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宮裡鎮

山東宮裡鎮

新泰市宮裡鎮地處魯中,泰山腳下,新泰市的西部,柴汶河的南岸,漢武帝東巡時駐蹕建行宮,故名宮裡。是一代聖人和聖柳下惠故里。土地總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6.4萬畝,北部平原,南部丘陵,以磁萊鐵路為界,面積各占一半。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鎮43個行政村,6萬人口。區內交通便利,蒙館公路、磁萊鐵路貫穿東西,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東距京滬高速公路果都口8公里。還有陝西省富平縣的宮裡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宮裡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79平方公里
  • 人口:6萬人口
  • 耕地:6.4萬畝
  • 海拔:140公尺
  • 年降水量:700多毫米
宮裡鎮-基本介紹,宮裡鎮-歷史文化,宮裡鎮-產業發展,宮裡鎮-特色經濟,宮裡鎮-基礎設施建設,宮裡鎮-特色村屯,宮裡鎮-陝西省富平縣的宮裡鎮,地圖信息,

宮裡鎮-基本介紹

宮裡鎮宮裡鎮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平原,南部為丘陵,面積各占一半,以磁萊鐵路、蒙館公路為界。平均海拔140公尺,年降水量700多毫米。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長石、鐵、石英、石灰石等。轄區內屬地下湖區域,水資源充足。建有“和聖公園”和“和聖嶺”觀光景點兩處。
現已形成蔬菜、食用菌、畜牧、桑蠶、豐產林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和玻璃纖維、精細化工、木材加工、建築勞務
四大工業主導產業。是新泰市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蔬菜產銷集散地和桑蠶生產基地鎮。是傳統的“建築之鄉”、江北最大的玻纖細紗生產基地和亞洲主要的精細化工基地。依託和聖豐富的“和”文化底蘊,建有集文化游與風景游於一體的文化主題公園--和聖園,是新泰市旅遊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8億元,財政收入1758萬元。
先後榮獲“山東省科技示範鄉鎮”、“泰安市經濟建設先進鄉鎮”、“泰安市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先進單位”、“新泰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宮裡鎮-歷史文化

宮裡鎮宮裡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資源豐富,湧現出了和聖柳下惠一代聖人,春秋時魯國大夫,曾為士師(掌管刑獄的官),他博文達理,外和內介,以善於講究禮節著稱於世。其“和”的思想,對孔子影響很大,孔子譽他“言中倫,行中慮”,孟子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並提,贊他是“聖之和者也”,後世尊其為和聖。其墓現存於茲(明宋燾《泰山紀事?人物誌略》云:“今(泰安)州城南六十里柳里村,乃其(指柳下惠)故處也……至今柳里村有柳下墓。”
清《泰安縣誌》:“柳里,東南一百里,相傳柳下惠故居,有墓存焉。”柳下惠墓在柳里之北、柴汶之陽。知今宮裡鎮東柳、西柳即古之柳下,明清稱柳里,乃柳下惠故居之所在。)。2005年12月18日泰安市和聖柳下惠研究院成立暨柳下惠誕辰2725年紀念大會在山東省泰安市隆重舉行,2007年5月14-16日全國首屆和聖柳下惠學術研討會的召開,確定了古之柳下(今新泰市宮裡鎮夏家隅村)為其故里。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家喻戶曉。

宮裡鎮-產業發展

宮裡鎮宮裡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立足實際,幹事創業,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以蔬菜、桑蠶、食用菌、畜牧、木材加工為特色的區域經濟,建成了以柴汶河沿岸為重點的2萬畝蔬菜基地、泉里村草莓生產基地、以汶城、高泉、賀莊片為重點的蠶繭生產基地、以夏家隅、大橋村為中心的蒙館路沿線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以楊家隅、上宮隅為重點的西柳片和以高峰、大徐為重點的蘇泉片各類規模飼養小區。立足全鎮木材資源優勢,建成靈沙木業園、山東泰山染化多層板廠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兩個,帶動發展木材加工戶24戶,全鎮林木資源達到了1.5萬畝。木材加工業成為提升全鎮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支柱產業。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土豆、大白菜、菠菜通過了省農業廳無公害產品認證。2005年,全鎮實現農業增加值8184萬元,比2004年提高22.7%。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強勁,民營經濟發展迅速,通過培植壯大規模企業和利稅大戶,形成了以玻璃纖維、精細化工、建築勞務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建成了以興華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新泰市富裕玻纖有限公司、新泰市齊陽玻纖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為主的玻纖工業項目聚集區。

宮裡鎮-特色經濟

宮裡鎮泰安市宮裡鎮制定優惠政策,強化技術服務,突出抓好桑蠶產業發展。全鎮已落實新桑園1000畝,收桑苗款24.5萬元,落實新建養蠶大棚330個,為做大做強桑蠶產業奠定了基礎。
宮裡鎮是個農業大鎮,這裡的農民有植桑養蠶的傳統習慣,且桑蠶業是投資少、見效快的致富項目,所以該鎮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將桑蠶業的發展作為今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調大規模、調優產業、調高效益,在全鎮全面推行桑--蠶--菇模式,即規模植桑、建棚養蠶、冬養蘑菇,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蠶農收入。為此,鎮政府專門制定了優惠政策,還統一雇用挖掘機無償幫助農戶開挖桑溝。同時,該鎮專門成立了由鎮農辦、多經辦、繭站等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技術服務隊,走村串戶培訓農戶學習植桑養蠶知識,指導農戶科學管理桑園,並及時指導蠶農在養蠶大棚里養殖蘑菇,增加了蠶農收入,進一步促進了桑蠶業的發展。

宮裡鎮-基礎設施建設

宮裡鎮2006年,投資200萬元,對府前街和蒙館路商業街進行了綜合整治,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亮化,增強服務功能,提升經濟發展承載能力,營造適宜人居住、生活和創業的環境。投入450多萬元,完成了29個村的自來水工程。投入140多萬元,完成了全鎮中國小布局調整,新建賀莊、南李等2處聯小。新農村建設步子加快,在抓好汶城、夏家隅村2個試點的基礎上,已有6個村完成了舊村改造計畫。自1999年以來,先後實施了泉河片、雙河片計1.8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和繩家峪丘陵區國家級、賀莊片省級、白家莊南嶺泰安級3個計2.2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全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完備,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收入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大幅度提高。
依託和聖柳下惠豐富的文化底蘊,研究和聖思想,弘揚和聖文化,以泰安市和聖柳下惠研究院為主體,打造和思想、和文化這一品牌,同時加大投入,在已建成的和聖公園基礎上,開發和聖旅遊項目,興建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旅遊服務功能,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使旅遊業成為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

宮裡鎮-特色村屯

宮裡鎮汶城村地處柴汶河南岸,土地肥沃平坦,民風淳樸,交通便利,是汶城管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耕地面積2100畝,700戶,2700人,其中有中共黨員72人,村兩委班子9人,下設八個生產小組,八個黨小組。總收入1797萬元,人均純收入4100元。
農田水利設施完善,管網澆灌覆蓋面100%,糧食農作物主要是以小麥、玉米、蔬菜、土豆和大白菜為主,菜園面積300餘畝,年產鮮菜5萬公斤,經濟用材林500畝。近幾年養殖業發展迅速,養殖大戶逐年增加,現在已發展養殖大棚30個。隨著我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外出勞務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加工業、運輸業、飲食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
2000年1月1日開始,有計畫的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截至到2006年12月底,以遷入新村560戶,完成應搬遷戶的80%,整個新村道路寬敞明亮,住宅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各項服務功能配套設施齊全,戶戶通有電話、有線電視、寬頻、自來水,村內所有道路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地下排水系統網路健全,四通八達。村內有高標準的洗浴中心、大酒店、超市、合作醫療衛生院、幼稚園。汶城完小占地30畝,建築面積3000平米,24個教學班,能容納1000名師生,是宮裡鎮唯一一所省級規範化學校,現有教職工40人,在校學生760人,教學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
集餐飲、住宿、健身、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汶城生態園,環境優雅,景色怡人。金鼎住宅小區北鄰汶城完小、超市、洗浴中心,西接文化娛樂廣場、衛生院和農貿市場。住宅樓單元住戶建築面積120平米,主體5層,上有閣樓下有儲藏室、車庫,水、電、暖設施齊全,採光充足,設計合理,按600元/平米的價格對外銷售,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定居立業。村辦企業泰安金鼎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玻璃瓶模具,以及其他模具的設計製造,加工各種模具的配件,在泰萊地區獨家經營。

宮裡鎮-陝西省富平縣的宮裡鎮

宮裡鎮鎮情簡介
宮裡鎮位於富平縣(富平縣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城北約10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境內山、原、川並錯,青石、飼料資源豐富。全鎮轄17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2萬人,耕地6.6萬畝,總面積約73平方公里,境內有兩個農村小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富雷、舊曹、到莊3條縣級公路縱橫交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新建35KV變電站1所,電力充足,地下水深約20米左右,水資源豐富。沿山栽植花椒2萬多畝,奶牛存欄5000多頭,個體石刻石材廠50餘家。境內有北周文章成陵,唐中崇定陵及唐太子李重俊等10多座陪葬墓,文化遺產豐富,可謂“人傑地靈”。
行政區劃
橋北村、橋南村、大樊村、仇石村、齊村、董村、北陵村、南陵村、三鳳村、鳳西村、澗頭村、雷村、黨溝村、溝北村、莊科村、前進村、風口村
宮裡鎮人文歷史
在古代,這裡曾經算是風水寶地,所以現在宮裡鎮多王侯將相的陵墓,多為盛唐時期,這裡民間有句口頭禪叫“十里一冢”,其古代陵墓多少可見一斑。唐中宗李顯的定陵就在宮裡鎮北側的鳳凰山之上,據歷史資料記載,定陵石刻曾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群,從山頭到山腳,綿延10多里,兩旁都是石刻的文武官員,石人石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上的無字碑據史料記載是最大最高的,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被破快殆盡。唐中宗李顯定陵陪葬墓之一,位於陝西富平縣宮裡鎮南陵村西北200米處。曾經被盜多次,後於20世界90年代後期由國家對其發掘,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各類彩繪陶俑、三彩俑和模型明器,及其他質地的隨葬品等珍貴文物。
主導產業
歷屆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依託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加快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以“兩帶一圈”為布局的三大支柱產業,(兩帶一圈,以富雷路,東陵路為軸心的石材建材加工產業帶;以到莊路為中心的畜草產業帶;以雷村為中心的花椒柿子產業圈)。三大支柱產業是:以奶牛為重點的畜牧業,以石刻為龍頭的建材業,以花椒為主的林果業。
宮裡鎮宮裡石刻
宮裡鎮北部,有延綿東西的喬山山脈,蘊藏著豐富的青石資源,尤以鳳凰山為最。鳳凰山之石,結構緊密,層厚塊大,耐風化,抗腐蝕,經仔細打磨,烏黑髮亮,其光澤可照人,故稱“墨玉”,敲之響聲朗朗,餘音似罄,又曰“罄石”是石刻石雕的上乘原料。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傳統的民間石刻藝術,“鐵筆”大師、石刻高手、人才輩出,代有人傳。據史料載:宮裡石刻始於秦盛於唐,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省內外諸多名寺古剎,帝王陵墓、文博景點,到處都有宮裡藝人用當地“墨玉”雕刻的精世珍品。解放後,宮裡的石刻藝人們又先後為張思德、劉志丹、杜斌丞等烈士雕刻紀念碑,為韓城司馬遷祠、華山玉泉院、臨潼華清池等文博單位雕刻和複製石獅等藝術品,深受人們讚譽。改革開放,使石刻這古老的藝術奇葩煥發出更加絢麗的色彩,石獅漂洋過海運往澳大利亞,精雕柱鼎石銷往日本。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石刻藝術發生了三大轉變:一是由傳統的手工操作向機械化轉變;二是由粗糙向精細轉變;三是由零散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去年我們又引進雲南大明石材有限公司在我鎮投資850萬元建起的石材加工廠,現已建成投產。全鎮已有大小石刻、石材廠50多個,從事採石、運石、雕刻、石材加工、經行銷售的人數達3000多人,宮裡已成為聞名省內外的“石刻之鄉”。
花椒花椒
宮裡鎮以東乾渠為界,可劃分為北部山區和南部原區,渠北八村海拔高,光照足、溫差大,民眾素有栽植花椒的習慣,品種以“齊椒”為主,色濃味香,麻辣爽口,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鎮黨委、政府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調整結構,退耕還林,花椒總面積已突破2萬畝,年產花椒約200多萬斤,並已在雷村街道建成花椒交易市場,加強管理,提供服務。
每逢花椒收穫季節,市場內晝夜人來人往,運椒車輛川流不息。宮裡鎮的雷村、黨溝、溝北、莊科,前進等村以及周邊白廟、曹村、莊裡等鄉鎮的椒農也都趕來,交易旺盛,市場活躍。
奶牛基地奶牛基地
宮裡鎮自1987年起開始實施“黃牛奶改”工程,成功培育出了“丹秦”改良奶牛,“三元”改良牛,解決了責任制後養耕牛吃閒飯的問題,民眾養奶牛的積極性高漲,特別是縣政府2000年《關於加快奶業產業化的決定》下發後,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調整結構,種草興牧,發展奶牛,富民強鎮”的發展思路,奶牛養殖快速發展,現已形成董村、齊村、仇石、大樊等四個重點村,飼養奶牛三頭以上的重點戶達130多戶,奶牛總存欄超過5000頭,建成機械化擠奶站5處,奶牛養殖技術培訓服務中心一處,畜病防治、配種改良、諮詢培訓、鮮奶收購、飼草飼料加工等服務網點遍布全鎮。上海光明、維維、銀橋、正利等幾大乳品企業在宮裡收購鮮奶,鮮奶收購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奶業生產已成為當地民眾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
相關
新泰市宮裡鎮地處魯中,泰山腳下,新泰市的西部,柴汶河的南岸,漢武帝東巡時駐蹕建行宮,故名宮裡。是一代聖人和聖柳下惠故里。土地總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6.4萬畝,北部平原,南部丘陵,以磁萊鐵路為界,面積各占一半。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鎮43個行政村,6萬人口。區內交通便利,蒙館公路、磁萊鐵路貫穿東西,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東距京滬高速公路果都口8公里。
現已形成蔬菜、食用菌、畜牧、桑蠶、豐產林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和玻璃纖維、精細化工、木材加工、建築勞務
四大工業主導產業。是新泰市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蔬菜產銷集散地和桑蠶生產基地鎮。是傳統的“建築之鄉”、江北最大的玻纖細紗生產基地和亞洲主要的精細化工基地。依託和聖豐富的“和”文化底蘊,建有集文化游與風景游於一體的文化主題公園--和聖園,是新泰市旅遊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8億元,財政收入1758萬元。
先後榮獲“山東省科技示範鄉鎮”、“泰安市經濟建設先進鄉鎮”、“泰安市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先進單位”、“新泰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宮裡鎮委(府前街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