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芳

吳德芳

吳德芳,男,1937年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是第二代華人移民。馬來西亞拿督,現任馬來西亞多美金鑽珠寶機構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他白手起家,幾經波折,建立從提煉黃金、生產金飾、工廠代工(來料加工)、金飾設計、批發、門市零售“一站式”經營的“金飾王國”,年營業額達1.5億令吉(折合人民幣約3億元)。從1985年至1990年,他擔任馬來西亞金鑽珠寶商公會聯合總會會長期間,設立了民辦但公信力強的金飾標準局與驗證局,奠定了馬來西亞黃金首飾國際化的基礎。1997年,被馬來西亞政府封為“拿督”。他也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華團領袖,他領導的華團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客家文化著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德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馬來西亞馬六甲
  • 出生日期:1937年
個人經歷
吳德芳先生祖籍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大和村,193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他上有4個哥哥和5個姐姐。就在吳德芳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離開人世,家裡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身上。與許多當時出身貧窮的家庭一樣,吳德芳在小小年紀時就開始協助母親種菜、拔草施肥、養豬牛羊雞、做豆腐、賣菜。吳德芳在讀國小的時候,光著腳丫,步行兩英里到培風國小上課。在讀國中時,他幾乎每天早上都得踏著腳踏車,把家裡種的菜送到菜市場去賣,然後才去上課。
吳德芳
因為從小就是沒了父親的窮孩子,吳德芳小的時候會被一些蠻不講理的小孩欺負,吳德芳不理他們,他們也會丟過小石頭來。當時他真想與對方拼一拼,但一想起慈母的“不要和別人打架,人家要打你,你就跑開,不要還手”的叮嚀,更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吳德芳忍了。在逆境中成長,反而使吳德芳更堅強。他發奮圖強,誓要出人頭地。不過,他並不因此好高騖遠,妄想一步登天。相反,他相信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去做。
吳德芳的母親雖然沒受過教育,但卻深深了解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道理。她常對吳德芳提到的一句話就是:“犧牲我這一代不要緊。希望造就下一代。你們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在吳德芳讀高一的時候,吳母在睡夢中去世,享年58歲。母親的突然倒下對吳德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萌生輟學的念頭,提早到社會上去打拚。但想到母親的教誨,尤其是在三哥和四哥的鼓勵及三哥的幫助下,他才打消這個念頭,繼續完成高中學業。
吳德芳原本打算要在當時著名的新加坡南洋大學深造,但母親的去世,加上家境貧窮,他放棄了南大深造的理想,選擇了當時物質條件比馬來西亞貧乏的台灣念大學。也就是在台灣,年輕的吳德芳邂逅了他未來的太太顏素華。顏素華當時是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的學生,比吳德芳小兩屆。兩個人能夠在異鄉結識,吳德芳說是緣。在上大學時,吳德芳自知家境貧寒,因此儘量能省則省,養成節儉的習慣。
1964年,吳德芳大學畢業回到馬來西亞,首先在馬六甲建築商公會當執行秘書,晚上兼職補習。本來他要學以致用,到新加坡大眾鋼鐵廠當化驗師。恰巧他的三哥北上吉隆坡從事打金承包,擅長打金的三哥因為人手短缺需要幫手,邀他合作,希望哥倆一起在承包打金工程上拼一拼,改善家庭貧寒的狀況。吳德芳原本還想到美國繼續深造,但經過三哥的勸導,他打消了深造的計畫,轉到商業領域碰碰運氣。他的一生就在一念之間改變了。
吳德芳本身對打金這門手藝是外行,因此,打金的工作主要還是由他的三哥負責,吳德芳則負責行政和財務。這樣的工作性質讓他有機會認識各個行業的人士,為他後來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與三哥合作了4年後,吳德芳覺得三哥的事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因此他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在創業初期,吳德芳每天幾乎都是早上6點起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點才上床睡覺。有時候他就睡在辦公室的帆布床上。這段日子雖然苦,但吳德芳想到為了改善下一代人的生活,他就覺得拚命工作是值得的。
他在1968年創業時,和3位朋友以5000令吉的資本,創立了“多美承包金飾工廠”,從事低成本打金承包。兩年後,他與朋友合作,開拓金飾批發的生意。經過三年的刻苦打拚,他成為吉隆坡和雪蘭莪有名的鑄金商。其時他已經有了3個孩子。在第4個孩子出世時,吳德芳已經把業務擴展到零售。
對吳德芳來說,“誠信創新”是事業成功的“四字箴言”。在事業剛起步時,吳德芳的公司規模還小,與規模較大的公司硬碰是不實際的,那么,如何尋求突破呢?首先,吳德芳看準市場,從批發產品入手。當年,吳德芳有間“義興”金飾批發公司,他把“義興”打制的金飾批發給小市鎮以及店面不大的金鋪——這些都是規模較大的批發商留下的“空缺”。同時,他也開拓印度金店的市場,因為當時印度人的金店都很小,沒有多少人有興趣,但對“義興”來說卻是一個新天地,因為華巫印的節日、婚期都不同,無形中一年到頭都有生意做,而不與規模大的公司硬碰,以便在顧客群里建立誠信的口碑。其次,以更純正的黃金來塑造自己的品牌。吳德芳從黃金的品質和金飾設計多元入手。上世紀六十年代,金鑽珠寶業售賣的黃金首飾都以純度低過八成八的黃金打造成的,顧客對金飾的品質早有微詞。以吳德芳的經驗,純度高的黃金的色澤會越來越橙黃,而不是越變越沉。市場賣的首飾很多都不符合這一點,吳德芳了解到這是惡性競爭的結果。他反其道而行之,以純度八成八的黃金打造首飾。吳德芳批發的金飾都打上字軌(Hallmark)“義”。這樣一來,這些金飾自然而然地成為“活廣告”,凡是有“義”為標誌的金飾在坊間是品質的保證。吳德芳的誠信就這樣慢慢建立起來了。另一方面,吳德芳非常注意多樣化的金飾設計,也就是在金飾方面的創新。傳統的華人金首飾,當然是以華人喜愛的款式為設計樣式。然而,黃金是各大民族都喜愛的金屬,單調的設計就等於限制了市場的廣度。吳德芳看到這一點,特別在首飾的設計方面多花心思,以迎合各民族的喜好,擴大市場。吳德芳公司的創新產品之一就是以國會大廈及馬來甘榜為背景設計的金飾咀(牌),廣受馬來西亞同胞的喜愛。當時吳德芳還引進了日本雕花機,以最新的技術生產國際水準的金飾。
吳德芳所經營的金鑽店有些賺錢,有些較差一些。但是他不會因此就把這些店鋪關閉。他認為,每一個員工,尤其是在他的公司服務多年的員工,都有自己的家庭。如果純粹是從贏利的角度去看,解僱員工並不是什麼不道德的事。但是,如果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這就值得商榷。比如,保住這些員工如果沒有動搖到整個公司的根基,公司無形中盡了一部分的社會責任。
傳統的金鋪清一色是開設在城鎮的大街兩旁,吳德芳知道,了解顧客是市場行銷的基本常識,他想,隨著時代的改變,從消費形態上看,傳統金鋪的地點已漸漸不合時宜。因為隨著休閒和消費界線的含糊,大家逛購物中心,不一定特別想到要購買什麼,但購物中心的人潮,都是可能的顧客。尤其是女性,現代職業女性,有空閒就喜歡逛購物中心,因此要抓住她們的心,從她們經常出現的地方入手,於是1970年吳德芳在吉隆坡第一家購物中心金馬購物中心購買了兩間店面,開了一間金鋪。當時有人笑他的做法太“前衛”,不可思議,但就是這個基本改變給吳德芳帶來了商業契機,也帶動改變了當地金飾珠寶業的作業方式。
吳德芳有了這個第一,再接再厲,在金鑽行再造另一個第一:電腦化管理。可以說這是傳統金飾珠寶行業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電腦化在馬亞西亞並不那么普遍,也不是每個做生意的人都認為需要用到電腦。吳德芳是學自然科學的,他看到科學理論和科技套用需要不斷完善,電腦化也是如此。他了解了這一點,在同行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引進了電腦化作業。有了電腦化作業,把整個作業方式制度化,這樣一來,人為的疏忽和缺點可以大幅度減少,“多美”的財務、庫存和員工的管理更有系統,從而克服了許多傳統作業所存在的一些弱點。
經過多年的奮鬥,今天的多美金鑽珠寶機構有限公司的業務已形成多元化的公司,其中有提煉貴金屬工廠、金飾批發、金鑽門市等。
在吳德芳創業的道路上,有許多考驗,靠橫財發達與他沒緣,有的只是像奧林匹克運動會競技比賽之前的那一段過程:無數的心理和生理考驗。
1976年4月7日晚上十點半左右,吉隆坡著名的金馬購物中心失火。到第二天下午五點半左右,整整燒了差不多19個小時,火勢才慢慢轉弱。金馬購物中心的兩座分別為9層和20層的大樓,在這場大火里被燒毀。吳德芳在金馬購物中心的金鋪,也遭受池魚之殃:金鋪被燒,職員也失業了。損失慘重不說,還得被迫停業一年。但是,吳德芳沒有因此倒下去。果然,一年多後,他在金馬購物中心附近第一購物中心重開金鋪,重聘因金馬購物中心失火而失業的職員。不但如此,他還發給他們在未上班的一年多的薪金。正是因為信譽和忠誠,使吳德芳在面對嚴厲的打擊時,能夠安然度過。
1983年,吳德芳的黃金事業遇到另一挫折。一名在業務上與吳德芳有來往的批發商,悄悄地把吳德芳兩間金鋪的股東拉走,也差不多把所有的員工也帶走了,另外開設了一間公司。當吳德芳發現的時候,整間店只剩下他和一名員工。令吳德芳心痛的是,那些離開的人有的是他國中的老同學,有的是他事業上的合伙人,有十多二十年的交情。這些人都是他一手栽培出來的。這種交情說變就變,令他感慨萬千。這,如同背後被人插上一刀,吳德芳的情緒頓時陷入了低谷,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幸好有太太和家人的精神支撐,以及一些供應商的不離不棄,吳德芳才能收拾心情,毅然面對逆境。
吳德芳當機立斷,放棄金馬分店的股權和管理權,集中精力管理金河廣場多美的業務。在辛苦挨了大約兩年後,因為壓力越來越大,吳太太顏素華不得不丟下在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當講師的工作,負責管理和財務,及時協助丈夫的業務。此外,吳德芳在過去十多年所建立的信譽,在他處於最低潮的時候發揮了作用。一些過去與他有交往的供應商,並沒有因為他的財務不佳而背離。相反,他們還大力地支持他。這幾股力量使“多美”在1986年業務漸入佳境,轉虧為盈。
從這次合伙人背信的教訓中,吳德芳意識到應儘量不與人合股做生意,即使有,也堅持要擁有絕對股權,以確保能夠掌握公司的決策權。但是,經過這一次的打擊,吳德芳並沒有憤世嫉俗,也沒有責怪或者埋怨任何人,他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人往高處走是常理。
所以,吳德芳早期與他的三哥合作,後來自己出來創業,與3個朋友合股做生意,後因生意理念有別而各走各的路。事實上,吳德芳是在1986年才擁有自己獨立的事業,經過30餘年的耕耘,才發展到現有的規模。吳德芳目前是多美金鑽珠寶機構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但現在已經不大管業務上的事,大部分都交給孩子。他笑說自己現在是半退休狀態,如果孩子們需要什麼點子,他會盡力為他們出;如果有什麼問題,他也會盡力地設法去幫助他們解決。
2004年11月,吳德芳、姚森良等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鄉賢在我市有關部門領導陪同下,專程前往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參觀、考察。
吳德芳領導或擔任重要職務的社團眾多,他有一個“一以貫之”的著重點,那就是使這些社團領導參與文教活動,以提升華社成員的文化素質。
這與吳德芳本人的理念有很大關係。一是他對華人文化有“飲水思源”的感情。由於他出身貧寒而有機會受到完整的華文教育。吳德芳認為,華商應該摒棄純為“在商言商”的舊觀念。商人除了注重賺錢之外,還應該出錢出力照顧本身的文化。吳德芳所發起或領導的文化活動,橫跨多個領域,包括:書法、繪畫、舞蹈、金石篆刻、文學創作、辯論會、國際思想研討會、文化節等等。
客家人是馬來西亞華裔中的第二大族群,客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吳德芳作為馬來西亞客聯會總會會長兼隆雪(隆雪即吉隆坡雪蘭莪)客家總會會長,發起和推動“第一屆客家文化節”,於2004年9月18日至11月6日舉行。按照計畫,客家文化節每年舉行一次,由客聯會倡導,不同州屬的客家社團輪流主辦,以繼續發揚及保存客家和中華文化。2000年11月,吳德芳率馬來西亞客聯會代表團參加在福建龍巖召開的世界客屬第16屆懇親大會之後,和部分團員來到梅州。在參觀梅州市華僑博物館時發現尚無馬來西亞展廳時,他當即向博物館負責人作出承諾,由馬來西亞客聯會負責,在1年內籌辦好馬來西亞展廳。當下他就捐出4.5萬令吉作為基金,回去後成立了工委會,展開籌款和文物資料收集工作。2001年12月9日,華僑博物館馬來西亞展廳舉行了開幕禮。之後,由吳德芳發動的“馬來西亞客家文物館”,也於2004年8月26日在馬來西亞檳城正式成立。吳德芳強調,提倡客家文化節並非搞個人文化主義或族群文化主義,而是張揚母語文化,向下一代灌輸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功成名就的吳德芳對客籍社團的建設無私奉獻,不落人後。在擔任馬來西亞客聯會總會會長期間,成功組織和領導舉辦世界客屬第十五屆懇親盛會,受到全球客屬鄉親的好評,並趁此機會,廣開門路集資,購置了新會館。此外,對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不斷鞏固和發展,使華文成為該國通用語言,成為全球華教的樣板,吳德芳立下了殊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