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心理

吸菸心理

吸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需求、一種習慣和一種心理依賴,吸菸時的動作也能反映出的一個人內心的文化。多年來,中國菸草一直保持著多個“世界第一”。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吸菸人群的結構和吸菸心態的背後卻是貧窮、焦慮以及生存壓力,大多也是一種隨眾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吸菸心理
  • 外文名:Smoking psychology
  • 本質:一種心理學行為
  • 適應對象:吸菸者
背景資料,警示,

背景資料

吸菸心理
不僅是越窮越吸,更是越焦慮越吸
譬如調查同時還顯示,男性、40—49歲者、無業人員、農民、工人,文化程度低(國小或國中文化),離異/分居,低收入人群的現吸菸率較高。但事實上吸菸不僅是因為貧窮,也因為焦慮和壓力,高收入者的現吸菸率也高達22.7%。同文化低一樣,窮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調查沒有顯示出來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以及公平感的缺失。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抽得不是煙,而是焦慮。各國經驗都表明,菸民的多少實際上就是國民的幸福指數。
男、女吸菸和非吸菸人群都認可吸菸是人際關係壓力
在古人就有“往往以煙槍敬客,恬不為怪”的說法。而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男性吸菸人群認為吸菸有助於交際應酬的前者有67.8%。認為煙是空閒的消遣品的有64.7%。中國女性吸菸人群和非吸菸人群在吸菸認識上,認為吸菸有助於交際應酬的,前者占52.14%,後者占37.45%。因此,我國現有的這支龐大的菸民隊伍的總量與結構,必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未來中國的菸民總量與構成產生很大的影響。
吸菸是符號消費:借吸菸滿足階層“焦慮”
有些人以抽高檔煙擺闊掙面子,而且香菸與個人的消費能力始終成比例。有錢的人抽好一點的煙。香菸的價格層次培養了人們用香菸標示人身層級的文化需求。抽高檔煙的人被視為有錢有勢,抽低檔煙的人被視為癟三。由於高層人士的身份需求,高層人士不放棄抽菸。而下層人士傾向於模仿上流社會人士的行動模式的內驅力是天生的,從而培養了大量的低收入層次的模仿者。在布迪厄看來,社會總是處於區隔——混同——再區隔的文化抗爭中。而布希亞把這種現象歸結為符號消費,人們消費的不是香菸本身而是香菸層級符號。
女性吸菸大多為對獨立與平等的焦慮
男性吸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吸菸驅除不良情緒,控制自己的緊張、焦慮,不少人在自己情緒低落、悲傷時吸菸量增加。而女性則不同,她們之所以吸菸,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吸菸表示自己自立、與男性平等、新潮,或希望通過吸菸減輕體重。女性吸菸者中真正像男人一樣具有“菸癮”的其實非常少,他們更注重的是吸菸活動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時尚感,而不是菸草本身給身心帶來的滿足感。

警示

吸菸有害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