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文叢(精校版)

呂思勉文叢(精校版)

呂思勉文叢(精校版)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著名史學家呂思勉的文集,本套圖書包含13本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呂思勉文叢(精校版)[共13本]
  • 作者:呂思勉
  • 類別:社科/歷史
  • 定價:309.00元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32
作者簡介,簡評,1.先秦史 政治卷,內容簡介,目錄,精彩文摘,2.先秦史 文明卷,內容簡介,目錄,3.秦漢史 政治卷,內容簡介,目錄,4.秦漢史 文明卷,內容簡介,目錄,5.兩晉南北朝史 兩晉卷,內容簡介,目錄,6.兩晉南北朝史 南北朝卷,內容簡介,目錄,7.兩晉南北朝史 文明卷,內容簡介,目錄,8.隋唐五代史 隋唐卷,內容簡介,目錄,9.隋唐五代史 五代卷,內容簡介,目錄,10.隋唐五代史 文明卷,內容簡介,目錄,11.三國史話,內容簡介,目錄,12.中國近代史,內容簡介,目錄,13.中國通史,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今江蘇常州人,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史學四大家”。先後曾在常州府中學堂、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包括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裡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

簡評

☆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子、集三部。
——譚其驤

☆在常州府中學堂讀書時,呂先生教我們歷史地理課,如果在答題中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史料,分析透徹,論述嚴謹,並有創見,即使四題中僅答一題先生也會給予高分。
——錢穆

☆中國通史的寫作,到迄今為止,出版的書雖已不少,但很少能夠達到理想的地步,本來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寫通史,是最困難的事業,而中國史上須待考證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屬千篇一律,彼此抄襲。其中較近理想的,有呂思勉…

——顧頡剛

☆多年來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老是批知識分子的名利思想,其實有些知識分子專心致志於學問,名利思想實在不多。我在呂先生身上就從未發現過有什麼求名逐利的東西。
——黃永年

1.先秦史 政治卷

內容簡介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初版於1941年。本書前半部分是為政治卷,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後半部分是文明卷,採用分門別類的方法敘述。呂思勉曾對《先秦史》這樣自評:“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制度,自謂甚佳。”本次《先秦史》的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雙行夾注。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開闢傳說
第六章 三皇事跡
第一節 緯書三皇之說
第二節 巢燧羲農事跡
第七章 五帝事跡
第一節 炎黃之爭
第二節 黃帝之族與共工之爭
第三節 禹治水
第四節 堯舜禪讓
第五節 堯舜禹與三苗之爭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跡
第一節 夏後氏事跡
第二節 殷先世事跡
第三節 夏殷興亡
第四節 殷代事跡
第五節 周先世事跡
第六節 殷周興亡上
第七節 殷周興亡下
第八節 西周事跡
第九章 春秋戰國事跡
第一節 東周列國形勢
第二節 齊晉秦楚之強
第三節 五霸事跡上
第四節 五霸事跡下
第五節 齊頃靈莊晉厲悼楚共靈之爭
第六節 吳越之強
第七節 楚吳越之爭
第八節 戰國形勢
第九節 楚悼魏惠齊威宣秦獻孝之強
第十節 齊愍王之強
第十一節 秦滅六國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節 先秦時諸民族
第二節 先秦疆域

精彩文摘

沛公入鹹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之霸上。十一月,召諸縣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至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民又益喜,惟恐沛公不為秦王。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羽號日雍王,王關中,即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關,毋內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是時為沛公計,擇地而王,關中自是上選。既求王關中,自不肯殘暴其民,約法三章,不受獻享,雖有溢美之辭,當不至全非實錄也。
……

2.先秦史 文明卷

內容簡介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初版於1941年。本書前半部分是為政治卷,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後半部分是文明卷,採用分門別類的方法敘述。呂思勉曾對《先秦史》這樣自評:“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制度,自謂甚佳。”本次《先秦史》的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雙行夾注。

目錄

第十一章 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人口
第四節 等級
第十二章 農工商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泉幣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衣服
第三節 宮室
第四節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節 封建
第二節 官制
第三節 選舉
第四節 租稅
第五節 兵制
第六節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學術
第一節 文字
第二節 古代宗教學術上
第三節 古代宗教學術下
第四節 宦學
第五節 先秦諸子
第十六章 結論

3.秦漢史 政治卷

內容簡介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本書於1947年由開明書店初版,後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為兩部分。上部分為政治卷,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下部分為文明卷,採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本次《秦漢史》的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雙行夾注。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秦代事跡
第一節 始皇治法
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三節 秦之失政
第四節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漢興亡
第一節 陳涉首事
第二節 劉項亡秦
第三節 諸侯相王
第四節 楚漢興亡
第四章 漢初事跡
第一節 高祖初政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第五章 漢中葉事跡
第一節 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 儒術之興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第六章 漢末事跡
第一節 元帝寬弛
第二節 成帝荒淫
第三節 哀帝縱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節 新莽得政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 新莽敗亡
第八章 後漢之興
第一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後漢盛世
第一節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 後漢定西域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 後漢平西羌
第六節 後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 後漢時東北諸族
第十章 後漢衰亂
第一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 後漢羌亂
第四節 黨錮之禍
第五節 靈帝荒淫
第六節 後漢中葉後外患
第七節 後漢中葉後內亂
第十一章 後漢亂亡
第一節 何進之敗
第二節 董卓之亂
第三節 李傕郭汜之亂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 赤壁之戰
第九節 劉備入蜀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第一節 三國分立
第二節 三國初年和戰
第三節 諸葛亮伐魏
第四節 魏氏衰亂
第五節 魏平遼東
第六節 司馬氏專魏政
第七節 蜀魏之亡
第八節 孫吳盛衰
第九節 孫吳之亡
第十節 三國時四裔情形

4.秦漢史 文明卷

內容簡介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本書於1947年由開明書店初版,後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為兩部分。上部分為政治卷,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下部分為文明卷,採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本次《秦漢史》的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雙行夾注。

目錄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戶口增減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各地方風氣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第一節 豪強
第二節 奴客門生部曲
第三節 遊俠
第四節 秦漢時君臣之義
第五節 士大夫風氣變遷
第十五章 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第一節 秦漢人訾產蠡測
第二節 秦漢時豪富人
第三節 秦漢時地權不均情形
第四節 漢世禁奢之政
第五節 漢世官私振貸
第十六章 秦漢時實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倉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衣服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
第四節 選舉
第五節 賦稅
第六節 兵制
第七節 刑法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家之學
第四節 百家之學
第五節 史學
第六節 文學美術
第七節 自然科學
第八節 經籍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第一節 祠祭之禮
第二節 諸家方術
第三節 五德終始之說
第四節 圖讖
第五節 神仙家
第六節 道教之原
第七節 佛教東來

5.兩晉南北朝史 兩晉卷

內容簡介

《兩晉南北朝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同時改成三部,分為兩晉卷、南北朝卷和文明卷。本書系統而深刻地講述了中國歷史上這段充滿戰亂的時期,加上作者旁徵博引和深入剖析,本書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晉初情勢
第一節 政俗之敝
第二節 戎狄之患
第三節 封建之制
第三章 西晉亂亡
第一節 齊獻王爭立
第二節 八王之亂上
第三節 八王之亂下
第四節 洛陽淪陷
第五節 長安傾覆
第六節 巴氐據蜀
第七節 張氏據河西
第八節 鮮卑之興
第九節 荊揚喪亂
第四章 東晉初年形勢
第一節 元帝東渡
第二節 北方陷沒
第三節 東晉初年內亂
第四節 成康穆間朝局
第五章 東晉中葉形勢上
第一節 劉石興亡
第二節 後趙盛衰
第三節 冉閔誅胡
第四節 庾氏經營北方
第五節 桓溫滅蜀
第六節 殷浩桓溫北伐
第七節 桓溫廢立
第六章 東晉中葉形勢下
第一節 秦滅前燕
第二節 秦平涼州仇池
第三節 秦平鐵弗氏拓跋氏
第四節 肥水之戰
第五節 後燕後秦之興
第六節 秦涼分裂
第七節 拓跋氏再興
第八節 後燕分裂滅亡
第九節 秦夏相攻
第七章 東晉末葉形勢
第一節 道子亂政
第二節 孫恩之亂
第三節 桓玄篡逆
第四節 宋武平南燕
第五節 宋武平盧循譙縱
第六節 宋武翦除異己
第七節 宋武暫平關中
第八節 魏並北方

6.兩晉南北朝史 南北朝卷

內容簡介

《兩晉南北朝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同時改成三部,分為兩晉卷、南北朝卷和文明卷。本書系統而深刻地講述了中國歷史上這段充滿戰亂的時期,加上作者旁徵博引和深入剖析,本書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目錄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勢
第一節 宋初內釁
第二節 拓跋氏坐大上
第三節 拓跋氏坐大下
第四節 宋初與魏兵釁
第五節 義民抗魏上
第六節 義民抗魏下
第七節 魏大武南寇
第九章 宋齊興亡
第一節 元兇弒逆
第二節 孝武世諸王之禍
第三節 前廢帝之敗
第四節 子勛敗亡
第五節 宋失淮北
第六節 明帝誅戮宗室大臣
第七節 宋治盛衰
第八節 後廢帝之敗
第九節 齊高篡宋
第十章 齊梁興亡
第一節 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第二節 鬱林王之敗
第三節 明帝誅翦高武子孫
第四節 齊治盛衰
第五節 東昏時內外叛亂
第六節 梁武代齊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
第一節 馮後專朝
第二節 孝文遷洛
第三節 齊魏兵爭
第四節 梁初與魏戰爭
第十二章 元魏亂亡
第一節 魏政荒亂上
第二節 魏政荒亂下
第三節 北方喪亂
第四節 尒朱榮入洛
第五節 梁武政治廢弛
第六節 梁納元顥
第七節 孝莊帝殺尒朱榮
第八節 齊神武起兵
第九節 魏分東西
第十節 東西魏爭戰
第十三章 梁陳興亡
第一節 侯景亂樑上
第二節 侯景亂梁中
第三節 侯景亂梁下
第四節 江陵之變
第五節 陳武帝卻齊師
第六節 陳平內亂上
第七節 陳平內亂中
第八節 陳平內亂下
第十四章 周齊興亡
第一節 齊篡東魏
第二節 文宣淫暴
第三節 孝昭武成篡奪
第四節 武成後主荒淫
第五節 周篡西魏
第六節 周齊兵事
第七節 陳取淮南
第八節 周滅北齊
第九節 陳失淮南
第十五章 南北統一
第一節 隋文帝代周
第二節 陳後主荒淫
第三節 隋並梁陳

7.兩晉南北朝史 文明卷

內容簡介

《兩晉南北朝史》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同時改成三部,分為兩晉卷、南北朝卷和文明卷。本書系統而深刻地講述了中國歷史上這段充滿戰亂的時期,加上作者旁徵博引和深入剖析,本書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目錄

第十六章 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第一節 東方諸國
第二節 南方諸異族之同化
第三節 林邑建國
第四節 海南諸國
第五節 海道交通
第六節 北方諸異族之同化
第七節 羌渾諸國
第八節 西域諸國
第九節 柔然突厥興亡
第十節 東北諸國
第十七章 晉南北朝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戶口增減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各地方風氣
第十八章 晉南北朝社會等級
第一節 門閥之制上
第二節 門閥之制下
第三節 豪右遊俠
第四節 奴客部曲門生
第十九章 晉南北朝人民生計
第一節 物價工貲貲產
第二節 豪貴侈靡
第三節 地權不均情形
第四節 侈靡之禁
第五節 借貸振施
第二十章 晉南北朝實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上
第五節 錢幣下
第二十一章 晉南北朝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倉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衣服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二十二章 晉南北朝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
第四節 選舉
第五節 賦稅
第六節 兵制
第七節 刑法
第二十三章 晉南北朝學術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玄諸子之學上
第四節 儒玄諸子之學下
第五節 史學
第六節 文學美術
第七節 自然科學
第八節 經籍
第二十四章 晉南北朝宗教
第一節 舊有諸迷信
第二節 佛教流通
第三節 道教建立

8.隋唐五代史 隋唐卷

內容簡介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後一部。本次新版,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分為三部,隋唐卷、五代卷和文明卷。前兩卷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和歷史事件。後一卷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為十五章,記錄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本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多角度地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各種風貌。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隋室興亡
第一節 文帝內治
第二節 文帝外攘
第三節 煬帝奪宗
第四節 煬帝荒淫
第五節 煬帝事四夷
第六節 隋末之亂上
第七節 隋末之亂下
第三章 唐之初盛
第一節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節 唐初武功一
第三節 唐初武功二
第四節 唐初武功三
第五節 唐初武功四
第六節 唐初武功五
第七節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韋之亂
第一節 高宗之立
第二節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節 武后政治
第四節 高宗武后時外患
第五節 中宗復位
第六節 韋後亂政
第七節 玄宗之立
第五章 開元天寶治亂
第一節 玄宗政治
第二節 開天邊事一
第三節 開天邊事二
第四節 開天邊事三
第五節 開天邊事四
第六節 開天邊事五
第七節 安史之亂上
第八節 安史之亂下
第六章 安史亂後形勢
第一節 代宗之立
第二節 吐蕃回紇之患
第三節 藩鎮及內亂
第四節 代宗政治
第七章 德宗事跡
第一節 德宗初政
第二節 東方藩鎮之變
第三節 涇師之變
第四節 興元後藩鎮起伏
第五節 貞元後邊患
第六節 貞元朝局
第八章 順憲穆敬四朝事跡
第一節 順宗謀誅宦官
第二節 憲宗時藩鎮叛服
第三節 元和朝局
第四節 穆宗時藩鎮叛服
第五節 穆敬荒淫
第九章 文武宣三朝事跡
第一節 甘露之變
第二節 武宣朝局
第三節 文武宣三朝藩鎮叛服
第四節 回紇之亡
第五節 吐蕃衰亂
第十章 唐室亂亡上
第一節 懿僖荒淫
第二節 中葉後南蠻之患
第三節 懿僖時之內亂上
第四節 懿僖時之內亂中
第五節 懿僖時之內亂下
第六節 僖宗再播遷
第十一章 唐室亂亡下
第一節 昭宗征河東
第二節 河東與邠岐華之爭
第三節 岐汴之爭
第四節 梁太祖代唐
第五節 唐末割據上
第六節 唐末割據下

9.隋唐五代史 五代卷

內容簡介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後一部。本次新版,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分為三部,隋唐卷、五代卷和文明卷。前兩卷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和歷史事件。後一卷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為十五章,記錄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本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多角度地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各種風貌。

目錄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始末上
第一節 梁唐盛衰
第二節 梁室之亡
第三節 後唐莊宗亂政
第四節 唐滅前蜀
第五節 後唐莊宗之亡
第六節 後唐明宗時內外形勢
第七節 從榮從厚敗亡
第十三章 五代十國始末中
第一節 唐晉興亡
第二節 晉高祖時內外形勢
第三節 石晉之亡
第四節 契丹北去
第十四章 五代十國始末下
第一節 郭威代漢
第二節 南方諸國形勢上
第三節 南方諸國形勢中
第四節 南方諸國形勢下
第五節 周世宗征伐
第六節 宋平定海內

10.隋唐五代史 文明卷

內容簡介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系列著作的最後一部。本次新版,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訂,分為三部,隋唐卷、五代卷和文明卷。前兩卷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和歷史事件。後一卷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全書包括總論部分共分為十五章,記錄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本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更適合現代人的看書習慣。本書多角度地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各種風貌。

目錄

第十五章 唐中葉後四裔情形
第一節 東北諸國
第二節 南方諸國
第三節 西北諸國
第十六章 隋唐五代社會組織
第一節 婚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人口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風俗
第十七章 隋唐五代社會等級
第一節 門閥
第二節 豪強遊俠
第三節 奴婢
第十八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計
第一節 物價工資資產
第二節 地權
第三節 侈靡之俗
第四節 官私振貸
第十九章 隋唐五代時實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上
第五節 錢幣下
第二十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食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服飾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二十一章 隋唐五代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上
第四節 官制下
第五節 選舉上
第六節 選舉下
第七節 賦稅上
第八節 賦稅下
第九節 兵制
第十節 刑制
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學術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玄佛思想轉移
第四節 史學
第五節 文學美術
第六節 自然科學
第七節 經籍
第二十三章 隋唐五代宗教
第一節 諸教情狀
第二節 限制宗教政令
第三節 雜迷信

11.三國史話

內容簡介

本書是歷史學家呂思勉著作中唯一一部文史普及讀物,這本小書完全面向大眾讀者,每篇文章僅幾千字,行文親切樸實,頗為口語化,卻又不失嚴謹。作者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三國史上存在過的與三國文學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戰爭及地理環境作了細緻的區分,對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

目錄

楔子
宦官
外戚
黃巾
歷史和文學
後漢的地理
董卓的擾亂
曹操是怎樣強起來的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袁紹和曹操的戰爭
赤壁之戰的真相
劉備取益州和孫權取荊州
替魏武帝辨誣
從曹操到司馬懿
替魏延辨誣
姜維和鐘會
孫吳為什麼要建都南京
司馬懿如何人
司馬氏之興亡
晉代豪門鬥富
附錄
後漢亂源與三國始末
袁曹成敗
論魏武帝
曹嵩之死
諸葛亮南征考
諸葛亮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
獎率三軍,臣職是當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馬鈞
關羽欲殺曹公
李邈
姜維不速救成都
孫策欲襲許
邊章、韓遂
張純之叛
君與王之別
罷社
吞泥
三國之校事
山越

12.中國近代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呂思勉先生中國近代史著述的精選集。分為五個部分,包括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國近百年史概說、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和日俄戰爭。其中只有《日俄戰爭》曾於192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過單行本。前三個部分內容基本上一致,都是就同一內容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講義集結而成;後兩部分則是就前一部分在某些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詳解。書中六部分內容雖分別寫於不同時期,有交叉、有延續、也有斷裂,但每部分都是組成中國近代史這個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錄

第一篇 中國近代史講義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中西交通之始
第三章 傳教之始
第四章 康雍乾三朝與俄國交涉
第五章 清代之盛衰
第六章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第七章 道光以前煙禁
第八章 燒煙及中英戰事
第九章 江寧和議
第十章 鴉片戰爭之役評論
第十一章 五口通商後廣東中英交涉
第十二章 鹹豐戊午、庚申之役
第十三章 戊午、庚申和約大要
第十四章 中俄鹹豐戊午、庚申兩約
第十五章 同光中俄交涉
第十六章 嘉道鹹同光之朝局
第十七章 各國立約交涉
第十八章 革新之漸
第十九章 日本立約及台灣生番事件
第二十章 英人《芝罘條約》
第二十一章 法越之役
第二十二章 英緬之役
第二十三章 英謀西藏
第二十四章 中日之戰與馬關條約
第二十五章 港灣之租借
第二十六章 戊戌政變及庚子義和團
第二十七章 俄占東三省及日俄之戰
第二十八章 清末外交情勢
第二十九章 改革政體之動機
第三十章 清之亡及民國成立
第三十一章 民國以來之政局
第三十二章 民國以來之外交
第二篇 中國近世史前編
第一章 論中國近世史的性質
第二章 入近世期以前中國的情形
第三章 中西的初期交涉
第四章 鴉片戰爭和鹹豐戊午、庚申之役
第五章 漢族的光復運動
第三篇 中國近百年史概說
第一章 總 論
第二章 中西交涉之初期
第三章 鴉片戰爭前之國內情形
第四章 外力侵入時代中國之情形
第五章 變動中之中國
第六章 國民政府之北伐
第四篇 中國近百年史補編
第一章 抗戰和建國
第二章 “九一八”之役
第三章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
第四章 東西戰事的匯合
第五章 戰爭的勝利
第六章 敵寇的降伏
第七章 實施憲政和中蘇交涉
第八章 目前的情形和未來的展望
第五篇 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
第一章 商業篇
第二章 財產篇
第三章 征榷篇
第四章 官制篇
第五章 選舉篇
第六章 刑法篇
第七章 學校篇
第六篇 日俄戰爭
第一章 東北形勢總論
第二章 日俄開戰之原因
第三章 日俄戰前之交涉
第四章 日俄兩國戰前之形勢
第五章 日俄戰事上
第六章 日俄戰事下
第七章 日俄和議
第八章 日俄戰事與中國之關係
第九章 日俄戰役之結果及戰後情勢之變遷
第十章 結 論

13.中國通史

內容簡介

抗戰期間,為適應當時歷史教學的需要,呂思勉先生創作了本書。出版後,成為行量最大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首選的歷史入門書。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編主講文化現象,下編則按照歷史順序加以串聯,在理亂興亡的同時將歷史知識更系統地進行梳理。
全書概述了中國從上古至現代幾千年來的歷史變遷,並將中國歷史置於全球視野中,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創新,突出大歷史觀。呂先生這本書簡明扼要,行文淺顯,這種特殊的體例對初學者系統掌握歷史各個方面還是很有幫助的。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體
第四章 階級
第五章 財產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選舉
第八章 賦稅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實業
第十二章 貨幣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語文
第十七章 學術
第十八章 宗教
第十九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二十章 中國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開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跡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會的綜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二十八章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漢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興亡
第三十一章 後漢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後漢的分裂和三國
第三十三章 晉初的形勢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亂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亂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積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復的無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漢族的光復事業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興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 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漠族的光復運動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亂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國
前言
目錄
精彩文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