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瘤

咽喉瘤,中醫病名。是指發生於咽部或喉部的良性腫瘤。發生於咽部者稱“咽瘤”,發生於喉部者稱“喉瘤”,臨床上以咽異物感,或聲音嘶啞甚至失聲為主要症狀。腫瘤大者,可出現喘鳴及呼吸困難。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 傳染性
  • 發病部位:咽、喉
  • 相關西醫疾病:咽、喉部良性腫瘤
  • 主要病因:肺經蘊熱、肝經鬱結
  • 其他名稱:無
  • 多發群體:所有人
  •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咽喉科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咽喉瘤是指咽喉部一兩側發生紅色肉瘤,其表面光滑,質地堅硬觸之即痛。重症則表現呼吸困難,吞咽不利。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咽喉瘤是指發生於咽部或喉部的良性腫瘤。

病因

本病多因肺經蘊熱或肝經鬱結所致。

病機

1、肺胃蘊熱,痰濁結聚
肺胃素有蘊熱,若過食辛辣,或外感邪毒,多語損氣,則內外邪熱相搏,肺胃火熱循經上蒸咽喉,痰熱交蒸,久滯咽喉而成腫塊。
2、肝氣鬱結,氣滯血瘀
由於七情所傷,以致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氣機阻滯不暢,久則氣滯血瘀而成腫塊。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病史:常不明確,多為偶然發現。
2、臨床症狀:咽瘤較大時可有咽異物感不適,喉瘤多有聲嘶或失音,嚴重者可伴有咳嗽、喘鳴、呼吸困難。
3、檢查:在口咽部、喉咽部或喉腔可見到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贅生物或腫塊,顏色呈淡紅或灰白。病理組織檢查可明確腫物性質。

病證鑑別

咽喉菌是指發生於咽喉部的惡性腫瘤。以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嘶啞、咳痰帶血、頸部惡核為主要症狀,若腫塊阻塞聲門,可出現喉鳴及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檢查見喉核、軟齶、會厭、喉室或批裂等處可見菜花樣腫物,表面布有血絲,或見腫物潰爛,有污穢分泌物附著,晚期則聲帶固定,喉摩擦音消失,頸部或有惡核。CT及MRI等檢查有助於了解腫物的浸潤範圍。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相關檢查

在口咽部、喉咽部或喉腔可見到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贅生物或腫塊,顏色呈淡紅或灰白。病理組織檢查可明確腫物性質。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肺胃蘊熱,火熱上攻咽喉,痰熱久滯,積結而成腫塊;腫瘤生於咽喉間,故咽喉哽哽不利;腫瘤生於聲帶,聲戶開合不利,則聲音不揚、聲嘶;若腫瘤阻塞氣道,則可致氣喘痰鳴;肺胃熱盛,陰津耗傷,故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為痰熱之證。
因情志不調,肝氣鬱結,久則氣滯血瘀,阻塞咽部或喉部經絡,日久形成腫瘤;氣血瘀滯,故腫瘤色暗紅;肝鬱化火,則口苦咽乾;舌質淤暗、舌邊瘀點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療原則

清瀉肺胃,疏肝解郁。

證治分類

(一) 肺胃蘊熱,痰濁結聚
症狀:咽喉不利,喉中哽哽不利,或聲音不揚,聲音嘶啞,甚則氣喘痰鳴。可伴有咽乾舌燥、便結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或弦滑數。檢查咽部或喉部腫物色紅。
治法:清瀉肺胃,化痰散結。
方藥:清咽雙和飲合二陳湯加減。
常用藥:銀花、桔梗、荊芥、前胡、葛根、玄參、貝母、歸尾、赤芍、丹皮、生地、甘草、半夏、陳皮、茯苓、瓜蔞仁、山慈菇。
(二) 肝氣鬱結,氣滯血瘀
症狀:咽喉哽哽不利,或聲音嘶啞,講話費力,甚則失聲,氣喘痰鳴,口苦咽乾,胸悶不舒,舌質紅或暗紅,舌邊或有瘀點,苔微黃,脈弦或弦滑數。檢查見咽部或喉部腫物色暗紅。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藥:會厭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赤芍、生地、柴胡、枳殼、桔梗、甘草、玄參、香附、鬱金、青皮。

其他療法

1、烙治法:適用於口咽部較小的腫瘤,如乳頭狀瘤等。
2、手術切除:根據腫瘤的不同部位及大小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切除。
此外,烙治或手術切除後,可用鴉膽子油塗抹腫瘤基部,以防止復發。

轉歸預後

咽喉瘤一般預後良好,但可復發。兒童喉部乳頭狀瘤,極易復發,若蔓延到氣管,可阻塞氣道,甚至危及生命,成人喉部乳頭狀瘤則有癌變的可能。

預防調護

1、注意飲食有節,少食辛熱之品,戒菸酒等不良嗜好。
2、喉瘤者應注意聲帶休息。
3、一旦發現,應及早徹底治療,並及時進行病理檢查,以防惡變。

文獻摘要

1、《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喉部》:“喉瘤鬱熱屬肺經,多語損氣相兼成,形如元眼紅絲裹,或單或雙喉旁生。”
2、《圖注喉科指掌·卷四》喉瘤:“此症因惱怒傷肝,或迎風高叫,或本原不足,或誦讀太急,所以氣血相凝,生於喉關內,不時而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