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躍

周清躍

周清躍 1982年浙江大學材料系本科畢業,1986年鐵科院研究生畢業並獲工學碩士學位。現任院研發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畢業後一直從事鋼軌材質、性能及熱處理等有關方面的科研及開發工作。迄今為止,主持國家及鐵道部科研項目6項,牽頭完成出口項目1項,參加國家及鐵道部科研項目6項,主持完成和參加完成橫向科研、開發及推廣套用項目契約20多項。在將鋼軌熱處理、焊接接頭焊後熱處理技術研究推廣套用到各鐵路局以及將鋼軌熱處理成套技術和設備出口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與合作者一起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院科技開發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在《金屬學報》、《鐵道學報》等正式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25篇。翻譯出版美、日、歐最新鋼軌標準3部。目前正在從事高速鐵路用鋼軌技術要求、材質性能及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清躍
  • 外文名:Qing-yue zhou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材料系本科畢業
  • 主要成就:現任院研發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成長軌跡,科研領域,治學態度,故鄉情深,

人物簡介

周清躍在鋼軌研究領域學術造詣較深,不僅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還為鐵路創造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現在在冶金和鐵道行業已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他現任院學術委員會常委,1992年被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7年被評為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998年被晉升為研究員。2001年獲詹天佑人才獎。2003年3月被鐵道部批准為首批鐵路專業技術帶頭人。
周清躍周清躍

人物生平

“搞科研的人比較單一,單一才能出成果。”
“我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一份好工作,一個好身體,一個安定快樂的家庭,一個好心態。”
周清躍就是這樣,在單一中求深度,在單調中求作為,作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他在我國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的鋼軌研究和國產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先後被授予詹天佑人才獎、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鐵道部專業技術帶頭人,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專家津貼。
周清躍

成長軌跡

周清躍是我縣雙溪鄉史姆村人,1978年考入了浙大金屬材料專業,當時從學校放假回家,交通十分不便。從學校回到老家要花去十六、七個小時,早晨三、四點鐘從浙大老校區用扁擔挑著行李,走路到松木場等候公車,再乘公交到火車站,火車杭州站到義烏的發車時間是早晨6時,到義烏時是中午時分,再從義烏乘長途車,還要走路,才能回老家,此時是傍晚7時左右。他開玩笑說,也許,冥冥之中上蒼讓他體驗交通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在當初看來,這個和交通不沾邊的專業,讓他今後的工作與交通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1982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四川的一個印鈔公司工作,次年考入鐵道科學研究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就一直留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至今。迄今為止,他已先後主持及參加國家及鐵道部科研項目60多項,主編出版鋼軌專著一部,編譯出版最新鋼軌彙編兩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科研領域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是鐵道部唯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其中金化所的金屬研究室主要研究鋼軌、車輪、軸三大件,周清躍就從事金屬領域內的鋼軌研究。早年,周清躍任金屬及化學研究所負責人,近年來他離開領導崗位,帶領一個科研團隊,專門從事鋼軌研究。
客運專線鋼軌是他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鋼軌是鐵路的基礎硬體,鐵路上使用的鋼軌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故此需要使用品質極高的鋼材。鐵路鋼軌對鋼的要求比其他的套用都為高。同樣的小瑕疵,在建築物使用的鋼筋內出現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但在鐵路鋼軌出現則隨時會導致路軌斷裂而引致列車出軌。現代使用的鋼軌斷面成“工”字形,分為與車輪接觸的軌頭、中間的軌腰及底部的軌底。不同的路線對鋼軌的強度、穩定性及耐磨性都有不同的要求。高速鐵路大量採用超長無縫鋼軌。也就是在高鐵上幾乎聽不到傳統火車的哐當哐當的聲音。沒有了鋼軌接縫,對於列車速度的提高也有幫助。而且道岔都採用高速可動心道岔。其通過速度比普通道岔高很多。
我國的高速鐵路從1998年的秦瀋客運專線開始起步,從秦瀋客運專線到2008年的京津城際,周清躍從事高速鐵路的鋼軌技術研究工作已經整整持續了十個年頭。“中國高速鐵路起步是在秦沈線,2001年基本上投入試驗,2003年投入運行,那時我們參與的工作主要是怎樣把符合高速鐵路的鋼軌做出來,秦沈線也是我國在高速鐵路鋼軌方面的一個起步。隨後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十年的努力,使高速鐵路鋼軌技術日趨成熟,現在引以自豪的是這個京津高速鐵路。”周清躍自豪地說。
由於高速鐵路時速在每小時350公里以上,因此對鋼軌本身的材質、外觀、性能等各項要求極高,每根鋼軌的定尺長度為一百米,而以前為25米,這些鋼軌焊接後數百公里都沒有接頭。這么長的鋼軌要進口難度極大,僅材料運輸就是一個大問題,更不用說國外對此類鋼材的技術封鎖了。所以,要發展高鐵鋼軌必須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實行國產化,要有自己的標準。周清躍就是負責這個標準的制定者。從1998年開始,周清躍就開始負責了各種鐵路鋼軌的標準制定,從時速160公里的鋼軌,到後來時速350公里的鋼軌都是周清躍負責制定的。有了相應的標準,冶金企業就可按此進行生產,周清躍和他帶領的團隊就對企業的技術改造進行跟蹤輔導,這就是以標準推動企業改造、發展的過程。鋼軌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周清躍也共同參與了技術的研發。鋼軌生產後要鋪到鐵路上,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鋼軌焊接及焊接後的熱處理,這也是一個大的技術難題。京津城際的建設過程中,國產時速350公里百米定尺鋼軌的成功鋪設,成為了其中的一大亮點,全程100多公里的軌道沒有任何接頭,鋼軌性能穩定,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要求。2008年,周清躍及其團隊因此獲得了鐵道部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載鐵路鋼軌的研究是周清躍的又一奉獻。年貨運量到達3.5億噸的大秦線是我國第一條現代化的重載鐵路,也是我國有代表性的貨運專線。重載鐵路對軌道的抗壓性要求嚴格,也要求路基堅實,通俗地講,就是防止車把路壓壞了。鋼軌是特殊的重載專用鋼軌,強度較高,每米重量較重。一般鐵路,一般火車單列運輸量約為2000~3000噸,而重載火車單列運輸量至少在5000噸以上,甚至達到20000噸。
前些年,以周清躍為首的科研團隊,對大秦鐵路的鋼軌進行研發,開發出了三種高強度、高性能的新鋼軌,大大提高了鋼軌的使用壽命。原來運行9億噸換一次鋼軌,現在可以達到運輸量在15億噸後再換,大大節約了成本和維修時間,得到了鐵道部的認可,並在其它鐵路進行推廣。
道岔是鐵路上最關鍵的一項技術,因為分岔處的磨損率最高。周清躍和他的團隊通過用貝氏鋼軌做耐磨部件,使道岔的壽命提高了二至三倍,使養護工作量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淬火是保證鋼軌技術性能的關鍵技術,這也是周清躍科研工作的一個重點。他早期就開始做這方面的研究,當年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目前他和他的團隊還一直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使鋼軌淬火技術不斷提高。
科研人員以科研成果為檢驗。周清躍從事鐵路鋼軌研究20多年,以他的敬業和專一,在鐵路鋼軌研究領域斬獲頗豐,其中申請的主要發明專利有抗磨損、高強韌性準貝氏體鋼軌及其製造方法,含有穩定殘餘奧氏體的全貝氏體鋼轍叉及其製造工藝和含Cr熱處理軌鋼等。這一些都是鐵路生產上的關鍵技術,也是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鐵路方面核心技術,為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關鍵性的貢獻,因此也屢屢受到表彰。1997年,被評為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002年,獲第五屆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人才獎;2007年,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2008年,又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至今已連續三屆被評為鐵道部專業技術帶頭人,這些全都是對他辛勤工作給予的肯定。

治學態度

周清躍對科研的嚴謹,每個與他共事的人都深有體會。他認為,一個搞科研的人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要專,二是要努力。要想科研上有所成就,就不能有太多愛好,沒有時間做別的事,需要把全部精力投到科研工作中。
在取得個人成績的同時,周清躍還帶出來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隊伍,今年晉升為鐵道部研究員的張銀花就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張銀花是2001年考上周清躍的研究生的,之後一直跟他工作。研究生畢業後,主要從事鋼軌的材質、性能、傷損分析等工作。張銀花說:“這么多年來,他給我們這些研究員的印象是對學業很鑽研,治學態度嚴謹,什麼事情都有板有眼,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為止。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
陳朝陽博士也是周清躍的研究生,後來又成為他的博士生,博士畢業後,繼續跟隨周清躍搞科研,為團隊中的核心成員。他是這樣評價周清躍的,“和周總接觸已經11年來,剛來時他是副所長,主管科研,後來他乾脆辭去領導職務,專門搞研究,人品特好。他對鐵路行業前沿的科學技術了解得很深,善於結合我國鐵路的實際做課題。在我們團隊里,他沒有領導架子,在討論問題時遇到不同見解,大家常常會吵起來,這絲毫沒有影響同事間的友誼,反而使大家的關係更融洽。他對下屬的生活特別關心,很能體諒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
今年,鐵道科學院又一次推薦他為鐵道部專業技術帶頭人,單位的推薦意見最能體現他在這個領域的專業水準。單位對他的評價是這樣寫的:
周清躍同志是我院優秀的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鐵道鋼軌及道岔用軌材質性能、熱處理、焊接及鋼軌使用方面的科研開發工作,在鋼軌研究領域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較高的知名度;常年為鐵道部有關部們提供鋼軌領域的技術支撐。已連續兩屆(2002年度和2005年度)被評為鐵道部專業技術帶頭人。在本專業技術帶頭人任期內(2006~2009),主持並完成鐵道部及研發中心科研項目5項,主持完成橫向研究項目2項,參加和指導完成國家、部及其他研究項目10餘項;獲得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質監總局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1項;鐵科院等局級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這三年任期內發表論文26篇,其中多篇論文被《EI》、《SCI》等收錄,多篇論文獲獎。在本任期內,該同志在客運專線和重載鐵路鋼軌以及道岔用軌技術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周清躍同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學風,是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2名。
由於周清躍同志為發展我國鐵道科學技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2001年獲得鐵道部詹天佑人才獎,並享受國務院發給的政府特貼。1998年晉升研究員,2001年12月任鐵科院副主任研究員(高級專家),2002年6月任鐵科院主任研究員,2008年12月任鐵科院首席研究員。特推薦周清躍同志為2009年度的鐵路專業技術帶頭人候選人。

故鄉情深

採訪周清躍時,據說,金台鐵路已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建成。在規劃中,金台鐵路自金溫鐵路石柱車站接出,穿括蒼山和大盤山經仙居、白水洋至臨海,在台州市區北部(椒北)與甬台溫鐵路接軌,再向東延伸至頭門島港陸上基地。周清躍回答:“金台鐵路如能通過磐安,那是十分令人鼓舞的。鐵路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是最為節能的交通方式。但據他了解,此訊息還是不很明朗,我很希望這件事能早點確定下來”。出生於雙溪鄉史姆村的周清躍對家鄉時刻心懷眷戀,遠在北京工作的他每年總要回家看看,儘管父母已不在人世,但兄弟姐妹感情深厚,回老家總覺得是一件愜意輕鬆的事,這幾年還在老家投資造了房子,準備退休後回去常住呢。作為一名專家,他有著一種對自然、對古樸的農村十分親近的情結。
兒時的記憶一直是心中的溫暖,在家門口的溪水中嬉戲、打水仗、捕魚……這些往事常常讓他覺得甜蜜,山鄉自然寧靜的和諧之美讓他回味無窮。因此,每次回老家吃農家菜,總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古人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周清躍能夠在科研領域獨樹一幟,與他超脫的心理素質是分不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