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占星學

吠陀占星學

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HinduAstrology),引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吠陀星學”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里的事態:比如是研究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吠陀占星學
  • 外文名:(VedicAstrology
  • 或稱:古印度占星學
  • 強調:個人命運里的事態
  • 歷史:公元前二千年
步驟學習,歷史,西方對比,六大學科,學業力及轉化,主要差別,

步驟學習

從五種基本元素(Bhutas)開始,然後按步驟學習阿育吠陀的三種能量(Doshas),三大自然界性質(Gunas),九大行星(Grahas),十二星座(Rasis),最後到十二宮( Bhavas),是一種合乎邏輯且直觀的編排方法。如果把你所見、所感的人比作是建築的話,星座就是建築物的藍圖。光看這個人,你就應該能夠猜到星盤的基本結構,而研究星盤將會更多地揭露關於這個人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吠陀占星術是研究人類如何被周邊環境物質構築而成的物理科學。這跟現代原子理論和分子構成沒有什麼不同 – 只是從一種更為簡單易懂的模式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古人言:““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說的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微小事物(比如人類)和更巨大的實物(如太陽,月亮,行星,恆星和地球)之間的關係。

歷史

「吠陀」(Veda)二字,原意指「神的啟示」或「神秘的知識」,是印歐語系中最古的聖典文獻。而吠陀經書之成書時期為公元前十世紀至前六世紀,為印度宗教萌生之依始。雖說吠陀經成書於此時,但吠陀時期則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千年或更早。
吠陀占星學
「吠陀經」的知識可分為六個部份,統稱「吠陀六支分」(Vedangas),此六個部份為科學(Shiksha)、音韻(Chhanda)、授記(Vyakarana)、語釋(Nirukta)、祭禮(Kalpa)及周諦示(JyotishaorAstrology)。而「周諦示」者,時間科學也,包括了天文學和占星學兩種。其中「占星學」更代表了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觀察能力,故被認為是「吠陀六支分」中的最重要部份。
「吠陀星學」雖然有遙遠流長的歷史,但卻比之其它家占星學(即西洋及中國兩家),保存得更為完整。幾千年以來,從未因為遭受到任何政治因素,而令其淪落失傳,也沒有受到外來的西洋思想影響,受到社會人士的鄙視。在印度的民族裡,「吠陀星學」更一直被認為是高深的知識,政府高層及學術機構素來均設法保存它的完整,所以印度的占星學家一向擁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而研究“吠陀星學”的人士,許多均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博士者流,亦大不乏人。

西方對比

吠陀占星學和西方占星學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而兩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1.印度吠陀占星學不會涉及三大外圍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 吠陀占星的星盤推算使用的是個人出生時星體所處的位置。這個吠陀與西方占星的不同點可能會改變你西方占星星盤裡的部分或所有星座,將這些行星角度推後約二十三度。這可能會改變你的太陽星座及你星座內部分或所有的行星。
吠陀占星和西方占星的第三個不同點在於,西方占星現在已經完全脫離其起源—希臘文化,並且也沒有被一套體系完整的哲學支持。而吠陀占星,是浩瀚吠陀科學與智慧中的一部分,與姐妹學科瑜伽、阿耶維迪克醫學、吠陀風水(Vastu)和手相術相毗鄰。吠陀占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占星體系,在今天仍被廣泛運用。

六大學科

吠陀占星學六大學科世運占星學(MundaneAstrology)
--主要研究日蝕、行星會合、新月天體現象,以它們的發生時間來推測一個國家或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 流年預測(AnnualForecast)--用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收成前景,視乎行星橫跨天空的現象來斷定來年的吉凶。
本命占星學(GenethliacalorNatalAstrology)--此種占星學是“吠陀占星學”的最重要部份,以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和地點來推算祿命,強調的是出生時的浮升點(Lagna)、行星的格局以及其相位。[註:浮升點(Lagna),洋人稱為“上升點”(Ascendant),若撇開其度數不論,只論其所在之星座,則是洋人一般所稱的“上升星座”RisingSign)。]
過運(TransitSystem/Gochara)--主要研究行星橫跨先天星圖時,與之形成之相位及關係,來推算某短暫時期的運勢和發生事件。
時局占星學(HorarySystem)--以當事人問事的一刻來起出一張星圖,從而卜問事情的吉凶,與我國的奇門遁甲大六壬等術數的概念相近。
擇吉占星學(ElectionalSystem)--用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開張做生意、簽署契約、結婚和面試等。由於星體在一個選定時間的位置和狀態對個人活動有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學科的基本原則,是以開始進行某種活動的一刻,來決定行星與浮升點在天空的相對位置,以它們之間的互涉關係,從而選定一個良辰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占星學家在前五個學科中,均以浮升點和行星在某一刻的位置來推算命運。而擇吉占星學則不然,它與其他五個學科不同,認為行星的位置和相位可以保障一個人的成功,提供了我們選擇吉時的自由。

學業力及轉化

吠陀占星學建立在兩項基礎原則之上:
1.我們都擁有永恆不朽的靈魂----在梵文(古代印度佛教經典語言)中被稱為”atmas”,(英語單詞“原子”-atom-即源自於此)。一個”atmas”是組成永恆而神聖生命的極限微小顆粒。以此而言,我們的靈魂無法逝去或被扼殺,因為它們來自於另一個非物質的世界。然而即使我們的靈魂永恆不朽,我們仍需親臨這個物質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是體驗人類經歷的靈魂,而非感受精神體驗的人類。
2.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這意味著“每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同等的反作用力”。當你把這兩條真理合二為一,所得到的結果就叫“業力”。業力的根源為“kri”,代表“行為”。所以我們靈魂在物質世界內的所作所為都會依據物理定律產生反作用力—它們並不是某種懲罰,而是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因果關係的科學規律。古印度吠陀占星學是靈魂與自然界定律的結合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它的神秘之處就在於由自然界引發的反作用力不會立刻被體現出來。是在長時間後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即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這種思想引發了“輪迴”的概念:永恆的靈魂將會不斷地轉換自己的凡身,一世又一世,並且每一個新的肉體都延續承載者前世過往的因果循環。形象地去理解,就是將你的自由意志比喻成聚集自己所有想法、言論和行為的財產投資。吠陀理念基於--無論你身在何處,自然界的內部體統會將你的全部“投資”轉化成為相應的回報。即使你換了新的肉身,大自然仍知該如何找到你並與你“續約”。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終結之際,肉體死亡之後,你被聖靈帶到了“所用業力庫”里,他們將會審計你的“業力賬戶“,計算你用了多少”業力幣“,然後通過複雜數學統計來算出你將被賦予的下一個凡身。你會被指定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然後又成為了凡間中新的生命。而未回報或發生作用的業力,亦或是前生靈魂帶來的因果影響,將會被轉至新的生命,即凡身之上,仿佛我們出生時都拎著無形的業力行囊。
這就是“星座”的邏輯原理。星座是你出生時所在地(準確經度與緯度位置之上)的天空表象形態。在行星與恆星的位置背後隱藏著能夠揭露伴隨每個靈魂的因果秘密的圖表。吠陀占星學的星盤是一張照片---新生靈魂“(業力)投資檔案”的快照。因為星盤由光線格局組成,所以吠陀占星學也稱為“周諦士”,即研究出生時刻天空中光線格局的藝術。
在占星中有三個要素最能揭示我們的天性。第一個要素就是太陽星座,也即你出生當日星群中太陽的位置(請注意吠陀占星與西方占星有所區別)。你也可以把太陽星座看作你本身。當有人問你是什麼星座的,他們指的就是你出生時候的太陽星座。
星宮圖中,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月亮星座。太陽每30天處於同一星座,全年經過12個星座。月亮移動的稍微快一點。月亮每兩天半經過一個星座,基本上一個月能經過12個星座。月亮代表了你的思維和情感。換一種方式表述,太陽星座揭示了你由內而外傳達出來的東西,而月亮星座代表著你接收、表達和內在的東西。你也可以把太陽星座堪稱男性,或是充滿活力的一面(這一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或深入討論)。
星宮圖中第三要素被稱為上升星座。由於地球自轉太陽每天早晨從東方升起,行星所對應的12個星座也在24小時內從東方上升,因此就有了12星座運勢。
每個星座每隔兩小時上升。如果出生時間確定又有精準的經緯度可查,你就能查出出生時黃道十二宮中之一的上升星座。假如這時候有人問你的星盤,你可以說,我的上升是什麼,太陽和月亮分別是什麼。這樣就描述了你的體格、思維和情感以及本身的基本情況。

主要差別

吠陀占星術(VedicAstrology)發源於三千年前中西文化交接的印度,其功用在於開發一些自己未必了解的潛能,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掘,用以改善自身的生活狀況。 此種占星術涉及到印度命理中的數理、五行等諸多方面,同西方占星術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占星初學者千萬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本文列舉了二者的幾個主要差別,供占星愛好者參考。
差別之一:黃道制的選擇
由於歲差的現象,每年春分點會沿著黃道西移五十秒,因此,春分點同牡羊座0度並不在同一點上,根據春分點為準畫出的黃道稱為回歸黃道(TropicalZodiac),根據星座來劃分的黃道稱為恆星黃道(SiderealZodiacs)。現今通用的西方占星術通常採用回歸黃道制,而吠陀占星術延習了古法,依舊採用恆星黃道制,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用吠陀占星術進行推運,從建立本命盤開始,就已經消掉了歲差。
兩種黃道制起點的角度差現在已經擴大到了23.5度,這也就意味著同一顆行星在依據不同黃道制建立的盤中所處的星座可能會不同,同時,星座的含義以及在醫療占星術中和人體各個部位的聯繫也會有所差別。
差別之二:分宮制的選擇
西方占星術通常採用時間分宮制(PlacidusHouseSystem),吠陀占星術則採用最古老的四分儀制(PorphyryHouseSystem),即以上升、天底、下降、天頂四點分別為第一、四、七、十宮的宮頭,將上升和天底之間的弧等分成三份,所得的兩點就為二宮和三宮的宮頭,將天底和下降之間的弧也等分三份,所得的兩點為五宮和六宮的宮頭,以此類推。
差別之三:星體的選擇
幾乎所有的占星術都會把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顆星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角度視為看盤的重點,吠陀占星術也不例外。但同中國的傳統占星術一樣,它並沒有考慮到天王、海王和冥王星的影響,或者應該說,在此種占星術誕生的時候,這三顆星還沒有被發現。除了這七顆行星外,計都(Ketu)和羅喉(Rahu)在吠陀占星術中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他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月亮的南北交點。
差別之四:守護星的不同
每個星座都有一顆守護星,由於缺少了天、海、冥這三顆星,在吠陀占星術中,各星座的守護星也就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蠍座的守護星由冥王星變成了火星,水瓶座的守護星由天王星變成了土星,而雙魚座則由木星守護。
此外,這兩種占星術每宮的守護星也有很大的差別。西方占星術通常將牡羊座的守護星火星視為一宮的守護星,將金牛座的守護星土星視為二宮的守護星,以此類推,水星守護三宮,月亮守護四宮……而吠陀占星術中,每宮的守護星似乎沒有什麼規律可尋:木星守護二、五、九、十一宮,土星守護六、八、十二宮,太陽守護一、十宮,月亮守護四宮,火星守護三宮,金星守護七宮。
差別之五:星座性質的不同
西方占星術將星座分為水、土、風、火四相,水相星座包括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土相星座包括金牛座、處女座和魔羯座,風相星座包括雙子座、天秤座和水瓶座,火相星座包括牡羊座、獅子座射手座。印度命理將事物的性質分為五相:風、火、水、土、醚。牡羊座、獅子座、天蠍座為火相,金牛座、巨蟹座、天秤座為水相,雙子座、處女座為土相,魔羯座、水瓶座為風相,射手座和雙魚座為醚相。
差別之六:吉凶的判定
西方占星術中,木、金、日三星為吉星,火、土二星為凶星,月、水為中性星體。而在吠陀占星術中,日月為中性星體,木、金、水三星為吉星,火、土二星仍為凶星。此外,在西方占星術中,羅喉被稱為北交點(NorthNode),它的影響同木星相似,即為吉星;計都被稱為南交點(Lilith),它同土星一樣,被視為凶星。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神一刀將惡魔的軀體截成了兩半,有頭無身的一半變成了羅喉,有身無頭的一半變成了計都,因此在吠陀占星術中這兩顆星都是凶星。
同西方占星術一樣,吠陀占星術中也存在廟旺陷弱的說法,行星位於自己守護的星座時稱為入廟,此時其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就會掩蓋其負面的消極的作用;當它位於守護的星座的對位時稱為落陷,其負面的影響就會明顯暴露出來。但吠陀占星術行星入旺和失勢的位置與西洋占星術有所不同。
此外,吠陀占星術還有一套獨特的判斷吉凶的方法。一、四、七、十宮被稱為四分宮,吉星落入四分宮是大吉之相。但如果吉星成為了四分宮的宮主星,那么這顆吉星就會轉變成為凶星,相反,如果凶星成為四分宮的宮主星,這顆星反而會轉變成吉星,這也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