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抗英戰役

吳淞口位於江蘇寶山縣境(現屬上海寶山區黃浦江與吳淞江匯入長江的出口處,是保衛上海和長江門戶的首要陣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由江南提督陳化成(1776―1842,字業章,福建同安人,出生於金門)駐守。他在前任兩江總督裕謙的支持下,積極備戰,大力加強吳淞陣地防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淞抗英戰役
  • 位於:江蘇寶山縣境
  • 英國:援軍大小艦船100餘艘
  • 相關人物:陳化成
吳淞口,戰役過程,

吳淞口

從吳淞鎮到寶山縣城六七里長的江岸上,共築土塘26座,既可禦敵,又能藏身,儼如一道長城,共安炮154門,統稱西炮台。由陳化成親率蘇松鎮總兵周世榮部1300人防守。在吳淞口的東岸築有一略成圓形的炮台,安炮27門,稱為東炮台。由署理川沙營參將崔吉瑞帶兵1000多人防守。在東、西炮台之後,另有徐州鎮總兵王志元帶兵700人,防守寶山縣城西北的沙背,以防英軍迂迴包抄。兩江總督牛鑒帶兵2000餘人防守寶山縣城,以為後援。陳化成親臨校場,指揮士兵操練演習,並經常對士兵進行愛國教育,他說:“人莫不有一死,為國而死,死亦何妨? 我無畏死之心,則賊無不滅矣!”陳化成在吳淞深得將士敬佩擁戴,連侵略者也畏其威名,有所謂:“不怕江南百萬兵,只怕江南陳化成。”

戰役過程

二十二年四月,英國從印度派來的援軍大小艦船100餘艘,載有陸軍萬餘人,陸續到達中國。三十日(6月8日)英艦27艘,陸續集結在長江口外的雞骨礁附近,並闖入吳淞口內測量水道。五月初八清晨6時,英艦分批駛入沿江,向吳淞進犯。未等敵艦全部泊定,陳化成親自指揮西炮台最先開炮擊敵,戰鬥空前激烈,達兩個半小時,英軍旗艦“皋華麗”號及其他各艦被擊中多次,死傷20餘人。英軍感到:這是“自與中國軍隊作戰以來,中國人的炮火以這次最厲害”。炮戰自清晨至中午,陳化成一直出帳揮旗發炮,與敵軍對擊。但守小沙背的王志元按兵不動。守東炮台的崔吉瑞則作壁上觀,不發炮。而牛鑒見炮戰初勝,竟大擺儀仗,耀武揚威,前來觀戰。英軍發現後,一陣炮轟,牛鑒十分驚恐,急檄陳化成退兵,陳化成不從,牛鑒潰逃太倉。英艦炮火併力轟擊西炮台。周世榮貪生怕死,勸陳化成撤兵,陳化成拔劍怒斥:“向謂爾誠,薦拔若是,今爾負我,以至負國!”周世榮顧自逃命。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守孤立無援的西炮台陣地。他操炮發射,連發數十炮。炮震手傷,血流至脛,還堅持指揮抬槍隊、鳥槍隊,向登岸侵略軍射擊。登入英軍大隊蜂擁而至,他身中7彈不能支,血流如注。最後和所部官兵80餘人全部壯烈犧牲,西炮台失守。東炮台守軍潰散。寶山未戰而失。
十一日上海縣城被占。這次戰鬥亦給英軍以重創,共擊毀敵艦多艘,殲敵數百人。陳化成的遺體收殮在嘉定關帝廟,殯葬時,數萬人罷市哭奠。時人有詩憑弔陳化成老將雲:“報國捐軀日,遙天黯將星,山河留壯氣,風雨泣陰靈;淚灑三年血,名流萬載馨,茫茫煙水闊,憑弔問滄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