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爾·普雷斯頓區

吉尼爾·普雷斯頓區(Guinier Preston zone)簡稱GP區(G.P.zone),因由吉尼爾(A·Guinier)和普雷斯頓(G·P·Preston)於1938年各自獨立地在Al Cu合金中所發現,故名吉尼爾·普雷斯頓區。

它是由固溶體在出溶過程中通過均勻成核作用而析出的一種呈準穩定相的細小出溶沉澱物,其晶體結構基本上相同於主晶,兩者相互共格連生;化學組成則介於主晶與平衡的穩定出溶相之間而更接近於主晶的成分;形態上呈小圓片(或小球),厚度(或直徑)很小,可以只有一個或幾個單位晶胞寬,成群且相互平行地分布於主晶中。由於它們的成核能遠小於平衡的穩定出溶相,故常在穩定相形成前首先產生;或是在較低的溫度下,固溶體內部的離子擴散作用被抑止的條件下形成。GP區在淬火後又進行退火處理的合金中常見,在礦物中主要見於輝石和閃石礦物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