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鄉(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同福鄉)

同福鄉(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同福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桐鄉市同福鄉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部,東北距梧桐鎮10.2公里。境西傍京杭大運河。320國道和新(農村)德(清)公路交會於同福鄉新農村村。鄉境東部天花盪,舊稱天荒盪,春秋時吳越古戰場之一,現為杭白菊、曬紅煙、小桑苗的集中產區。現域清代時屬千乘鄉。辛亥革命後改稱同福鄉。民國21年(1932),分為中塔、同福兩鄉。民國35年(1946),中塔鄉併入同福鄉。1950年,分為同福、中福、天福3鄉。1956年,並為同福鄉。1958年,為靈安公社同福管理區。1961年,為同福公社。1983年,為同福鄉。2007年,同福鄉併入鳳鳴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同福鄉
  • 別名:天荒盪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福鄉位於浙江省嘉興市
  • 著名景點:福嚴寺
建制沿革,教育事業,新村規劃,經濟園區,一方名產,杭白菊,福嚴寺,

建制沿革

1982年,全面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毀於一旦的千年古剎福嚴寺經嘉興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對外開放。1991年,開通程控電話。1994年,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在320國道西側天花盪建立同福經濟園區,10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梁平波來同福視察,並為園區題詞:“桐鄉市同福經濟開發區”;加大集鎮的開發建設力度,到目前已形成三橫三縱的道路格局,在同福集鎮建立個私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320畝。1995年,開始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門面、統一高度、統一層次”的“五統一”新村規劃,到目前全鄉已形成111個新村規劃點,300多戶遷入新村。1996年,建設環鄉公路,到現在已完成13公里的環鄉公路建設。1997年,開通有線電視。1998年,被桐鄉市愛衛會命名為“自來水化鄉”,5月被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桑苗之鄉”,中共桐鄉市委、桐鄉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鄉”。2007年,撤銷同福鄉建制,併入鳳鳴街道,調整後的鳳鳴街道辦事處駐原同福鄉政府所在地。

教育事業

改革開放20年,同福鄉的教育事業取得輝煌成就。中國小都被破格評為二星級學校、嘉興市首批行為規範學校。1984年開始撤點並校,1989年完成村校改造,辦學條件不斷改善,1997年添置了52套語音設備和26台電腦,在全市鄉級中學中處於領先地位,培養出了如吳曉波這樣的一大批人才,教育質量名列全市前茅。

新村規劃

同福鄉新村規劃的實施始於1995年。規劃總要求是農民建房實行“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高度、統一門面、統一層次。全鄉共布新村規劃點111個,已有300多戶遷入新村,其中聯建村的楊元新村已初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目前,以二輪土地承包為契機,留足留好用地,切實解決調地難的矛盾,新村規劃的實施取得新的進展。

經濟園區

同福經濟園區位於同福鄉人民政府辦公樓兩側,水陸交通便利,經桐鄉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園區分為商貿區、工業區兩大塊,規劃用地300畝。目前已建成面積75畝、商業網點150個、從業人員350人、年營業額達850萬元的商貿區。在工業區內已建標準廠房10幢,7家工業企業入戶,年創產值3500萬元,從業職工620人。現在,園區市場交易活躍,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

一方名產

杭白菊

同福鄉栽種杭白菊已有300年的歷史,主要品種有小白菊、大白菊、異種大白菊。質量以小白菊中的小洋菊為最佳,朵大、肉厚、味香。傳統醫學以為菊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杭白菊既可食用,又可製藥,具有藥食同源的特點。同福鄉年產杭白菊近千噸,是“中國杭白菊之鄉”——桐鄉杭白菊的主產區之一。

福嚴寺

福嚴寺位於同福鄉聯星村,東北距梧桐鎮約10公里。該寺創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唐乾符二年(876)敕額千乘禪院,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為福嚴禪院,俗稱福嚴寺。後屢有興廢,至“文化大革命”時毀壞殆盡。1990年經嘉興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對外開放。近年來,陸續重建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地藏殿、西方殿、六和佛堂等建築。舊時寺內有石補鐘、陰陽鏡、縐雲石等文物,除縐雲石已移置杭州花圃外,其餘文物都已還置寺中。現在,福嚴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人文旅遊景點。被吳曉波稱為“南嶽四大名藍”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