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禮

周光禮

周光禮,男,1970年生,湖南武岡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光禮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教師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關注焦點,新書引關注,原因剖析,

人物經歷

1993年大學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96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師從胡淑珍教授研習課程與教學論,1999年6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9年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師從劉獻君教授、張楚廷教授研習高等教育學,2002年6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2年11月進入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師從葉必豐教授從事行政法學與教育法學研究。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學院(OISE)做訪問學者,師從Daniel Lang與許美德教授,從事教育法學與教育政策研究。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工作。
學術兼職
中國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專業委員會 常務理事。
中國院校研究學會 常務理事。

主講課程

1、《教育法學》(碩士生學位課程)。
2、《教育政策分析》 (碩士生學位課程)。
3、《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專題》(博士生學位課程)。
4、《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博士生學位課程)。

研究方向

1、 教育法學。
2、 教育政治學。
3、 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
4、 院校發展研究。

主要貢獻

●公共政策與高等教育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 國家社科課題。
●肯定性行動與教育公平:美國保障平等受教育的政策及其啟示 教育部課題。
國家精品課程覆核的政策分析 教育部課題。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教育理念創新 國家社科重大課題。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質量調查,華中科技大學 研究生院教改重點課題,。
●知識聯盟與教師發展----基於WIKI平台的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委託課題。
,●高等學校教育法律關係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教育關係及其法律調整,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中國創辦創新型高校的公共政策研究,福特基金項目。
●獨立學院的產權制度與法律地位研究,委託課題。
●中國私立高等學校的治理與發展研究,委託課題。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發展規劃,委託課題。
●湖北省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A2004145)。
●聘任制條件下公立高校與教師法律關係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04D017)。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發展規劃,委託課題。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重大課題(05&ZD021)。
學術職業事業視野中的大學教師聘任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0573038)。
●武漢市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研究,武漢市軟科學項目。
●山東建工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山東交通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教育法律責任研究,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社會項目。
湖南第一師範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湖南工程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近期著作(含教材):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基於社會問責的視角》《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公共政策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治學引論》(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基於U/H大學的個案分析》(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中國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教育與法律——中國教育關係的變革》(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法律制度與高等教育》(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
《學術自由與社會幹預》(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院校研究》(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已開發國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創新人才培養》(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 )。
《中國高校教師聘任制研究》(合著,科學出版社,2009)。
《院校發展研究》(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10年主要論文:
《重視和提升大學公民意識教育》(《學習時報》,2011-8-31)。
《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範式:辦學自主權的國際比較》(《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5)。
《中國大學與政治社會化:公民意識教育的實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8)。
《從競爭到合作:C9聯盟組織場域的建構(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從競爭到合作:C9聯盟組織場域的建構(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大學章程的國際比較》(《中國大學科技》,2011.5)。
《學術與政治——高等教育治理的政治學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1年8期)。
《把握契機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新途徑》(《中國高等教育》,2011.1)。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Key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he Mov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104)。
《傳承與創新——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三十年回顧》(《高等教育研究》,2010.9)。
《世界一流大學的特質》(《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走向高等教育強國:已開發國家教育理念的傳承與創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
《學術誠信的培育:道德激勵與法律保障》(《中國高校科技》,2010.5)。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七年回望——一個政策評價框架的初步運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建設中國高校戰略能力:一種創新教育模式的建構》(《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10.1)。
《政策分析與院校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層理論建構》(《高等教育研究》,2009.10)(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
《研究性學習:本科教學改革的主導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20期。
《我國高校專業設定政策六十年回顧與反思——基於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4期,
《完善高教治理結構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國高等教育》,2009.20)。
《研究性學習:對我國30年高校教學改革的總回應》(《學習時報》,2009-05-25)。
《重建教學:我國“研究性學習”三十年述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委託-代理視野中的學術職業管理——中國大學教師聘任制改革的理論依據與制度設計》(現代大學教育,2009.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2期)。
《政府、社會與學校:我國教育治理關係的變革》(《學習時報》,2009-03-16)。
《大眾化條件下政府與大學關係的重構——法律的視角》(《中國法制評論》2009-03-15)。
《多倫多大學法的修訂對我國教育立法的啟示》(《江蘇高教》2009年1期)。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公共政策的應對》(《中國高等教育》,2008.18)。
《大學治理模式變遷的制度邏輯──基於多倫多大學的個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新華文摘》2008年19期轉載)。
《“導師制”與“老闆制”——中外醫學院校研究生培養制度比較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反思與重構:教育法學的學科建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高等教育大眾化與研究型大學質量困境——加拿大經驗》(《現代大學教育》2007年6期)。
《從身份授予到契約管理——我國公立高校教師勞動制度變遷的法律透視》(《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1年4期)。
《我國現代大學制度構建的法律視界》(《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20期)(《新華文摘》轉載)。
《轉型期中國師生關係的重構:變革及其規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7期)。
《私立學校與舉辦者產權關係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探索》(《高等學校管理》2007年2期)。
《探索投資與辦學良性互動的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之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發展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論教育中介組織的法律地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7年1期)。
《政府、市場與學校:中國教育法律關係的變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6年5期)(《新華文摘》2006年23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論中國政府與教育中介組織的互動關係:一個法學的視角》,《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6年10期)。
《美國高校的收費政策與補助措施》,(《高教探索》2006.3 )。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中國的難題與對策》,(《未來與發展》2006.4 )。
《論教育關係的調整機制》,(《現代大學教育》2006.2 )。
《重構高校治理結構:協調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中國高等教育》2005.19 )。
《學習自由的法學透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
《論公立高校與教育職員的關係》,(《高等教育研究》2005.5 )。
《高校內部規則的法理學審視》,(《現代大學教育》2005.4 )。
《論大學章程》,(《現代教育科學》2004.6 )。
《大學章程的法律透視》,(《高教探索》2004.5 )。
《問題重估與理論重構——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二元對立質疑》,(《現代大學教育》2004.4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4年9期)。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爭的行政法透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4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論學位授予行為的法律性質》,(《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3)。
《大學的自主性與現代大學制度》,(《大學教育科學》2003.6)。
《大學教師聘任制與教師權利法律保障》,(《高等教育研究》2003.5)。
《當代大學理念衝突的表現形式及其實質》,(《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3.3)。
《“以俄為師”與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煤炭高等教育》2003.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8期)。
《教育行政與教育法——法學視野中的學術自由與政府干預》,(《江漢論壇》2003.6)。
《學術自由的實現與現代大學制度的建構》,(《學術界》2003.2)(《光明日報》轉載)。
《在控權與管理之間:中國高等教育行政的法理學取向》,(《現代大學教育》2003.2)。
《學術自由及其限制——古典學術自由觀批判》,(《江西社會科學》2003.1)。
《學術自由與思想自由》,(《現代大學教育》2002.3)。
《學術自由與大學辦學自主權》,(《科技導報》2002.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2年8期)。
《學術自由與社會幹預的整合認同——大學定位的再思考》,(《江蘇高教》2002.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2001年4期)。

獲獎記錄

獲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獲全國首屆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獲武漢大學優秀博士後。

關注焦點

新書引關注

2010年8月日,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教授周光禮(現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在武漢面世。該書通過調查披露了我國當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該調查回收到有效問卷1392份,調查對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導師、博士培養單位負責人和畢業博士生。
統計顯示,46%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最多的高達47名。大部分博導認為自己適合指導的學生不超過6名。周前順昨日稱,調查中所指的學生僅為博士生,不包括碩士生。
調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甚至還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與導師交流過。
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2009年,全國在學博士生24.63萬名;2010年,全國博士招生計畫為6.2萬人。
周光禮認為,我國博士生數量迅速增長,一方面說明高等教育事業大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學術質量滑坡。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關注。
調查顯示,50%的用人單位認為我國博士培養質量10年來整體上沒有進步,“甚至還有下降趨勢”。在對新進博士創新能力的評價上,用人單位認為“一般”和“差”的占68%。
周光禮介紹,國外一流大學博士淘汰率高的可達40%,而我國採取的是“嚴進寬出”政策。他說,沒有淘汰機制,質量也就沒有保障。

原因剖析

周光禮教授從4個方面對影響我國博士培養質量的因素進行了解析。
一是博士生指導教師。在博導增長人數跟不上博士生擴招速度的背景下,高校評聘博導的門檻有所下降。有些博導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樣,也很難帶出高質量的博士。博導指導的學生多,也直接影響到博士培養質量。
二是國家的科研體制。國外有的明確規定導師課題經費中1/3要用來培養學生,而我國在政策層面完全把博導的教學和科研分開了。
導師要支付學生各種費用,只能去拉很多簡單的直接服務社會的課題,多由博士生完成。博士生水平因而難以提高。
三是博士生的自身追求。一些人讀博士完全是為了拿張文憑,讀博士的動機很功利化。一些人把“博士”比喻為“搏仕”,意思就是說讀博是為了將來能做官。
四是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一個人一旦有了“博士”這層金,就會贏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和尊重,甚至會謀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財富。這助長了博士生的急功近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