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坡

呂坡

呂坡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區南10公里處,屬鮑溝鎮,緊鄰洪緒龍園古鎮,兩面環河,風景秀美。交通便利,104國道、滕微公路穿境而過。

呂坡村原名雲家樓,古為丁屯鎮駐地,以丁姓居多,南宋後期,蒙古南下,對原金朝統治的北方地區大肆屠戮,使丁屯鎮丁姓遭遇滅頂之災,現村內沒有一戶姓丁。明朝初年,呂姓由山東萊蕪遷往此地,村名改為呂家坡(因地勢較周邊地區高,故稱坡),現名呂坡。呂坡村民近4000人,是鮑溝鎮人口第一大村,其中80%以上為呂姓。

“文革”時期,呂坡村搞農業抓生產,業績突出,是山東省“農業學大寨”的典型,有“紅旗大隊”的美譽,在1969年 9月鮑溝公社呂坡大隊黨支部書記赴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原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開國上將楊得志、原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志浩都曾到呂坡視察指導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呂坡
  • 別名:雲家樓、呂家坡
  • 所屬地區:山東省滕州市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522
  • 著名景點:呂坡遺址、呂坡家祠、呂坡河
  • 火車站:滕州火車站、滕州東站
  • 車牌代碼:魯D
  • 始建時間:北宋末南宋初
  • 公交:7路、22路、K217路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家族文化,呂氏家訓,交通,旅遊,地圖信息,

歷史

呂坡位於山東省滕州市,距離市區10公里,鮑溝鎮正北,兩面環河,漷(kuò)河北支流在呂坡村後與漷河南支匯合,風景秀美,交通便利,北臨國道104,滕微公路穿境而過。
呂坡文化底蘊深厚,建村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末南宋初(1120~1138年)。原名雲家樓。元初改名呂坡。位於呂坡村西南的呂場,建於清中期(1726年),原為佃戶村,呂姓居多,1957年劃歸呂坡村。
1943年劃呂坡一帶為沛滕邊中心縣第二區。
1956年呂坡劃歸滕縣為鮑溝區。1958年6月撤區建中華人民公社,呂坡屬鮑溝人民公社。
1966年5月撤鮑溝、金莊兩公社合建鮑溝區。1968年12月撤區恢復原鮑溝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滕縣(今滕州市)鮑溝鄉改為鮑溝鎮。設呂坡村辦事處屬鮑溝鎮。

地理環境

呂坡地處平原,交通便利,北臨國道104,滕微公路穿境而過,兩面環河,風景秀美。郭河北支流經8.8公里,郭河南支流經6.15公里,在呂坡村後與郭河南支匯合,系季節性溢洪河道。

行政區劃

370481108223 122 呂坡村委會,現有人口3162人,耕地面積2779畝。
[呂坡辦事處]
呂坡3162人,東石936人,中石846人,西石1806人,馬莊1477人。

經濟

主要農經作物小麥、玉米、花生、大豆、黃姜等。
煤礦資源較為豐富。
呂坡煤礦(棗莊監獄)、佳斯達煤業。

  
(歡迎有志之士,前來投資發展興業)

家族文化

呂坡原名雲家樓,古為丁屯鎮駐地,以丁姓居多,南宋後期,蒙古南下,對原金朝統治的北方地區大肆屠戮,使丁屯鎮丁姓遭遇滅頂之災,現村內沒有一戶姓丁。
萊蕪譜氏記載,古滕呂氏正是北宋名相呂蒙正嫡傳。元大德年,呂蒙正嫡孫呂俊,移民至河南新安;俊之曾孫呂大公於元末避亂由河南新安遷至山東萊陽;大公之子呂信復,於明洪武三年,由萊陽遷至南宮村;呂信復生二子,其長子呂直興由萊蕪南宮村遷至萊蕪呂家芹村;次子呂福善,於明洪武五年扶老母逃荒,由萊蕪南宮村遷滕州城南十八里,漷河岸邊棲身。
明朝初年,始祖信復公之二子福善公,呂姓由山東萊蕪遷往此地,村名改為呂家坡(因地勢較周邊地區高,故稱坡),現名呂坡。呂坡現近4000人,是鮑溝鎮人口第一大村,其中80%以上為呂姓,已逾二十二世。
呂姓代代耕讀傳家,家道逐步繁昌,人丁越來越旺。呂文進,明時大儒,授省祭;呂應源,監生,為明萬曆儒官;其胞弟呂啟源,舉人,明萬曆甲午舉孝廉,官蓬萊掖縣知縣;呂大呂,清康熙辛酉貢士,為日照司訓……呂啟源、呂玉鉉縣誌皆有傳。清嘉慶道光年間,良田千頃,富甲一方,曾掛千頃牌,呂貢,官布政司。清翰林院編修高熙哲在為《呂氏祖譜重修序》中寫道:“呂家坡者,為福善裔,嘉慶道光之間,以農起家,人謂:盡馬力一策,不能出呂氏田廬……”可見田地之廣,被譽“蕃陽望族”。
今呂坡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文革”時期是山東省“農業學大寨”的典型,有“紅旗大隊”的美譽,1969年9月,村支書呂宜蘭帶領全村搞農業抓生產,業績突出,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原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開國上將楊得志、原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志浩等重要領導,都曾到呂坡村視察指導工作。
上世紀60年代創辦的呂坡農業中學,多次被國家級和省級報刊、電台報導成為當時各地黨員幹部、民眾學習的典範,被確定為全國教育改革的典型。1996年合併其他農中,搬遷至鮑溝二中(2006年併入鮑溝中心中學),原呂坡農業中學舊址廢棄,仍保存完好。當代呂坡也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其中,在中央黨校大禮堂隆重上演的大型歷史劇《墨子》劇本的主編呂宜芳先生就是呂坡人。
人物:
呂蒙正,北宋宰相。
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昇州。後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
呂文進,明時大儒,授省祭;
呂應源,監生,為明萬曆儒官
呂啟源,應源胞弟舉人,明萬曆甲午舉孝廉,官蓬萊掖縣知縣
呂大呂,清康熙辛酉貢士,為日照司訓
呂玉鉉
呂貢,官布政司
呂宜蘭,曾為山東省勞動模範,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滕縣革委會副主任,中共滕縣縣委常委,濟寧地區革委會副主任
呂宜勇,曾任海南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海南省省委委員
滕縣保衛戰編劇———呂宜芳
滕州一中黨委書記、山東省勞動模範、國務院特殊津獲得者、教育專家——呂宜坤
(歡迎繼續補充)......
呂坡呂氏家族輩分序列:
復修宜傳世
高顯承美宗
念慈應有素
義業欲光榮
國泰家聲啟
運興惠澤長
註:一、前二十輩為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族譜時所命名的輩分;後十輩為1994年重修族譜時所命名輩分。
二、“復”字輩為第十五世,依次類推,至“長”字輩為第四十四世。
呂坡呂氏祠堂碑記(嘉慶四年)
呂氏世傳其先呂大公當初自萊蕪遷滕縣之有呂氏自大公始 大公十一世孫永商十二世孫梅亭睹族姓繁衍恐久而失始建祠以志不忘日夜經營幾殫心力辛亥歲工竣成禮二公永商梅亭延族人而告之曰嗟乎古者禮莫隆於祀重所以尊祖尊祖則敬宗敬宗則收族以廣孝也吾族自 大公後十五世於茲矣子姓即繁慶弔或不能相通歲時聚會至有不相識者然溯厥初生則一人之身而己自一人以視子姓其疾痛疴癢呼吸相通夫豈有彼此哉今之登此堂者愾然動其愛愨之誠而油然長其睦友之心親親上賢敬老慈幼賑困窮孤弱同好惡以無負先人俯視一體之意孝之道蓋莫大於此吾族其志之乎眾皆唯唯乃謀鐫銘以次其事於麗牲之石予嘉之曰是其猶存古之道也夫乃為辭曰
太岳之裔受姓曰呂代有達者用光世譜維
呂大公肇居斯土 公之文孫世克孝爰始爰謀爰作公廟古滕之陽水之堂構孔固祀事有常序族敦睦惟德馨香吁嗟百世永茲丞嘗
候選知縣丙午科舉人殷苞拜撰
註:此碑立於呂坡家祠院中,文所記載內容與後人家譜、家祠重修記不相吻合,本詞條以近代碑記為主。經探訪,由於文物保護意識不足,其他碑記多被用於水利、建橋、修路或毀壞,現存有呂大公、二公墓碑,被棄於村南首。
賡雅祖《續編族譜序》
族譜者所以志一族之世系使不紊者也有譜則昭穆序支派分親別雲仍相繼朗若日星故名門巨族未有不以譜為急務者吾族自始祖於元初來滕迄今已十六世族姓繁衍分門別戶散處者數百餘家曆元明以及國朝人文蔚起六世祖秀寰公以鄉貢授蓬萊教諭越八世伯簧公以明經選日照訓導雖無大顯達而食廩游泮之士代不乏人此四方親友謬推為滕陽望族者也惜譜牒不存族眾散失即萃處一村者尚遠近莫分而散居遐方者不幾視一家路人乎即如近今四方呂姓鹹曰祖居朴里及考其世系盲然不知甚有孫不知祖名子不知父名者良可悼嘆豈非譜之不修以至此哉乾隆庚戌族祖繼湯公族叔魁軒公首倡大義糾集族人共輸資財創建祠堂中堂三楹對廳三楹東西列兩廡茶室廚灶俱備辛亥告成率族人行妥主禮仰瞻棟宇之輝煌俯視子姓之蕃衍凡我族人莫不歡欣鼓舞誦二公之功於是遂有修譜之議但建祠既所費不貲殷實者可以再輸貧乏者未免貽累緣是中止延及今春二公告雅曰既有祠以妥先靈豈可無譜以聯族黨況予二人年逾六旬及今不修後將無及修譜之事刻不容緩爾其勿憚編次之勞雅唯唯然而有難焉者昔者吾族濟濟多士如萊封公寬夫公嘗有志於譜而但存草本嗣後我堂叔南金公亦有此志而但有我高祖碑陰世系圖況今老成凋謝纂修無人雅才短智安能當此重任二公曰是不難前之未克有成者以族眾難以糾合耳今現有建祠舊規一為通說無不樂從至於譜之序現有二公草本前之已序者仍其舊後之未序者使之各支各序汝不過一為校閱耳雅不禁鼓掌稱善不敢不學辭於是偕諸弟參考校正逾數月稿脫遂付梓刻聊以分遠近別親使世系不紊俾後之子孫有所考據云爾
嘉慶肆年歲次己未孟冬 十三世孫 賡雅謹識註:此譜文所記載內容與後人家譜、家祠重修記不相吻合,本詞條以近代碑記為主
呂氏族譜重修序
呂神農世胄也在唐虞之代佐熙帝載功在生民受地於宏農之間有從孫曰伯夷受唐帝命典三禮帝用嘉之使為諸侯伯徧掌四岳故號太岳其後佐禹平水土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呂者膂也謂能為天子股肱心膂也其地今蔡州新蔡是也歷夏及商世有其國迄周穆王世呂侯入為司寇爰及宣王易呂為甫其尤著也當商周之際呂尚起自田間為王者師表東海封於齊傳至戰國齊康公七世孫曰禮奔秦為柱國少宰北平侯有二子曰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高帝入關封陽信侯謚曰胡當康公未失國時呂氏子孫散居於韓魏齊魯之間其後徙東平壽張又居河東見於史傳者難覼縷數也嗚乎吾滕之有呂氏其聚族於斯也蓋五百餘年矣有明始建國天下雲擾而滕適當其沖故家名族其存焉者百一耳洪武二年始定遷民之議來者唯洪洞為最呂氏之先蓋遷自萊蕪者其始祖曰福善越至國朝族姓益繁其居呂家坡者為福善裔嘉慶道光之間以農起家人謂盡馬力一策不能出呂氏田盧信哉是言也然好以周急聞於一國其居漢宮者為位已裔其為人也多勤勞力耕然其俗好排難解紛而以長厚名其負山以居者為黃溝村比年以來羣盜如毛黃溝獨能糾合數十村落以捍衛桑梓其散居鄒嶧三縣之間者不可悉數也今夫族姓之繁也雖近在十數里或數里不能遍觀而盡識也而一登於譜牒則不啻親接其言論色笑而展卷遇之癸亥夏呂子慶浩將其族譜介於楊子四勛而請序焉越日呂子保元又請余竊惟請序之意無他乞言而已為序之意亦無他贈言而已誠使居呂家坡者率其先周急之意擴而充之而仁徧於一方矣居漢宮者本其先長厚之俗擴而充之而忠信周於一國矣居黃溝者本其捍衛之勤擴而充之而義勇聲於天下矣雖謂四岳之餘蔭至今存可也若夫篤一本之愛聯手足之誼修歲時魚菽之薦敦敬老慈幼之文呂氏當稔聞焉必有合乎典禮之遺緒也
賜進士出身誥授朝議大夫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甲午科山西正考官掌貴州湖廣道監察御史署科給事中宣化府知府邑人高熙喆頓首拜撰民國甲子孟冬續修呂氏族譜序(高熙喆
續修族譜序
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邑之有志也。吾呂氏族譜原由十世祖開齊十一世祖彥博始定譜稿(手抄本)清嘉慶四年由十一世祖永商十二世祖梅亭十三世祖賡雅復修。旋於民國十年十四世祖振榮十五世祖復山十七世慶浩、慶元等發起重修迄今七十餘年也。 盛世修志,民殷續譜,尊祖敬宗乃吾中華民族之美德而吾族之悠,文明之昌,置共和國成立越四十餘載,百業俱興,國泰民安。徙居魯、蘇、皖、冀、豫等地呂氏後裔,木本水源之思油然而生,敬宗睦族之意沛然而至,遂有此續譜之舉。自十六世至廿世五代百餘族人奔波探訪艱辛備嘗,歷時二載,反覆考證,遵譜例修,選組族人彙編稿就譜成,世系支派昭然明皙,此誠吾呂氏家族百年盛舉也。 吾呂氏自二世祖福善從萊蕪徙滕至今近六百餘載,繁衍生息二十餘世,子孫後代數以萬計,乾、嘉之際曾富甲一方。五世祖文進公六世祖應源公八世祖大呂公皆一代名儒。啟源、玉鉉二公邑志皆有傳,古滕呂氏不愧為蕃陽望族矣。今世和景明吾呂氏後裔或從工從農或從政從文業績卓著建樹良多。或為政立功或從文著書立言,影響遠播海內外。 嗟夫,吾之呂氏實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之優秀一員也。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後世來者當追祖先創業之艱,勵精圖治,奮然進取,愛國愛家,為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做出應有之奉獻。 吾呂氏族譜四次續修既舉,不可中斷,乃設譜委會若干人,分工負責組織健全兢兢業業事必務實,以老譜為據,按譜上註冊為依,統一世輩為續,共同商榷,議同議注,群策群力,勉為此譜成,為此次修續祖譜作序。倘後世子孫觀乎此,能動飲水思源之情,奮起行,成就經天緯地之大業,則吾呂氏大幸事矣。是為序(山東省科學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東省勞動模範,原滕州一中黨委書記,呂宜坤撰)
族譜續接序
吾古滕呂氏,明初由萊蕪徙滕。時,天下雲擾,而滕適當其沖,舊家名族,其存焉者,百一耳。吾福善祖扶母乞討至此,家當僅一擔矣,箇中困頓,可想而知。然福善祖既孝且勤,披荊斬棘,遂在滕卓然而立。後,吾呂氏代代耕讀傳家,詩書繼世,重乎孝悌、信乎仁義,教子有方,代有傳人,家道興焉。文進祖明時大儒,授省祭;應源祖為明萬曆儒官;其胞弟啟元祖,明萬曆甲午舉孝廉,官蓬萊;大呂祖清康熙辛酉貢士,為日照司訓;貢祖字獻,清監生,敕封儒林郎,明清之際,田地千頃,富甲一方,被譽為蕃陽望族。今世和景明,吾呂氏後裔,族脈興旺,如日中天。其祖地呂坡村,曾為省級先進單位,呂坡農業中學,全國教育改革之典型。村黨支部書記,呂氏裔孫宜蘭,為山東省勞動模範,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中共滕縣縣委常委,濟寧地區革委會副主任等職。裔孫宜勇,現任海南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海南省省委委員……。呂氏子孫,人才輩出,或從軍以衛國,或從政以愛民,執教者培育英才,務農者建設鄉村,為文則著書立說,為商則誠實守信,各行各業,建樹者良多,英豪遍神州,美名揚天下。此乃先祖陰德庇護,亦是後世子孫自強不息拼搏奮進之由也。自福善祖徙滕,至今逾六百餘年,繁衍二十餘世,現有子孫數萬之眾,分居滕,及鄰縣、鄰省,枝繁葉茂,蔚然沛然,蒼天佑我呂氏家族之厚,後人能不感嘆深思乎?!
鳴乎,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千萬人之身耳,而千萬人之身,悉由一人之身以啟之也。吾古滕呂氏,為明族脈、保倫理,曾四修譜牒,箇中艱難,閱四序可知。然往前追溯,復又茫然:只知初福善祖由萊蕪徙滕,然世居何地?先祖何諱?無端無憑。故承前不銜,史留空洞,遂成族人心中長久之糾結,代代之心痛,悵然若離根之木、無源之水,能無惑乎?!今逢盛世,政通人和,國富民盈,呂氏族中家業愈旺、人才愈眾,其尋源求本之心則愈痴,糾結於心,寢食不安,即前赴後繼,殫精竭力,尋脈絡,訪親友,集資料,前後數度去萊蕪尋根,窮本溯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近年條分縷析,廊清脈絡,正本清源,續上了數百年之流傳,至此,吾滕州之呂氏家族代代之夙願遂矣!
吾呂氏系出炎帝,其後伯夷,佐舜掌四岳,又佐禹治水土,賜姓為姜,賜氏曰呂,並封為呂侯,建立呂國,號稱太岳。歷夏及商,世有其國。呂者,膂也。謂能為天子股肱心膂也。數傳至呂尚,字子牙,出誓蒼雉,平商牧,而定天下,周王立為師,尊之尚父,故呂氏有尚父世第之稱,並分封於齊,都營丘。因史料記載翔實,所傳世系清晰,故為吾呂氏一世祖。其子汲襲位為丁公,二世也。至十二世桓公,責貢苞茅,以匡周室,九合諸侯,為春秋霸主也。迄至康公,遜國於田氏,遷於海上。世至於秦,呂氏不韋,為秦國相。封
文信侯,著《呂氏春秋》。漢有單父呂公字文,封臨泗侯,追謚宣公。時,呂氏居侯、王者於高帝、惠帝、高后之世者,十有四人。後唐有延之,五十二世也,開元進士,官越州刺史,浙東節度使。其孫岩,為純陽真人。傳說中,八仙之首也。至兩宋為呂氏發展之鼎盛時期,五十八世祖夢奇、五十九世祖龜祥、六十世祖蒙正、六十一世祖夷簡、六十二世祖公著,五代名臣,光昭史冊。夷簡祖六父子,尤有功於朝廷。夷簡公薨,帝篆其碑曰:懷忠配享仁宗廟。其叔蒙正三次入相,九子居官。宋代功業之隆,莫過於呂氏。封岳釣渭,遺風宛在。吾古滕呂氏正是蒙正祖嫡傳。七十二世祖俊公,於元大德初年遷至河南新安,俊之曾孫七十五世祖大公於元末避亂由河南新安遷山東萊陽,大公之子,七十六世祖信復,於明洪武三年,由萊陽遷至萊蕪南宮村,其長子直興祖由南宮村遷呂家芹村。吾祖福善為次,為七十七世孫,由萊蕪南宮村遷至古滕之南立足,今方有呂坡村。  嗚呼,念我福善祖徙滕已逾六百餘年矣,其間歷四朝二十餘代,囊日只見其流,未知其源,當今被呂氏後人尋得,數百載岌岌欲斷之譜欣然成續,求本而有循,溯源而有據,可謂天大機緣也,吾呂氏家族洪福齊天矣!古滕呂氏與萊蕪祖籍族系,衍變脈明,枝系理清,輩分不紊,無論世系、年份、傳聞、宗譜無一不合,正所謂信以傳信,垂諸百世,確鑿無疑者也。值此大幸,能無傳乎?族譜者,若國之有史,至為緊要,不可或缺,親親必尊祖,尊祖必敬宗,敬宗必聚族,聚族必理緒,是為譜牒也。古滕呂氏族譜今與萊蕪總譜續接,族人命吾作序,心中惴惴,敢不從命?譜成,古滕呂氏家聲得彰,子孫夙願得嘗,值此,吾呂氏後人當思祖宗之陰德,效祖宗之偉業,發匡濟天下之宏願,致呂氏家族生生不息,代代向上,揚我家族之美德,振我國家之宏威,以慰祖宗在天之靈焉!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呂坡呂氏始祖碑文記
夫物生在天,人生在祖,一木千枝,同出一本;一川同流,並溯一源;一族多門,共拜一祖。吾呂氏系出炎帝,其後伯夷,佐舜掌四岳,又佐禹治水土,賜氏曰呂,號稱太岳。數傳至呂尚,佐周滅商。分封於齊,為吾呂氏一世祖。秦漢至唐,代有顯人。兩宋為呂氏發展之鼎盛時期,六十世祖蒙正,三次入相,九子居官,五代名臣,光昭史冊。吾呂氏正是蒙正祖嫡傳。七十二世祖俊公,於元大德初年遷至河南新安,俊之曾孫七十五世祖大公於元末避亂由河南新安遷山東萊陽,大公之子,七十六世祖信復,於明洪武三年,由萊陽遷至萊蕪南宮村,其長子直興祖由南宮村遷呂家芹村。吾福善祖為次,由萊蕪南宮村遷至古滕之南,為七十七世也。時,洪武八年,福善祖扶母乞討至此,家當僅一擔耳。然福善祖既孝且勤,披荊斬棘,遂在滕卓然而立。後,吾呂氏代代耕讀傳家,詩書繼世,重乎孝悌、信乎仁義,家遂興焉。明清之際,良田千頃,富甲一方,家族興旺,人才輩出,被譽為蕃陽望族。今世和景明,吾呂氏後裔,更是族脈興旺,其祖地呂坡村,曾為省級先進大隊,呂皮農業中學,全國教育改革的典範。子子孫孫,或從軍以衛國,或從政以愛民,執教者培育英才,務農者建設鄉村,為文則著書立說,為商則誠實守信,各行各業,建樹者良多,英豪遍神州,美名揚天下。此乃先祖陰德庇護,亦是後民子孫自強不息拼搏奮進之由也。世世子孫,當思祖宗之艱辛,勉為賢肖,莫忘先人遺澤,共圖報稱,致呂氏家族生生不息、代代向上,揚我家族之美德,以慰祖宗在天之靈!
台灣老兵尋根
呂坡村原有一座呂氏宗祠,宗祠內有兩棵明朝栽種的銀杏樹。“文革”時期呂氏宗祠被改造成國小,兩棵古樹保存了下來,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樹齡600餘年;兩棵大樹一雄一雌,樹幹粗壯,枝繁葉茂,每年都是碩果纍纍,兩棵大樹被呂姓子孫尊為守護神。
一位呂坡人解放前隨國民黨軍隊到了台灣,十幾年前得了重病,當他自知時日不多的時候,寫信給老家親人,要求寄給他一些老家宗祠的“白果”(銀杏)。老人的侄子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和銀杏寄到了台灣,老人將銀杏果和葉食用,病竟神奇地好了起來。2011年3月份,百度滕州吧一位網名為“落葉歸根滕州”的台灣高雄網友,發了一篇其父親想念呂坡銀杏樹的帖子,引起了一定反響。每當白果成熟和落葉的時候,呂姓子孫都會收集一些果實和樹葉,有些小病服用很有效果,如今已成為一種思鄉代表。
同宗:
廷懷公支系(微山、沛縣)
後世搬出除滕州外,至微山沛縣等地。始祖信復公之二子福善公,廷懷公祖籍山東滕州呂家坡,是信復公5世孫,於清嘉慶——光緒年間渡湖西來,新建家園;呂氏後裔主要分布於微山呂莊,沛南呂新莊、丁灣、孟灣、前馬村西院等地。亦多有再遷者。
大行公支(新沂
新沂市呂姓,始祖萊蕪信復公,始遷祖大行公是信復公裔孫11世,現有5000多人,已繁衍28代。主要分市新沂市中西部鄉鎮,瓦窯街集村、草橋鎮、港頭鎮、王莊鎮等地。堂號為“東萊堂”。據祖輩傳言,祖先是山西人,後遷山東,明朝年間又遷入新沂。

呂氏家訓

傳家兩字耕與讀;
興家兩字勤與儉;
安家兩字讓與忍;
妨家兩字淫與暴;
亡家兩字盜與奸。
休寸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言。
休做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休犯國家之法,休違社會之德。
吃緊在各求盡分,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
門戶不患妻而患無志,交友不患寡而患從邪。
天地情長,人生常哀,生死何足珍!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腦中無一番道理。神昏如醉,體解如攤,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成業,辱父母家聲。斯人也,鄉黨為之羞,妻子為之淪。豈可為人乎!
家訓,所鏡。朝夕育恩,身體力行,永懷不忘。

交通

距離市區10公里,鮑溝鎮正北,兩面環河,風景秀美,交通便利,北臨國道104,滕夏公路南北穿境而過。
公交:
22路——奧馳駕校至呂坡,2元
7路——滕州長途客運總站至泉上礦,呂坡站下,南行2公里
K217路——滕州西客運站至滕南醫院。石廟希望國小站下,北行約0.5公里

旅遊

呂坡遺址
呂坡遺址是山東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現已就土封存,其位於鮑溝鎮呂坡村西,是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含有大汶口、龍山、岳石、周、漢各個時期的遺存,最古老的遺存距今約5000餘年,古老程度僅次於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
呂坡家祠呂坡家祠
遺址北靠自東北向西南流的老漷河,為一河旁高地。1987年春,山東省考古所與滕縣博物館聯合。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1989年秋滕州市博物館又進行複查。遺址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500米,面積3.8萬平方米。
遺址範圍內土溝的西壁上,暴露出大汶口時期的灰坑,內含有較多的草木灰、紅燒土塊、陶片等。採集的標本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鼎足、器蓋、陶杯、觚形杯、高柄杯口沿、殘石器;龍山文化時期的匜口沿;岳石文化時期的盆口沿,西周的鬲口、蠶豆,東周的豆把、瓮口沿。據採集的標本分析,該處遺址含有大汶口、龍山、岳石、周、漢各個時期的遺存,棗莊市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山東省政府認定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呂氏宗祠
呂坡村原呂氏古宗祠(現僅存呂坡村委西院)於清嘉慶光緒年間修建,幾次擴建、修葺形成了前、後家祠,建築恢宏。“文革”時期,在村支書呂宜蘭帶領下,呂氏幾代列祖修建的呂氏宗祠遭遇滅頂性破壞,後被建成村委、民居、倉庫、呂坡國小等。昔日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已不復存在,文物被災難性毀滅,兩棵明朝洪武年間栽種的銀杏樹和一顆古槐樹(老國小校後)得以保存下來,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樹齡600餘。2011、2017年僅存宗祠再次修繕,並舉行祭祖儀式。
每逢正月十四和十月十四為呂坡廟會,至今貿易往來頻繁,熱鬧。另外,每月初二、初五、初七、初十、十二、十五、十七、二十、二十二、二十五、二十七、三十為古呂坡大集(即今農貿市場,市場街)。

  
呂坡灣(擬建呂坡濕地公園)
漷河南北支匯合的地方叫呂坡灣,這裡水草豐美,景色宜人,每個到過呂坡灣的人都會被她的美所折服,秋天,呂坡灣靜悄悄地鑲嵌在秋葉織成的花地毯上,夕陽將絳紅暖色調塗抹在小河灣的水面上,小河灣周圍仍然保留著夏天還未完全褪去的綠色,豐腴有些發黃的蒿草還長在那裡,豐收的莊稼還在最後沐浴溫暖的陽光。不遠處,可見幾間茅屋裊裊飄浮的炊煙,秋陽染紅了水邊叢叢低矮的樹,它們在微風的親吻下歡快地搖曳,跳躍著優美的舞蹈!
秋天的呂坡灣,有她獨有的風韻,她一絲不苟地用清濯的水哺育周圍稠密的林木,青青的小草。她用甘甜的乳汁讓牛羊喝醉,嘀鳴的鳥兒亮翅。她育出來的魚蝦,引來老者垂釣野鴨嘻戲,水鳥飛吻。在天高雲淡的日子裡,來到呂坡灣,享受大自然給予甜蜜的愛,大有脫俗之感,十分愜意。
漷河白鷺,請保護!漷河白鷺,請保護!
夏秋月份白鷺遷徙滕州流域,呂坡河上時常會有幾隻白鷺沿河岸、沙灘、泥草灘及小溪流覓食,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近年越來愈發稀少,白鷺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一切捕獵行為屬違法行為。)
 
三娘廟
民國年間,滕州境內道庵僅兩處,即顏村天齊廟和呂坡的三娘廟,有道姑四人,屬龍門派。建國前,滕州大部分道觀不是年久失修,即毀於戰火,或改建成為學校。建國後,絕大部分道教建築改建學校、倉庫、也有一部分毀於政治運動或工程建設。
呂坡村三娘廟文化大革命期間慘遭破壞、毀盡。1967年道教活動停止,也標著滕州地區本土道教活動終結。
鳳凰頭
呂坡村東南漷河支流(當地人稱,呂坡東河),每當豐雨季節,河水抬高,水流急迅,形成自然景觀,酷似鳳凰起躍,頗為壯觀。被呂坡人稱為“鳳凰頭”。

地圖信息

地址:棗莊市滕州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