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僑

周志僑(1898-1940),名顯禎,號誌僑,筆名周雪,祖籍瑞安,出身於書香世家。早在民國初期即投身溫州新聞事業,歷時二十餘年,艱難創業,清正自持,在報界享有聲望,為溫州報業先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志僑
  • 別名:周雪
  • 出生地:瑞安
  • 出生日期:1898
個人經歷,人物性格,

個人經歷

周志僑年幼喪父,刻苦自學,工於書法,十七歲即任國小及家塾教師。1917年1月佐其舅父、瑞安縣高等國小校長王雲龍在溫州城內創辦《甌括日報》,社址初在溫州府前街,後遷小高橋利濟醫院分院內。是年6月,《甌括日報》改名《甌海公報》,王雲龍任經理,周志僑曾一度任編輯主任,負責編輯工作及版面文字繕寫,同時還兼任國小國文教師。
《甌海公報》系手寫石印,由名家細繕精印,用白連史紙雙面印刷,每期繪製漫畫1幅並配詩1首,辟國內及地方新聞、遊記、叢談、文苑、雜評、軼事、道尹及法院批文、讀者來信等欄目,對列強侵侮、軍閥爭奪、張勛復辟,貪官肆虐等,均有所反映。1917年甌海道尹出示查禁淫戲,周志僑以筆名撰文提倡戲曲改革,為讀者所注目。
1920年,他與木乾齋、金嶸軒、王超凡等人創辦溫屬女子師範講習所,並任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師,每晚仍料理報社編務,文思敏捷,寫作極強,每日除撰寫社論短文、通訊及副刊雜稿外,還審閱報紙各版文字。直至女師與舊溫屬六縣共立初級中學合併後,才離校專務報業。1923年5月23日,應友人之請,主辦16開月刊《東甌》雜誌,社址在大同巷29號,任主編。
1924年秋,閩軍北上,溫州告警,各報停歇。王雲龍與周志僑考慮到《甌海公報》若隨之停刊,人心必更驚惶,遂與全社職工堅守崗位,照常出報。周志僑把平陽發來的有關閩軍情況的電訊,加急用大字抄貼各街頭,並排印發售,全城人心漸定,民眾終免逃亂之苦。1928年11月13日,王雲龍因年老體衰,將全社工作交託周志僑接辦,報紙亦即改名《甌海民報》,社址在市區鐵井欄20號,周志僑任經理兼編輯主任。他職責更重,操作更勤,自辦排字印刷,日出對開四版1張,報社中堂隔扇上貼著他大楷手寫的《甌海民報沿革》文章,讀之可知該報創業之艱辛及諸創業者之遠大理想與堅貞志操。該報第一、四版全部是常年廣告和啟事,第二版本地新聞和副刊,第三版外地新聞、國際新聞及評論。新聞版面中常插以廣告圖案,版式美觀活潑。每日有一篇四五百字的評論,內容涉及地方要事、社會公益、倫理道德等,多由周志僑撰述。
副刊內容多樣,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有幾個固定專欄,由社外各有關單位或個人代編,計有胡景瑊、馬驊的《星星》,永嘉第一高等國小的《學生習作園地》,動盪文藝社的《泥味》、《二月》及《醫藥常識》等專欄。該報態度較嚴正,敢於直言,對社會輿論與風氣的激濁揚清發揮一定作用。該報與其前身《甌海公報》,每日銷量約五六百份,在溫州地區上世紀二十年代算是發行量比較大的報紙。至1931年9月,已出版1100期。當時正值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寇侵占我國東北,國難深重,百業凋敝,周志僑支撐報社,辛勞益甚,報紙收入不敷維持,勢必減員。他自願離職,遠赴嚴州、東陽等中學任教,但仍密切關注報社。1936年2月11日報社失火,旋即停辦。從1917年始刊至停刊,歷時20年多,為溫州二三十年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家民營報紙。
抗戰爆發後,周志僑從東陽中學歸來,受聘於沙迦耶、楊少佛等新創的《溫州新報》,任外勤記者,每日給報紙撰寫新聞及短論,讀者多愛看他的每日四五百字的時事短論,為報紙增色不少。同時他還兼任永嘉縣私立戰時國中學生補習學校(校址在溫州市區大同巷)國文教師,出其積學,傳教學生,他的一篇用文言文寫的散文《游雁盪記》,對仗工整,文氣跌宕,狀景抒情,極富感染力,該校曾選此文作為教材,深受學生歡迎。

人物性格

周志僑性格耿直。二十年代初,外商溫州英美煙公司租用城鄉電燈柱張貼外煙廣告,他寫社論加以抨擊,謂此事有損我國工商業利益。英美煙公司僱請律師在《甌海公報》刊登聲明,悍然稱如有人侵害本公司租賃電柱利益,立予訴究。事後他才知報社已收下這一筆廣告費,氣憤地說:“報社即使餓死,也不在乎這幾塊臭錢。”
周志僑一生清貧,長期辦報授徒,晝夜操勞,終因勞瘁過度,於1940年去世,年僅42歲,墓葬瑞安西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