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家譜

《吳氏家譜》是比較系完整的家譜。它詳細記了明永樂二年,吳氏自江南遷來後在此繁衍生息的詳細情況。其中除了世系表,還包括道光三年(1823年)吳氏九支十二世孫吳懷慎倡議修建家祠,及續修家譜的有關資料和境內二里莊村,井離莊村、盧龍縣王官營村的吳氏族人在灤縣城內出錢出物同力共建家祠、共修家譜的過程。也涉及到譜序、族田、聖旨、傳記、墓志銘、規勸十條、祖墳、祭文、詩詞等有關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氏家譜
  • 外文名:Wu genealogy
  • 地區:姬水流域
  • 祠堂堂名:延陵堂、渤海堂、著存堂等
記載,碑記,

記載

吳氏宗祠的修建和《吳氏家譜》的續修於道光三年(1823年)同時進行,原來的老譜於崇貞三年(1630年)因兵燹失傳。現在縣檔案館收藏的《吳氏家譜》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續修印刷的。共分上、中、下三冊。包括《陸繼周撰寫的續修吳氏族譜序》一篇,十二世孫懷慎撰寫《吳氏世系》一篇、《世系考證》一篇,《譜系分說》一篇,《世系解》一篇。十二世孫懷慎撰《譜系祠堂圖考》一篇、十二世孫啟剛撰《井離莊譜序》一篇、十二世孫懷慎撰《續添王官營譜序》一篇。十三世孫循恕撰寫《譜序註解》一篇,十三世孫祺齡撰序一篇。十三世孫強恕撰《世系跋》一篇,十三世孫詮沐撰寫《祠譜合成序》一篇,十四世孫其涵、茂之、敦復、際昌、漢章撰序各一篇。十五世孫寶善撰《譜系論》一篇。十五世孫寶善撰《譜系跋》一篇。
另外,家譜中還載有聖旨十三篇、祝壽文二篇、墓志銘一篇、傳記九篇、詩作六首,還有二十個寡婦、烈女被旌表事跡。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做部分摘錄。
一、世系考證序
且夫國有史、家有乘、宗有譜,其義相同其事若異。採風問俗寓褒貶,而別善惡者,史也;慎終追遠睦宗族,而篤親誼者,乘與譜也;然譜也者,遠追祖宗遺蹟,近敘子孫行次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將使人倫道長,教化風行。不肖之子可致為賢,放蕩之徒可使蹈矩。譜系之誼所關大矣。雖與史乘有異,然非具才、學、識之三長,豈得率爾操觚②哉?不肖何知謬承此任,於理於勢推之不可,諉③之不能,謹庶且文人輩出,為灤郡巨族,其先尚有老譜,疑明末改革之時已遭兵燹④,今又歷年久矣。若再聽其因循,吾恐湮沒。之餘其真愈失,非後起之責而誰之責哉?今幸先靈庇佑,譜牒克成,不禁撫心快然。而文字之工拙所不計也,是為序。
十二世孫懷慎敬識
注釋:
①行次:行為等次。
②操觚:觚,此處指古代書寫文字的木簡。操觚即做文章。
③諉:推辭。
④兵燹(xiǎn):戰爭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
二、世系跋
所謂,就是寫在文章或書籍後面的說明,這篇文章比較有文采,情景交融,滲透著辯證,具有思辨色彩,值得一讀。
道光三年①暮春清明令節, 宗族拜奠東郊老瑩之墓,維爾際疏戚②畢至,老幼鹹集,適值堂叔懷慎公與宗族商議,修木主,表儀容,建先祠,纂譜系,表褙修建之事,族人分守其責,各任其職,惟以譜系之任推重吾叔,吾叔始而蹴然辭曰:“譜之為體,森嚴而莫測;譜之為用,廣大而靡涯③。苟有纂緒④,則上已繼往下開將來,尊者知有尊尊,親者知有親親,人倫之道可以日長,教化之風可以長行,修身齊家之道與此興焉,慎也。何知焉敢當此重任?”既而翻然改曰:“譜之為體雖嚴,而有制;譜之為用雖廣,而可稽。苟無纂緒則上失已往,下迷將來。尊者不知尊尊,親者不知親親,人倫之道何以日長,教化之風何以常行?修身齊家之道與此廢焉,慎也。何心焉敢諉此重任?”於是拈筆濡墨,注戒勸之十條傳留家訓,錄忠貞之二美鼓勵將來。他如勛猷⑤事跡、嘉言懿行⑥、功名配氏以及後人之移居異處由來、承嗣更名、原名無不備載,述古傳今,明如指掌;分枝別派,一目了然。強⑦於捧讀之下,不禁肅然起敬而起慕也。噫,吾叔之品行學力於此可概見矣!強喜不自覺,跋以志之,既志之,復以銘之,以垂不朽云爾。
銘曰:維我宗族,肇基江南。原籍郡城,府曰淮安。世系鄉邑,縣號桃源。成祖定鼎,建都幽燕。邦畿乏民,擇戶北遷。吾祖奉命,兄弟來灤。清祖安居,澄祖回還。由今溯古,四百餘年。丁口繁衍,生齒日繁。蟲斯振振,瓜瓞綿綿。書香為繼,清白相傳。我志斯語,永矢弗諼。
十三世孫強恕薰沐敬跋
注釋:
①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
②疏戚:親疏遠近。
③靡涯:此處作“綿長”解。
④纂緒:指修宗譜。
⑤勛猷:勛,功勞,功勳。猷,謀劃,好主意。勛猷,謂功勞和好主意。
⑥嘉言懿行:好的言行。
⑦強:作者吳強恕自稱。
三、詩 詞
吳誾作《灤江泛舟》:
閒從河上泛魚槎,行到偏涼興更奢。
天意若隨人意暢,笛聲欲靜鳥聲嘩。
一灣綠水浮紅日,兩岸青山走白沙。
傍晚空明看不足,夾津漁火自橫斜。
吳諝作《九月登岩山·調寄蝶戀花》:
四面青山籠遠樹,籬菊開殘寂寂愁風雨。灤水傍山誰做主,一舟飛向中流去。絕頂遙聞人笑語,躡跡追尋果是幽深處。游女上城風最古,晚歸袖得黃昏霧。
四、家規戒勸十條
《吳氏家譜》里記載的“家規戒勸十條”,即用封建的倫理道德來教育子孫,名為“十條”,實則是“勿”“要”共二十條。全文為:
自古聖經賢傳,載在篇章,訓語嘉言,諄諄告誡,其愷切叮嚀者何,莫非戒勸之深心也。然而文章奧妙,愚昧難開,反不若俚言鄉談,使後人心明而易曉。所言雖屬平常,而裨益關乎風化。敘於此,願我後世子孫凜之慎之。
勿詞訟。朱伯廬曰:“訟則終,凶善哉。”斯言也,人好詞訟,則將以毛錐刺人,筆鋒爭勝,必致顛倒,是非錯宗曲直,心田壞矣。心田一壞,何事有望可成?施之外姓已為不可,施之本家,更屬不堪,尤易戒之戒之。
勿相殘。孟子曰:“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鄉里且然,況本家乎?本家相殘,則外姓輕之;本家相顧,則外人敬之,兄弟更甚。兄為父母遺體,弟是爹娘化身。兄弟相愛,便是親愛父母;兄弟相殘,便是傷殘爹娘。兄殘,弟自刺其骨也;弟殘,兄是自挖其肉也。自己害自己愚哉!且為兒孫留榜樣,留好樣於兒孫,見兒孫未必能學,留此樣於兒孫,兒孫必不能改,見兒孫相殘,我為父母安乎否乎?以異日我之心體父母,今日之心可乎否乎?古詩云:“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未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做樣看。”又云:“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遺業何須爭,一番相見一番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勿淫濫。諺語云:“萬惡淫為首”,淫之一事,暗處天怒,明犯王法,莫謂我行機密,人莫我知,全不想屋游神暗裡,巡察一絲也。瞞他不過,淫且為惡,而況濫乎?濫則不顧天理,喪盡良心,敗化傷風,亂倫滅理,此等事如何作的,眼前僥倖脫漏王法,將來貫滿難逃天遣,省之戒之。
勿酗酒。酒以合歡,酒以成禮。飲酒可也,酗酒不可也。酗酒則致於釀禍,倘遇禍患則身家不保矣。
勿鬥毆。孔子曰:“戒之則斗,斗乃禍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人亦然也。人傷己是為疾禍,己傷人是為事禍,甚至性命攸關,一致斃命,萬策難贖,致斃人命則懊悔無及,官拘到案,父不能顧子,弟不能救兄,夫妻生離,母子不見,言念及此,痛何如之,好鬥毆者盍急改之。
勿懶惰。懶惰則遊手好閒,因此而吃酒賭錢,無所不至,貪者不能致富,富者不久亦貧,可不勉之慎之。
勿驕傲。謙受益,滿招損。驕是自滿之象,傲是氣揚之形。有損無益,何苦如此,且要自知趣味,道德學問,功名富貴,一無過人之處,有何驕傲,等而下之,錢財貨利,技藝才能又無過人之處,又有何驕傲,即便有之,尚且不可,何況無之驕傲者,是自增醜耳,有此志者盍猛省之。
勿謅媚。所云驕傲固是不可,而諂媚尤其不應。語云:“富貴你莫求他,無求於他,諂他作甚?”又云:“身貧不傍富貴門,”你不傍他,媚他怎的,而且諂之無益,何苦自壞品行,即便諂之有益,亦是無恥之徒。曾子曰:“協肩諂笑醜熊甚矣,良可恥也。”
勿匪行。士農工商四民之中,那個不可去作,為甚自暴自棄,遊手好閒,異言異服,放蕩邪僻,上玷祖宗清白,下傳子孫泥匪,甘為祖宗之罪人。
勿應役。十戒惟此條居未,而此條為第一要戒,書之於末,為十戒之總。後世償有不肖子孫當差應役,不準入譜如已。入者通知族長,告稟先祠,立即除名,不得與清白者並列,以示家法之儆,以申譜體之嚴。蓋我祖先自江南遷於直隸,紀年將及五百,論代已有十七。雖非世臣巨家,亦屬清白舊族,償有此不肖之輩,則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可不深以為戒哉?
要忍讓。《語》云:能忍者自安。否則,不忍則不安,可知矣。人要細想,吾人寄居世上,歲月幾何,何苦爭長較短,使自己身心不安,有甚好處,怎么是忍?凡事看的開,吃些虧,長人一步,讓他一著,只(這)便是忍。若能忍讓,眼前吃點小虧,轉身有莫大的便宜,無閒氣,不傷臉;無禍患,不傷財,而且我若讓人,人必讓我。彼此相讓,自然結成許多的善緣,善緣一結,子孫受享無限的福德。
要和睦。《書》曰:“和睦九族。”族者,與我同氣連枝者也。緩急可以相需,患難可以相救,豈得泛泛於他人並論。我能和睦族人,族人亦將睦我,不惟情理當然,即勢要亦應如此。
要嚴整。《文公家訓》曰:“要內外整潔,此是居家第一要者。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日用有節,飲食有度,推之處親,待友俱當,嚴肅齊整,磊落光明,居家如此,庶乎近焉。”
要務本。本者己身所當作之事也,士農工商各有生理,各務其業,不可二三其見,由此遷彼,雜而不純,以至窮年無所成就,分外之事,不必妄想,想之是徒勞而罔功,非分之財不可妄求,求之恐無益而有損,若能專務其業,士可以上進,農可以治家,何必分外去求。
要勤儉。勤可以治富,儉可以養福。此雖世俗語常談,然亦人間至理。財物從辛苦中得來,非易來之物,自必不肯奢侈,知物利之艱難,取之不易,則不能不去勤勞,上蒼不負苦心人,真如此自然致富。
要悔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則雖過亦不為害。但改過非自己從心裡知到(道)悔悟,如何能改?人性不同,有等人明知非理之事,他競去做,並不以為過,有等人非理之事他亦知不可,而偏故意去作;有等人作了非理之事,他能花言巧語,人前掩飾;有等人作了非理之事,反說是應該;有等人善於責人之非,專能掩己之過。如此等之人,他那(哪)里肯思悔過,有能悔之者,便可改而自新,爾曹勉之,余日望之。
要恭敬。禮曰:“毋不敬”。敬之一字所關大矣。君臣非敬不尊,父子非敬不親,夫妻非敬不和,兄弟非敬不友,朋友非敬不信。由此推之,敬則萬事有成,肆則諸凡取敗,吾欲爾曹勿學若輩匪徒,以敬為拘,愚以放為豁達。
要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常人雖非君子,更不可無畏,人莫有不畏天報者,不過曰天高聽遠,一時不防,卻不知人間私語,天上聞雷,惡報善報,如影隨形;人莫有不畏王法者,君門萬里可以欺瞞,卻不道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賞罰分明,疏而不漏;人莫有不畏人惡者,不過曰彼惡,敢當我哉!卻不知強中自有強中手,結怨於人當如後患,何天道王法人患三者,皆所當畏慎之。
要順親。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子於父母,萬不及一,古人講孝,萬語千言無所不到,吾輩何知焉?敢妄加一字,然譜中不可不有,此條不過總言之體,親心而已。
要讀書。讀書列於末條,以承十條之總。讀書好處,難以言傳。然若能讀書,則所戒所勸各條無一不從讀書中得來,孝弟忠信,大業洪猷俱出於讀書之門,吾祖以詩書傳家,望子孫世世繼緒,勿替書香。
銘曰:繼我吳氏,瓜瓞綿綿,我撰俚語,戒勸昭然。戒宜知懲,勸當思遷。子孫念此,於萬斯年。

碑記

五、二里莊老塋碑記
始祖吳六公諱清,原籍南直隸,淮安府桃源縣。永樂二年應詔來灤,入崇本屯四甲民籍,遂為灤民焉。卜居城南四十里,建塋於莊之西北一里許,歷三、四世,戶口漸繁,又散居井離莊。迨庚午(崇禎三年)兵燹家譜遺失,更遇荒歉,族人有星散他出者,本庄居人亦僅塋墓拜掃,其先代名號與世次門頭,俱不之記,恐年深日久,世遠無稽,今按所知者詳註於後。俾後世子孫從流溯源,庶不昧所從來焉。
家譜中還記載了始祖墳地的坐落位置:老塋坐落大二里莊北里許,艮山坤向。東長四十一弓四尺;西長四十一弓一尺。南寬五十三弓,北寬三十七弓。塋內有杜樹一株,高三丈余,榆樹一株,高二丈余。西面北面並有小杜樹十餘株。塋地西界為灤樂往來南北大道,道西高坨東長五十七弓四尺,西面之北半截長二十七弓,南半截長二十四弓三尺,北寬十一弓,南寬十弓與塋地相對,原系置買郭姓之地,名郭坨子,近名吳家坨子,內有楊榆樹各十餘株。(一弓約等於市制五尺)
吳氏祠堂毀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原址建灤縣棉織廠。《吳氏家譜》存於灤南縣檔案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