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葉(植物)

向日葵葉(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向日葵葉通常互生,心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銳突或漸尖。 向日葵的葉分為子葉和真葉。子葉一對。真葉在莖下部 1~3節常為對生,以上則為互生。真葉比較大,葉面和葉柄上著生短而硬的剛毛,並覆有一層蠟質層。葉片數目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種一般為25~32片,晚熟種為33~40片。莖下部葉片在開花前製造養分,主要供給根部生長,到開花時其功能基本結束。中上部葉片製造的養分主要供給花盤促使種子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向日葵葉
  • 來源:向日葵
  • 類別:中藥
  • 主治:高血壓
  • 藥理作用:抗瘧,抑菌
防治病害,藥用價值,重要功效,中藥材一,中藥材二,

防治病害

⑴病害的識別:向日葵葉枯病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葉片、葉柄。下部葉片先發病。葉片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邊緣黑褐色,中央灰白色.直徑2~4毫米,上面生有灰色霉層,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大至直徑0.5~2厘米,有時具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莖上與葉柄上的病斑褐色梭形或線條狀,中央凹陷,呈裂傷狀。花蕊上病斑近圓形。褐色。花瓣上病斑梭形,褐色,中央灰白色。
向日葵葉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的分生抱於梗從葉內伸出,稍彎曲,頂端略膨大,分生抱子著於分生抱子梗頂端.成熟時圓筒形或長紡錘形,有多個橫隔。
⑵發生特點;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分生拖子在生長季節借風、雨傳播。陰雨多的年份發病重。品種之間抗病性存在明顯差異。
⑶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重病地可選用遼葵雜1號、白葵雜1號、派列多維克、沈葵雜1號等品種;②避免重茬,輪作6年以上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③發病初期可噴藥防治,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

藥用價值

重要功效

【化學成分】葉含新綠原酸、異綠原酸、綠原酸、3-o-阿魏醯奎寧酸、4-o-咖啡醯奎寧酸、咖啡酸、東莨菪甙、向日葵精。
尚含多量有機酸(9~12%乾重),其中二羧 酸和三羧酸約占1/3,中有檸檬酸(45.2%)、蘋果酸(26.6%)、延胡索酸(21.2%)等。
秋葉中含葉黃素的棕櫚酸和亞麻酸酯。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 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無效;還可作為抗瘧藥。
酒精浸劑0.2%濃度在體外能抑 制草履蟲,作用雖不太顯著,但小量與奎寧尚有協同作用。
【功用主治-向日葵葉的功效】:葉與花作苦味健胃劑。
【選方】治高血壓:向日葵葉一兩(鮮的二兩),土牛膝一兩(鮮的加倍)。
水煎內服。

中藥材一

【來源】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向日葵子條。
【功用主治-向日葵葉的功效】:葉與花作苦味健胃劑。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 菌有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無效;還可作為抗 瘧藥。酒精浸劑0.2%濃度在體外能抑制草履蟲,作用雖不太顯著,但小量與奎寧尚有協同作用。
【藥 材 名】向日葵葉
【拉 丁 名】Helianthus annuus L.
【名稱考證】向日葵葉 (中國藥植圖鑑》)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
【藥用部位】向日葵的葉。
【性味歸經】淡,苦,平入肝、胃經
【功效主治】平肝潛陽,消食健胃。治高血壓,頭痛,頭眩暈,胃脘脹滿,噯腐吞酸,腹痛等症。
【來源】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向日葵子條。
【功用主治-向日葵葉的功效】《中國藥植圖鑑》:葉與花作苦味健胃劑。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無效;還可作為抗瘧藥。酒精浸劑0.2%濃度在體外能抑制草履蟲,作用雖不太顯著,但小量與奎寧尚有協同作用。
向日葵葉向日葵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
【古籍考證】《中國藥植圖鑑》:葉與花作苦味健胃劑。
【化學成分】葉含新綠原酸 、異綠原酸 、綠原酸 、3-o-阿魏醯奎寧酸 、4-o-咖啡醯奎寧酸 、咖啡酸 、東莨菪甙(Scopoline) 、向日葵精(Heliangine)。尚含多量有機酸(9~12%乾重),其中二羧酸和三羧酸約占1/3,中有檸檬酸(45.2%)、蘋果酸(26.6%)、延胡索酸(21.2%)等。秋葉中含葉黃素(Lutein)的棕櫚酸和亞麻酸酯。
【相關選方】治高血壓:向日葵葉一兩(鮮的二兩),土牛膝一兩(鮮的加倍)。水煎內服。
【參考出處】《中國藥植圖鑑》
【相關藥材】向日葵莖髓 向日葵花托 向日葵根 向日葵花 向日葵殼 向日葵子 向日葵

中藥材二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鑑》
【拼音名】Xiànɡ Rì Kuí Yè
【英文名】Sunflower Leaf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兩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莖直立,粗壯,中心髓部發達,被粗硬剛毛。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10-30cm或更長,寬8-2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被糙毛,具3脈。頭狀花序序單生於莖端,直徑可達35cm;總苞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被長硬剛毛;雌花舌狀,金黃色,不結實;兩性花筒狀,花冠棕色或紫色,結實;花托平;托片膜質。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淺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鱗片,呈芒狀。脫落。花期6-7月。
【性狀】性狀鑑別 葉多皺縮,完整葉片呈廣卵圓形,長10-20cm,寬8-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鋸齒,兩面均粗糙。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
葉含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1,2],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1],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2,3],3-O-阿魏醯奎寧酸(3-O-feruloyl quinic acid)[1],4-O-咖啡醯奎寧酸(4-O-caffeoyl quinic acid)[2],咖啡酸(caffeic acid)[3],東良菪甙(scopoline)[2,3],向日葵粗(ehliangine)[4],枸椽酸(cit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5]。秋葉中含葉黃素(lutein)的棕櫚酸和亞麻酸酯[6]。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成分:4,5-二氫白色向日葵素(4,5-dihydroniveusin)A,絹毛向日葵素(argophyllin)A、B,15-羥基-3-去氫翅氧灌木腫柄菊素(15-hy-droxy-3-dehydrodesoxytifruticin),1,2-脫水白色向日葵素(1,2-anhydridoniveusin)A,白色向日葵素(niveusin)B[7,8],木犀草素(luteolin),尼泊爾黃酮素(nepet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3-去甲氧基棕鱗矢車菊素(jaceosidin),石吊蘭素(nevadensin),異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2,4-二羥基-4-甲氧基查耳酮(2,4-di-hydroxy-4-methoxychalcone)[9],大花沼蘭酸(grandifloric acid),睫毛向日葵酸(ciliaric acid),17-羥基-對映-異貝殼杉-15⒃-烯-19-酸[17-hydroxy-ent-isokaur-15⒃-en-19-oic acid][10],15-羥基-3-去氫去氧灌木石蠶素(15-hydroxy-3-dehydrodesoxyfruti-cin)[11]。
幼葉含向日葵環氧內酯(annuithrin)[12]。
葉的非頭狀腺毛含向日葵腺毛酮(glandulne)A、B、C[13]。
葉表皮頭關腺體含白色向日葵素C,15-羥基-3-去氫去氧灌木石蠶素,絹毛向日葵素B,1-甲氧基-4,5-二氫白色向陽日葵素(1-methoxy-4,5-dihydroniveusin)A,1,2-脫水-4,5-二氫白色向日葵素(1,2-anthyrido-4,5-anhydrido-4,5-dihydroniveusin)A[14]。
【藥理作用】1. 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無效;2. 抗瘧作用:還可作為抗瘧藥。酒精浸劑0.2%濃度在體外能抑制草履蟲,作用雖不大顯著,但小量與奎寧尚有協同作用。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降壓;截疙;解毒。主高血壓;疙瘩;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30g,鮮者加量。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中國藥植圖鑑》:葉與花作苦味健胃劑。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