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莉安·韋英

吉莉安·韋英

吉莉安·韋英(Gillian Wearing),1963年出生於英國伯明罕。1963年出生於英國伯明罕。1985-87年,在倫敦切爾西藝術學校學習,1987-90年,就讀於哥德史密斯學院。1993年,獲英國電信青年當代藝術獎,1994年,韋英製作了Dancing in Peckham(在匹克漢姆跳舞), 1997年,獲特納獎。2005年,獲阿爾勒國際藝術節的發展獎。如今在倫敦生活和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莉安·韋英
  • 外文名:Gillian Wearing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伯明罕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創作
  • 畢業院校:倫敦哥德史密斯學院
  • 代表作品:“六十分鐘的沉默” ,
  • 主要成就:製作了Dancing in Peckham,獲英國電信青年當代藝術獎
吉莉安·韋英,生活,興趣,個體關注,作品介紹,主要成就,

吉莉安·韋英

生活

吉莉安·韋英的作品展示的是對日常生活中那些互動更迭著的悲喜經歷的多元理解。她利用紀錄性攝影、電影電視技術,通過對情景的微妙處理,來構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憂慮,言語和行為。這種把觀眾置身於經過微妙處理後的情景中的作品,使觀眾感覺到不安:面對韋英的作品,我們不得不對自己固有的一些偏見提出質疑。

興趣

她對個人與集體概念也很有興趣。在錄象作品“六十分鐘的沉默” [Sixty Minute Silence, 1996] 里,26個警官為她擺好一個姿勢並保持一個小時。乍一看,這個作品像一張普通的正式集體合影,但走近一些,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其中有著微微的動彈。警官們試圖保持靜止不動,但身體的緊張與疲勞,會在這一個小時中,隨著時間的慢慢增加而漸漸增強。雖然警官們穿的是制服---他們地位的象徵,但一小時內他們都必須保持這種被約束的姿勢。事實上,韋英通過暫時的約束,把警官置身在一種不舒服的狀態中,賦予觀眾成為一個偷窺者的機會,從而實現了角色的反串。

個體關注

韋英對社會中的個體始終很關注。這一點體現在她的作品“能說出你真實想法的標語,而不是讓你言不由衷的標語” [Signs that Say What You Want Them To Say and Not Signs that Say What Someone Else Wants You To Say, 1992 ]中。創作這一系列作品時,韋英隨機選擇過往的行人,問他們是否願意在紙上寫下他們的想法並舉起這張紙讓她拍下來。與紀錄性的攝影新聞工作相反,她這么做是試圖讓這些參與者積極地參與進來,向社會陳規和假態提出挑戰。系列作品之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聯繫的,關鍵是你要意識到它和理解它”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in Life the Point is you know it and understand it], 展示的是一位年輕人以一種非常友善的態度,和觀眾分享他對存在的理解。通過這樣的作品,韋英在為社會中的個體提供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平台,該作品也證實了她個人對社會歸屬問題的關注。

作品介紹

1992到1993年的攝影作品——《能夠讓你說出真實想法的標語,而不是讓你言不由衷的標語》,這是一個系列攝影藝術作品,藝術家意圖讓人們把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寫出來,然後通過攝影記錄下來,以此結合文字語言表現出對象所難以洞察的內心。這是關於“語言”表達方式的思考——是藝術的“語言”,也是“語言”的藝術。作品的創作對象都是普通人,圍繞著“人人都是藝術家”而展開,藝術走向大眾化實際上也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標識。人們只有在受到外界的某種刺激或者傷害的時候,或者得到某種偽裝的時候,才會毫無保留的流露出真實的自我。
Confess all on video,Don't worry you will be in disguise.Intrigued?Call Gillian... 1994
這件作品就是如此坦然表現出自己。畫面中是一名面無完膚的女性對著鏡頭訴說著自己的經歷和內心感受。從純粹的視覺靜態表現到富有戲劇性的連續畫面,似乎在看一齣電影,“導演”別出心裁的布置和安排帶給觀者不同尋常的體驗。

同樣也有1996年的《男孩時光》(boytime)的作品。讓4個男孩坐在路邊,路過的人不斷的說話,遠處還有起汽車的聲音,我們會關注這4個男孩,似乎在考驗他們誰最有耐心。這些作品也是想讓參觀者也參與其中(互動性),成為作品中影響他們的外環境,或許是路人甲乙丙丁,或許是一個攝影者,或許是一個偷窺者……
1996年《薩沙和媽媽》是一對母女關於愛與恨的影像作品,從歡快到感傷,從母愛的偉大到某種險惡的東西。充滿著倫理與道德的思考,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成為一種限制或者是禁錮,通過這件作品表達出來。
她常常會關注某些和社會常態相關的事物,但又是獨特極端的個體。
《合二為一》是她在1997年創作的,是一對雙胞胎和自己母親關於愛和恨的影像作品,既幽默頑皮,也很獨特。雖然都是很簡單的內心獨白,母親把孩子對自己的看法訴說出來配上孩子的聲音,同樣孩子們也是如此,但是每個對象所讀出來的情感和感覺是不一樣的,或是含糊不清的語言,或是一本正經的說辭……我們會思考他們3人之間的某種情感的關係,和語言的表達。他們的循環播放,這種互相的表揚或者詆毀,如同在研究語言、情感、家庭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雖然是一個例子,可是其具有普遍性,往往在生活中大多數的關係就是如此。文字或者語言既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又可以掩飾住自己的內心。
《10——16》是1997年創作的,是通過對口型和配音把採訪的小孩兒的聲音放到一個成年的男人身上,如同中國的“雙簧”戲法一樣的影像藝術。
這種比較怪異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似乎是老男人小時候的內心獨白。可是吉莉安·韋英卻不僅僅給我們這種感受,她認為,某些年輕人做事情不希望展示出自己,所以錄音成為最好的自白書,只有錄音才能夠說出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因此被採訪的錄音者——小孩,才是這件影像作品的主體,老男人的完美表演正好是掩飾著小孩。參觀者或許能夠從自己的身上找到某種共通點或是了解到每個人自己心中那個孩子的痛苦。看似“真實”的畫面背後,或許是某種“偽真實”的現象。

主要成就

韋英的首次個展是1993年,在倫敦競賽城畫廊舉辦的。其他精選個展有:蘇黎世美術館,1997年; Serpentine畫廊倫敦, 2000年;Fundación la Caixa基金會,馬德里,2001年;慕尼黑藝術協會,2001年;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2001年;法蘭斯哈爾司博物館,荷蘭哈勒姆,2004年;克雅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芬蘭赫爾辛基,2004年; Bloomberg Space空間,倫敦,2005年;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2006年。與哥德史密斯學院的其他同學們一樣,韋英的作品參加過很多重要的群展,包括:“精彩:來自倫敦的新藝術”,明尼亞波利沃克藝術中心以及休斯頓當代藝術館,1995-96年;“滿堂紅:英國青年藝術”,沃爾夫斯堡現代美術館,以及Van Abbemuseum 博物館,艾恩德霍芬,1996年;“感覺:薩奇收藏的英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倫敦,柏林和紐約,1997年,獲特納獎;2005年,獲阿爾勒國際藝術節的發展獎。如今在倫敦生活和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