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

《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白金版)》內容簡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白金版)》則是孩子成龍成鳳的秘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僅僅傳授孩子知識還遠遠不夠,對孩子的品質、習慣、情商、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白金版)》從方方面面都會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同時,也是對父母的一種考驗。 《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白金版)》除了一則則含有深刻道理的小故事之外,還為父母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它是一部獻給天下所有父母的修身指南,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為孩子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當你細細品味這些故事以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陶紅亮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263040, 9787539263045
  • 品牌:江西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哈佛家訓:用哈佛思維培養你的孩子(白金版)》不僅僅是一本教子書,同時,也是父母的一部修身指南。希望可以為父母帶來幫助

作者簡介

陶紅亮,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先後從事教育、出版行業多年,曾供職於某著名教育出版集團,擔任高級策劃。長期關注國內外教育,對親職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入研究,倡導"平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已出版親職教育、青少年教育、早期教育著作多部,《如何對待受挫折的孩子》創下10萬冊銷量,受聘各學校講課。其主要作品有:《媽媽的早教決定孩子的人生》《做老師眼中的好父母》《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卡爾威特的教育智慧》《哈佛的教育智慧》《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智商情商加速跑》《好的性格成功的開始》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努力學習,身後的基礎知識是成功的根本
讀書要有正確的方法
讓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
知識的道路沒有止境
盡信書不如無書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知識的獲得在於積累
做學問就要不恥下問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讓孩子適應學校的環境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要制訂計畫
第二章 擁有蘿想,讓孩子像雄鷹一樣飛翔
做孩子的“圓夢人”
做人一定要有企圖心
實現夢想需要堅持
夢想只靠坐等不會實現
不要用金錢衡量夢想
給夢想一個高度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有了夢想就要去實現
不要做偷夢的小偷
讓孩子有一個夢想
第三章 充滿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
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
相信自己,不可能會變為可能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讓孩子建立“我能”的信念
自信心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求人不如求己
培養自信心不能沒有鼓勵
走出自我設限的那道圍牆
相信孩子有利於自信心的培養
堅持自己的選擇
第四章 善良仁愛,有愛就有一切
寬恕勝於報復
做善舉要講究原則
微笑是面部最動人的表情
培養孩子的愛心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愛可以創造奇蹟
樂於助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心靈美的人才是真正的美
讓孩子學會給予
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
不要讓孩子跨進冷漠的雷區
第五章 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
讓孩子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珍惜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培養孩子節儉的良好習慣
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
讓孩子克服馬虎的壞習慣
讓孩子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不要助長孩子任性的行為
第六章 及時行動,奇蹟在行動中誕生
實現夢想的過程才是最美的
不要陷入猶豫的泥潭
未雨綢繆是一種智慧
凡事拒絕拖延
積極行動,抓住機遇
實際行動才能使目標變為現實
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行動是最美麗的語言
從小事做起
行動之前要考慮後果
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
一切行動的基礎是準備
第七章 心懷感恩,通往幸福的階梯
感恩促使自己進步的對手
感恩母親
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對生活要充滿感恩
讓孩子學會感恩老師
缺陷是一種恩賜
做人不能忘恩負義
讓孩子摒棄報復心理
富有同情心是感恩的基礎
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第八章 積極樂觀,在心靈播下快樂的種子
過自己認為快樂的生活
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
擁有一顆平常心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快樂
積極面對困難和挫折
尋找快樂,創造快樂
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懂得知足的人才會感到快樂
貪婪不會使人感到快樂
挫折也是一種幸福
對生活要充滿希望
要能夠經受得起風浪的打擊
第九章 深情厚誼,世問的無價之寶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擇友觀
培養孩子寬容的品質
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成人之美是一種美德
朋友應該有自己的空間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人際交往中需要忍讓
人際交往離不開溝通
交朋友要重質量而不是數量
與人交往要學會尊重
讓孩子學會欣賞朋友
第十章 收穫成功,成功是一扇虛掩的門
勇氣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誠實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執著會引領孩子取得成功
心態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成功離不開良好的性格
不要只顧眼前,要放眼長遠
凡事只求全力以赴
把羞辱當做一種動力
不要過於追求完美
第十一章 掌控情緒,別讓情緒蒙蔽了理智的慧眼
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
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亂發脾氣是一種不良的情緒
正確應對學習焦慮
不要讓衝動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培養孩子寬廣的胸懷
態度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讓大腦隨時保持冷靜
不要為了失去的而沮喪
第十二章 智勇創新,向傳統挑戰
借鑑經驗不要照搬照抄
要允許孩子打破常規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突破就要創新
從思維定勢中跳出來
培養孩子的洞察力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不要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思考是創新的原動力
注重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序言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如果僅僅傳授孩子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心靈的教育,這已經成為教育的一個大趨勢。知識可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慢慢豐富起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慢慢培養,但是孩子的修養與性格一旦形成以後,就很難再發生改變,而這些往往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命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作為合格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道德。而本書正是通過一個個富含深刻哲理的小故事,闡述做人的道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素材。
在絕大多數的父母看來,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的確,學習很重要,我們誰也不能否認。但是,這一定要建立在孩子心甘情願的基礎之上,如果強迫孩子學習,只會使他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所以,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他把學習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與此同時,父母還要為孩子制訂一個學習計畫,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學習,父母才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每個孩子從小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夢想,但是最後實現夢想的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原因有很多,其中許多人樹立了夢想之後,就將其擱置起來,也許他們曾經為自己設定了一系列的計畫,卻沒有付諸行動,也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們注定不會取得成功,他們的夢想也就只能是空想。這樣的人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此,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立即行動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取得成功。
自信有一種強大的能力,當孩子想要逃避、退縮的時候,自信就會變成一雙大手,推著孩子不斷向前邁進。當孩子充滿信心時,他往往會憑著這股熱情向著自己想要達到的方向不斷努力,而這就是孩子取得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就有同情心,這是父母培養孩子善良仁愛的重要基礎。一個懂得愛的孩子,不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視若無睹,而會盡己所能幫助那些處於困境的人。在此基礎之上,父母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一個懂得愛的孩子,對父母,對身邊的人,對社會,對生活,對所有的一切都會充滿感恩。所以,即使是處於困境,他依然會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而不良習慣則會使孩子陷入泥潭之中。習慣的力量我們不能忽視,它往往會使一個人的命運發生改變。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具有心理慣性和自然的驅動力。因此,父母不僅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還要注意不讓孩子形成壞習慣,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誰也離不開人際交往,離不開友情。友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朋友的數量並不是最主要的,質量才是關鍵。一個人的人脈價值百萬,但是並不是所有與自己交往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朋友。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擇友觀,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
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遇到事情的時候,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做到冷靜、理智。所以,他在做完事情以後常常會悔恨不已。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國小會掌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而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只有這樣,才能駕馭情緒,才不會被情緒蒙蔽了雙眼,以至於看不清事實的真相。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創新能力尤為重要。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能力的競爭。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讓孩子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只有敢於打破常規,從思維定勢中跳出來,才能取得進步。人類之所以有今天的進步,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哈佛大學是一所有三百七十多年歷史的世界頂級學府,它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從這裡走出了數以百萬計的精英,在世界每個領域的巔峰都可以看到哈佛學子的身影。他們為什麼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通過本書所敘述的一則則富含深刻哲理的小故事,你可以從中找出答案。因此,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子書,同時,也是父母的一部修身指南。希望可以為父母帶來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