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副教授)

呂軍,女,博士,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軍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考古學
  • 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館,東北考古
講授課程,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科研項目,教學方面,科研方面,代表作品,學術論文,著作,獲獎情況,社會兼職,

講授課程

《藏品管理學》、《遺址博物館學概論》、《東方博物館史》、《博物館信息學》、《中國陶瓷史》、《中國古代玉器》、《宋元瓷器》、《明清瓷器》、《中國古瓷鑑賞》、《中國古玉收藏與鑑賞》;《博物館學實踐教學》、《田野考古學實踐教學》;《文物鑑定方法論》、《文物研究專題》、《文物識鑒學》、《文物價值評估》;《博物館藏品研究》、《數位化博物館研究》、《博物館物學研究》、《文物學基礎》、《文物鑑定基礎》。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2-1986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大學本科,獲學士學位;
1994-1998年,吉林大學研究生院考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00-2006年,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吉林大學歷史系,教師;
1987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教師,助教;
1992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教師,講師;
2000年,吉林大學文學院、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0年-2007年,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及博物館教工黨支部書記;
2005年5月,吉林大學文學院婦委會主任;
2007年3月-2013年6月,吉林大學文學院博物館學系主任;兼任文學院文物陳列室主任;
2011年9月,吉林大學文學院/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

科研項目

教學方面

1、國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1997年—1999年),第二負責人。
2、博物館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及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世行貸款21世紀初高等教育改革項目,2000年-2003年,負責博物館藏品管理實習的指導。
3、田野考古學教學,精品課程建設,2002年——2005年。
4、田野考古學教學,國家級精品課程,2005年——2009年。
5、吉林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博物館系藏品管理學課程考試內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052016,2005年9月——2007年12月。
6、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編號:201051002],2011—2013年。
7、吉林大學研究生院(2011年)研究生創新課程教學改革: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項目編號:201101B58],2011—2013年。
8、吉林大學研究生院(2012年)研究生創新課程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2J032],2012—2013年。
9、吉林大學2013年度本科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050]。

科研方面

1、吉林省人文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999年6月—2000年12月,第二負責人。
2、1999年重慶奉節魚復浦遺址考古發掘,橫向聯合,1999年度,第二負責人。
3、2000年重慶奉節永安鎮遺址考古發掘,重慶奉節永安鎮遺址考古發掘與鑽探橫向聯合,2000年度,第二負責人。
4、2001年重慶奉節新浦遺址考古發掘,橫向聯合,2001年度,第二負責人。
5、2001年重慶奉節老油坊遺址考古發掘,橫向聯合,2001年度,第二負責人。
6、2001年重慶奉節千秋坊遺址考古發掘,橫向聯合,2001年度,第二負責人。
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遼寧內蒙古遼金元瓷器遺址及相關瓷業遺存研究》,[課題編號:2007JJD780114],子課題負責人。
8、2008年度南水北調中線工作湖北庫區——犟河口遺址考古發掘與鑽探,橫向聯合,2008年度,主持人,2008年——2009年12月。[項目編號:2004.HB.Z.A-5],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
9、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馬工程教材”《博物館學概論》[課題編號:09JZDMG020],子課題負責人。
10、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庫房規範化管理”,橫向項目,2010年度,主持人。
11、《博物館藏品保管指南》,南京博物院合作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2(87)]。
12、“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區域性博物館特色建設比較研究”,吉林省博物院合作研究項目,[課題編號:吉林省社科聯201202]。
13、長春市科技局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課題編號12RY19]。
14、國家文物局2013年度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課題契約號2013-YB-HT-003]。
15、國家文物局2014年度文物保護行業標準制修訂計畫項目。[項目編號:2014—162]。

代表作品

學術論文

1、《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歷史發展》,《博物館研究》1991年3期。
2、《東北早期博物館概述》,《中國博物館》1991年4期。
3、《“文物”一詞淺析》,《文物春秋》1992年1期。
4、《九十年代藏品管理的新發展》,《博物館研究》1997年1期。
5、《關於建立藏品管理學理論體系的思考》,《中國博物館》1997年3期,第一作者,(1998年1月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6、《歷史博物館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中國博物館》1997年2期,(1998年1月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7、《關於我國博物館藏品管理現代化問題的探討》,《博物館研究》1997年2期。
8、《吉林發展特色鮮明的專業博物館的現狀與前景》,《中國博物館》1998年2期,
(1999年3月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9、《瓷器藏品登記中的幾個問題》,《博物館研究》(省級)1997年3期。
10、《邯鄲市博物館觀眾調查的啟示——兼談博物館改變“門庭冷落”局面的對策》,《文物春秋》1997年3期。
11、《紅山文化玉器研究》,《青果集》(二),知識出版社,1998年12月。
12、《俏色玉器》,《中國文物報》1999年7月31日第4版,第一作者。
13、《遼寧省博物館觀眾調查報告》,《中國博物館》1999年2期,第二作者,(2000年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14、《鮮見墨彩瓷》,《中國文物報》2000年5月31日第一版,第一作者。
15、《關於藏品管理程式問題的探討》,《博物館研究》2000年1期。
16、《藏品管理電腦化與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中國博物館》(C)2000年3期,(2001年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17、《紅山文化玉器研究綜述》,《北方文物》2000年3期,第一作者。
18、《關於紅山文化勾雲形類玉器研究的幾個問題》,《文物春秋》2001年1期,第一作者。
19、《元上都城址東南砧子山西區墓葬發掘簡報》,《文物》(C)2001年9期,第一作者。
20、《20世紀汝窯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七輯,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21、《良渚文化“玉殮葬”與紅山文化“玉器墓”的比較研究》,《良渚文化論壇》,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22、《從牛河梁積石冢談紅山玉器的功能》,《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23、《從考古學上談岫巖玉在中國古代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 第五卷 第五期。
24、《試論博物館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博物館》(C)2002年2期。
25、《新時期藏品蒐集途徑的轉變》,《博物館研究》2002年2期。
26、《關於文物定義的研究》,《博物館研究》2004年第4期。
27、《關於博物館藏品定義的研究》,《博物館研究》2005年4期,第一作者。
28、《20世紀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原文物》2006年2期,第二作者。
29、《高校博物館學專業藏品管理學課程教學問題的思考》,《博物館研究》2006年4期。
30、《遼寧省博物館2007年度階段觀眾調查報告》,《遼寧省博物館館刊》第2輯,遼海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61——472頁,第一作者。
31、《20世紀汝窯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七輯,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32、《20世紀中國古瓷及瓷窯址的專題研究與討論》,《文物春秋》2005年2期。
33、《內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輯,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
34、《奉節魚復浦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9卷),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145—155頁。第二作者。
35、《百年回眸學術路,盛世展望發展觀——紀念〈博物館研究〉100期》,《博物館研究》2007年第4期。
36、《關於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問題的思考》,《博物館研究》2007年第1期。
37、《沉船考古與瓷器外銷——以“碗礁Ⅰ號”資料為中心》,《博物館研究》2007年第3期。
38、《雲南青花瓷器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三輯,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39、《奉節寶塔坪墓群唐宋墓葬的發掘》,《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0卷·上),科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27—547頁,第一作者。
40、《奉節永安鎮電廠北山古墓葬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0卷·上),科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92—610頁,第二作者。
41、《奉節新浦遺址2001年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1卷·上),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10—321頁,第一作者。
42、《奉節老油坊遺址2001年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1卷·上),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22—336頁,第二作者。
43、《牛河梁紅山玉器——中國玉文化之源》,《古玉新韻——2007朝陽牛河梁紅山玉文化國際論壇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版,85—95頁。
44、《東北系青銅短劍遼西起源新論》,《新果集——慶祝林沄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5、《博物館藏品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我國文博人才的培養》,《文物春秋》2009年2期。
46、《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化關係初探》,《博物館研究》2010年1期。
47、《從考古學上談紅山文化玉器的源與流》,《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版。
48、《張灣區犟河口遺址》,《湖北省南水北調工程重要發現·Ⅱ》,第一作者。
49、《湖北省十堰市犟河口遺址2008年發掘簡報》,《四川文物》(核心期刊)2010年6期,第二作者。
50、《山西、河北地區出土的金代紅綠彩瓷器的比較研究》,《文物世界》(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
51、《金代紅綠彩的考古發現及其歷史傳承》,《中原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2、《吉林地區出土的玉壺春瓶及其相關問題》,《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
53、《免費開放語境下博物館人性化服務的建設——湖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觀眾調查與啟示》,《中國博物館》(D)2011年合刊,2011年。
54、《湖北省博物館觀眾行為調查報告》,《東南文化》(CSSCI)(D)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
55、《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產業化戰略思考》,《東北史地》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
56、《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認識與我國立法保護歷程》,《紫禁城》2012年第8期,第二作者。
57、《遼河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以紅山文化為重點》,載《遼河尋根 文明溯源——中華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20—125頁,文物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獨立完成。
58、《博物館藏品與文化多樣性》,《東南文化》2014年第3期。

著作

1、《高校藏品管理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載吉林大學教務處編《創新、改革與實踐》第三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P154—156頁。
著作教材: 1、《藏品管理學》(教材),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獨立完成
2、《2002:博物館公眾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二副主編。

獲獎情況

1998年1月獲吉林大學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9年3月獲吉林大學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0年獲吉林大學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1年獲吉林大學校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7年11月獲國家文物局,2006—2007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2008年12月,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程田野考古優秀領隊獎;
2009年9月,吉林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負責人);
2013年5月,吉林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第四位);
2014年6月,吉林省社科聯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
2008年12月獲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丹江口庫區2008年度優秀領隊;
2009年09月,獲吉林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負責人;
吉林大學研究生2011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獎,2011年。
2012年1月,吉林省博物館協會學術成果評獎論文類,一等獎,第一作者。
2013年5月,吉林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第四)。

社會兼職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吉林省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吉林省考古學會會員;甘肅省博物館客座研究員;吉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特聘委員(2012—2015年)。2014年當選中國博物館協會登記著錄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