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紀念碑

周恩來紀念碑

目前知曉共有五個周總理紀念碑,分別為:濱州市周恩來總理骨灰撒放地紀念碑、石河子市周恩來紀念碑、重慶直轄市周恩來紀念碑、周恩來紀念碑園、日本周總理詩詞紀念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恩來紀念碑
  • 位置:濱州、石河子、重慶、淮安、日本
濱州市周恩來總理骨灰撒放地紀念碑,石河子市周恩來紀念碑基本信息,重慶紀念碑,總理紀念碑園,日本紀念碑,

濱州市周恩來總理骨灰撒放地紀念碑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舉國上下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遵照他老人家先前遺願,在中央辦公廳和鄧穎超同志的 組織安排下,經骨灰播撒工作人員的密切協助下,於1月15日晚8時許,將周恩來總理的最後一包骨灰,準確平穩的撒放在了山東濱州黃河入海口,了卻了周恩來總理生前的夙願。
周恩來紀念碑
濱州人民懷著對周恩來總理的敬仰愛慕之情,在金天地黃河紅色文化旅遊開發顧問委員會的倡導下,順民心,合民意,藉助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勢,在這塊不平凡的土地上,自籌資金百萬多元,建起了由周恩來總理身邊工作人員高振普、紀東兩位將軍親自題寫碑名的周恩來骨灰撒放地紀念碑。這幢紀念碑,已享譽京華,名播大江南北,成為魯北大地上的地標性建築。
周恩來紀念碑
紀念碑石材取自太行山脈,石質為花崗岩景觀石。碑身一體,重180噸。紋路似流水,如黃河奔涌、波浪翻滾,現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奇觀。碑體總高為18.98米,均寬3.05米,底座高0.78米,寓周恩來生於1898年3月5日,享年78歲。碑頂厚0.76米,五星直徑1.8米,碑身高15米,寓周恩來逝世於1976年1月8日,15日骨灰撒放於此。碑台南北28米,東西27米,寓周恩來自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至1949年革命勝利,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奮鬥了2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任國務院總理任職27年。
紀念活動紀念活動
碑身於2017年4月1日動工開採,7月15日下午5時剝離山體,18日下午運至河北曲陽石雕廠,經20餘天精雕成形,8月14日裝車啟運,16日上午8時順利抵達濱州金天地黃河生態園立碑地,17日上午9時舉行隆重安放儀式,下午1時零8分安然落成。

石河子市周恩來紀念碑基本信息

紀念碑是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高12.8米。碑身方柱體巋然聳立;碑基墩厚,碑座安若磐石;碑角四棱挺直而上,交棱成冠。供人們瞻仰的平台面積為225平方米,紀念碑正面向西,刻有“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十二個金字;南側碑文是周恩來總理為軍墾戰士的題詞:“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勝利紅旗、備戰邊防、生產建設、民族團結、艱苦奮鬥、努力革命、奮勇前進。”北側碑文是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摘錄,背面是一四五團場(現農八師石河子總場)黨委撰寫的建碑誌文。統觀全碑,挺拔高聳,造型凝重,風格淳樸雄渾,襯上碑前花圃,碑周青松,給人以溫和嚴肅和萬世不朽之感。
紀念碑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來此視察而修建的。1965年7月5日,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來此視察工作,看望了農場職工,並接見了上海支邊青年代表。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為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團黨委決定,建築紀念碑,碑址坐落在當年周總理接見上海支邊青年代表時所在的地方。周總理享年78歲,碑高7.8米,周總理來此視察時67歲,碑文位高6.7米。
周總理紀念碑建成不久,又增建了周恩來總理展覽廳。1991年至1994年,周恩來總理紀念碑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工程,原展廳改建為周恩來總理紀念館,其建築面積為1680平方米,內設正廳、展廳和放映廳。正廳北牆為大型油畫《新疆風光》,油畫下放尊0.78米高的周總理半身銅像。展廳分三部分:“周總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及軍墾戰士心連心”;“光輝的歷程,偉大的一生”;“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三個展廳共展出230多幅圖片和部分實物。
同時擴建的還有周總理紀念廳,其建築面積為225平方米。正牆設有高2.2米、長9米的大型浮雕:“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在一起”。總理紀念碑是軍墾新城的驕傲,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濃縮了豐富的軍墾文化,是老一輩兵團軍墾戰士的寫照。

重慶紀念碑

2008年3月6日,印有周恩來在渝工作時期照片的紀念碑在他曾經工作的重慶紅岩村正式揭幕,以此紀念周總理誕辰110周年。圖為《周恩來在重慶》劇中飾演周恩來的演員劉勁鄧穎超的演員向周恩來像敬獻花環。
中新社重慶三月六日電:周恩來紀念碑今天在重慶紅岩村正式揭幕,以此紀念周總理誕辰110周年。
紀念碑碑寬5.5米,高3.5米。碑體採用全漢白玉大理石造形,取其山形象徵山城重慶,也突出表現周恩來在重慶艱苦卓絕的工作經歷。
紀念碑上的周恩來像選用周恩來在重慶的歷史照片,通過鋁板腐蝕造像工藝形成。
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遷址到重慶紅岩村後,紅岩村便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指揮中心。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帶領南方局工作人員,在複雜艱險的政治環境中,展開艱苦卓絕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月五日是周恩來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日。連日來,重慶市組織了一系列紀念活動。三月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等重慶市有關負責人,一同前往周恩來曾居住工作過的曾家岩五十號和紅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參觀,紀念緬懷周恩來。

總理紀念碑園

周恩來總理紀念園,坐落在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城西的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科研大樓後側的一片膠林內,屬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該園建於1985年,由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籌資,請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師生設計,熱作所工程隊依圖施工建成。碑園用無形的字,刻下了熱作所幹部職工、科技人員和西雙版納民眾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無限懷念。近幾年來,為緬懷人民的好總理,又對碑園進行修葺、擴建,使紀念碑光彩依然,碑園的自然景觀也更加美麗,更加迷人。
周恩來總理紀念碑園,是為紀念1961年4月14日周總理在碑園所在地與緬甸總理吳努會晤、緬懷周總理在橡膠林間接見熱作所科技人員、幹部職工而修建的。碑園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說明碑、總理視察紀念碑、中緬兩國總理會晤紀念碑以及附屬的花壇、草地組成。進入碑園,迎而而立的是鐫刻著建碑原由的花崗石說明碑。說明碑呈傾斜狀,上刻“公元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周恩來總理在西雙版納與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十四日,周恩來總理在西雙版納與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周總理特地巡視了這座橡膠園和熱作所職工席地座談,給予我所巨大的關懷與激勵。同日,周總理仍在這片膠林里同緬甸總理就中緬雙邊關係舉行了會談,譜寫了中緬友誼的新篇章。一九八O年十月二十四日,胡耀邦同志來所視察時,建議‘在此設立一個標誌,永生永世紀念我們的好總理’……。”這塊說明碑,詳細介紹了建碑園的宗旨。
總理視察紀念碑,由4塊象徵橡膠幼苗茁壯成長的立體碑群組合而成。這組碑群坐落在碑園的中央,正前方那塊碑上鐫刻著“周恩來總理來所視察”9個金字;後面那塊碑的碑體上,刻著這9個金字的傣文譯文。左右兩側的碑體分別刻著兩組浮雕:一組是孔雀凌空飛翔,人們簇擁著傣族少女,將鮮花獻給周總理;另一組是手捧膠碗、腰系割膠工具的膠工立於風光如畫的瀾滄江畔。兩組浮雕表現了周總理當年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景象和周總理對西雙版納橡膠事業的關懷和厚望。浮雕表達了熱作所職工和西雙版納各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無比崇敬和懷念。
總理會晤碑,由4塊交叉澆鑄的碑石組成,碑形寓意中緬兩國人民緊握雙手,友誼永存。碑座立於一泓清水之中,象徵中緬兩國同飲一江水的“胞波”情誼。前手碑體的中央,用漢、傣兩種文字刻著“中緬兩國總理在此會晤”的碑文。兩側是兩組浮雕:一組是中國首都北京的天安山;另一組是緬甸國都仰光大金塔和吉祥鳥。整座紀念碑群寓意中緬兩國友誼長存。
在紀念碑群的基座四周,設定了幾個種著奇花異卉的花壇。碑園的空地上,是人工精心培育、用石欄圍成方畦的碧綠草坪。碑園近旁是鬱鬱蔥蔥的橡膠園。這座紀念碑園成為西雙版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除熱作所的周總理紀念碑園外,國營景洪農場職工還在景洪市嘎棟鄉政府駐以西的一片橡膠林內建有周總理紀念碑。這塊混凝土紀念碑坐北朝南,高2米,厚0.3米。碑體上鐫刻著紅底黑字的碑文:“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於1961年4月14日親臨此地視察,並對我們的橡膠事業作了重要指示。”落款處刻著“國營景洪農場全體職工敬立。一九七七年四月十四日。”

日本紀念碑

在日本關西地區,風景秀麗屬嵐山。嵐山有個龜山公園,環境十分幽雅。大堰川繞嵐山腳下潺潺流過,碧透的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滿山青蔥茂密的松林、杉林,中間夾著櫻樹和小葉楓。山下竹林片片,村舍幢幢。一陣細雨過後,輕紗般的薄霧,飄忽飄忽地繚繞在嵐山之頂。這大概就是“嵐山”這個美麗名字的來歷吧! 龜山公園裡挺拔的青松、櫻樹,環抱著周恩來總理詩碑。
詩碑是一塊高—點三米、寬二點二米的馬鞍石,上面鐫刻著青年時代的周恩來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游嵐山時寫下的詩篇《雨中嵐山——日本京都》。這種馬鞍石,外表赤褐,內瓤青藍,質地堅硬,千年不化,是碑石佳品。相傳還是遠久年代東渡日本的一位中國石匠發現的。詩文是廖承志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用毛筆書寫:
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瀟雨步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
那八十字的碑文精雕細刻,是七十八歲的高城芳三郎和六十二歲的植村正二兩位日本老石匠的傑作。高城芳三郎曾刻過著名的“日中不再戰”的石碑,乾石刻這一行已逾五十個寒暑,他和植村正二精益求精,一人一天只刻兩個字,可以說刀刀精雕都留下了對周恩來的崇敬之情和日中人民的厚誼。 在詩碑左側,立著一座副碑,上面用日文記載著建立這座詩碑的緣由:“為了紀念一九七八年十月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並且為了表達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在這淵源深遠之地,建立偉大的人物周恩來總理的詩碑。”
詩碑的底座由青色圓石澆灌混凝土築成,從底到頂,碑高二點四米。
詩碑揭幕那天——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是周恩來《雨中嵐山》抒懷整整六十年後,也正是櫻花一年一度盛開如雲的日子。日本各界人士不僅從京都,而且從北海道、東京,九州,神戶、大阪、奈良、志賀等地,遠道趕來參加。那是一個中日友好熱情洋溢的時刻。“建立周總理詩碑委員會”委員長、當年九十五歲高齡、三次會見過周恩來總理的吉村孫三郎滿懷激情地說:“周總理詩碑將作為日中兩國人民子孫萬代友好的象徵,永世長存”,“建立在千年古都的嵐山風景勝地,將使人們回憶起日中間千年的友好往事。”
這天,鄧穎超副委員長率領的中國人大代表團,應邀特地前來參加隆重的揭幕式。她在講話中說,周恩來青年時來到京都遊覽,在嵐山、圓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把當時的感受寫入了幾首詩中,借描寫嵐山景色的姣妍,抒發自己思想境界中看到光明的喜悅。這些詩在他去世後在中國報刊上重新發表,“引起中國人民對日本櫻花和嵐山、圓山美好風光的愛好和嚮往,有助於中日兩國人民的了解。”
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為了迎接鄧副委員長這次訪日,特意種植了兩棵櫻花樹,取名“周夫婦櫻”。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特意向鄧副委員長贈送了兩件有櫻花圖案的禮品,說:“櫻花同周總理有著深遠的因緣,把這兩件禮物送給你,留作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