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玉

含玉也稱"晗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與"九竅"之一的口塞不同。《周禮·天宮·天府》:“大喪共(供)含玉。”大喪,指皇帝喪。其餘則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晗”,有的書上還稱“押舌”。《周禮·天宮·天府》:“大喪共(供)含玉。”大喪,指皇帝喪。其餘則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玉
  • 解釋:古玉器
  • 來源:《周禮·天宮·天府》
  • 考古發現: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
出處,玉含蟬,玉器鑑定方法,

出處

據考古發現,早在殷商時期,死者口中就含有玉蟬、玉魚、珠、貝等(安陽大司空村殷墓出土);西周墓葬中也有玉蟬、玉貝乃至小玉塊等含玉;漢墓中發現的含玉則多為玉蟬,據考古發掘,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墓,在死者口中發現一件帶孔的蟬形玉,在山西高陽西漢墓、南昌老福山西漢墓、廣州動物園西漢九號墓、定縣北莊東漢墓、武威磨咀子第六十二號漢墓,都有蟬形含玉出土;宋墓中還有發現錢幣作為含玉的,太原南坪頭宋墓中死者口內就有"祥符元寶"、"嘉?通寶"錢幣。可見含玉的來源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寶愛的東西放入死者口中。其形狀本無定製,用貝、用珠、用玉、用金銀貨幣都可以。但用得最普遍的,是蟬形玉。玉蟬作為含玉,在漢墓中發現較多。
含玉

玉含蟬

為什麼玉蟬作含玉最為普遍呢?對此,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含玉
1、《史記.屈原傳》:"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後漢書.服志》:"蟬居高飲潔。"這是取蟬高潔之義。
2、瞿中溶《奕載堂古玉圖錄》:"《說文》云:蛻,蛇、蟬所解皮也。則人之死,其屍首有似於蟬之蛻,而又不能食,古人或因即用為含玉耳。"這是以蟬之蛻,喻人之屍。
3、美國古玉器研究專家洛弗爾氏在其所著《巴爾在中國收集之古玉》一書中更進一步發揮說:"蓋蟬之幼蟲,入土變蛹,出土後,乃變為蟬,即如死者之靈魂,脫離死去之屍體,又開始其新生命,於是蟬遂為代表復活之符號矣。"這就把蟬當作了復活和新生的代名詞。
4、台灣古玉器研究專家那志良先生在同意上述說法的基礎上,又補充了一個原因,"是形式的湊巧"。即:玉蟬的形狀正好"與舌形相似"。
上述說法都有相當的道理,因而完全可以把它們綜合在一起。就是說,含玉之所以多取蟬形,在內涵上,一是取其高潔,二是取其復活和新生之義;在形式上,則是取其與舌的形狀相似。

玉器鑑定方法

1、察織物纖維痕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體上,或者包裹於織物中。在一定的溫濕度和壓力下,纖維及顏料脫落,牢牢地黏附於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鏡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見紅、藍、綠等顏色的織物纖維,經緯分明。  
2、察昆蟲的蟲卵 、殘體  多在古玉的縫隙中。  
3、察水漬  在地質及大氣條件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細的潛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動,浸潤、侵蝕著玉的表面,形成流動狀的、深深淺淺的水漬。  
4、察植物根莖印痕  某些植物根莖有無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陳代謝而分解的酸性物質可以對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蝕,所以能夠看到有清晰疊壓關係的根須狀印痕。  
5、察碳化痕  古人有“灸玉”習俗,燒過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著和滲入,呈點、面分布,往往很深入,無法消去。  
6、察“驅邪礦物”殘留(古代葬俗)  自然界的一些礦物有殺菌、驅蟲、防腐的作用,古人以為它們有驅妖辟邪的功效,將它們置於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鐵礦、硃砂、雄黃等礦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過放大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縫隙中殘留的礦物顆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離子由表及里漸進、深入地滲入玉器內部,顏色絢爛奪目。考古發現,距今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就將大量的赤鐵礦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審美的需要,將石灰岩製成的珠子染成紅色。我國戰國和漢代的大型墓葬中,經常有大量的硃砂以及被硃砂染得鮮紅的玉器,如越王墓。  
7、察縫隙、孔洞內充填的碎石  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矽類和碳酸鈣類礦物存在,它們可以以液態或者以固態的礫石形式存在並運動著,在空隙里聚集、矽結、板結,堅韌無比,即使是隨水流進入空隙里的一塊小石子也難以剔出。  
8、察鑽痕  鑽具出現以來,鑽頭基本是圓錐或菱形形狀。由於是人力,所以壓力小、鑽速慢、非勻速、進尺慢,鑽痕表現為往復、相對平行的運動態勢,出現不甚均勻的旋紋。而現代螺旋紋鑽具因高速、勻速旋轉則不會出現平行的鑽痕。新石器時代以石治石時期,其鑽痕與古代使用金屬鑽具的鑽痕,有相似特徵。
總之,鑑定和評估古玉,既需要細微觀察,也要全面分析;既要抓住微觀,更要把握本質和整體的真實性,切忌以偏概全,放大或忽略局部。只有排除每一個細微處假的可能性,進而歸納、演繹和推理,最大限度地將感性和理性結合起來思考和判斷,才能獲得最大的真實性。
(1)水鑑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狀,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3)觀察法: 將玉對著光亮處觀察,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鑑別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
此外,還可以用放大鏡觀察,主要看有無裂痕,有裂痕的其價值大減。
鑑定玉的品質,有六條標準,即“色、透、勻、形、敲、照”。
(1)色 玉以綠色為最佳,紅、紫二色玉石的價值僅為綠色玉石的1/5。玉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
(2)透 透明晶瑩如玻璃,沒有髒雜斑點,不發糠、不發澀的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則分別稱為中級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的玉才稱為翡翠玉。到了現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翡翠玉以透明並帶綠色的居鄉。
(3)勻 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狀可根據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準。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愈大愈好。
(5)敲 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台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餘。
天然玉石的特點是略呈淺色,而不帶有淺藍色(俗稱邪色)。另外還有一種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塩水製成,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玉器鑑定的方法很簡單,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重者為真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