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窪村

展窪村

展窪村,位於平陰、東平、肥城三縣交界處。春秋時此地為齊魯交界處,現為泰安濟南兩市結合部,自古土地肥沃,糧豐草足,有“平陰第一糧倉”之美稱。柳下惠所居的柳下,即今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一帶,展窪現尚存明代隆慶年間“和聖柳下惠故里”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展窪村
  • 外文名稱:和聖柳下惠故里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平陰孝直鎮
  • 地理位置:平陰、東平、肥城三縣交界處
  • 人口:4946人
  • 著名景點:和聖苑,和聖亭
  • 歷史名人柳下惠展喜
基本概況,歷史名人,相關史料,地理環境,

基本概況

展窪村現有人口4946人,總戶數1069戶,隊組22個,耕地4597畝,全村共有黨員98人,黨小組4個,村支兩委共6人。
展窪村主要經濟作物以無籽西瓜種植及瓜套棉及其他經濟作物規模在1000畝左右。

歷史名人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季禽,春秋時期魯國人,大智大慧者,因食邑柳下而得名。他是製作周禮周樂的周公的後裔,其父展無駭是魯國的司空,是魯國的一介貴族。柳下惠分析國政,談論兵法,執掌刑獄,多謀善斷,才能出眾,死後諡號為惠,被世人稱為柳下惠。據《論語》記載,孔子稱之為“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在《孟子·萬章下》稱其為“聖之和者也”,“和聖”之稱由此而來。另據《展氏族譜序》記載,“禽,聖人也,道承唐虞,學開孔孟。”

相關史料

柳下惠所居的柳下,即今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一帶,展窪現尚存明代隆慶年間“和聖柳下惠故里”碑。展窪村,位於平陰、東平、肥城三縣交界處。春秋時此地為齊魯交界處,現為泰安濟南兩市結合部,自古土地肥沃,糧豐草足,有“平陰第一糧倉”之美稱。柳下惠居此風水寶地,產生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反映了柳下惠的高尚品德,有的反映了他的大智大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柳下惠坐懷不亂。千百年來,“坐懷不亂”被人們作為評判人的品德的標準。他死後變作小白龍奉玉指去黑龍家大戰黑龍的故事,在山東和東三省更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至今在平陰、肥城一帶,每年六月份,東北方向烏雲翻滾,暴雨傾盆時,人們就說這是柳下惠所化小白龍回來探親。
位於展窪村的和聖柳下惠故里碑位於展窪村的和聖柳下惠故里碑
平陰縣孝直鎮展窪村歷史上曾隸屬於肥城縣,清光緒年間劃歸平陰至今。據清乾隆《重修肥城縣誌》、嘉慶《肥城縣新志》及光緒《重修肥城縣誌》記載,該縣展家窪有“和聖祠”。《展氏族譜·家祠志》記載:“明學道賀萬祚題為和聖故里。肥邑邑侯王維精書丹立石。”目前,展窪村為展姓聚居村落,存有乾隆年間、光緒十一年(1885年)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以及民國五年、1954年所修五部《展氏族譜》。民國五年《展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二十五年復自青州益都縣卜里遷於平肥東三界間。”
至今以展窪村為中心點,展氏已輻射周圍幾十個村。當年魯國滅亡後展氏宗族避難逃離魯國。經過漫長的時期,到明洪武年間,天下太平盛世,展有才(柳下惠六十八代孫)認祖歸根復遷回展窪。據展窪一帶的人們說,展窪村一帶即是柳邑,因為這裡匯河以西,有一連串的五個柳溝村。這些村莊分布在平陰縣南部孝直、孔村兩個鄉鎮的匯河兩岸。自古至今,此地一直有植柳的習慣,“柳”是“柳下”字意的沿襲。
當地人告訴記者,這通石碑最早是自己1976年帶人從已經廢棄的“和聖祠”舊址拉到旁邊一個小橋上當成了橋板。2008年9月20日自己又帶人費了很多氣力從小橋上卸下來,拉到了家中暫時保管。由於石碑太沉,又被踩踏了幾十年,已經裂為三塊,但沒有缺少,很完整。而且幸虧當時作為橋板時碑面朝下,沒有磨損字跡。 石碑就平放在展昭臣家的院子裡,高約2米,寬0.8米,中間豎排的幾個大字是“和聖柳下惠故里”,右側上方字跡為“欽差提督學政山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賀萬祚”,左側小字為“文林郎知費城縣事關西王惟精立明隆慶陸年奉祀生員展芳名展爾仝修長清縣生員王道元書丹鐫字匠程起元”。 展昭臣還說,在村里還有兩通石碑也和“和聖祠”有關。說著,他帶著記者一行來到村子中央,在路邊倒臥著一通石碑,大小和上面那通差不多,上面的字跡為“重修和聖祠堂”,為“乾隆二十五年立”,碑帽上刻有精美的雲紋,中間有“皇清”兩個字。在這通石碑斜對面一個院子的最裡面,同樣倒臥著一通石碑,上面的內容是“重修始祖和聖祠堂碑記”,落款為“大清鹹豐留念歲次丙辰陽日六十九代孫展瑞麟”。《碑記》的字跡有些漫漶,有的已經認不出來,大意是重修祠堂的經過。據介紹,這通石碑也是2008年拉到這裡的,祠堂的舊址就離這裡不遠。展昭臣又帶記者來到祠堂舊址,這裡還殘留著一座土坯房子的殘垣斷壁。展昭臣對記者說,祠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拆除了,後來上面蓋了住房,被廢棄了。鎮和村里想重新修建“和聖祠”,並擴大面積,擴充文化內容,將其整體建成一座“和聖公園”。[8]
除這通石碑,村里還藏有《展氏族譜》。是一套1954年影印版的線裝本,第一冊為總譜,第二冊前面有柳下惠繡像,上面標明為“和聖祠孥神像圖”。正文第一頁第一行寫著:“始祖和聖諱獲字季禽,魯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謚曰惠,生於故縣長於堰頭葬於故趙村”。孝直鎮文化站站長何鷹對這套《展氏族譜》非常有研究,他告訴記者,這套族譜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柳下惠原名叫展獲,字季或者禽,因食邑柳下、諡號為惠,被後世人稱為柳下惠。除了這套1954年影印版,村里還藏有清乾隆時期的一冊手抄本,以及清光緒十一年(1885)和光緒十八年(1892)和民國五年(1916)所修的三部《展氏族譜》,這幾部族譜都拿到外面去修整和進行續譜了,沒在村里。他就此強調,通過這幾部族譜和“和聖柳下惠故里”石碑,可以充分證明展窪村就是柳下惠故里。
展窪村是一個大自然村,後來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就被分為了前窪村中窪村後窪村3個自然村。這幾個村子的村民大都姓展,而且以此為中心,周圍多個縣的10多個村中都有姓展的村民,人口達15000多人。而這些姓展的村民都是展獲也就是柳下惠的後代。[9]

地理環境

柳下惠是早期魯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地理環境看,當年平陰南部先屬魯國,是魯國的西北邊陲,後屬齊國管轄。展窪村北不足五公里的肥城市石橫鎮衡魚村(古時稱都君莊),與平陰縣柳灘村相鄰,有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左丘明的故居。西北方向10公里處,平陰縣孔村鎮有古杏壇村和古紫蓋山(今孔子山),山上有孔子教書堂和孔廟古蹟。由此可見此地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地位。柳下惠的歷史故事能夠在當地廣為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