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法/以/德2019年那達夫·拉皮德執導電影)

同義詞(法/以/德2019年那達夫·拉皮德執導電影)

《同義詞》是由那達夫·拉皮德執導,湯姆·梅西爾、昆汀·多爾馬爾、露易絲·謝維洛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2月13日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影片講述一個以色列男人逃到法國後,在兩個朋友的幫助下,從身無分文到定居生活的故事。

2019年2月16日,該片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義詞
  • 外文名:Synonymes、Synonyms
  • 其它譯名:字旅巴黎(港)
  • 製片地區:法國、以色列、德國
  • 導演:那達夫·拉皮德
  • 編劇:那達夫·拉皮德
  • 類型:劇情
  • 主演:湯姆·梅西爾,昆汀·多爾馬爾,露易絲·謝維洛特
  • 片長:123分鐘
  • 上映時間:2019年2月13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 對白語言:法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7016254
  • 主要獎項: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年輕的約阿夫為逃離以色列暴戾而壓抑的環境來到巴黎。他拒絕說希伯來語,開始用同義联想的方法背法語字典,試圖在法國的語言文化中逃避過去的創傷,改變自己的身份。從第一天起,法國對他就是殘酷的,但也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想要成為作家的富二代埃米爾及其女友卡羅林,他們為約阿夫將法國的大門打開了一道縫。貧乏的物質生活之外,約阿夫時常與埃米爾見面,分享他過去的經歷,給缺乏生活經驗的法國小伙提供寫作素材。埃米爾則與他分享書籍、古典音樂,還有物質上的資源。
同義詞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Yoav湯姆·梅西爾----
Emile昆汀·多爾馬爾----
Caroline露易絲·謝維洛特----
Le passager importuné du Métro ParisienJohn Sehil----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服裝設計
Marianne GermainSaïd Ben Saïd、Michel Merkt Osnat Handelsman Keren Talia Kleinhendler、Janine Jackowski Jonas Dornbach、Maren Ade Olivier Père、Rémi Burah那達夫·拉皮德Justinien Schricke那達夫·拉皮德 Haïm LapidShaï GoldmanEra Lapid François Gédigier Neta BraunStéphane Batut Orit ZulayPascale ConsignyKhadija Zeggaï
(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同義詞(法/以/德2019年那達夫·拉皮德執導電影)
    約阿夫(Yoav)
    演員:湯姆·梅西爾
    以色列青年士兵,為了逃離暴戾而壓抑的環境而來到巴黎,他的法語不好,只能依靠同義联想的方法來背誦法語詞典,財物也在一夜之間不翼而飛,變得身無分文,諸多的問題,讓約阿夫的法國生活格外曲折。幸好一對年輕的法國情侶跟他成為了朋友,給了他食物和衣服。
  • 同義詞(法/以/德2019年那達夫·拉皮德執導電影)
    埃米爾(Emile)
    演員:昆汀·多爾馬爾
    法國青年,富二代,父親是大資產階級實業家,衣食無憂,缺乏生活經驗,幻想成為作家,他時常與約阿夫見面,從約阿夫過去的經歷中獲取寫作素材,同時他也與約阿夫分享書籍、古典音樂以及物質上的資源。
  • 同義詞(法/以/德2019年那達夫·拉皮德執導電影)
    卡洛琳(Caroline)
    演員:露易絲·謝維洛特
    法國少女,音樂家,埃米爾的女友,貌美溫柔,與男友一樣令人捉摸不透,兩人為約阿夫將法國的大門打開了一道縫,並決定幫助他成為法國人,而在與約阿夫的接觸中,她漸漸生出了不一樣的情愫。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對象獲獎情況
2019年2月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那達夫·拉皮德
獲獎
主競賽單元-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靈感來源於導演那達夫·拉皮德本人在2000年左右從以色列搬到巴黎生活的個人經歷。他在以色列國防軍服役結束後,到特拉維夫讀哲學,當上了體育記者,並像父親一樣開始寫作。其父是個小有名氣的偵探與犯罪小說作家,也參與了該片的劇本寫作。拉皮德去國的理由與片中人物幾乎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逃避“以色列式的命運”。他說走就走,準備時間只有十幾天,落地後沒有任何居留許可,靠打零工為生,非法身份不能簽勞動契約,也就沒有法律保護。
演員選擇
法國《電影手冊》封面法國《電影手冊》封面
導演那達夫·拉皮德在選角時沒有走捷徑去找法希雙語的演員來裝口音,而是把劇本翻譯成希伯來語,在以色列找不會法語但願意學的人。當時還在讀戲劇學校的湯姆·梅西爾就是這樣被他發現的。梅西爾的父親是來自法國西南部的猶太人。但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分開,由生長在以色列的母親帶大,他幾乎只會說希伯來語,卻同樣嚮往法國文化。
拉皮德甚至沒有讓梅西爾到法國親戚家去學法語,而是在以色列上了兩個月課,然後就靠讀法文書和影視資源自學。整整一年,梅西爾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幾個小時,看文化頻道ARTE、聽France Culture和France Inter廣播,更把法國電影從谷克多到新浪潮看了個遍。這樣才能符合人物的心理狀態:他並不了解法國社會,他要的是那個文化符號中的法國,那個兼容並蓄、自由博愛的烏托邦,從而最終與真實的法國發生了衝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