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周汝昌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於天津。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曾用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

中國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紅學泰斗”。其紅學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史上一部具有開創和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現當代紅學研究的堅實基礎。另在詩詞、書法等領域所下功夫甚深,貢獻突出,曾編訂撰寫了多部專著。

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汝昌
  • 別名:玉言、解味道人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
  • 出生日期:1918年4月14日
  • 逝世日期:2012年5月31日
  • 職業:學者、紅學家、詩人、作家、書法家
  • 畢業院校:天津市實驗中學、燕京大學西語系、中文系研究院
  • 主要成就: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
    創立曹學、脂學、探佚學三大分支
    考證高峰、悟證先河
  • 代表作品:《紅樓夢新證》《曹雪芹傳》《石頭記會真》《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千秋一寸心
  • 榮譽: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
  • 家史:祖父名周銅,父親周景頤
人物生平,少年時代,婚姻家庭,投身紅學,重返研究,中外講學,蘭亭研究,老年時期,家中去世,榮譽貢獻,人物榮譽,紅學貢獻,個人作品,軼事趣聞,人物評價,後世紀念,紀念文集,紀念場館,母校追悼,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學生時期的周汝昌學生時期的周汝昌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出生於天津鹹水沽鎮。祖父名周銅,捐過清朝“同知”,父親周景頤,為光緒年的末科秀才。但伴隨他成長的年月不是軍閥混戰,就是外寇入侵。生於亂世又為一介家無藏書的村童,周汝昌從小就醉心文學藝術,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隻字,他都絕不放過。對得到的任何一本書更是精讀細敲如嘬骨髓,寫讀後感、找錯字。就連坊間婦女們的縫、連、繰、挑、納這些針線活兒也讓少年周汝昌感覺很新奇。另如彈弦唱戲,初染就能令那些個“角兒們”瞠目結舌。進入國小後,他接受外語之快令人稱奇,原版的英文課本在他眼裡毫無障礙,就讀天津南開中學時,他的英文水平可與老師論伯仲。周汝昌從國中時期便熱衷於古典詩詞的創作,覺民三年,他的“文學事業”已經發端。不但作詩填詞,都自己摸路而行,而且開始寫“文章”,竟獲一個報紙發表,記得得到的報酬是一冊書。國中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天津市實驗中學。
進入高中後(南開中學),此時的文學活動主要方面之一即:研習宋詞。但這些刊物已不易尋檢,如今僅僅覓得小詞數首。
周汝昌準備進大學深造時,抗戰爆發了,學業再次擱淺。1939年周汝昌得知尚未被日本兵侵占的燕京大學招生,遂以英語免試資格投考該校的王牌西語系。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學後,與諸多名家顧隨張伯駒錢鐘書等都有唱和,其詩詞功底頗得各位先生賞識。錢鐘書曾回信於周汝昌:得一英才如此,北來不為虛矣,並另有回信贊其押韻”如土委地。1941年4月4日,燕京大學禮堂上演的京劇《春秋配》傾倒觀眾,劇中小生李春發的飾演者正是學生周汝昌。周氏小生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深為梨園票友所推崇。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製造珍珠港事件的同時又舉兵占領了燕京大學,強行把教授們從北京押往山東的集中營,學生被遣散。周汝昌回到家裡,繼續以書為師,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又經過複試繼續回燕大西語系完成學業。而此時的燕大教授陣容已遠非昔日可比,曾給他講過兩次課卻讓他一生敬重的顧隨教授也已流亡他校。於是,周汝昌開始了與顧隨先生長達20年的筆墨問學。畢業時,他的論文英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文賦》令中外教授舉座皆驚。老師破例請學生周汝昌吃飯,並告知其論文一字未改全票通過。似《文賦》這等涵蓋廣博且文字艱深的駢體文,即便翻譯成白話文也十分不易,何況是譯成英文。這年正值燕大開辦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們的舉薦下應考,成為被研究院錄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後,他又把《二十四詩品》譯成英文介紹到歐洲,也把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以《離騷》的文體翻譯成中文。
千秋一寸心千秋一寸心
周汝昌從進入國小直到大學畢業,經歷了失學、停課、逃難、淪陷,這中間被歷史環境所迫而虛耗的寶貴光陰竟達11年之多。

婚姻家庭

1940年周汝昌二十三歲時和十七歲的毛淑仁結為連理。毛淑仁表字芝仙,曾號岫眉。結婚那時,華北正處於日寇侵華的苦難歲月。
周汝昌在懷念妻子的文章中,對妻子的賢惠、聰穎的感激之心、讚賞之語躍然紙上,使人若感同身受,不由得生起對這位女子的敬仰。
文革後周汝昌、毛淑仁夫婦與回京的三個女兒文革後周汝昌、毛淑仁夫婦與回京的三個女兒
周汝昌在自傳中曾說其一生寫作多得賢妻毛淑仁的臂助,尤其是當時條件之艱辛,其功更不可泯滅。賢妻素喜書法,每寫字幅,她皆能評定,得出優劣,不失毫釐。她不僅內助辛苦,病時還為他抄錄資料,以解周汝昌目壞難讀小字之困。如今,淑仁已不在了。六十載糟糠夫妻,患難伴侶,所歷萬言難述。她是一個善良仁厚的慈悲為懷者,一生勞瘁,助其為文寫字,縫衣做飯。在危難中表現出無畏的護其申冤的高尚精神。周汝昌平生的這點學術成就,其中包涵著她的辛勤甘苦,這種無形跡的貢獻,是他難以忘懷的。

投身紅學

本已在詩詞、書法、戲曲、翻譯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周汝昌,隨後又步入了“研紅”。周汝昌少年時就常聽母親講《紅樓夢》的故事,後來又從母親手裡看到古本《石頭記》。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紅”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數胡適先生的影響。
1947年,時在燕京大學讀書的周汝昌收到一直進行《紅樓夢》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來的一函,說他新近看到亞東版《紅樓夢》卷首有胡適之的一篇考證文章,其中有敦誠與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摯友的新論說,他囑去燕大圖書館周汝昌查證。周汝昌遍查燕大圖書館,在敦敏詩集中發現了那首《詠芹詩》,周汝昌將這一發現撰寫成文,並在《天津民國日報》副刊發表。看到文章的胡適之當即覆信周汝昌,自此胡、周書信往來切磋討論《紅樓夢》,成為現代紅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據周汝昌回憶,圍繞《紅樓夢》胡適先生曾給他7封書信,除1封遺失外,另外6封均已公之於眾。
1948年夏初,正在撰寫《紅樓夢新證》的周汝昌帶著討教《甲戌本石頭記》的疑問,應胡適先生之邀從西郊學校進城,拜訪胡適先生。讓周汝昌意外的是,胡適先生居然慷慨地將珍貴的孤本《甲戌本石頭記》借與他拿走細看,後又托時在燕大授課的小說專家孫楷第將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和有正書局石印大字戚序本拿給他研究。對此,周汝昌曾不止一次感嘆道:胡先生能平等對他,還對他愛護有加,其人品和學問少有人比。
因為研究紅樓夢,他從四川大學的外文系調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任編輯,也由於這本書,他在政治運動中被批判成了“資產階級胡適派唯心主義”的“繁瑣考證”典型代表,由“紅”變成“黑”。在後來的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餘萬言的《我與胡適先生》,書中首次詳細介紹了二人圍繞《紅樓夢》所進行的學術探討,評說了胡適先生與紅學的淵源和貢獻。

重返研究

文革期間,周汝昌也遭受了衝擊。
1968年,作為“周揚文藝黑線上的活標本”,周汝昌被關進了“牛棚”。1969年中秋被下放到了湖北鹹寧向陽湖幹校。1970年8月下旬,周汝昌接到通知:因工作需要,調回北京。啟程那天周汝昌到總部辦手續,打開公函一看,“今奉中央周總理辦公室專電致湖北軍區司令部:調人民出版社周汝昌回京工作”,周汝昌的“黑人”身份一下子轉變了。

中外講學

自1974年離開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之位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後,周汝昌紛繁的學術研究中又增加了一項工作:應中外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邀講說《紅樓夢》。即便是在步入90歲高齡後,只要身體允許,他從來都是不講任何條件地樂而往之。
周汝昌周汝昌
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周汝昌應美國魯斯基金會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周汝昌除研究著述外,還為威斯康辛、普林斯頓、紐約市立和哥倫比亞4所大學及亞美文化協會講解《紅樓夢》,演講內容精彩紛呈,給聽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此外,周汝昌還用英語在北京給40多家外國駐華使館官員講解過《紅樓夢》,當時場面同樣如磁鐵聚沙

蘭亭研究

周汝昌曾這樣表露他一生的學術追求:一是把陸機的《文賦》翻譯成英文,這個完成了。但第二個卻半途而廢了,那就是把中華文學論藝術論的經典之作《文心雕龍》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證梳理。
周汝昌周汝昌
雖然限於目力身體等條件,重證《文心雕龍》成為周汝昌無法實現的一大憾事,但此前完成的另一重要主題《蘭亭序》的研究,總還是讓老人有些慰藉。他曾多次慨嘆,自己用於研究《蘭亭序》和書法的工夫一點兒不比《紅樓夢》少,研究成果受到啟功徐邦達王學仲三大鑑定書家的肯定。由此擴之,1980年香港率先出版了他上世紀70年代寫於“避震床”上的《書法藝術答問》,繼而北京連續再版,印行數十萬冊仍不能滿足讀者需要。
在這本類似講義的《答問》中,周汝昌從用筆講起,再到“八法”“三分”的結構,尤其是指陳書史書家得失的筆墨,多是聞所未聞的見解。對書聖右軍碑帖真偽優劣的評判,更是如數家珍。他認為《蘭亭序》的筆法最豐富,但是看壞摹本不行。明陳鑒本最好,最能啟發人,它保存的原有筆法成分最多、最接近真相。
自謙不是書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時即醉心歐楷筆法,20歲後又致力於唐人寫經,深研《蘭亭》後,得右軍真脈,平生作書多行草,其“橫逸飛動、筆筆不苟、使轉敷暢、作草如真”的周體法書,在眾多書家中以勢明法合意美之筆、英風俊骨之墨神采煥然,只是受目力所限,70歲後便極少動墨了。這也是周汝昌書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

老年時期

周汝昌從青年時雙耳就逐漸失聰的他,戴著助聽器還得別人在耳邊高聲吐字,左眼因視網膜脫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則需靠兩個高倍放大鏡重疊一起方能看書寫字,寫字則是是在比一般標準稿紙大一倍的“稿紙”背面任意書寫,那似紅棗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圓桌上誕生。沒過幾年,手稿上的字已經大過核桃,而且常常串列重疊,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兒倫玲認得父字,將其在電腦上敲出存儲。後來周汝昌右目僅存的那一絲視力也不復存在,創作方式不得已而改成了口述,女兒倫玲一個人忙不過來,幼子建臨提前退休加入進來協助姐姐專事錄音記錄。
周汝昌周汝昌
2002年,周汝昌曾對採訪他的記者說,他雖然84歲了,經歷了大悲、大喜,但很留戀人間事。像他這樣的人積累一點東西不容易,他寫作的精力非常旺盛,幾乎每天寫幾千字的文章,女兒簡直打不過來。他靠半隻眼睛拚命乾,就是因為還有沒做完的工作,他積累了幾十年,就是要把成果留給後人。

家中去世

周汝昌先生於2012年5月31日凌晨1點59分於家中去世,終年95歲。周汝昌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第一人。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對中華文化、對學術真理堅守不渝、窮追不棄。據周汝昌女兒周倫玲表示,按照父親遺願,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讓他安安靜靜地走。
周汝昌先生遺像周汝昌先生遺像

榮譽貢獻

人物榮譽

周汝昌先後任燕京大學西語系教員、華西大學與四川大學外文系講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編輯、是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中國大觀園文化協會顧問,中國曹雪芹學會榮譽會長、《紅樓夢學刊》編委等職。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首批終身研究員。
周汝昌周汝昌
1980年赴美國出席“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1984年受國家委派赴蘇聯考察列寧格勒藏本《石頭記》;1986-1987年,獲美國魯斯基金,赴美國訪學講學一年並任威斯康辛大學客座教授;2002-2008年,數次登上百家講壇,講授唐詩宋詞鑑賞、解讀《紅樓夢》以及中國四大名著等。
2013年1月6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等主辦,《收藏界》雜誌等單位承辦的“2012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典人物”在京揭曉。周汝昌先生入選。

紅學貢獻

紅學研究
周汝昌關於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考證,使得人們對於《紅樓夢》作者有了一個空前清晰的印象。
《紅樓夢》匯校工作:周祜昌、周汝昌二位先生五十六年心血的結晶《石頭記會真》,匯集已發現的現存於世的古抄本10餘種,對其進行全面匯校,展示所有異文,使之成為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筆的一部可以信賴的《石頭記》。
周汝昌把《紅樓夢》上升到中華文化小說的高度,提出“紅學”應定位於“新國學”,《紅樓夢》應列為第十四經。
於川力的收藏品於川力的收藏品
周汝昌一生致力於紅學研究,其研究方法師承於胡適,但又獨樹一幟。周汝昌重點考證了曹雪芹的身世與家世,並且仔細研究了大量清宮檔案之後,得出了《紅樓夢》是自傳體小說的觀點。並且通過對前八十回的仔細研讀結合曹家史實,經過嚴密思考和邏輯推理,為人們揭開了隱藏在書中的深刻藝術內涵,偉大的詮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其研究觀點為廣大紅學研究者和人民民眾所接受。
紅學觀點
《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
紅樓夢的創作思想:第一、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文化小說,實際上它記載了中華民族文化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讀懂了《紅樓夢》,就能了解認識中國文化。第二、以寫婦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慘,來寫中國人材的悲劇,甚至人類人材的大悲劇。可惜這樣一部偉大作品,硬是被狹隘地庸俗化為哥哥妹妹的愛情悲劇。
《紅樓夢》的主旨:大旨談情(而非色空),具體就是:體貼,即孔子所說的“恕”,推己度人之義。
《紅樓》文化有三綱:曰玉、紅、情。
《紅樓夢》的藝術手法,非僅僅是“形象塑造、心理刻畫、描寫逼真、分析細密”等西方文藝理論所言,更重要的是在於具有中華一切文學藝術的總特徵:“傳神寫照、追魂攝魄”。
《紅樓夢》的結構章法:整部書所採用的是“大對稱”的結構法,包涵了三次重要的元宵節與三次重要的中秋節,這是全書的六大關目。理解了它,又可發過來推考八十回以後的情節輪廓。
《紅樓夢》是了解中華文化的“總鑰匙”。
紅學包括曹學、版本學、探佚學、脂學,《紅樓夢》文本的鑑賞、審美、批評不在紅學範圍內,若“紅學”僅局限“小說文藝學”(特別是移植西方的一套) 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必須回到“學”———即中華文化之學上來,那才海闊天空,前程萬里。
紅學是中華文化震動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顯學之一。
紅學應定位於新國學。
程偉元高鶚所刊行的120回《紅樓夢》,是有政治目的在內,程高本的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是對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主旨思想的弱化與歪曲。
《紅樓夢》原本108回,全書是12×9的大結構,以53、54回為分水嶺。原書末有情榜,榜上108位女子,與《水滸傳》的忠義榜相對應。
曹家的敗落與康雍乾年間的政治鬥爭有關。
曹雪芹,滿族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是一位奇人異才,是大詩人、畫家、思想家、歷史家的“聚合體”,也是是一位創教之人:情教。
曹雪芹父親曹頫,祖父曹宣,曹寅之子曹顒死後,曹頫過繼給曹寅,繼任江寧織造。
曹雪芹,關內祖籍河北豐潤,關外祖籍遼寧鐵嶺。
曹雪芹卒於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出生於雍正二年閏四月廿六。
脂硯齋即是史湘雲,畸笏叟是脂硯齋的化名。
脂硯齋並非如金聖歎毛宗崗張竹坡李卓吾等與原批點作品毫無瓜葛,而是一位與著《紅樓夢》及作者極其密切關係的人,他對《紅樓夢》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與貢獻。
《紅樓夢》的主線:寶玉之經歷、家亡、人散。
《紅樓夢》的主角:一、從賈府衰落史上,賈寶玉男主角,王熙鳳女主角。二、從寶玉情途史上,賈寶玉男主角,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女主角。
史湘雲在八十回後,和寶玉結為夫妻。
黛玉之逝,是在中秋之月夜,自沉於寒塘冷月之地。
賈寶玉一生所親厚、所依伴的《紅樓夢》三部曲。第一部是與黛玉的情緣,不幸她早亡(木石前盟)。第二部是與寶釵的情緣,雖然成婚也沒有白頭偕老(“終身誤”的金玉良姻)。第三部是家亡人散之後,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寶玉、湘雲會和而白首偕老(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一般讀者以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紅樓夢》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學者認為,曹雪芹是寫完了《紅樓夢》的,只是八十回後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周汝昌根據脂硯齋批語提供的線索,闡述了他對《紅樓夢》八十回後內容的研究成果,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真本《紅樓夢》。

個人作品

紅學研究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53;1976;1998;
棠棣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曹學
曹雪芹
1964;1980;1998;2003-8
作家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華藝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2;2007
外文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文採風流第一人:曹雪芹傳》
1999-10;2004
東方出版社;書海出版社
2004-4
作家出版社
2003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江寧織造與曹家》(合著)
2006-12
中華書局
紅樓夢裡史侯家》(合著)
2009-12
江蘇廣陵書社有限公司
版本學、脂學
2004-5
灕江出版社
《石頭記鑒真》(與周祜昌合著)
1985
書目文獻出版社
紅樓真本》(與周祜昌合著)
1998-10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紅樓夢:八十回石頭記》
2004-9
灕江出版社
《八十回石頭記》周汝昌匯校本
2006-12
人民出版社
2009-05
灕江出版社
探佚學
1995-12
華藝出版社
2010-3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5-7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0-8
江蘇人民出版社
專著及隨筆
1980-6
上海古籍出版社
《恭王府與紅樓夢》
1992-1
北京燕山出版社
《紅樓訪真——大觀園在恭王府》
1998
華藝出版社
《芳園築向帝城西:恭王府與紅樓夢》
2007-8
灕江出版社
獻芹集
1985-3;2006-11
山西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
《紅樓夢詞典》
1987
廣東人民出版社
《紅樓夢與中國文化》
1989-2;2009-9
工人出版社、台灣東大圖書公司;中華書局
《紅樓夢的歷程》
1989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紅樓真影》(上書新版)
2009-4
山東畫報出版社
《紅樓藝術》
1995-9;2006-4
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東方赤子·大家叢書周汝昌卷》
1999-1
華文出版社
《當代學者自選文庫周汝昌卷》
1999-10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1
北京出版社
2003-10
作家出版社
2004-1
團結出版社
2005-1
書海出版社
2005-1
灕江出版社
2005-5
團結出版社
2005-6
東方出版社
2005-6
作家出版社
2007-1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8-4
作家出版社
2008-8
灕江出版社
2009-3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2-1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2-4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詩詞鑑賞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59-4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居易詩選》(與顧肇倉合注)
1962-12
作家出版社
1962-12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1987;2011-10
廣東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唐圭璋,周汝昌 著)
1988-4
上海辭書出版社
《詩詞賞會 二集》
2011-5
中華書局
千秋一寸心:唐宋詩詞鑑賞講座》
2000-6;2006-9
華藝出版社;中華書局
書法作品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1980;1982;
香港中華書局;文化藝術出版社
《詩紅墨翠--周汝昌詠紅手跡》
2004-9
書海出版社
2011-04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詩詞選錄
作品名稱
參考來源
《中國北京奧運賦》;
《自詠》;
紅樓奪目紅》校後再記賦詩;
《悼季羨林先生》;
鷓鴣天 自題新著《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絕筆詩;
(註解:“詩詞選錄”具體內容及背景可翻閱相對應參考資料)
其他作品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石頭記人物畫》(題詩40首)
1979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7-1
東方出版中心
《胭脂米傳奇》
1998-3
華文出版社
1998-6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01
遼寧教育出版社
《天·地·人·我》
2001-09
北京十文藝出版社
2005-3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8
灕江出版社
《神州自有連城璧:中華美學特色論叢八目》
2005-9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7-1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8-6
中華書局
2007-12
線裝書局
(部分作品由於多次出版可能有遺漏)

軼事趣聞

“鐵第一”的雅號
周汝昌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1926年,周汝昌進入鹹水沽鎮田家墳國小,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同學送他一個稱號“鐵第一”。1933年,周汝昌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覺民中學。後因戰亂停課。1937年,周汝昌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南開中學,這是周汝昌先生的學習生涯中唯一沒有奪冠的一次,從此,他再也不重視考試名次了。此後,周汝昌先生又入天津工商學院附中讀書,高中畢業時再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燕京大學
燕京人海有人英
在大學期間,周汝昌就與北京當時的文化名流許寶蘅、鄭頌先、張伯駒等先生們相交。老先生們都很喜歡他,所以都以他的字和號來稱呼他,以平輩論交。據周汝昌回憶,當年,他出入張伯駒先生的府第,來去都不用打招呼。後來周汝昌先生赴四川任教,張伯駒先生專門設宴,並在席間與眾人吟詩填詞為周汝昌先生送行。眾人皆知,周汝昌先生也曾受胡適先生的欣賞與提攜,可以說,周汝昌先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當時新、舊兩大系統都認可的青年才俊。
亦師亦友 學術知音
顧隨先生早期在北京燕京大學任教期間,與周汝昌結下了師生之緣。1952年他在給別人的信中評價周汝昌道:“有周玉言者,燕大外文系畢業,於中文亦極有根柢,詩詞散文皆好,是我最得意學生。”
1941年,燕京大學被日寇封鎖,周汝昌回到家鄉天津,期間寫下許多詩詞。周汝昌之女周倫玲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有一天他(周汝昌)突發奇想,大膽地給顧隨老師寫了一封信並附上自己的小詩,盼望看到老師的新作。誰料到,竟蒙不棄,次年(1942)年初就收到了老師回信。自此,他們師生二人便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魚雁唱和,這種超越師生的友情一直持續到老師謝世之前。 ”
呼曹雪芹為“芹兄”
周汝昌一再論證說明《紅樓夢》乃是“一部空前奇麗、石破天驚的偉著巨構”,曹雪芹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才,並視曹雪芹為知己。周汝昌平時話不多,可一提起《紅樓夢》,就總是滔滔不絕。所以友人曾戲言,在周先生面前,你可千萬不能提紅、樓、夢、曹、雪、芹這六個字。
為曹雪芹續詩
周汝昌是一名造詣極高的詩人。1970年,周汝昌由幹校調回北京後,想到曹雪芹的詩連一首也未能流傳至今,不禁無限惋惜。想到雪芹為他的好友敦誠題的《琵琶行傳奇》只剩末二句,就突發奇想,心血來潮,斗膽續補了三首,不想後來其中一首傳了出去,竟使另一位紅學大家吳世昌先生認定是曹雪芹的原作,鬧出一場笑話。
最愛湘雲有容為大
“為什麼在整個《紅樓夢》裡面,那么多少女,我覺得湘雲可愛也可貴,就是曹雪芹替她說的,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亮,還是個有容為大。”在《紅樓夢》里,周汝昌最喜歡的是史湘雲,最佩服的是劉姥姥,“她說我們莊稼人,拿著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我們莊稼人從來就是這樣生活,她教訓她女婿王狗兒,你別痴心妄想。”
玉石做枕
據周汝昌的女兒周倫玲介紹,周先生有一塊玉石的枕頭,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枕著它。“冬天的時候最多在上面放塊枕巾,想著是多可怕的事,那石頭得多涼啊?但父親說這樣能讓他腦子更清醒。”
失明多年痴意難減
周汝昌繼1954年雙耳失聰之後,1974年又因用眼過度,兩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視力,仍每天趴在一張舊的簡易摺疊桌上,靠僅存的一點視力把自己的思考寫在女兒裁好的小紙片上,經常是字字相疊,只有他女兒能勉強辨認,幫他整理成稿。2009年後,周汝昌徹底全盲,儘管如此,他仍未停止思考,每天通過口述的方法堅持研究,並陸續出版了十餘部專著,令人欽佩不已。
紅學泰斗 實為窮人
凡到訪過周汝昌的人,感觸較深的首先便是其生活的清貧。“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周汝昌的家人曾說過,周先生對於物質從來都沒有任何要求,只是沉浸於學術研究著述的快樂之中。周汝昌去世以後,當有記者問及周老留下的遺產,其子周建臨坦言,“他哪有什麼遺產?他住得很簡陋,說是紅學大家,完全是一個窮人。”
著書立說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在生命最後的時光,周汝昌身體不舒服,但他並沒有停下工作,依舊全身心撲在紅學、中華文化研究上。周汝昌去世以後,他的女兒周倫玲說:“父親一直在工作,5月23日那天他還在口述一部新書的大綱,名叫《夢悟紅樓》。此外,他還要寫一部關於《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的書,上世紀80年代曾經寫過,這么多年過去了,父親覺得與當時相比,現在有太多東西需要補充進去。一直到走的時候,他的頭腦十分清楚。他不是衰老而死,而是累死的,燃燒到了最後一刻,能量沒有了,跟不上了。”

人物評價

周汝昌是一位謙恭的學者、慈祥的老人。周老有非凡的記憶力,即使在他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佳的情況下,談起紅樓依然滔滔不絕,幾乎不會出什麼差錯。周汝昌對於史料挖掘之深,研究時間之長,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家出版社編輯部主任王寶生評價)
周汝昌是中國紅學界唯一一個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紅學的專業紅學大師,而他於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更是紅學研究從新紅學跨入當代紅學的標誌。周汝昌先生的去世不僅是紅學界的巨大損失,也使整箇中國文化研究失去了一塊重鎮。 (中國紅學家鄧遂夫評價)
雖年事已高,但周老與紅學後輩劉心武的書信交流從未間斷,這些信每張紙上的字都有一個拳頭這么大,有時候後一個字還會‘壓’到前一個字,看得出這是周老視力不好還在堅持,這真的讓我無比感動。 (劉心武評價)
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對於紅學研究者來說就像一座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一輩子,有這樣一部書,就是在一個領域立住的表現。(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孫玉明評價)
周先生在《紅樓夢》研究領域中的成就,至今無人能比,作為新文化時代的學者,周汝昌已經是僅存的耆老之一。(古典文化學者、紅學家、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評價)
周汝昌治學以語言、詩詞理論及簽注、中外文翻譯為主;平生耽吟詠、研詩詞、箋注、賞析、理論皆所用心,併兼研紅學,已有60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其中《紅樓夢新證》是第一部、也是其代表作,這是紅學史上首部文史哲綜合大型學術論著,無可否認是紅學方面一部劃時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周策縱先生語)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對中華文化、對學術真理,堅守不渝、窮追不棄。他極愛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不被人為利用的真正學術研究。不了解這一切,很難理解他為何後來走上了紅學道路,為何持有如此這般的學術觀點,為何又如此地執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誣陷、排擠、攻擊,而無悔意,也不怨尤。 

後世紀念

紀念文集

琳琅滿紙憶前時》:懷念周汝昌先生
本書為周汝昌先生紀念集,收錄了周汝昌先生去世後社會各界對周先生的追憶緬懷文章、輓聯、悼詩以及唁電、唁函,並附周先生學術生平簡表。再現了周汝昌先生“情痴”一生所具包容寬厚之人格魅力、堅韌純真之學術精神、卓越不凡之學術貢獻。本書已於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2013年5月17日)。
《琳琅滿紙憶前時》:懷念周汝昌先生《琳琅滿紙憶前時》:懷念周汝昌先生

紀念場館

周汝昌紀念館落戶恭王府,子女現場捐贈珍貴手稿
2013年5月22日,在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籌建周汝昌紀念館,並接受周汝昌子女的捐贈。
周汝昌紀念館籌建暨子女捐贈新聞發布會周汝昌紀念館籌建暨子女捐贈新聞發布會

母校追悼

2013年6月,周汝昌先生母校天津市實驗中學全體師生追悼這位優秀校友,時任校長張紅言語間不禁潸然淚下,號召全體師生,以周老先生為榜樣,一生治學,淡泊名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