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甫行狀

《吳純甫行狀》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吳純甫行狀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歸有光
  • 作品出處:《震川先生集》
作品原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吳純甫行狀
先生性吳氏,諱中英,字純甫。其先不知其所始,曾祖傑,自太倉來徙崑山。祖璇,父麒,母孫氏。
先生生而奇穎,好讀書。父為致書千卷,恣其所欲觀。里中有黃應龍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師事之,日往候其門。黃公奇先生,留與語。貧不能具飯,與啜粥,語必竟日還。先生以故無所不觀,而其古文得於黃公者為多。先生童髻入鄉校,御史愛其文,封所試卷,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開化方豪來為縣,縣有重役,召先生父。先生以書謁方侯,侯方少年,自謂有文學,莫可當意。得書,以為奇,引與游,甚歡。其後方侯徙官四方,見所知識至吳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意氣自負,豪爽不拘小節。父卒,遺其貲甚厚。先生按籍,視所假貸不能償者,焚其券。好六博、擊球、聲音、婦人,擁妓女,彈琵琶,歌謳自隨,數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節自矜飾,顧不屑為齷齪小儒。篤煙孝友,急人之難,大義落落,人莫敢以利動。令有迎館先生者,欲有所贈遺,見先生,竟莫能出一梧。先生之弟,嘗以事置對,令閱其姓名,疑問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與其徒考古論學,庭宇灑掃潔清,圖史盈幾,觴酒相對,劇談不休。雖先儒有已成說,必反覆其所以,不為苟同。後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為稱揚。里中人聞之,輒曰:“吳先生得無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當世。而吳先生年老猶為諸生,進趨學宮,揖讓博士前,無慍色。
年四十四,始為南都舉人。先生益厭世事,營城東地,藝橘千株,市鬻財自給。日閉門,不復有所往還,令兒女環侍幾傍,誦詩而已。少時所喜詩文,絕不為,曰:“六經聖人之文,亦不過明此心之理。與其得於心者,則六經有不必盡求也。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試禮部,不第。還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是歲四月某日也。距其生弘治戊申月日,得年五十有一。娶陸氏,蚤卒,無子。側室某氏,生子男一人,原長。女三人,長適工部主事陸師道,其次皆許聘。予於先生,相知為深。十年前,嘗語予曰:“子將來不忘夷吾、鮑子之義,吾老死,不患無聞於後矣。”於是先生弟中材使予為狀,不可以辭。嗚呼!先生不用於世,予所論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文學賞析

行狀,又名狀、述或行述,是傳記散文中的一體,主要記述死者的世系、籍貫、生卒年月以及生平事跡等等。這一類的文章,往往多誇飾溢美之辭。
吳純甫是作者熟悉的友人,二人相知甚深。作者為他寫行狀,態度基本上是客觀的。既寫他的生而奇穎,善為文章,又寫他的晚年對“少時所喜詩文,絕不為”,用心不能專一;既寫他的意氣自負,豪爽磊落,又寫他耽於聲色,歌謳自隨,有富家子弟作風;既寫他的獎掖後進,稱揚後生,又寫他自己累試不進,年老猶為諸生;既寫他的厭惡世事,又寫他的始終不放棄進士考試,以至最後死於進京考試的途中,等等。既寫正面,亦及反面,既頌優點,亦顯缺點,既肯定其才氣文章博學多通,亦同情其屢試不爽不為世用,從而全面地、立體地記敘了吳純甫的一生,把這個形象寫得比較豐滿、可信。
在寫作上,作者精心選材,裁剪得當,所舉事例既典型,又生動,頗能見出傳主性格。如“豪爽不拘小節”,如施善“假貸不能償者”,如“大義落落,人莫敢以利動”,等等,都十分生動傳神。作者還善於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如寫吳純甫生商奇穎,少年有才,用少年進士方豪知縣的始而自傲,“自謂有文學,莫可當意”,及讀吳純甫書信,大為稱賞,“引與游,甚歡”,並從此為吳遠近揚名的事例,從一個側面寫足了少年吳純甫的才情橫溢、雅可人意。再如寫吳純甫清廉自潔,“人莫敢以利功”,則用擬請他當家庭教師的縣令“欲有所贈遺,見先生,竟莫能出一語”來說明,吳純甫的大義落落和縣令的尷尬之態,均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江蘇崑山人。明代散文家。在散文創作方面成果豐富,其文樸實深沉,敘事精當,少論多言,所以文風沉鬱頓挫,生動活潑。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