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成立於2004年1月,是學校為了適應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以及上海將航空航天作為支柱產業的需求,在原工程力學與技術系的基礎上,發揮學校學科交叉、人才集聚的綜合優勢而設立的。

學院現有工程力學飛行器製造工程2個本科專業,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學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先進材料與結構的力學行為、流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現代力學測試技術,先進複合材料與結構、飛行器設計與製造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 外文名: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echanics,Tongji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2004年1月(前身建立於1958年)
  • 類別:公立
  • 知名校友:徐植信,嵇醒,萬鋼等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現任院長:李岩
  • 學院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彰武路100號
專業設定,博士點碩士點,教學建設,學科介紹,師資力量,科研機構,歷史沿革,發展現狀,現任領導,知名校友,地圖信息,

專業設定

學院現有工程力學和飛行器製造工程( 含飛行器製造工程、複合材料結構設計與製造兩個方向)2 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含動力學與控制、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設計等二級學科)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含飛行器複合材料與結構製造、飛行器結構設計、飛行器總體設計、空氣動力學與飛行力學四個方向)。其中工程力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固體力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並設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點碩士點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授權批次
二級學科
工學
力學
(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8
博士
碩士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固體力學
流體力學
工程力學
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設計
工學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11
碩士
飛行器設計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人機與環境工程

教學建設

學院十分重視基礎力學的教學建設,所承擔的全校基礎力學課程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建築力學和彈性力學等,其中工程力學、理論力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
院內設有同濟大學力學實驗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基礎力學的基礎實驗和創新實驗。2006年同濟大學力學實驗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院徽院徽
2006年,美國MSC公司與同濟共建的CAE/VPD人才培養基地在彰武路校區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揭牌,這是該專業領域國內高校中首個人才培養基地。
自2009 年起,通過本科生進校時的二次招生,選拔各專業優秀學生進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示範區的“工程力學實驗班”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學生在完成工程力學專業工學學士學位的四年培養計畫後,將推薦直升碩士研究生,完成本碩連讀培養計畫後,可獲力學相關學科工學碩士學位。
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也入選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畫,從2012年開始選拔部分學生進入中歐合作雙學位聯合培養。

學科介紹

力學
同濟大學力學學科創辦於1958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工程力學專業之一,李國豪徐次達朱頤齡翁智遠徐植信等是早期的學術帶頭人。1984年獲得固體力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獲得固體力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成為首批工程力學博士點,2000年獲得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設立力學博士後流動站。2001年工程力學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工程力學學科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估。
同濟大學力學學科下設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和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設計五個二級學科,其中工程力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固體力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12年,同濟大學力學學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畫。
本學科有國家傑青兩名,青年千人一名。擁有力學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平台,承擔多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獲省部級教學和科研獎項。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重大課題,以及科技部和總裝備部973/863課題。在材料和結構一體化設計,非均質力學、多場耦合力學、非線性時滯系統動力學和先進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等研究方向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同時注重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相結合,在複合材料結構製備和產業化,非線性力學分析在航空、機械、土木等工程套用上成果顯著。教師在力學類頂級期刊(如JMPS等)發表多篇高水平、高引用論文(ESI高被引論文)。學科帶頭人連續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同濟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於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正式設立。該碩士點以原力學一級學科下設的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設計二級學科為基礎建立,並於2012 年開始正式招收碩士研究生。2016年順利通過國務院學位辦學位點的合格評估。
本學科下設飛行器複合材料與結構製造、飛行器結構設計、飛行器總體設計和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四個學科方向,有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各一名,擁有國家級同濟大學-歐洲直升機公司工程實踐中心、中航發動機聯合創新中心(UIC)、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飛機內飾與創意設計中心。圍繞這些學科方向的建設,依託本學科在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上海航空航天產業密集的區域優勢,積極對接國家和上海市重大科技計畫與發展戰略,承擔多項科技部和總裝備部973/863課題、大飛機等國家航空重大工程配套項目等,增強在基礎、前沿、交叉等學術方向的科研實力,提高學科整體的國內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並在頂尖人才培養、自主科技創新、國家社會服務和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職教師90人,其中專技類教師69人中,有正高30人,副高26人。現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同濟特聘教授4名,國家“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4名,上海市“領軍人才”2名,上海市“曙光計畫”2名,上海市“啟明星”1名,上海市“浦江計畫”入選者4名,上海市“晨光計畫”入選者1名。
各類人才計畫入選名單
人才計畫名稱
姓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
仲政(2001)
徐鑒(2006)
李岩(2016)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黃爭鳴(2002)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國家“青年千人計畫”
伍章明(2015)
韋萍(2018)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聶國華(2004)
李岩(2007)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仲政(2007)
上海市優秀學術(學科)帶頭人計畫
張若京(1998)
仲政(2006)
徐鑒(2008)
李岩(2016)
上海市“領軍人才“
仲政(2007)
徐鑒(2008)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A類)
聶國華(2005)
黃爭鳴(2005)
李岩(2005)
周躍亭(2014)
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
賀鵬飛(1996)
上海市教委曙光計畫
仲政(1998)
戴瑛(2006)
上海市教委晨光計畫
王莉華(2014)

科研機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
複合材料結構與力學實驗室
聯合創新中心
中航商發-同濟大學航空發動機適航技術聯合創新中心(UIC)
實驗中心
複合材料工程實驗中心
研究中心
同濟大學空天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所
現代力學測試技術研究所
計算力學與仿真研究所
套用力學研究所
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所
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
飛行器工程研究所
航空航天電子研究所
教學研究部
基礎力學教學研究部
編輯部
力學季刊》編輯部

歷史沿革

1958年,同濟大學開設力學專業,隸屬於數學物理及力學系(簡稱數理力學系),招收90名新生。
1959年,在繼續招生的同時,從1956級工民建專業中抽調兩個小班共60人繼續就讀力學專業。當時,力學專業隸屬於數學物理及力學系(簡稱數理力學系)。此後,學校成立結構理論研究室(後改為所)。
在同濟大學開設力學專業之初,李國豪校長就明確提出,力學專業的培養方向是“力學工程師”。數理力學系成立後,主要借鑑蘇聯的高等教育體系進行課程設定,所用教材大多譯自蘇聯數科書,如別遼耶夫的《材料力學教程》,別如霍夫的《彈性力學》等。力學專業195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同年經高教部批准,同濟大學朱寶華教授招收結構力學碩士研究生1名(張相庭)。
1974-1976年,連續3年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7年,力學專業恢復招生,數理力學系全面恢復工作。
1980年,物理專業獨立出去,數理力學系更名為數學力學系
1985年,數學和力學分別獨立建系,從而成立了套用力學系(簡稱力學系);
1986年,根據國家教委的要求,力學系更名為工程力學系,設工程力學本科專業,以固體力學、結構力學、實驗力學、流體力學、生物力學等為研究方向,同時招收研究生;
1989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力學系成立工程力學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下轄9個研究室:固體力學研究室、計算力學研究室、複合材料研究室、光測力學研究室、電測力學研究室、反應堆結構力學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生物力學研究室以及材料力學實驗室等。力學系同時承辦上海市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上海力學》。
1993年12月28日,教育部批准成立固體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1998年7月,同濟大學重建理學院,工程力學系隸屬理學院。
1999年,更名為工程力學與技術系。固體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成名為固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1年,工程力學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3年11月,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後,學校於2004年1月7日在原工程力學與技術系及上海航空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2004年,學校將原隸屬於力學系的材料力學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理論力學實驗室與實驗力學研究室合併組建同濟大學力學實驗中心
2005年7月,學校撤銷理學院,成立同濟大學理學部,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隸屬理學部。
2006年,同濟大學力學實驗中心被評定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固體力學成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2010年,工程力學專業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
2012年,同濟大學力學學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畫。
2014年,同濟大學力學實驗中心被批准為國家級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發展現狀

從1992年開始,承辦了上海市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力學季刊》。學院還積極參與學校“985工程”二期建設,負責“城市建設與防災”大平台的子平台“面向工程的計算仿真”和“城市立體監測系統”的建設。
學院以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為依託,建立了規模較大的結構工程虛擬仿真CAE中心,軟體平台為世界一流的MSC軟體系列以及流體、動力和有限元自動生成軟體,保障了一個現代化的科研與教學環境。
發展科學研究是學院的重點工作之一。已形成的研究方向包括:複合材料力學與結構;結構抗風、抗震與施工力學;實驗力學;非線性動力學;計算力學;細觀力學以及特種結構的力學分析等。
近幾年來,該學科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多項,科研總經費2497萬元。其中本學科承擔了國家攻關項目4項,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23項;省部級以上項目49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作為第二單位參加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承擔863子課題2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2006年新立項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國家863計畫項目2項、海軍裝備部“十一五”預研項目1項。
學院的發展以培養高級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學人才為目標,同時推進以航空航天科技和工程力學為核心的學科發展,以滿足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學院加強了與澳大利亞的合作交流。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合作,採取“2+2”或“2.5+2”模式,培養具有中、澳雙學位、雙文憑的優秀人才,並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2012年12月18日,我國首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試飛成功。該無人機由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聯合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經過一年時間研製。該飛機翼展5米,起飛重量20公斤,有效載荷1公斤,巡航速度30公里每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使用一個1千瓦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作為動力。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石成
黨委副書記
朱啟榮
王晶晶
院長
副院長

知名校友

曾在同濟大學航空航天力學學院(含原力學系)就讀及工作的知名校友有:
橋樑工程與力學專家,兩院院士
固體力學家,1981年任數學力學系主任
固體力學家,原數學物理力學系副系主任
力學家,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
實驗力學家,原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
地震工程專家,原同濟大學副校長
全國政協副主席,原科學技術部部長
張傳增
德國錫根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
原湖南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
木蘭拳專家,中國木蘭拳主創者
浙江大學套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系講座教授
柯長華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總工程師
姚念亮
原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彰武路100號同濟大學彰武路校區東大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