心推進。日落時,該師到達捷爾任斯基廣場北面的兩座大樓中間的位置。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2營在當天晚上與蘇聯狙擊手及守軍爆發激烈戰鬥後在付出巨大傷亡下,奪取廣場。攻占後,該處被重新命名為"警衛旗隊廣場"。當晚,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1營在約亨·派佩爾上校指揮下與第2營在捷爾任斯基廣場會合及向南推進,渡過哈爾科夫河及建立橋頭堡,打開通向莫斯科公路的道路。與此同時,該師左翼到達通往沃爾昌斯克的公路和另一條前往丘古耶夫公路的交匯處,在此防守以阻止蘇聯紅軍的反攻。
翌日,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向南前往哈爾科夫河及派佩爾的橋頭堡,以清除蘇聯紅軍在座大樓里的防守。為清除在市中心的守軍,第1裝甲擲彈兵旅利用通往沃爾昌斯克的公路再次進入市內,同時派佩爾的部隊向南突破,與守軍殘餘進行零星戰鬥及與師團左翼在通往沃爾昌斯克及丘古耶夫的公路交匯處會師。雖然大部份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已離開該城,一個獨立的裝甲擲彈兵旅仍留在該市西南消滅守軍。該旅在日落時清除抵抗,該市三分之二已落入德軍手中。緊接著,向市東部邊緣前進。當天日落時,該市完全落入德國人手中。
在哈爾科夫失守之後,蘇聯紅軍第3坦克集團軍於3月17日凌晨突圍。在損失了大量兵員,丟棄了眾多裝備後,這個已經疲憊不堪的紅軍坦克集團軍終於撤到了北頓涅茨河左岸,並被就地編入了西南方面軍。第2天,德軍占領了別爾哥羅德。對曼斯坦因來說,當前最大的目標就是趁著紅軍撤退,而解凍泥濘季節還沒有開始之際儘可能多的從俄國人手裡多搶占一些地盤。此後一直到3月22日,沃羅涅日方面軍一直都在德軍的追擊下向後撤退。
但到了3月23日,由於德軍兵力不足,加上冰雪開始融化,道路泥濘不堪,而紅軍新增援上來的3個集團軍(第1坦克集團軍、第21、64集團軍)已經開到,德國人停止了追擊。而退過了北頓涅茨河的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則沿著河岸,在庫爾斯克南部的奧博揚地區建立了陣地。這裡就是後來“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此時,在經歷了幾個月的殘酷廝殺後,互有勝負的蘇德兩軍終於在哈爾科夫之戰中消耗完了最後的力量,彼此都已經無法再組織起大規模進攻了。於是沿著整個東部戰線,精疲力竭的蘇德兩軍都轉入了防禦。在雙方完成休整和補充之前,蘇德戰場將進入一個短暫的“休戰期”。

總結

德軍的頓涅茨克行動令蘇聯紅軍損失了52個師,計70000~80000人。其中大約45200陣亡或失蹤,另有41200人受傷。1943年4月至7月,蘇聯紅軍需要在這地區重建其部隊及準備迎接德軍重新發動之攻勢,即庫爾斯克戰役。另,德軍的傷亡數字更難統計,但可參考武裝黨衛軍裝甲軍的傷亡數字。至3月27日,估計武裝黨衛軍裝甲軍損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約160名軍官及4300名在役人員。
當武裝黨衛軍裝甲軍開攻入市內時,他們攻擊市西南面的蘇聯紅軍,包括第17輕騎兵旅、第19狙擊師及第25親衛狙擊師。雖然沒什麼用,不過紅軍仍曾不斷嘗試與第3坦克軍團的殘餘重新建立連繫。而蘇聯紅軍第40及第69軍團在13日已經與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發生戰鬥且被分割。哈爾科夫戰陷落後,蘇聯紅軍在頓涅茨克河的防線已經崩潰。但是,惡劣的天氣及疲勞令曼施坦因的反攻被迫停止,雖然這位陸軍元帥希望攻擊在攻占哈爾科夫及別爾哥羅德時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
隨同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勝利,希特勒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反擊方式”是蘇聯紅軍必然重新發動的攻勢及實行與在哈爾科夫相類似的行動-容許蘇聯紅軍攻入來、自己後撤、再反攻及包圍敵人;第二,或是“先發制人的方式”,由南方集團軍及中央集團軍聯合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實施大規模進攻;最終,希特勒選擇了先發制人的方式,導致庫爾斯克戰役爆發。

兵力損失

〖蘇聯軍隊〗
坦克旅2個,兵力95000人。純減員(即死亡、失蹤、被俘)13876人,傷病23547人,總計37423人。
騎兵旅2個,步兵旅10個,坦克軍2個,347200人,純減員33331人,傷病62384人,總計95715人。
步兵旅1個,坦克旅2個,60200人,純減員8268人,傷病12155人,總計20383人。
沃羅涅日方面軍(全期)左翼第3坦克集團軍,第40、69集團軍 步兵師8個,坦克軍2個(坦克旅10個),281800人,純減員29807人,傷病28437人,總計58244人。
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 全期,步兵師5,步兵旅1,騎兵旅3,64100人,純減員15412人,傷病12813人,總計28225人。
哈爾科夫之戰給紅軍造成的人員損失也是相當可觀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宣布,從1943年2月底到3月,他們一共打死了40130名蘇聯紅軍,俘虜了12430人。擊毀的紅軍技術兵器包括567輛坦克,1072門火炮。而根據俄羅斯1993年發表的資料,從1943年1月13日,紅軍在沃羅涅日到哈爾科夫方向發動進攻,到3月25日哈爾科夫戰役最終結束,紅軍各參戰部隊一共死亡、失蹤、被俘了100694人,受傷和患病139336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輛,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5291門,飛機417架。其中在和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於從1943年2月底到3月交戰中損失的兵力大約為:死亡、失蹤、被俘約3萬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約200輛。
〖德國軍隊〗
對於哈爾科夫戰役中德國軍隊的損失至今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統計數字,“帝國”裝甲步兵師損失了102名軍官和4396名士兵,“骷髏”裝甲步兵師損失了94名軍官和2170名士兵。加上軍屬部隊,整個黨衛隊裝甲軍損失了365名軍官和11154名士兵。
在損失人員的名單中,還包括黨衛隊“骷髏”師的創始人--師長西奧多·艾克。此人在1943年2月26日乘坐飛機觀察情況時喪命於哈爾科夫前線,為了紀念這個在納粹黨徒中都以兇惡而著稱的暴徒,“骷髏”師此後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裝甲步兵團。在技術兵器方面,黨衛隊裝甲軍的損失也不輕:戰鬥結束時,該軍可以使用的坦克不到總數的40%,其中僅僅“帝國”師就損失了77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其他德軍部隊的損失從一些零星材料判斷也非常嚴重。以“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師為例:在1943年2月底,該師有坦克95輛,其中包括9輛“虎”式坦克。而到了1943年3月11日,“大日耳曼”師的坦克總數只有60輛,其中有III號坦克9輛,IV號坦克39輛,噴火坦克6輛,“虎”式坦克6輛。到了3月23日,該師只剩III號坦克7輛,IV號坦克6輛,噴火坦克9輛,“虎”式坦克1輛都沒有了。坦克總數下降為22輛。

作用

儘管代價沉重,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畢竟還是幫助曼斯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的崩潰,而且還替曼斯坦因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德軍的這場局部的,也是最後的戰役勝利並不能扭轉自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更無法阻止由於納粹德國軍事政治經濟體制的種種缺陷而導致的失敗命運的最終降臨。就在哈爾科夫戰役結束不到4個月之後,在由於哈爾科夫之戰而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將展開一場真正決定戰爭最終結局的空前會戰。而哈爾科夫戰役,則將作為東線德軍走向覆滅前的最後勝利而載入史冊。

第四次

戰役背景

儘管史達林格勒慘敗之後希特勒一直苦惱不已,但為了扭轉頹勢,他力圖先發制人,以庫爾斯克為突破口,發起新的一輪攻勢,殲滅蘇聯紅軍主力兵團,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進一步東進創造條件。但是蘇聯紅軍已經掌握了德軍的這一情報,在庫爾斯克加強了兵力。德軍面臨又一個挑戰。而且,德軍原本計畫在4月中旬開展攻勢,可是直到5月都沒有來得及發起進攻。而這時又傳來了北非25萬軸心國軍隊投降的訊息。另外,蘇聯的生產能力由於大片領土的收復而得到提高。這些都迫使德軍不得不加快調整的步伐。在另一方,蘇聯於5月中旬就對各部隊下達了嚴防德軍反擊的命令。於是,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開始了。
蘇聯紅軍在取得了奧寥爾戰役的勝利後乘勝追擊,在南線展開了大反攻,此次戰役代號“魯緬采夫”,目標直指被德軍重新占領的哈爾科夫。哈爾科夫戰役是庫爾斯克會戰中最後一役。通過這一役,蘇聯紅軍完全穩定了在南方的形勢,為收復烏克蘭創造了條件。

戰役進程

哈爾科夫戰役以前,德軍已經在庫爾斯克、奧廖爾等地遭到失敗,這無疑大大動搖了德軍的軍心。於是,德軍統帥部把眼光放到了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一帶。因為這裡能夠遏制蘇聯向烏克蘭頓巴斯進攻。德軍非常清楚蘇聯南線反攻,哈爾科夫將是重要一戰。因此他們在這個地區布置了大量的防禦部隊。德軍在這裡的防禦體系由幾個防禦地帶構成,防禦陣地全縱深達90公里。哈爾科夫成為這一防禦體系的中心。因為它是整個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地區德軍防禦的基礎。德軍在哈爾科夫以北構築了5道有相當深度的防禦地帶,在北面掩護著通往哈爾科夫外圍的道路。另外,在哈爾科夫城周圍,德軍還布置了兩層環形圍廓。防禦整個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防線的是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其編成為18個裝甲師和步兵師,總兵力為30萬,另外還編有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600輛坦克和突擊炮以及1000多架飛機。
蘇聯方面對於哈爾科夫戰役的最初構想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從別爾哥羅德西北地域向西南方向實施遠程突擊,力圖切斷德軍從哈爾科夫向西和西南的退路;草原方面軍(司令:科涅夫上將)向別爾哥羅德進攻,並攻占該城,而後立即由北向哈爾科夫發動進攻;切斷德軍向南的退路。
為了保證進攻的順利,蘇聯紅軍為沃羅涅日方面軍配轄了7個合成集團軍、2個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它和草原方面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8萬人、12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2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1300多架作戰飛機。在兵力上,蘇聯紅軍相對於德軍而言,具有壓倒性優勢。
蘇聯紅軍在哈爾科夫戰役進行前夜,明智地利用遠程航空兵飛機在計畫突破的地段實施突擊。在部隊發起衝鋒前兩小時,空軍第二集團軍的轟炸機攻擊機戰鬥機的掩護下,再次對突破地段上的敵軍支撐點進行了火力壓制。而且在部隊發起衝擊前,兩個空軍集團軍又有200多架飛機對主要防禦地帶內的目標實施了集中突擊。另外,蘇聯紅軍的炮兵也參與了對德軍陣地的打擊活動。在這種壓制活動的打擊下,德軍受到一定損失,因此在進攻開始的半個小時內,德軍基本沒有進行抵抗。個別炮兵準備開炮,立即被戰場上空的蘇聯紅軍強擊機發現並擊毀。當日上午,沃羅涅日方面軍占領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德軍防禦的整個戰術縱深被突破。
在重整裝備之後,德軍也將大量空軍力量投入到戰鬥中。德軍轟炸機主要以小編隊活動,重點打擊蘇聯紅軍進攻的步兵和裝甲力量。但是猛烈的蘇聯紅軍殲擊機攔截使他們無法開展活動,因此德軍方面空中力量對地面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支持。而蘇聯方面則大不一樣。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坦克集團軍在強有力的空中掩護下,很快就突破了德軍防禦,到當日夜裡已經向前推進了26公里。草原方面軍部隊也突破了敵軍防線,楔入7-9公里。
草原方面軍完成第一個任務,收復了別爾哥羅德(由第53集團軍完成,司令馬納加洛夫中將)。在稍作休整之後立即向哈爾科夫進發。為了援助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軍,德軍指揮部將本來預備調走抗擊蘇聯紅軍在頓巴斯方向進攻的預備隊從其他地段緊急調往哈爾科夫一帶。但是,德軍行動被蘇聯紅軍偵察機發現,蘇聯紅軍採取果斷行動,調來了大批強擊機和轟炸機予以打擊。其中,蘇聯紅軍南方面軍第8集團軍第一個投入對德軍預備隊的戰鬥中,其轟炸機在第一時間對德軍調往哈爾科夫地區的機械化兵團發動了猛烈攻擊。另外,空軍第17、第5和第2集團軍部隊也相繼參戰。他們成功地偷襲了戰場附近的許多鐵路車站,並消滅了行進途中的許多軍列和汽車縱隊。
由於蘇聯陸軍和空軍的協同作戰,德軍的反突擊一直不能成功。由於損失慘重,德軍被迫退卻。而蘇聯紅軍在前五天進攻比較順利,沃羅涅日方面軍第1坦克集團軍在此期間突進100多公里。8月7日,蘇聯紅軍又攻克了德軍防禦縱深內的重要中心和交通樞紐博格杜霍夫市。而近衛第5坦克師也攻占了德軍從西北方向掩護哈爾科夫的兩個重要中心佐羅切夫和卡扎謝亞洛潘。這樣,德軍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8月11日,沃羅涅日方面軍也成功地在向西和西南方向擴大了突破口,並切斷了哈爾科夫到波爾塔瓦的鐵路(有資料顯示破壞鐵路的行動是蘇聯游擊隊所為),48小時內,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後方地域的鐵路全部癱瘓。同時,蘇聯紅軍還在德軍第8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司令霍特上將)之間向波爾塔瓦發起突擊,這樣就將德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軍攔腰切成兩段。
德軍為了粉碎蘇聯紅軍的突擊,消除包圍哈爾科夫的最大威脅,決定使用從頓巴斯調到哈爾科夫方向的基本兵力,對突入博格杜霍夫以南地區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實施反突擊。德軍在投入了3個裝甲師的兵力之後,迫使蘇聯紅軍第1坦克集團軍(司令米哈伊爾·葉菲莫維奇·卡圖科夫中將)向北退卻20公里,但是沒有實現突破博格杜霍夫地區,進入蘇聯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集團後方的計畫。17日,蘇聯紅軍反攻成功,該方向德軍停止進攻,轉入防禦。這時,德軍又制定了從阿赫特爾卡地區由西北方向進攻博格杜霍夫,計畫切斷阿赫特爾卡以南的戰線突出部,並由西北方向突入博格杜霍夫地域,粉碎沃羅涅日方面軍突擊軍團的基本兵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軍在阿赫特爾卡及其以西地區集結了“大日爾曼”機械化師和第19、第11、第7裝甲師的基本兵力。同時,德軍還把黨衛軍“骷髏”裝甲師布置在科鐵爾瓦以南地帶,企圖從難免突擊進攻到科鐵爾瓦地域的蘇聯紅軍後方。但是,沃羅涅日方面軍成功的粉碎了德軍的企圖,德軍全面轉入防禦。
在此期間,正面抗擊德軍反突擊行動的部隊主要是沃羅涅日方面軍。8月18日,草原方面軍又攻破了德軍在哈爾科夫外圍的防線。由此,蘇聯紅軍對敵構成了東、北、西三面合圍的態勢,德軍遲滯蘇聯紅軍反攻的企圖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德軍指揮部認為再作抵抗已經毫無意義,而且如果再戰下去,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後果。因此,22日,德軍第8集團軍放棄哈爾科夫撤退。但是,蘇聯軍隊立即派出空軍第5集團軍出動全部兵力進行阻截。8月21日至22日,蘇聯空軍出動戰機1300架次,擊毀、擊傷坦克多輛、汽車上百輛。
當日兩個方面軍向南和向西方向推進了140公里。蘇聯紅軍第69集團軍(司令克留喬金少將)和第7近衛集團軍(司令舒米洛夫中將)於當天進入城內。至此,蘇聯紅軍成功奪回得而復失得哈爾科夫,贏得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德軍15個師在此次戰役中被擊潰。此後,俄國人還企圖沿鐵路向波爾塔瓦挺進,但在哈爾科夫南部遇到了德軍強有力的抵抗。

戰役結果影響

經過20天的鏖戰,蘇聯紅軍以壓倒優勢戰勝了困獸猶鬥般的德軍。作為庫爾斯克會戰的最後一戰,它為這場蘇德戰場的又一個轉折點堅定地寫下了句號。哈爾科夫一戰之後,德軍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組織起新的反抗以阻止蘇聯紅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希特勒的進攻戰略徹底破產,被迫“在整個蘇德戰場完全轉入戰略防禦”(華西列夫斯基語)。
哈爾科夫戰役是蘇聯紅軍在擁有戰略主動權和物質優勢的情況下,按照預定計畫主動實施的。這不同於蘇德戰爭前期蘇聯紅軍被迫採取的防禦方式。蘇聯紅軍統帥部在掌握了德軍企圖之後準確地判斷了德軍的突擊方向,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一鼓作氣,把哈爾科夫再次收回自己手裡。
在進攻中,蘇聯紅軍尤其注重在數個方向對德軍攻擊的若干軍團之間的戰略協作,這就使得德軍無法根據戰場形勢調整部隊部署。這裡尤其要提到蘇聯紅軍航空兵的作用,正是蘇聯紅軍航空兵部隊在戰役初期以及進攻進行時給予地面部隊以極大的援助,間接促使了蘇聯紅軍戰役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