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墓

周赧王墓

周赧王墓是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國君周赧王之墓。位於慶城縣城東,楓香崗鄉丁家溶村,周赧王山山頂上的周祖陵森林公園內。周赧王山海拔1257米,居諸山之首。因山頂有著名墓冢──周先祖陵而得名。歷史上共傳34王、800多年國史的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國君周赧王,成為周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赧王墓
  • 定義: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國君周赧王之墓
  • 地理位置:慶城縣城東
  • 海拔:海拔1257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永定區,張家界,慶陽古城,周祖陵公園,

永定區

玉皇洞石窟處不遠處, 有巨形土堆,名赧王山, 古傳為周赧王墓。《直隸澧州志》載:“周赧王墓。縣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餘,或雲殉葬宮嬪也。唐代大詩人王維詩:‘蠻煙荒雨白乾秋,夜邃空餘鳥雀愁。周赧不辭亡國恨,卻憐孤墓近歡兜。’洪容齋《筆記》:永定區周赧王冢中藏古器物甚多。” 清詩人羅光普竹枝 詞:“赧山王下莽榛蕪,落日蒼涼過客孤。為問周家天子墓,可留玉碗與金鳧?”
周赧王墓
周赧王,名姬延,春秋戰國時西周最後一個國王,後被秦國所滅,秦王將赧王墓遷葬以辱屍。赧王舊臣不忍先主再遭不測,遂秘密將屍骨南遷,葬到僻遠蠻荒的大庸丁家溶,因與崇山遙遙相望,故王維便有“卻憐孤墓近歡兜”之感嘆。(赧王山,上修建有丁氏祠堂

張家界

周赧王延歲(公元314~256),相傳葬於張家界永定區丁家溶。明萬曆《慈利縣誌》載,周赧王墓在張家界縣西10里,“周赧王59年,秦攻周,赧王懼而朝秦獻地,遂以蠅年卒,周亦亡。蓋秦忌之,不欲其葬內地故也”。《直隸澧州志》載:“周赧王墓,縣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餘,或雲殉葬宮嬪也”。王右丞詩云:“蠻煙荒雨自千(秋),夜邃空餘鳥雀悉,周赧不辭亡國恨,也憐孤墓近馭兜”。(按:周赧王墓與崇山馭兜墓遙遙相對,故謂“近馭 ”)

慶陽古城

周赧王山位於甘肅省慶城縣境內。秦攻滅西周國後,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率大臣投降秦王贏政,秦王之後後把汝州楊古城一帶封給周王為食邑。因此楊古城一帶有“周赧王,坐慶陽”之說。慶陽古城已經升格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周赧王的後人大都以周為姓氏。秦始皇滅西周候國時,將其後人遷至憚狐聚臨汝鎮一帶),滅東周侯國時將東周君遷入楊古城一帶(廟下鄉古城村),他們也都以周為姓氏。所以汝州應該是周姓最重要的發祥地。
慶陽城南三里處名日”斬山灣”,‘有山自東原起,至馬蓮河濱止,末端鑿斷,河水通過。傳為周祖所鑿,以治水患。周祖,即姬棄之後,名曰不奮,夏大康政衰,不螢失官,率部族奔戎狄間(今慶陽),在此築“不轟城”。卒後葬城東帽盒山。人呼周老王墓。此雲周赧王,當系訛傳。邑人李夢陽詩云:“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畝墳。”邑貢生楊雪堂詩亦云:“赧王都在東周地,流俗緣何說慶陽;只恐誤傳不奮事,無人為彼證荒唐。”
*出家進廟為求道,要知民意聽民謠。
*周赧王坐慶陽,龍脈斬斷。

周祖陵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位於慶陽縣城東周赧王山山頂,周赧王山海拔1257米,居諸山之首。因山頂有著名墓冢──周先祖陵而得名。
公園總面積133.33公頃,杏林繁茂,松柏挺拔,楊柳俊秀。台階及山頂周祖文化部分整體氣勢磅礴,宏偉壯觀。上山台階共808階,寓意著周王朝文化的808年。沿階建有鎬洛橋,分別代表東西二周京城,以此為分界線,橋上291階,代表西周執政291年;橋下517階,代表東周時期517年,並建有大小平台12個,分別象徵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上完石台階便是周祖文化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肇周聖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聖祖"4個剛勁大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