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圻

呂圻(1517年—1589年),曾任鎮撫、參將,封為鎮國將軍。原籍河南汝陽,後遷安徽濉溪縣東趙集山南呂村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濉溪縣東趙集山南呂村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呂圻(1517年—1589年),曾任鎮撫、參將,封為鎮國將軍。原籍河南汝陽,後遷濉溪縣東趙集山南呂村居住。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沿海人民紛紛組織武裝抗倭,嘉靖皇帝亦調兵遣將相助。呂圻是當時的一員戰將,與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同期抗倭,曾在通州(今江蘇南通)、海門、泰興、奉化等地與倭血戰。

主要事跡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秋,倭寇復自江南來犯,隨即遭到各鹽場灶勇和官軍的迎頭痛擊。八月十八日卯時,倭賊在余東正場搶劫商鹽贛船2隻,從運鹽河向西行。百戶伯永福統領官兵追至曹嚴窪地方對敵,得獲倭箭12支,火筒1個。十九日,各寇流至余東場西便倉地方。分守通泰參將梅希孔調掘港場把截、宿州衛鎮撫呂圻、通州所千戶顧萬元,會同百戶伯永福等,並力堵截。有餘東場耆民江畢等人與賊交鋒,斬獲首級1顆。各賊退入灶戶袁祿家,至夜逃往海門舊縣。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復自江南大舉犯通州,焚掠諸鹽場。六月初八日,倭船26隻,1400餘賊,自江南直指狼山。海防兵備右參政兼副使張景賢聞報,隨遣官軍先據狼山,倭不得登岸,乃東去王灶港住泊。景賢部督官軍分地防守,各營互為犄角之勢。又調呂四、余西、金沙、西亭各場官兵灶勇前往策應。伯永福、呂圻等官軍與倭賊水戰三日,數十合,倭眾被箭射、銃傷者甚多,賊勢益沮。十二日,倭引舟奔突東行,伯永福、呂圻等官軍水陸齊進銜尾追擊,倭賊大敗,被射傷落水者不計其數,斬獲倭寇首級甚多。余倭帶傷東行,呂四場水軍千戶陳嘉謨等率官軍晝夜追剿。倭大敗,殘賊狼狽遁去。
事寧,鳳陽巡撫鄭曉派員查勘經過情形,羅列各官功罪上奏於朝廷。呂四場副使李政、百戶伯永福、鎮撫呂圻各升一級。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乘船從外洋進象山港,大舉進犯浙東南沿海鄞州、奉化、象山等地,來勢洶洶。沿海軍民奮起反抗。胡宗憲遣游擊王應岐、何本源、參將呂圻部士兵分赴各地,同當地官軍共同剿殺倭賊。四月底,侵犯鄞州大嵩所的倭寇被王春澤帶兵從橫山汛地處逐出。倭寇登船逃往外洋,又遭伏候在外海的各路哨兵襲擊,傷亡慘重。余敵慌亂中退回岸上,並焚船逃竄到鮚埼。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二日,倭賊乘船16艘從奉化西(棲)鳳嶺登岸。盧鏜、何本源鼓行前趨。呂圻、王應岐兵前後繼發。至三日,賊竄至裘村。總兵盧鏜分兵三路迎敵。把總胡良瑤、李超兵先與敵人交鋒。副使王春澤隨後領兵趕到,與裘村民眾齊心合力作戰。成為困獸的倭賊頑固抵抗,士兵殊死作戰,賊大敗。這一仗,抗倭軍民共斃敵157名之眾,成為奉化抗倭史上殲敵最多的一次戰鬥。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八日,從梅山港突入天童的近二百賊,被呂圻追至東湖,哨兵湯時茂等士兵斬賊酋一人。倭賊趁夜逃入石橋、湖頭、橫溪等地,奔入山徑。王春澤遣指揮艾升由小路攻擊。賊從朱家店逃竄,被士兵生擒二人,斬首五十六人。呂圻兵斬首二十一。至暮收兵時,發現一賊負傷竄入山中,千總汪廉斬之於菩提嶺下。
面對外敵侵略,伯永福、呂圻等帶領民眾,不但用雙手壘築起一道道抵禦工事,同時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一道道銅牆鐵壁,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呂圻抗倭戰功卓著,被封為鎮國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