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淚相館:此情可待

名淚相館:此情可待

《名淚相館:此情可待》是一本現代文集,作者為現代著名作家野莽。書中收錄的多篇文章,有些是作者以前為任職的雜誌寫的人物印象,有些是為其他雜誌開辦的專欄而寫的人文隨筆,出現於書中的人物多為現代文學界、出版界或翻譯界的大家,如冰心、葉君健、楊憲益、戴及迭、吳暘、易中天、劉醒龍等。《名淚相館:此情可待》內容健康,語言幽默,文筆流暢,述說生動,具有厚重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基本介紹

  • 書名:名淚相館:此情可待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頁數:533頁
  • 開本:16
  • 品牌:地震出版社
  • 作者:野莽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84366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淚相館:此情可待》既是列傳,也是散記,還是美文,讀者一冊在握,可以作為文化專著,從頭到尾一氣讀完,也可作為閒適小品,隨手翻開任讀一則。因《名淚相館:此情可待》作者是著作等身的優秀小說家,故此他擅長以小說的筆法狀真人,敘真事,文字更是一以貫之的真性情,妙語連珠,精彩紛呈,時時令人掩卷大笑,拍案叫絕。

作者簡介

野莽,中國當代作家,祖籍湖北竹溪,武漢大學畢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作,迄今著有長篇小說《庸國》系列(五卷)《尋找汪革命》《紙廈》《迷失》《神鳥》《阿洋的別墅》《荒誕斯人》《行色倉皇》《王先生》《雲飛雨散》《陳谷新香》《禁宮畫像》《大律師施洋之死》;長篇傳記《劉道玉傳》(上下);中短篇小說集《烏山故事》《烏山人物》《烏山景色》《野人國》《世上只有我背時》《黑夢》《人活一世》《死去活來》《窺視》《獨乳》《黑夜裡的老拳擊手》《流淚的百合花》《不能沒有你》《京都人獸》;散文隨筆集《墨客》《教育詩》《竹影聽風》《難得聰明》《印在手紙上的恨》;法文版小說集《開電梯的女人》《打你五十大板》《玩阿基米德飛盤的王永樂師傅》;另有影視作品《祝你好運》《高爸再見》以及其他著作《詩經選譯》等,總計四十餘部,一千多萬字。部分作品獲國內文學獎,被翻譯成英、法、日、俄等國文字。

圖書目錄

譯來譯去的《西風頌》
外賓爭訪金絲巷
英國傳教士之女
中國小院裡的丹麥國旗
憤怒的小老頭兒
試問而今安在哉
竹溪行
嚴氏父子
鄒氏父子
筆尖對外的老兵
儒雅的君子蘭
汪老在1997
八十二歲的小說家
尷尬然而風流
三支妙筆和一張好嘴
中國作家中的巨人
衛嘴子身上的肉
伏案著書的老白楊
中國插班生之父
溫暖的回憶
由故國當年赤壁聊起
搞個好稿子
捉拿盜版者
慈父、愛妻和好漢
澤國里的童話
列車上的相遇
三耳大夫
汨羅江邊的隱士
耿耿於懷喋喋不休
用雞蛋計算稿費的藝術
瀟湘才女的教育詩
賽金花是否坐過汽車
契約中的美元和法郎
《紅高粱》與中美斷交
文學翻譯轉業記
趴在西安的病床上
河南人的形象大使
勞模是怎么過年的
作家窩子
好墨無論黑與白
萬惡的電腦
激情燃燒的紅衣少年
死去活來的牧羊女
眾屍中最年輕的一個
村夫惹我一身騷
替人欠下的稿費
人生的煩惱
大別山裡有條龍
善哉劉兄
寫散文的散人
老太太粽子獎
八十年代的晉軍三將
海邊都市的風流
他那夢中的香椿樹
紅樓外二十一年的痴夢
月有陰晴圓缺
最美麗的是最純情的
走進迷宮
日出印象
吳公案
阿貴的故事
瘋狂圖書李陽
滄桑的童心
漢水一樣多的淚水
餓年餓事餓書餓人
憨夫的故事
飄香的冬夜
中秋月下的思念
銀氏金獎
幸會久仰的書友
生父與養母
賣花翁的好夢
淚水與土地與愛得深不深沉
夢回珞珈山
飄葉是秋風知己的譯卷
將軍的小名
嘹亮的拜年聲
清官之死
傳說他累死了一頭牛
虎年割須
《墳》的風波
吾師送吾葫蘆畫
後記

後記

林小雲要我為本書寫個後記,我說畫蛇添足,她說書不是蛇,按規矩應該從頭到腳。我想了想,覺得借畫足而順手寫幾句本書的成因,亦未嘗不可。
真的讀者會發現書中的秘密,這本書根本不是一氣呵成,它大抵寫了二十五個年頭,寫第一篇時我還是個年輕的編輯,目前已成了老作家。以昏花的老眼來讀年少的輕狂,的確有一些不大入目,然而它所記下的人與事,我卻希望得到理應的尊重。因此,明知道有人不喜歡我寫在紙上的字,猶如我對有人只能寫在網上的字連不喜歡也說不上,我們卻都不會把對方的喜與不喜放在眼裡。
這些文字,一些是為自己任職的雜誌寫的人物印象,一些是為他人開辦的專欄寫的人文隨筆,全都是先有相識而後才有回顧,並無一人是為了寫去追蹤尋訪,自然也不曾想到未來會結集成這么的一本書。
如楊憲益,他本就是我所在單位的老人;如葉君健,我用的桌子就是他用過的;如戴乃迭,她八十歲的生日賀詞就是我的一篇短文:如汪曾祺,我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序的作者就是他,他說我是《野人的執著》,還說我火氣大以林則徐的“制怒”二字題而贈之。
如是有心作名人傳,在我居京辦刊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沈從文、錢锺書等都還活在我的身邊,到上海去找巴金也只需坐一日的火車,他們都是我因職業的需要可以和應該去找的前輩。我把沈從文早年的小說選了兩篇譯載在英、法文版的雜誌上,隨便找個由頭都能見到那位笑眯眯的老頭兒。
魯迅最忠實的弟子蕭軍,是我最愛的性情中人,但遲至他逝後多年,我才吃到他的女兒蕭耘和姑爺王建中做的炸醬麵。還有相對年輕的名作家,我住光明胡同,昔日文壇神童劉紹棠也住光明胡同.蓋因沒在一條胡同裡面不期而遇,我也就從未走進過他家的四合院。
書中另有一批人物,則更是我的校長、老師、同學、朋友、責任編輯、作品翻譯,以及我曾給予幫助的青年作家,有的甚至與文壇風馬牛不相及,縱馬馳騁在更為遼闊的疆域。寫下他們,抑或是因往事回首,舊地重遊,故鄉歡聚,異地相逢,興致所至方以文字而紀念之。這樣慢慢寫來,待林小雲兩次帶人到家來時,居然就有了很大的一堆,我問她能否編成一書,與我寫武大前校長劉道玉的書一道問世,在今年冬天的一日獻給我的恩師和朋友,小雲說,能。
我以曾經有過的經歷認為,好的編輯必須是從頭到腳都能動的動物,有思想,會行走,即業內行話所謂的集策劃、組稿、聯絡、編輯為一體,能讓一個個應該響亮的名字在自己的手裡響亮起來.而非佝僂著腰,背著一隻糞筐跟在一個個已經響亮的名字後面撿拾一些被人遺棄的東西。前者習慣於先看字,再看寫字的人,再把這人的字像變魔術一樣變成整齊的方版、漂亮的書。後者完全相反.他們幾乎沒有在茫茫人海中發現愛人的能力,只會在別人的懷抱中奮勇地爭奪,努力地盜竊,後來才被他們緊緊尾隨的名家當初的處女作,只會從他們手邊滑過而決不會問世在他們的手裡。
出於這樣的思考,我把我的第一篇作品的編輯,第一部外文作品的翻譯,滿懷深情地都寫進了這本書里。雖然他們在後者眼裡還沒有名得像一棵茁壯的搖錢樹,然而,我要寫他們,要把他們收入本書。相反對於一些與我毫無關聯的名流,我則根本沒有閒情逸緻倒賣給出版社,用以換取一點可憐的版稅。
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對我而言“追憶”二字略嫌吃力了些,換作“回憶”似乎更為恰當。而且當時我也並不惘然,我是一個記性不錯的人,人生中的很多遭遇從一開始我就沒有打算將它忘掉。
以上文字,原本是2012年8月28日寫給當時的一家出版社的,不幸被當時的一名編輯疑為譏諷,似乎極其不樂意為後人留下拾糞的印象,故努力地欲使此部書稿藏於名山。這樣做的後果是時過半年,卻讓它進了尚書房,並有幸結緣一位名叫蔣□媛的才女,經她一番咬文嚼字,未經再版便糾出多處含誤寫在內的錯訛,適時地挽救了作者,這讓我不得不心生感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