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續之

周續之

周續之,(公元377年—423年)字道祖,雁門廣武人。生於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卒於宋少帝景平元年,年四十七歲。(歷代名人年譜及補疑年錄據蓮社高賢傳,均作生於晉穆帝昇平元年,年六十七。此據宋書本傳,詣豫章太守范寧受業時年十二推定。范寧豫章太守,在孝武帝太元中)其先居豫章,太守范寧於郡立學,續之年十二,詣寧受業。尋通五經、五緯,號曰十經,名冠同門。既而閒居讀老、易,事沙門慧遠,與劉鱗之、陶潛俱不應徵,謂之尋陽三隱。宋武帝(劉裕)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於安樂寺,延入講禮。月余,復還山。卒於家。續之嘗注嵇康高士傳於世。

(案,《隋志》注,晉末有徵士《周桓之集》一卷,疑即續之誤。)

基本介紹

  • 本名:周續之
  • 字號:道祖
  • 出生地雁門廣武
  • 出生時間:公元377年至423年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個人著作,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周續之,字道祖,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 ,卒於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雁門廣武(今山西代縣)人。
周續之是一位神情專一的學者,兼通儒道釋三學,而以老莊為主。在玄學興盛的時代,既不盲目效仿玄學家的放達,也不持他老師范寧斥玄學家為桀紂的武斷。而是不趨時尚,唯求知識的博深與個人精神的憂游自在,無掛無礙。
周續之的祖輩由雁門移居豫章建昌縣。在他8歲時父母雙亡,由兄長扶養。12歲時到郡學讀書。豫章太守范寧對魏晉以來的玄學思潮大加抨擊,而以儒家經典教授學子們,周續之跟隨范寧受業幾年,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得了一個“顏子”的美譽。
周續之後來閒居在家讀《老子》、《莊子》,《周易》這三玄,也涉獵一些佛教典籍,對儒道釋三學進行比較認識,尤對老莊有心得。因而老莊思想較多地影響了他的人生觀。他認為要在晉末那樣腐朽的社會保持名節高志,就不能去應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贅。因此他過著布衣蔬食的獨身生活。他常常誦讀嵇康的《高士傳》十分欣賞書中那些高士的風度,甚至情不自禁地為之做注。他同著名的高僧廬山慧遠有同鄉之誼,處事為人也有慧遠之風。他去廬山敬事慧遠,史載他是慧遠門下五賢之一。他還有一個難得的稱譽,與劉遺民陶淵明被時人稱為“尋陽三隱”。(有廬山三隱說)
東晉南朝時期,雖然帝王與高門士族過著腐朽的生活,但是他們常迎合世風附庸風雅,徵用一時名望以示用賢得人。豫州刺史撫軍將軍劉毅鎮守姑孰時,請周續之去當撫軍參軍,晉帝又徵聘他做太學博士,他都沒有接受。但是江州刺史劉柳每次請他同游山水,他都欣然從命。
劉裕身為大將軍有心成就大業,重視徵用名士,周續之被闢為太尉掾,他仍舊拒絕徵辟劉裕知道他心氣高傑不肯為官,稱他“真高士也”。於是賜給他豐厚的禮物。但是周續之在高官厚禮的隆遇下,一如既往、不變節、不欣喜,依舊在山中過他平靜的平民生活。
劉裕稱帝後,為周續之在東城外設立書館、招集門徒進行教學。還親自到學館中向他請教《禮記》中“傲不可長”;“與我九齡’、“射於 園”這三句話的義理所在。他為劉宋武帝作了精闢的辨析。他學識淵博,時入稱為“名通”,周續之平素患有風痹,但他與學不知寒暑,與教孜孜不倦。後來勞累過度,四十六、七歲就病重不能繼續講授了。於是住到鐘山養病,於景平元年去世。

史籍記載

《宋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隱逸》

個人著作

周續之“思學鉤謀”,勤於筆耕,中年夭折,實在可惜。他的著作有《嵇康高士傳注》3卷、《公羊傳注》、《禮論》、《毛詩六義》等,今都散佚。

主要成就

周續之融通儒道釋三家精髓,有晉宋間真玄學家的氣質和行為。

人物評價

劉柳評價他:“性之所遣,榮華與饑寒懼落;情之所慕,岩澤與琴書共遠。加以仁心內發,義懷外亮,留愛 卉,誠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纓儒官,亦王猷遐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