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聖柳下惠故里

和聖柳下惠故里

和聖柳下惠故里位於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

提起“和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是誰,但提起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就多了。其實這兩個稱號所說的是一個人,就是春秋時魯國人展獲。

清嘉慶李兆洛纂《風台縣誌·營建篇》載:今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鳳台縣誌·營建篇》“柳莊寺,在展溝西南八里展窪村。春秋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傳為展禽後裔。

孝直鎮位於魯西地區、濟南西南部,是平陰縣的南大門。因恪守孝道,忠厚信直而得“孝直”之名。自古以來,即商賈雲集,貿易繁榮。屬沿海經濟開放區。鎮域面積143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有人口6.22萬人。是山東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聖柳下惠故里
  • 地理位置:山東平陰縣孝直鎮
  • 面積:143平方公里
柳下惠,

柳下惠

“展溝柳林,展禽故里,春秋柳下惠居此。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官拜魯國士師(掌管教育的官)。棄官歸隱,居於柳下,招生收徒,傳授文化、禮儀,深受鄉人愛戴。百歲去世,諡號惠,故史稱柳下惠。 ”在清嘉慶年間的《鳳台縣誌》中,柳下惠的故里為展溝柳林,而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目前就有展溝鎮柳林村。對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當地還有一則傳說。
高達14米的巨型柳下惠雕像,雕像置於利辛縣鳳鳴湖公園內。
“柳下惠故里”石碑現身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石碑立於明代,保存完整;這裡現存還有“和聖祠”等遺蹟及記述“和聖”的《展氏族譜》
提起“和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是誰,但提起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就多了。其實這兩個稱號所說的是一個人,就是春秋時魯國人展獲。為什麼突然提起柳下惠呢?因為記者今天得到線索趕到我市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後,在這裡見到了上書“和聖柳下惠故里”的明代石碑、“和聖祠”等遺蹟和幾部有關族譜,表明這裡就是柳下惠的故里或至少與柳下惠有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
“和聖柳下惠故里”石碑立於明代
和聖柳下惠故里
記者在孝直鎮文化站站長何鷹的帶領下,來到展窪中窪村的村支書展昭臣家。展昭臣介紹,原來展窪村是一個大自然村,後來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就被分為了前窪村、中窪村和後窪村3個自然村。這幾個村子的村民大都姓展,而且以此為中心,周圍多個縣的10多個村中都有姓展的村民,人口達15000多人。而這些姓展的村民都是展獲也就是柳下惠的後代。石碑是2008年從村里一個小橋下面挖出來的,之後一直放在展昭臣家,從沒對外說過。因為村里本來想把“和聖祠”重新修建起來,然後把石碑放進去後,再對外公布。
石碑就平放在展昭臣家的院子裡,高約2米,寬0.8米,中間豎排的幾個大字是“和聖柳下惠故里”,右側上方字跡為“欽差提督學政山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賀萬祚”,左側小字為“文林郎知費城縣事關西王惟精立明隆慶陸年奉祀生員展芳名展爾仝修長清縣生員王道元書丹鐫字匠程起元”。字跡刻劃得非常有力,尤其中間幾個大字更是遒勁有力。
展昭臣告訴記者,這通石碑最早是自己1976年帶人從已經廢棄的“和聖祠”舊址拉到旁邊一個小橋上當成了橋板。2008年9月20日自己又帶人費了很多氣力從小橋上卸下來,拉到了家中暫時保管。由於石碑太沉,又被踩踏了幾十年,所以現在已經裂為三塊,但沒有缺少,很完整。而且幸虧當時作為橋板時碑面朝下,沒有磨損字跡。
幾部《展氏族譜》記述始祖“和聖”
除了這通石碑,展昭臣還藏有《展氏族譜》。他拿出一套1954年影印版的線裝本,第一冊為總譜,第二冊前面有柳下惠繡像,上面標明為“和聖祠孥神像圖”。正文第一頁第一行寫著:“始祖和聖諱獲字季禽,魯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謚曰惠,生於故縣長於堰頭葬於故趙村”。孝直鎮文化站站長何鷹對這套《展氏族譜》非常有研究,他告訴記者,這套族譜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柳下惠原名叫展獲,字季或者禽,因食邑柳下、諡號為惠,被後世人稱為柳下惠。何鷹介紹,展獲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周文王之後,官居士師,終生以德處事、以信修身,倡導“和諧相處”、“和為貴”等“和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諸子百家頌揚為“道繼唐虞,學開孔孟”,孔子評價其為“言中倫、行中慮”的春秋名賢,更由於孟子譽其為“聖之和者”的“百世之師”,因此被尊稱為“和聖”,明清以後,又被稱為“展子”。1840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泰安先賢祠拍攝的“五子像”顯示,“和聖展子之位”位居第一,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之前,由此可見,後人對“和聖”柳下惠的尊崇與景仰。而展窪村在明代初期就已有記載,說明在此之前這裡就有人居住了。
展昭臣說,除了這套1954年影印版,村里還藏有清乾隆時期的一冊手抄本,以及清光緒十一年(1885)和光緒十八年(1892)和民國五年(1916)所修的三部《展氏族譜》,現在這幾部族譜都拿到外面去修整和進行續譜了,所以現在沒在村里。他就此強調,通過這幾部族譜和“和聖柳下惠故里”石碑,可以充分證明展窪村就是柳下惠故里。
還有兩通石碑也與“和聖祠”有關
展昭臣還說,近年來,村里對這方面很重視,一直在挖掘相關內容。另外,在村里還有兩通石碑也和“和聖祠”有關。說著,他帶著記者一行來到村子中央,在路邊倒臥著一通石碑,大小和上面那通差不多,上面的字跡為“重修和聖祠堂”,為“乾隆二十五年立”,碑帽上刻有精美的雲紋,中間有“皇清”兩個字。在這通石碑斜對面一個院子的最裡面,同樣倒臥著一通石碑,上面的內容是“重修始祖和聖祠堂碑記”,落款為“大清鹹豐留念歲次丙辰陽日六十九代孫展瑞麟”。《碑記》的字跡有些漫漶,有的已經認不出來,大意是重修祠堂的經過。
據介紹,這通石碑也是2008年拉到這裡的,祠堂的舊址就離這裡不遠。展昭臣又帶記者來到祠堂舊址,這裡還殘留著一座土坯房子的殘垣斷壁。展昭臣對記者說,祠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拆除了,後來上面蓋了住房,現在也廢棄了。現在鎮和村里想在這裡重新修建“和聖祠”,並擴大面積,擴充文化內容,將其整體建成一座“和聖公園”。
在隨後的採訪中,孝直鎮領導也向記者表示,近幾年來,鎮裡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尤其是“和聖”柳下惠的眾多文物和傳說被發掘出來後,鎮裡更是委派專人進行整理,並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工作,著力打造這個品牌,爭取把“和文化”做大做深,為濟南和山東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及文化建設做一些實事。
連結一
柳下惠生平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季或禽。春秋時魯國人,“仕為士師”,“外向內介,博文達理,因食邑於柳下,卒後,門人謚曰:“宜為惠兮”而得名柳下惠。其祖為周公後裔,其父展無駭為魯國先朝司空。《論語·衛靈公》載,展獲:“為士師,外相內介,博文達理。”《左傳》記載,柳下惠因居官執法,不捨於時,棄職歸隱於柳下後,仍為國效力。齊國犯魯,魯僖公向他求退敵之策。他授計於侄子展喜,智退齊兵。“授詞卻敵”,被後人傳為佳話。而“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千百年來,婦孺皆知,成為人們評判道德好壞的標準。
連結二
展窪村
展窪村位於平陰、東平、肥城三縣交界處。春秋時此地為齊魯交界處,春秋早期屬魯,後歸齊。漢以後,先後屬平陰縣、榆山縣、肥城縣,清光緒年間,劃歸平陰縣至今。據清康熙十一年(1818)與乾隆年間的《重修肥城縣誌》、嘉慶《肥城縣新志》及光緒《重修肥城縣誌》載:“在柳灘社展家窪,村俱姓展,有和聖祠。有明代知縣王惟精書和聖故里碑。”清光緒乙未年(公元1895)《平陰縣誌》載:“展窪村隸屬平陰縣亓集裡,在城東南六十里”。由此可見,展窪村從清光緒年間就已劃歸平陰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