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

《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共收錄論文58篇,論文作者都是來自全國各高校建築與城市規劃院系的博士研究生。收錄的論文均經過專家評審委員會二輪嚴格挑選,論文主要集中在和諧城市與人居環境、區域政策與城鄉管理、文化遺產與建築保護、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建築規劃與防災等主題上,其中有些是以國家重點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為背景,反映了作者在這些專業領域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通過這些論文,也可以看出建築規劃博士研究生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對專業前沿問題的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
  • 作者:錢鋒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2081777, 9787112081776
  • 品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外文名:Creating Harmonious Human Settlements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291頁
  • 開本:16
  • 定價:58.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結合當前建築規劃領域等的熱點問題,本論文集圍繞會議主題“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進行了編選。首先是對城市化問題的關注。眾所周知,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在全國各個地區十分不均衡,如大部分區域仍在探索城市化的道路,而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則開始出現了“市郊化階段”的傾向;同時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人口短時間內大量湧入城市。如何在這些情況下合理使用和配置資源,如何在政策上體現不同區域發展的特點,如何實現城市化發展的公平性等問題,都是此次選編論文集時所關注的焦點。而且,面對當前全球的能源危機,在建築規劃領域也引發了熱烈的思考。如何高效地使用和節約能源,如何從經濟、政治、管理及具體的設計實施層面緩解能源的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是本論文集所積極回響的目標。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民的主體意識在不斷提高,本土化的呼聲也得到更多的回響。如何在規劃建築領域體現表達中國文化的精髓,如何將現代的先進技術與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有機融合,這也是本論文集熱烈探討的關鍵點。

圖書目錄

和諧城市與人居環境
我國城市廉租房制度的評價與建議——以上海為例進行討論
保障性住房的配建政策探討——以北京經濟適用房為例
嬰幼兒時期家庭行為和空間環境
開拓以構建新型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為目標的可持續性開發模式——河北廊坊萬莊可持續生態城開發模式研究的啟示
青島奧運景觀識別設計相關問題的研究
理論與實踐的差異——“奇觀”建築的誕生
大、中型社區的和諧人居環境營造——以山城重慶為例
火車站地區發展研究
城市形態的雙向組織與設計——創造和諧城市和人居環境的有效途徑
轉型期的城市貧困家庭聚居空間——以上海市楊浦區為例
城市消費空間——消費語境中建構和諧城市形態的城市設計策略
住宅產品系列的地域性反思——以萬科為例
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城市山嶽規劃——以銅陵市大銅官山公園概念規劃為例
三峽庫區人居環境空間地理圖譜研究初探

區域政策與城鄉管理
整合他組織完善自組織——淺析我國特大城市地區小城鎮的發展策略
基於增長約束與發展轉型視角下城市緊湊開發研究
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的公共政策創新——以上海郊區宅基地置換試點為例
典型工程對於區域城市體系構建的影響——兩個歷史斷面上“京津冀”區域與“長三角”區域發展動因的對比研究
大都市外圍地區二元發展的矛盾與對策——基於廣州市案例的探討
基於城鄉統籌理念的村鎮規劃改進——以江蘇省為例
轉型期大都市區空間發展的影響要素分析
上海城市混合使用型住區規劃中混合度研究——以上海市寶山區綠地領海項目為例
當今中國小城鎮鎮域職能類型與分類指標體系研究
土地使用與交通綜合模型在我國城市規劃實踐的展望

文化遺產與建築保護
宗祠社會功能與空間的動態演變關係研究
工業遺產景觀改造設計中的文化主題策略與實踐
淺談天然光在歷史建築保護改造中的套用——以天津大學第一教學樓保護性改造方案為例
當下歷史建築再生的三條道路
歷史街道的社會學解讀及其管治——上海、巴黎的比較
淺論“原真性原則”的實踐對策——創作干預手法及例證分析
探討傳統營造工藝遺產本體的保護架構
歷史街區中街道空間的生機再現——以天津市英法風貌區規劃設計為例
從“道路”回歸“街道”——上海市風貌保護道路(街巷)的確定及其保護工作淺析
歷史街區更新改造策略研究——透明性作為一種設計手段
再利用工作對場景構成規則的沿襲——基於保持本土性特徵的產業建築遺產改造方法

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
黃土高原溝谷型城鎮與爬坡式覆土窯洞的共生研究
AHP權重疊加方法在城市生態規劃中的適當價值
從集約農村建設用地角度探討我國城鄉統籌之路——以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區為例
寒地城市多層與高層住宅適居性比較研究
濱水區綠地空間與城市空間生態耦合研究——以石家莊滹沱河為例
歐美社區花園體系比較
建築材料運用與表達的綠色之“道”
自然活力與和諧——一種生態校園的改建方式
歷史與未來的交匯——從虹橋原型到綠色建築
江南傳統院落的生態向度及啟示
“屋中屋”策略——一種作為氣候緩衝的建築空間組織傾向
從文化生態的視角探討東北地區城市空間特色的保護
有利於開放型公園綠地管理的設計對策
建築設計中的天然採光——光環境節能策略

建築規劃與防災
地震災後四川羌族建築與村寨的保護和復原研究
傳統木結構是抗震結構的代表
對基於GIS的地震信息系統的思考
注重效率,多元供給一一災後社會住房的供給政策研究
城市地下空間消防的性能化初探
災後重建規劃編制中的幾個關係問題
對都江堰市災後重建背景下產業規劃的思考
生態防災:基於生態可持續的防災規劃引導策略與應對機制——城市綜合防災規劃的生態化趨勢和途徑
結合傳統地域文化的村莊避險設計——以小金縣長坪村災後重建規劃為例
後記

文摘

和諧城市與人居環境
我國城市廉租房制度的評價與建議——以上海為例進行討論
5 對策和建議
5.2 擴展資金來源
廉租房制度健全的國家往往擁有一整套廉租資金的來源體系,如德國的住房互助儲蓄,即在國家金融體系中,有專門從事個人住房抵押和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並享有政府的多種優惠。新加坡早在1955年就建立了中央公積金制度,並成立住房發展局,開始以廉租形式向居民提供政府組屋。由於土地由政府無償提供,建屋局又為非營利機構,再加上政府的補貼,使得公共組屋的售價十分的低,使大多數家庭都能承擔得起。同以上兩個國家相似的是,我國也有一套較為成熟的住房公積金體制,但由於現行的公積金制度規定的繳納部門僅限於國有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使得大部分的私營企業並未加入繳存,導致整體基數較小。而目前我國住房公積金的運作方式主要為購買國債、個人信貸發放和再存款利差收益,但由於制度缺陷和不正當競爭,使得公積金運作效率很低。
因此,在繼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基礎上,還應積極擴展更多的資金渠道,其中對我國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徵收住房保障稅。美國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實行社會保障稅的國家,政府通過徵稅形式籌集基本的社會保障資金,目標是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幫助,保證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生活和醫療保障,保證家庭的團結和使兒童健康地成長。住房保障稅作為社會保障稅的一種,即可以調整由於市場的失效所帶來的不公平。這樣的稅收通過對所有有收入的勞動者按照收入的比例徵稅,既體現了普遍性原則,又體現了公平性原則。住房保障稅將為廉租房制度提供大量的資金,從而使整個廉租房制度處於良性循環的狀態。
5.3 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
在我國各個城市中,廉租房的監督、管理與實行的主體大多為民政部門,只有很少數的城市設有專門的廉租房管理機構。同時,從對於廉租對象的資格審查到事後的持續監管,民政部門都將任務交給街道或是居民委員會,使得管理體系較為混亂,並且沒有形成很有效的監管方式,使得在具體的廉租房操作中,存在一些違規操作和“搭車”現象。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政府職能部門提高責任感,建立專門的管理和監督機構,確保將有限的社會福利套用於最需要的人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