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研究

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研究

《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研究》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雷東。

基本介紹

  • 書名: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研究
  • 作者:魏雷東
  • ISBN:9787500497110
  • 頁數:337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尺寸:20.6 x 14.4 x 1.8 cm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研究》主要收錄了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社會基礎、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理論依據、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價值取向、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觀念進路、制度規範與學校德育的協調、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的統、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基本構想等內容。

作者簡介

魏雷東,男,1972年1月出生,河南宜陽人,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河南省中國特色社煮悼鍵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及河南師範大學青少年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公民道德和青少年問題。曾被授予“河南省教全催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教師”榮譽稱號,併入選“河南省高校科技創再檔雅體新人才支持計畫”。
近年來,在《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國青年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論文曾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先後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廳級課題10餘項;成果曾獲全國思政工作創新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與三等獎、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所負責課程被評為“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課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一 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課題 (二)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 (三)公民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二 公民道德素質提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時之需 (一)社會和諧發展需要 (二)公民現實生活需要 三 公民道德建設研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要 (一)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的研究意義 (二)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的研究綜述 (三)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的研究進路第二章 公民道德概念的基本分析 一 公民拜巴碑:社會的主體性存在 (一)公民內涵 (二)公民自由 (三)公民社會 二 道德:人類的共生性尺度 (一)道德內涵 (二)道德自我 (三)道德標準 三 公民道德: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石 (一)公民道德內涵 (二)公民道德層次 (三)公民道德選擇第三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觀念演進 一 歷史向度:從傳統到現代的轉換 (一)從封閉性道德轉向開放性道德 (二)從一淚只備腿元性道德轉向多元性道德 (三)從依賴性道德轉向共生性道德 二 範式向度:從德性到德行的轉型 (一)德性論的“實質主義” (二)規範論的“形式主義” (三)德行論的“整體主義” 三 主體向度:從政治國家到公民社會的轉移 (一)政治與道德關係考察 (二)國家與社會關係厘定 (三)和諧主義社會發展觀第四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現狀考量 一 公民道德建設的階段考察 (一)政治優位階段 (二)經濟優位階段 (三)公民優位階段 二 公民道德建設的理性反思 (一)公民道德失范種種表現 (二)公民道德建設低效原因 (三)公民道德自我功能異化 三 公民道德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環境 (二)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狀況第五章 公民道德規範的主要內涵 一 公民道德規範的基本內容 (一)相對於國家的規範 (二)相對於公民的規範 (三)相對於集體的規範婆應槓 (四)相對於自我的規範 (五)相對於社會的規範 二 公民道德結構的動態分析 (一)社會公德內涵 (二)職業道德內涵 (三)家庭美德內涵 (四)個人品德內涵第六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文化認同 一 文化認同:多元文化的價值共識 (一)文化認同的內涵 (二)文化認同的動力 (三)文化認同的現實 二 中華文化:和諧思想的歷史源流 (一)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 (二)中華文化的時代意義 三 和諧文化:公民道德的精神家園 (一)和諧文化的基本內涵 (二)和諧文化的思想核心 (三)和諧文化的發展理路第七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教育設計 一 公民道德教育內容的理性整合 (一)德性與規範的善性融通 (二)傳統與現代的交織融匯 (三)東方與西方的有機融合 二 公民道德教育層級的有序銜接 (一)親職教育 (二)學校教育 (三)單位教育 (四)社會教育第八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制度構想 一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社會基礎 (一)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理論依據 (二)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價值取向 (三)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二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觀念進路 (一)制度規範戒判籃與學校德育的協調 (二)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的統 三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設的基本構想 (一)內容法制化 (二)制度體系化第九章 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路徑 一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一)人本和諧的管理理念 (二)良性互動的管理模式 二 整合社會管理資源 (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轉變政府社會管理職能 (三)擴大社會組織協調作用 (四)發揮公民參與主體作用 三 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一)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問題 (二)有效應對各種社會風險 (三)切實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結語參考文獻附錄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及相關收穫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