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滯

呆是痴,不靈敏,目瞪口呆,滯是不通,遺落,呆痴不靈敏,不流通遺落在某一部位,沒有表情就是呆滯,一般發生在面或其他部位反應的遲鈍病症,也可稱之為呆滯病。

“人以為呆滯病,不必治也”。此語出自《雜病要》。又稱痴病、痴呆證。指因氣鬱生疾,積於胸中,久而傷胃,疾於心竅,胃氣衰敗所致終日默默不言語,不思不食,忽歌忽笑,忽愁忽哭,與之美食則不受,與之糞穢則無辭,有時睡數日不醒,有時坐數日不眠等神識異常之病症。最易表現症狀的部位是面部,大概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抑鬱性精神病。

《內經》無呆滯,無郁病名,但«內經»有關五氣之郁的論述。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並有較多關於情志,情緒,情懷,情結致郁的文章論述,如《素問.舉痛論》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行留而不行,故氣結矣”《靈樞.本神》說“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素問.本病論》說“人憂愁思慮即傷心”,“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證並治》記載了屬於郁證的髒燥及梅核氣等多種病證,並觀察到這種病證多發於女性,多發生在自幼生活安逸,沒受過刺激,衝擊,打擊等之人。《諸病源侯論.結氣侯》說“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郁為七情致病主要原因,結合中醫古經典和現代社會的認識,呆滯(痴)基本要素可歸納為如下幾個字:郁、結、舒、不暢、不通。

病因,病機轉歸,辨證施治,

病因

當今呆滯(痴)發病率在逐年增多,但與其疾病比較相對單純。
1.受壓力或者受壓迫較少
當今生育,相當一部分女性懷孕時很少活動,胎兒在母體內未被迫產生或接受相應的活動,在母體內已基本形成接受不了一定壓力,刺激,衝擊。再者現代剖腹產盛行,一個沒經過子宮的劇烈收縮,產道的開闔,出生後嬌生慣養,生長在溫室,沒有生活壓力,沒有受過苦難,沒有受過委屈,沒有經歷社會歷練的人,無法承受逆境,無法承受壓力,久而郁之,郁則不通,不通則呆滯(痴)。
2.情志、情結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是七情,不同環境,不同形勢的變幻便是七邪,如刺激過大,超過機體自身協調能力,導致情志失調,尤以憂、惱、怒最易致此病,若惱怒傷肝,肝失條達,氣失疏泄,而致肝氣鬱結。氣鬱日久化火,則為火郁,氣滯血瘀則為血郁,謀慮不遂,憂思過度,久郁傷脾,脾失健運,食滯不消而蘊濕,生痰,化熱等,則又可成為食滯,食郁,濕郁,痰郁,熱郁。
3.體質差異
天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地生萬物,人在其中,父母稟賦不同,體質各有差異,強,壯,衰,弱,鈍,遲等,還有抗、耐、接受能力不同,復而情志,情緒,情結,心結負壓,導致情志,情緒,情結,心結更加失調,肝鬱抑脾,飲食漸減,生化匱乏,日久必氣血兩虛,肝脾失調,失養或虛火暗耗營血,陰虛火旺,心病及腎,而致水火之髒陰虛。《諸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說“諸郁病也,其源本于思慮過深,更兼髒氣弱,故久郁之病生也”。

病機轉歸

郁證之因主要為七情所傷,情志不遂,情緒亦亂,情結不散,郁怒傷肝,導致肝氣鬱結而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累及心,腎,脾。肝喜條達而主疏泄,長期肝鬱不散化,情懷不暢,情志不遂,情慾不達,情緒繼亂,肝氣失於疏泄,可引起五臟氣血失調,肝氣鬱結,橫逆肋脹,乘土侮火涉及其他臟器,使生化無源,運營輸送失常,一虛俱虛,心神不寧,表情淡,志不全,亦是呆滯(痴)。
由於呆滯(痴)始於肝氣條達,疏泄失常,故以氣鬱不暢為先,氣鬱則濕邪不化,濕郁練為疾,而致疾氣互結,互結日久,累及氣血而致血郁,經轉化不同或熱,或火,或阻,或呆,或痴,或癲,或狂等證。
病理性質初期多實,日久失治,誤治,貽治,多為虛或虛實夾雜,此病以氣,血,痰,火,食滯邪實為主,但病延日久則易由實轉虛,或由郁化火而導致陰虛火旺,水火之髒陰虛之證,或因土傷,氣血生化不足,心神失養,而導致火土兩虛之證。
本病治療得宜效果一般良好,但必須時常重視情志,情緒,情結,情慾的調理,儘量避免精神刺激,情緒衝動,情結不暢,情慾過高,防其病情反覆波動,遷延難測,其重點臟器是心,肝,腎,以養心,疏肝,補腎為其治療要點。

辨證施治

恐嚇腎精虧型呆痴(兼肝鬱氣滯型癔郁病)
證候:數年前因受驚嚇,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面部表情呆滯,反應遲鈍,不思飲食,語無倫次,聲音低微,多夢,失眠,形體消瘦,頭暈,步履蹣跚,曾到多家醫院診治,均以恐嚇症治療,病症尚無好轉,數年之久。胸悶,憋氣,很少出虛恭(出虛恭:放屁),頭重腳輕,口苦唇絳,舌苔厚膩灰白,質絳,稍有惡寒,兩脈沉緩。治則:補腎益精,疏肝健脾。方藥:五味子、女貞子、巴戟天、炒杜仲、補骨脂、懷牛膝、柴胡、炒白芍、鬱金、枳實(醋)、建曲、炒麥芽、路路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