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岡義豐

吉岡義豐

吉岡義豐(1916-1979)日本人。1916年生,日本高知縣長岡郡西豐永村人。原名小笠原利政,國小畢業後改姓吉岡,入大阪府下的富田林中學後,受度為僧,改法名為義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岡義豐
  • 別名:小笠原利政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日本高知縣長岡郡西豐永村
  • 出生日期:1916年
  • 畢業院校:東京真言宗智山派的智山專科學校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著作,道教研究,詳細介紹,考察研究,體驗道家生活,整理到家著述,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吉岡義豐,1934年中學畢業,進入東京真言宗智山派的智山專科學校預科。1936年升入本科,1939年畢業。同年夏,作為日本外務省文化事業部派遺的留學生來華,接受著名學者常盤大定博士的指導,研究中國道佛二教融合的情況。兩年後作為真言宗在外研究生和一些宗教研究所的 研究人員,繼續在華研究道教。1946年歸國後,擔任大正大學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歷任大正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教授。1965年至1967年兼任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講師。

著作

吉岡義豐先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斯坦因將來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文獻分類目錄--道教之部》、《敦煌本漢法內傳校勘》、《道教小志》、《道教實況》、《白雲觀的道教》、《華北宗教結社運動的現狀》、《道教的研究》、《道教經典史論》、《道教與佛教》、《追求長生》和《現代中國諸宗教—民眾宗教系譜》等。1979年7月30日逝世。

道教研究

詳細介紹

日本學者以近代史學方法研究道教,已有整整九十年的歷史了。他從1939年留學中國時起,一直從事道教研究,一共度過了四十個春秋。吉岡義豐先生在道教研究中取得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當然得益於許多有利的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觀條件。宮川尚志先生對吉岡義豐先生的主觀條件作了生動而精闢的概括:他將聖職者真言宗智山派傳燈大阿闍梨的宗教熱情,客觀的學術研究,和對鄰邦中國億萬民眾的敬愛之情,融於煉丹鼎爐之中,在世界道教研究史上創建了永放光輝的業績。
吉岡義豐先生在華七年,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期。他是被當時推行侵略政策的日木政府的外務省派遣來華學習的。他對華北道教遺蹟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毫無疑問是受到侵華日軍的保護的。而且,他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也會被日本政府和侵華部隊利用,納入對我國進行社會情況調查的總體中去。他的一些著作就是由侵華部隊出版的。如《道教小志》於1940年由多田部隊出版,卷首印著這樣的話:“本書委託本部隊宣撫班的外務省留學生吉岡義豐氏編纂,是合適的參考資料,允許付印。”至少可以這祥說,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客觀上幫助了吉岡先生的道教研究工作,他的道教研究工作當時在客觀上也服務f日木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1946年吉岡義豐先生被遣返回國時,他“花了很大心血收集的筆記、檔案、手稿全部不能帶走”,原因是中國政府不允許。他心愛的道袍就是這個時候被迫扔掉的。這種不愉快的事情是日本帝國主義造成的。

考察研究

在華留學和研究期間,吉岡義豐先生對我國的宗教遺蹟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考察。他一貫認為,如果脫離了現實的道教,道教研究就成為非道教的了。當時,他不僅拜謁北平(今北京)城內外著名的白雲觀東嶽廟、蟠桃宮、雍和宮和西山臥佛一寺等梵剎琳宮,而且尋訪了遊人罕至的太陽官、夕照寧、二郎廟、九天宮及南郊已廢棄的南頂娘娘廟等廟堂神宇,並遠赴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叩佛問道,足跡幾乎踏遍整個華北地區。當時的交通、食宿及工作條件,當然遠遠不能與今日相比。但是,吉岡義豐先生不辭辛苦,勤奮工作。那時,澤田瑞穗先生曾同吉岡義豐先生結伴為伍。他回憶當時一起徒步攀登泰山疲憊不堪、緊張危險的情景時,仍不由地盛讚吉岡義豐先生“旺盛的探求心和不屈的鬥志”

體驗道家生活

在華期間,吉岡義豐先生經常訪問白雲觀。有時在白雲觀小住,穿上道袍,親自體驗道士的生活。《白雲觀的道教》就是在這一從礎上寫成的。在此之前,1931年,日本學者小柳司氣太先生曾參觀白雲觀十六、七次,逗留北京五十餘日,歸國後寫成《白雲觀志》。吉岡義豐先生可說是步小柳司氣太先生的後塵。但身著道袍,住在觀中,在方法上卻又比小柳司氣太先生深入了一步,開日後美國學者薩梭(Mhiael Releigh Saso)先生和法國學者施伯爾(Kisstoger Marinus Schipper)先生為了道教研究而正式投師當道士的先河。

整理到家著述

吉岡義豐先生花費了巨大的心血整理道教經典。在《道教經典史論》一書中,吉岡義豐先生除全面敘述了《道藏》編纂史外,重點考證、分析了六朝圖櫼道經《太上洞淵神咒經》、北周道書《無上秘要》和隋唐道經《三洞奉道科誡儀范》。在第三編《古道經目錄》中,他將《抱朴子內篇》20卷、《真浩》20卷、《登真隱訣》3卷、《上清三真旨要玉訣》3卷、《周氏冥通記》4卷、《無上秘要》100卷、《三洞珠囊》10卷、《上清道類事相》4卷、《道教義樞》 10卷、《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1卷、《道門經法相承次序》3卷、《要修科儀戒律鈔》16卷、法琳《辯正論》(《大正藏》第52冊)、佛教資料(《大正藏》史傳部中)和《雲笈七鑒》122卷等道經佛典中引用的書(主要是道經書目一一列出,註明所在卷、頁數,為其他人考證和引用提供了極大便利。在《道教與佛教》、《道教的研究》等著作中,也考證和分析了大量《道藏》中經典、敦煌道經、善書和寶卷等。道經不僅數目龐大,而幾大多數不標明寫作年代和作者,常使學者不敢使用,面對書山卻資料“貧乏”。在吉岡義豐先生之前,只有明代白雲弄和李傑各自的《道藏目錄詳註》、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民國初期劉師培的《讀道藏記》,以及日本的小柳司氣太先生和常盤大定先生等少數著作和學者對《道藏》作過初步研究。全面而系統地對《道藏》進行研究的學者,首推我國陳國符教授,他於1949年出版了《道藏源流考》。吉岡義豐先生可說是繼陳國符先生之後的第二人。在善書寶卷的研究方面,吉岡義豐先生也屬於屈指可數的先驅者的行列。所以有些日本學者稱讚他從事的是“開拓性工作”,“傾注了全部睿智和精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