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提升我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質量水平,加強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以下簡稱《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二、主要任務,三、落實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著力推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圍繞實現富民強省、全面振興的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最佳化發展環境,切實提高我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服務,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則。
---融合發展。以提升產業附加值為導向,著力推進文化軟體服務、建築設計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廣告服務等文化創意和設計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旅遊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重點領域融合發展,形成融合型的新業態和產業鏈。
---重點突破。根據不同地區實際、不同產業特點,聚焦重點產業領域,鼓勵先行先試,促進多樣化、差異化發展。立足傳統文化資源,結合流行時尚元素,積極開發具有民族文化內涵和吉林省特色的創意產品,力爭在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上實現新突破。
---市場主導。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向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創新驅動。產學研用協同,促進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內容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催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滿足新需求。
---科技支撐。加強科技與文化的結合,促進創意設計產品服務的生產、交易和成果轉化,創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新產品,實現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不斷增強,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引進培養一批創意設計人才和領軍人物,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發展一批文化特色鮮明城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加值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提高,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提升製造業設計創新能力。圍繞我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制造業產品研發與工業設計有機結合,推動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延伸和服務模式升級。以一汽、長客等龍頭企業為依託,鼓勵加強產品和關鍵性零部件的外觀、結構、功能等設計,提升產品質量、性能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和研發中心。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設計套用為基礎,做強做精化工新材料產業,做專做特精細化工產業,提高高端產品比重,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以打造品牌、提高質量為重點,全面提升玉米產業競爭力,在穩定玉米加工轉化能力的基礎上向精深化方向發展,畜禽養殖及加工業圍繞提高產品質量向安全、綠色和有機方向發展,礦泉水、人參等長白山特色產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文化元素與產業的研發、設計、行銷等環節的融合,圍繞醫藥健康、生物製造、生物農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九大產業,實施物聯網、信息惠民、衛星及套用等示範工程,建立完善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光電子、化工新材料兩大創新基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加速成果轉化。支持消費類產品提升新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創新管理經營模式,增加多樣性供給,引導消費升級。加強廣告行銷策劃,增加消費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提高整體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二)提升旅遊發展文化內涵。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旅遊支柱產業的意見》(吉發〔2014〕13號),構建“一圈五區”的旅遊產業格局。培育以長白山為主體,包括冰雪體驗、山地運動、濕地觀鳥、江河漂流、溫泉度假、康體養生在內的生態文化休閒旅遊產品體系;培育以朝鮮族、滿族、蒙古族民俗和關東風情為主的民俗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培育以高句麗、渤海國文物古蹟,偽滿皇宮博物院等為主的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培育以農業觀光、鄉村休閒、年俗體驗等為主的鄉村文化旅遊產品體系;培育以長春“中國一汽”、“長影”等為主的工業與文化旅遊產品體系。積極開發具有“吉林文化元素”的旅遊商品,充分利用東北亞旅遊商品博覽會品牌效應,擴大吉林旅遊商品國際影響力。到2020年,培育20個文化旅遊企業集團,打造40個文化旅遊商品品牌,爭創60個文化旅遊名牌產品。加快發展吉劇、東北“二人轉”、民族民俗表演等特色表演形式,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打造《長白風情》、《天地長白》、《吉林烏喇》、《查乾湖》等一批代表吉林旅遊文化精品符號的綜藝劇目。支持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和重點景區組織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演藝作品,建設一批可供長期開展旅遊活動的文化演藝場所及文娛表演中心。
(三)挖掘特色農業發展潛力。突出發展效益農業、規模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安全農業、智慧農業,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意和設計水平,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的融合。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統籌制定發展規劃,培育打造一批休閒農業知名品牌。發展樓宇農業、陽台農藝,拓展休閒農業發展空間。加快制定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示範鄉(鎮)、示範村、示範戶標準,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支持農民發揮自身優勢開辦農家樂等小型企業,鼓勵城市工商資本開發建設大型休閒農莊和農業觀光採摘園等特色農業項目。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產品研發、環保包裝、鄉土文化等創意設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到2020年創建10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50個示範鄉(鎮)和100個示範村;打造5條具有北方特色的精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路線;發展100個三星級以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企業(園區),其中30%進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行列。鼓勵中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聯合建設教育基地、學生實習培訓基地、農事體驗場所和運動拓展場地。加強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方標準修訂工作,擴大地理標誌商標影響力。加大對地理標誌商標和農產品商標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完善職教中心的“科研、職教、孵化”功能,與相關創新產業高度融合,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打造“三千禾”等土特產品品牌網店,培育大米、雜糧等農產品品牌,探索建立“電子商務+基地化種植+科技支撐+深加工”的全產業鏈一體化行銷模式,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電子商務標準化體系。
(四)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依託網路數位技術手段實現創意產業創新,重點發展動漫遊戲、新媒體、數字出版及數字印刷、綠色印刷等新興業態。推動原創動漫遊戲產品創作及衍生產品的開發,形成創意、製作、衍生產品開發生產、播放、交易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培育一批實力雄厚、影響力較強的動漫遊戲龍頭企業,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化的動漫形象品牌。支持企業原創動漫產品製作和生產,開展地產建築動畫、工業機械動畫等業務,拓展動漫遊戲設計在製造業等多領域的集成套用。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強傳媒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提升文化產品的網際網路傳播輻射力。整合全省廣播電視網路資源,加快高清網路雙向數位化改造,完成廣播電視網和互動式網路電視等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廣播電視、固定和移動通訊、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庭、智慧醫療和智慧企業建設。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手機終端等數位技術,實現廣播、電視產品的網際網路數位化。發展車載移動電視、樓宇電視、手機電視、電子雜誌等新媒體,開發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建立數字著作權授權管理體系和規範統一的授權平台,引導印刷複製加工向綜合創意和設計服務轉變,推動新聞出版數位化轉型和經營模式創新。
(五)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環保、傳承創新理念,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提升人居生活文化品位。加快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建設。加強對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搶救保護,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拓展城市綠化面積、提高綠地質量、提升管養水平,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從單一功能向複合功能轉變,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地率35%以上,基本形成科學生態、布局適宜、功能齊全、景觀優美的城市園林綠化格局。全省地級城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延吉市的新建住宅項目和縣以上城市政府投資的新建公益性建築、大型公共建築項目,按照綠色建築標準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推廣住宅全裝修理念,提高裝飾設計的文化內涵和格調品位,推動建築材料、裝飾產品的更新升級。完善建築、園林、城鄉設計、城鄉規劃等設計方案競選制度,健全建築方案設計機構備案制度,重視方案創作中文化內涵的審查,提升方案創意的文化滲透力和產業競爭力。到2020年,全省方案設計機構數量力爭達到100家,以甲級設計院為龍頭的方案創意品牌企業達到20家,提高建築方案設計的原創能力。
(六)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引導大眾體育消費。豐富傳統節慶內容,支持各市(州)、縣(市、區)根據本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體育活動,策劃打造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國際滑聯速度滑冰錦標賽、長春淨月潭國際腳踏車賽、長春國際友好城市半程馬拉松等精品賽事,提升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長春淨月潭國際森林徒步節、萬達國際旅遊節、世界羅佩特國際越野滑雪節等節慶活動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南嶺體育場、長春市五環體育館、長春市體育館、吉林省滑冰館等資源,通過場館運營管理創新,支持引進高水平、專業化運營公司,推進體育場(館)市場化、企業化運營。鼓勵發展體育服務組織,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技術培訓、賽事組織、信息諮詢、中介服務,逐步擴大體育服務規模和消費水平。推動與體育賽事相關著作權的開發與保護,探索建立與體育賽事相關的著作權交易平台。實施品牌戰略,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產品。促進體育衍生品創意和設計開發,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七)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堅持正確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方向,著力提升文化產業各門類創意設計水平和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影視製作、新聞出版、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四大傳統產業,積極推動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會展服務、信息傳輸、文化旅遊等五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支持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鼓勵各地結合當地特色文化不斷推出原創文化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刀畫、黑陶、松花硯等新的藝術樣式,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大對吉林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吉林動漫遊戲原創產業園、知和國際動漫產業園等園區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文化產業重點園區的集聚、輻射和帶動效應。創新新興網路文化服務模式,加強以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為核心的文化生產傳播,努力提升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強藝術衍生產品、藝術授權產品的開發生產,加快工藝美術產品、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科技、時代元素的融合。加快推進縣城數字影院建設,實現數字電影放映全省城市全覆蓋。加強宣傳推介,重點培育東北亞文化藝術周、長春電影節、長春民博會、長春動漫藝術博覽會等文化節慶品牌。鼓勵高等院校博物館對外開放。推進大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省文化活動中心、省美術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東北二人轉博物館等建設。
(八)謀劃實施一百個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充分發揮我省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都市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服務業集聚區、文化產業園區為載體,重點實施文化產業提速工程、文化旅遊業壯大工程、特色農業發展工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科技創新推進工程等5大工程,推動建設100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項目。形成布局合理、優勢明顯的項目集群和產業高地。

三、落實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九)增強創新動力。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建立健全文化創新、創意和設計的激勵分配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監督執法,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協作機制、維權援助機制和糾紛行政調解機制,加大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完善智慧財產權入股、分紅等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支持智慧財產權評估作價入股。加強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整合各類創意和設計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水平。
(十)強化人才培養。制定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培養規劃,營造有利於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將現代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納入高校相關課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方面的教學、理論研究、諮詢服務,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最佳化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大力培養文化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將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納入職業教育體系,在職業院校設立“民間傳統工藝技能名師工作室”,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收徒傳藝、整理出版技藝資料、開展教育培訓和展示活動。積極推動我省已經獲得“中華老字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做好傳承人的培養工作。繼續實施千名文化產業拔尖人才開發計畫,加大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重點領域領軍人物。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鑑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院校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的多元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加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體育基地建設支持力度,強化少數民族文化體育人才培養。
(十一)壯大市場主體。大力扶持科技研發、標準檢驗、技術支持、融資擔保、產品展示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推動創意和設計優勢企業根據產業聯繫,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業務合作。引導企業加大設計投入,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積極推進文化服務領域相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劃入生產經營類的分類任務,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積極培育文化貿易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支持文化企業拓展文化產品出口渠道,建設國際市場行銷網路,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加強文化貿易產業園區和出口基地建設,推進相關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加快制定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地方標準。
(十二)培育市場需求。加強全民文化藝術教育,提高人文素養,推動消費觀念轉變,激發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消費。引進和培育設計服務外包企業,鼓勵企業將可外包的設計業務發包給設計企業,擴大設計服務市場。支持企業購買設計成果和專利,加強設計創新,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廣泛重視和套用設計服務,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充分利用吉林省文化產權交易所和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長春電影節、長春民博會等平台,促進產品和服務交易,加快設計成果的轉化。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市、縣補貼居民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消費規模。運用創意設計促進商貿流通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的發展,鼓勵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企業在店面裝飾、產品陳列、商品包裝和市場行銷上突出創意設計,注重節能環保,順應消費者需求。
(十三)引導集約發展。鼓勵各地圍繞重點文化產業門類,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集聚區。依託現有的各類文化創意設計園區(基地),建設編輯製作、共性技術研發、網路化技術信息共享等公共技術平台,打造投融資、信息諮詢、產品行銷、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平台,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建立區域協調機制與合作平台,加強產業集聚區內部的有機聯繫,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區域發展格局。
(十四)加大財稅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最佳化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的引導帶動作用。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內容納入文化產業支持領域,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創意和設計費用,執行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有關政策,對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的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者免稅,對國家重點鼓勵的創意和設計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
(十五)加強金融服務。建立完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加大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上市培育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支持具備高成長性的中小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通過集合債券、集合信託等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投資機構投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支持金融機構拓展貸款抵(質)押物的範圍,探索開展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選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項目貸款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圍繞創意企業開展融資擔保服務,在業務補助方面優先給予支持,並按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給予減免稅優惠。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創新型文化保險產品開發力度,提升保險服務水平,探索建立專業文化產業保險組織機構,促進文化產業保險發展。
(十六)最佳化發展環境。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原有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鄉規劃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費,推動落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創新政府支持方式,更多地採取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吸引民間、社會、域外資本投入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其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優先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對符合扶持條件的創業孵化基地在專項資金支持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傾斜。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研討交流等。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要求,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和本部門實際,加快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實施。同時,要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發展和規範相關行業協(商、學)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機構在提供政策諮詢、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新,鼓勵創意和設計的良好氛圍。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